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的福與樂散文
1961年我高中畢業,回鄉當了一名鄉村教師,曾教過小學、中學。三尺講臺,辛勤耕耘數載,當過小學主任、校長、后因工作需要調到縣中心幼兒園任園長。一干就是十多個春秋,雖有艱辛的付出,也有收獲。當我干了點微不足道的成績時,黨和政府給了我許多榮譽,多次被評為縣、市、省先進教育工作者。為了把自己錘煉成幼教戰線上的內行,曾多次到國內好多個大城市,如,西安、成都、重慶、昆明、貴陽、北京、上海等地參觀取經,并被組織派到新、馬、泰、港澳國家和地區考察學習幼教先進理念,我感到很幸運。從那時起,我就下決心,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奉獻給黨的教育事業,尤其是幼兒教育事業。
1999年,我退休了,離開了周至縣唯一的公辦幼兒園,也該畫一個圓滿的句號了,于是回到了生我養我的家鄉——豆村。回鄉后發現許多村辦幼兒園由于缺乏專業的幼兒教師,沒有遵照幼教“綱要”辦園。他們純屬幼兒教育小學化,是一種錯誤傾向,嚴重違背幼教規律,不利于幼兒健康成長。我便萌發了繼續發揮自己余熱的念頭,想把多年來在工作實踐中積累的點滴經驗奉獻給家鄉的父老鄉親。也不辜負黨和人民對我多年的培養。于是便和家人商量想自費辦園,消息剛一傳開,就有許多親朋好友勸我說:“老了,退休了,也應該享享清福了,被孩子吵了大半輩子了,還勞那神干什么?”說實在話,現在兒女們都自立了,且都很孝順。我老兩口也有養老金,并不缺錢。可我覺得自己的身體還很健康,又有多年積累的幼教經驗,如果把這些資源白白浪費,豈不太可惜。于是我說服了親朋兒女,和老伴在村子辦起了“育才幼兒園”。
在幼教工作中,我們把改變教育小學化做為工作重點,深入貫徹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幼教方針,讓孩子在玩耍、游戲、唱歌、跳舞、書琴、繪畫中,啟發思維,開發智力,培養孩子多方面的愛好和興趣,通過保教結合,讓這群“小皇帝”、“小公主”變了,變得更有禮貌了,養成了說“老師好,再見”的文明用語,在家里知道尊重長輩,給爺爺、奶奶搬凳子、取煙、遞扇子,給爸爸媽媽端水,取毛巾、擦汗水的好習慣。家長都高興地說:“孩子不挑食了,也不罵人了,聽話懂事了。”經過幾年的辛勤付出,我們的教育理念大見成效,家長還聯名送來一副牌匾:“啟智鑄才,育苗英杰。”現在我和老伴走在街頭巷尾,每當聽到家長對我們幼兒園的贊揚,每當聽到那些清脆稚嫩的童聲“老師爺爺好!老師奶奶好!”時,我的心真是樂開了花,甜滋滋的。
我常想,我們能生活在這么美好的時代,能利用自己的余熱服務于社會,也是一種福份。說起福,由于時代和環境不同,人們各自的處境和心態的不同,各人理解和感悟也就不同。儒家說:“仁愛是福。”道家說:“無為是福。”佛家說“行善積德是福。”自從我自費辦了幼兒園,我感悟到福是“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我總覺得單純養老會越養越老,只有自找事做,生活才會充實,生命才會鮮活,人才會活得有滋有味。避開無聊,一心一意投入到老有所為之中,盡心盡力編織自己理想的花環。讓它成為夕陽下“人生老來忙”的一道獨特而美麗動人的風景線。既不孤獨寂寞,還有助于健康;既有益于社會,還回報了鄉里。何樂而不為!——這就是我的“福與樂”。
【我的福與樂散文】相關文章:
吃虧是福-散文08-17
吃虧就是福散文05-14
吃虧是福的短文散文07-14
吃虧是福短文散文09-09
能睡是福精彩散文06-29
樂之聲初中散文10-07
騎樂無窮散文08-21
平淡是真寧靜是福散文隨筆09-25
斗病樂的短文散文09-15
樂中謫仙高中散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