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絲路上的地名散文

時間:2020-07-19 09:47:26 散文 我要投稿

絲路上的地名散文

  對于西北這片神秘的土地,是能挖出許多文學細胞的。因而,由于工作所處地域的原因,我特別關心這些曾經號稱絲綢之路上的神秘痕跡和稱謂,以充實我的履歷和閱歷,沉淀起來,留待以后使用。可能對于有志于在這片土地上做文化耕耘的人們,下面的手記是有所幫助的。

絲路上的地名散文

  當你打開地圖,你會發現,從甘肅中部的祁連山北麓到北邊的額濟納旗一帶,看到一條大河逶迤流入兩個湖泊,這就是古代史書上常常提到的弱水。

  歷史記載上,對弱水的注釋是很不相同的。

  《禹貢》說:“導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而《蔡沈書傳》則指出源頭在“張掖郡刪丹縣。(現在的山丹縣)”《水經》說得較為清楚:“弱水出張掖刪丹縣,西北至酒泉會水縣入合黎山腹。”《徐松西域水道記》講得就更明白:“弱水,今謂之黑河。又曰張掖河。漢儒不知本為一河,分張掖河當禹貢弱水,黑河當禹貢之黑水。誤也。”也就是說,黑河就是弱水,也是張掖河。到了清代已經弄清楚了,所以清·徐養量在嘉峪關城樓內留下的碑刻中,就有這樣的詩句:“紅泉襟其南,黑水障其北。五月溝草黃,一帶石煙白。”大概作為御史的徐養量到嘉峪關、酒泉視察,是瀏覽了《肅州志·地志》的,不然,在這篇洋洋四十四句五言詩中,他不會把從酒泉到西域的地理、文化、戍邊、軍事防御描寫得那么深透,又那么富于極高的文學藝術價值(碑文《嘉峪關漫記》在下篇文章介紹吧),而且五言詩書法灑脫秀麗,也印證了為生活所致一氣呵成。

  可見,合這些記載而為一,就能粗略知曉弱水的流向。當然歷史上也有很不同的說法,收集起來讀一讀,也真是一種享受和受益,也更加懂得治學嚴謹的道理,以及古人就是這樣孜孜不倦地在這片荒無人煙的地域上,非要弄個清楚的精神。

  明代兵部尚書韓邦奇《禹貢詳略》中就寫得很奇特。史稱韓邦奇“自諸經子史及天文地理樂律、術數兵法之書,無不通曉。”據晚清《人物志》記載,他曾寫過《洪范圖解》、《苑洛志樂》等七八本書,我沒有找到拜讀。但是他寫的關于弱水的解釋卻頗為費解,茲照錄如下:

  “弱水自西海之山,西海今在西寧衛城西三百余里,窮石之山,當在其左右。自東而西,一千五十里,至甘州古張掖地。過合黎山,又五百一十里至肅州古酒泉地。又八百余里至沙洲古敦煌地。以上皆雍州域也。”

  從這一段文字看,再翻閱古漢代地圖對照當代地圖就可以知道,弱水、張掖河(也作甘州河)、疏勒河等水系,古代很可能是連聯在一起的'。接著一段卻很奇怪:

  “……又二萬余里至條支國以入西海。”古條支即現在的伊拉克。也許,遠古這里有大水系直達伊拉克。因為據此說,再和古代這里摩崖壁畫上的蛇、大象和祁連山口拾到的古代水百合化石等分析,只能是這樣的結論了。

  但是如果將“條支”作唐代“條支都護府”之解,恐怕會更有真實性。因為水向西流到伊拉克真是不合地理地勢之規律。唐代條支都護府設在今新疆境內,這樣就可以說,弱水在唐以前,曾是自新疆至甘肅的一大河流。從古代許多大國名城在西域自地圖上消失,尤其具有代表意義的羅布泊、樓蘭古國的消失來看,似乎很是一個值得考據的事情,因為蒙古語羅布泊就是“多水匯入之湖。”。

  但是,弱水流入北邊的大漠是確定無疑了。

  流沙,《水經》說:“地在張掖居延縣東北”。“入于流沙”,流沙,指的是“居延海”。

  《元和志》講:“居延海,既居延澤。其沙風吹流行,故曰流沙。”

  居延海,在今額濟納旗舊土扈爾部北境,分東西兩泊。東泊舊稱“朔博”,現名蘇古諾爾;西泊舊稱“朔博克”,現稱葛順諾爾。原來是一個大海,《水經》注:“居延海形如月生五日。”后來中段淤塞成為二泊。

  自《水經》皆謂“流沙”即“居延海”。這是流沙的狹義解。知此解的人不多。廣義解的流沙有很多的記載:

  《晉書·張駿傳》這樣記載:“駿使其將楊宣越流沙,伏龜茲鄯善。”

  《魏書·世祖傳》:“太平真君三年,沮渠無諱度流沙,據鄯善。”

  《周書·異域傳》說:“鄯善西北有流沙百里,夏日有熱風,為行旅之患。”

  《唐書·西域傳》也說:“吐谷渾西北有流沙數百里,更有熱風傷行人。”

  這些記載都是說的西域一帶,大都是古代在現甘肅、新疆境內的地方。

  王哆盛的《尚書后案》更具體指明了現嘉峪關一帶:“近人謂流沙在今嘉峪關……”

  其實際記載和述說的都屬于流沙的廣義解,就是戈壁、龍沙、大磧、沙漠、瀚海……等等的統稱。

  所以古代就把包括沙漠和戈壁的位置統一確定為東起新安嶺西麓,經過黑龍江等三省西側,再向西過內外蒙,西終于天山東端。自東北逶向西南一千八百余公里;南北距一千至兩千余公里。地勢高于海拔二千公尺,平坦廣漠,一望無際。百里不見水,不能耕種,不宜放牧,景物凋零,人跡罕至。過去,只有自張家口至烏蘭巴托有驛站,附近有游牧部落,很是熱鬧。沙漠將內、外蒙古分開,因此,從袁世凱到民國再到49,屈從于過去的帝俄和前蘇聯,把外蒙劃分出中華領地而獨立。據網上報道說,現在那里也有一種回歸的呼聲出現。可見這片大漠歷史上的精彩和復雜。

  流沙叫瀚海,就是沙漠浩瀚如海之意。

  其實,瀚海,原來也只是指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意為“群鳥解羽之大澤也”,唐代,貝加爾湖歸朝廷管轄,有一種說法李白原籍就是那里人士。因此,《史記·驃騎傳》記載了貝加爾湖的一些事情。

  說到這里,可以大體知道了弱水和流沙的關系了。

  居延海的名字由來,是取自居延城。

  居延城是漢武帝時伏波將軍路博德所建,也叫遮虜障、居延塞。是有名的漢代風格的建筑。有三個相為犄角的城郭,它們是:居延、光祿、令居。地址在今酒泉市金塔縣北。也就是航天城的所在地額濟納旗。離酒泉一百二十公里,是漢代李陵和單于交戰的地方。有傳說,酒泉北邊的草湖里有一個無字碑,是為李陵立的。

  《寰宇記》說:“酒泉有故長城,在縣北。漢書謂之遮羅障。”《清一統志》糾正了《元和志》的說法:“漢遮虜障在居延城,去肅州(今酒泉)境尚遠。元和志所記道里,與漢書不合。”

  可見,居延就是額濟納旗。

  說完了這些名字的由來,更使得我對于這片神秘又多難的大地增加更多的眷戀和深思。我向西,在用戈壁沙石鋪就的蘭新公路這“搓板路”上乘車顛簸,一直行走了幾千里,直達邊城喀什。搓板路行車,可以說是連續的震動、跳躍,能讓開車的司機一路多次停下車嚎嚎大哭。我由于要考察這片大漠戈壁,卻覺得是一次神奇的歷險,因而,每晚住下后就訪問當地的老鄉,也就有了好幾本筆記,也就打了許多不同情節的腹稿。哦!神奇的地方,造就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跡,也磨難出多少恩愛情仇,這片土地的文化細胞,一定繁殖得愈來愈多,給人們送上一頓豐富的營養大餐。

【絲路上的地名散文】相關文章:

路上的風光散文10-04

平凡路上的王勃與我們散文隨筆08-29

《兔絲》元稹10-26

元稹《兔絲》解析10-26

林清玄路上的情書06-20

元稹《兔絲》原文注釋及翻譯10-26

居巢地名人范增閱讀答案07-05

林清玄散文集的經典散文10-25

林清玄散文集里的散文01-05

張愛玲的散文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