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獨樂古剎,雪晨暢思散文

時間:2024-10-15 11:06:29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獨樂古剎,雪晨暢思散文

  冬晨,在窗前閑覽雜書。忽有兩段文字飄然入眼,感思。

獨樂古剎,雪晨暢思散文

  一是《燕山記游》中“盤山異記”的描述。二是《薊州志》中的聞見。我寧愿堅信這些畫面的真實性。于是,起身泡茶、端坐細品、微閉雙目,靜聽窗外北風呼嘯,讓當年景況輝映于心……

  那兩段文字,堪稱冬夜里一片溫馨:“每逢除夕,佛燈出通州塔上,數千百光遠繞盤山諸寺,至定光佛塔而止,或云塔中舍利光也。”

  “盤山佛光人皆見之。每除夕,山之云罩寺定光佛舍利塔與薊州獨樂寺觀音閣,通州孤山寶塔皆有燈出,相往來,漏盡各返原處。”

  薊州盤山的定光塔,薊州城內的獨樂寺,豈能不讓我心向往之?

  那天,我因采寫客寓薊州。清晨醒來,見窗外瑞雪飛舞,由此引發“踏雪訪古寺”的想法。原想入盤山拜謁定光塔,探尋“佛燈往來”的實情,實在不忍讓司機冒雪涉險行山路。于是,我選擇迎雪獨步,穿行街區,奔向史料中提及的獨樂寺。

  薊州區仿古文化街,有一座構建精致、威風八面,題有“漁陽古街”的牌樓。我借助日常所學,細細搜索古漁陽千年過往。

  初識“漁陽”二字,源自《唐詩三百首》中白居易的長篇吟唱。當下,詩人聽到的“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早已遠去,留存至今的,是深長的商街,明代的鼓樓,始建于唐、拓展于清的文廟,始建于遼、凸顯磚雕的白塔……我緩緩移動著腳步,在深度聯想中,走向街西側的千年古剎——獨樂寺。

  雪花紛然,難以體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的明燦,但我沒有因此失落。因為,舉目雖然一片蒼茫,卻可滌蕩凡塵;大地盡管銀裝素裹,定有紅梅傲立。更何況“風雪少人跡,古剎松戴銀”的清麗寧靜,能助推千般感悟!

  古跡內外,一片寧靜。我面向佛祖焚香禮拜之后,凝神聚氣,品讀那些半掩積雪的匾額楹聯,追思曾經揮筆的一代名家。讓我忽然感到有些詫異。回首數十年來,我在大江南北行游采寫,聞見的古人題刻,大多源自當朝天子、輔政大臣、文化大咖,而懸于獨樂寺正殿的匾額,竟為明代奸相嚴嵩所題,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試想,殘害忠良、聚財斂物、心存歹毒、誤國害民的人,怎能與佛家凈土有交集!直到積雪覆蓋了足跡,直到席卷而來的玉片銀屑讓我須眉皆白,直到殿閣旁的古柏在寒風中吟嘯,禪院的竹叢在迷離中搖曳,我倏然醒悟:在朝專權20余年,其勢如山、其財如海的嚴相,常常呈現虔誠向善之態,也妄圖以題寫名剎匾額,求內心平衡、安樂長生。其實,這又何嘗不是另一種貪求!古今流轉不變的是,大貪與大失,總難脫果報,總如影隨形,只是在場者當時已惘然而已!

  仰嘆佛門廣闊、胸懷博大,沒有因嚴嵩落得百代罵名而因人廢字。細細想來,多才、少德者,自古有之。我輩也不該忽略人的多面性。嚴嵩的德行雖然令人不齒,卻留下結構嚴謹、遒勁挺拔的墨跡,留下了讓后人客觀權衡、評價古人德與藝的理由。

  輕步入山門,觀音閣巍峨聳立。由詩仙李白題寫匾額的殿閣,在諸多古跡中可謂罕見。這座觀音閣在遼代統和二年(984)經過重修,至今本色依然。殿堂之內,觀音泥塑高16米,為我國古寺中最大的泥塑佛像之一。仰觀,觀音面露微笑、衣帶飄灑、姿態優美、自然生動,堪稱遼代雕塑精品。殿閣之內,其他彩塑佛像、壁畫藝術無不精彩生動。我手捧權威性史料在大殿中佇立,心中默問,為何這座巍巍寶閣,能在多次天災襲擾下得以保全?莫非是佛光庇佑?寶剎不答,惟有徐徐飄落的雪花,悠揚回蕩的晨鐘。

  通體架屬為木質結構的獨樂寺,千年來,除了承受風霜雪雨、蝙蝠糞便等侵蝕,還承受了多達37次的地震,竟然完好無損!我翻閱《薊州志》,字里行間,那動人心魄的場景如現眼前。清康熙十八年(1679),也是一個雪晨,地震在這里發作。空中如雷聲環繞,地下如車輪滾動,天昏地暗,房屋倒塌,尸橫遍野。當時,文學名流王士禎目睹了此情此景。從王大人專著《易居錄》的字里行間不難看出,這位清初刑部尚書、文學巨匠,在描述那般情景時,筆鋒微顫,激動不已:“乙未地震,官廨民舍無一存,獨閣不圮。”遙想當年,漁洋山人為探看這座古剎的神奇之處,不惜冒險前來,也算是執著之人。

  史料是靜止的,但文字折射出的情景卻有迸發感。我看著、想著,逆向而行的時空隧道也清晰在前。1976年,更強烈的一次地震,在距觀音閣數百里的唐山、豐南一帶發生。薊縣內外的建筑成為一片廢墟,而獨樂寺的觀音閣,面對院墻倒塌、天旋地轉、驚悚轟鳴、梁架斗拱嘎嘎作響,閣頂部擺幅達2米之多,卻在動蕩停歇時,自動恢復架構的原貌!我佛慈悲,我佛天威!

  而今,已被列為全國抗震性能最佳建筑的觀音閣,吸引眾多游人前來探奇。然而,其緣由究竟如何?依然讓眾多地震學、建筑學、力學等專家眉峰緊鎖、難解其題。或許,未解之謎、眾說紛紜,恰恰折射出今人的認知局限,古人的高深智慧……

  寒風卷著雪花吹來,森森古柏的吟嘯如潮涌動。我仰視風雪迷茫的古剎,細讀著古寺管理者提供的權威性史料,深感這座古剎的堅韌與神奇。翻閱史冊層層頁面之時,我再次讓思緒超越時空、透視當年,探看這座飽經天災人禍的千年古剎……

  明清之交,京津一帶金戈鐵馬、狼煙四起,地處戰略要地的薊城更是重中之重。那年,也是寒冬雪晨。古城內外慘遭清兵“三屠”,致使血流成河、哀嚎遍野。當地鄉民集中在這座名剎之內,拼死護寺,致使“城雖遭屠,而寺無恙。”寺護人、人保寺的這段經歷,讓世世代代薊州人倍加珍愛古寺的一磚一木。

  20世紀初年末,還是一個雪晨。八國聯軍數千人闖進獨樂寺,掠取殿閣中的設施。數十年后,侵華的日軍、軍閥孫殿英部,也先后入寺,將寺內文物洗劫一空……好在古剎的建筑,在人為劫難中未遭損毀。

  出寺門、風雪漸遠,晨陽初照。我經過漁陽古街時,再次佇立回望,慨嘆連連。歷經無數次劫難的古剎,舊貌依然,表情依然,風采依然,人氣依然。雪晨入寺,盡管沒有看到“佛燈往來”之景,但依然收獲滿滿。因為,獨樂寺值得探究的是,千年名剎,歷經多次劫難,為何姿容如舊?領悟的是,“獨樂”二字,的確藏有無限禪機。

【獨樂古剎,雪晨暢思散文】相關文章:

獨思散文08-17

《獨樂與獨醒》賞析06-02

醉了春天的晨散文06-21

雪散文06-23

風景江南獨好散文06-28

回首獨嘆傷感散文10-11

夜雨梧桐,獨安然的散文08-02

悼思散文10-25

晨散文(通用52篇)10-24

樂之聲初中散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