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玉成橋團碑的由來散文

時間:2020-07-16 08:04:23 散文 我要投稿

玉成橋團碑的由來散文

  團碑,古鎮玉成橋附近的一個老地名,北拒賈家場,西接三岔壩,是玉成橋通向老東大路的門戶,在民間“團碑夕照”與“四橋印月”是比肩齊名的。清人李華芝曾以“留得碑影落霞飛”的詩句,盛贊“團碑夕照”的盛景。

玉成橋團碑的由來散文

  上世紀70年代,在團碑代銷店附近的田埂之上,曾立有一塊長條形石碑,高約1.8米,寬1.2米,由于風化嚴重,碑上鐫刻的文字幾乎無法辨認,萬幸的是,玉成初中一位教師從掉落的拓片中認出了“光緒”兩個字,從而一舉確定了立碑的大致年代,如果僅僅從形制上看,此碑與普通石碑沒有什么兩樣,然而,一代一代的玉成人緣何稱此碑為“團碑”,竟然成了一個迷團。

  石碑一側,放有一凹型的淺石槽,人們俗稱飲馬槽。

  為何要在碑的附近弄一個飲馬槽,年長的老人們回憶,團碑,以前被稱為團碑店,是清代供人們趕路打尖時稍作休息的幺店子,往往結構簡單、設施簡陋,可以喝茶、飲酒、打牌。可能是為了方便過往客商拴系馬匹,店家便在碑前擺放了一塊石槽。可見,石槽與團碑之間原本沒有什么必然的聯系。

  背倚絳溪水,坐望金家店,團碑附近地勢平坦,距離金壇罐之稱的壇罐,不過一射之地。于夕陽余暉中,可以看到鋪滿青石板的東大路蜿蜒東去,隱于田園之中。

  70年代末,政府動員群眾修筑三岔至賈家的鄉道,村民們嫌佇立于田埂上的石碑礙事,隨即將這一塊歷經風雨侵噬,見證歲月滄桑的石碑,連根撥起,打成兩截,一截被村民抬回家做了豬圈,一截被村民抬去砌保坎成了路基,自此,文人騷客口中的團碑夕照成為了人們記憶中的一道風景。

  有人說團碑是無字碑,2009年,壇罐人冷林熙編撰《賦韻天府》一書時,曾明確提到團碑是有字碑,并非像外界傳說的那樣是無字碑。為了證實此碑的真實性,冷林熙曾三次到團碑尋訪此碑,然而,隨著老人們的`不斷凋零,后生晚輩們誰也講不清楚團碑的前世今生。

  2017年3月,玉成鄉黨委書記方龍剛召開了一次收集整理玉成鄉人文歷史的專題會議,他指出隨著機場建設的開工,空港新城建設的啟動,未來幾年玉成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前要做的就是記錄好玉成的人文歷史,給子孫后代一個交待。在方書記列出的一連串名單中,團碑赫然在例。

  從龍泉山上眺望玉成鄉,丘陵此起彼伏,絳溪河曲折盤旋,雖不是窮山惡水,卻也與其他地方也不無致。沿河兩岸分布有各種形制的墓碑,無論規格與形制均與團碑無法相比,可以肯定的是團碑絕非是墓碑。

  團碑究竟是緣何得名的,今人已無法說得清楚。

  2017年,一個非常偶然的日子,閱讀了一篇名為《玉成橋小記》的散文,文中作者對團碑一名的來歷做了猜想,作者認為“團”字在四川話里就是圓的意思,團碑其實說的就是一座圓形碑,并指出“玉成橋的羊肉湯賽團轉”中的“團”字,其實就是泛指方圓。

  如果僅是從文字上去戲說或者是推敲,“團”字的解讀未免有牽強附會之嫌,但從另外的角度看,也不失為對解讀的一種豐富。

  無論是圓形碑還是長形碑,沒有實物,都是天馬行空的一種猜想

  但凡中國的地名,均與當地的人文歷史或現狀存在或多或少的聯系,比如,成都,有一個地方以前是百姓賣海椒的市場,現在就直接以海椒市命名;再比如資陽有一個地方,黃泥巴很多,在命名時,就直接稱為黃泥巴山了,這樣的例子可謂不勝枚舉。如果循此思路,筆者大膽認為“團碑”這一地名的來歷肯定與石碑有著莫大的關聯。

  團碑橫亙于三岔壩與賈家場之間,既然文人們筆下有團碑夕照的景致,想必那碑一定是與眾不同的吧,可惜《三岔區志》、《簡陽縣志》對此均無記載。

  三岔壩出了名揚天下的三軍九旅十八團,而賈家場的“二桿子”近代也在成都混出了名堂,或許是受到兩地文化的影響,團碑一帶民風及其彪悍,民國時期,著名的玉成橋刀客冷二娃就是團碑的人。

  2017年11月,在趙家山村(團碑所在村)副主任劉光文的陪同下,我走訪了劉家大瓦房。在一戶人家的雞窩里,發現了一塊書寫著“極度勝光”的牌匾,落款時間為“光緒十二年仲春月”,贈匾的原因大致是“大翁劉老爺晉六旬晉一及榮升志慶”,而贈匾人則是“彌盜團親友仝贈”。

  劉光文回憶,劉家解放前是當地的大戶,從湖廣填四川開始出過不少文官、武將和秀才,很是了得。

  在劉家祠堂的門楣上,曾經懸掛有三塊金匾,其中兩塊牌匾為簡州縣太爺贈送,至于具體內容和時間,由于當時劉家后人讀過書的少,已經不詳,。

  80年代初,收荒匠以300元的價格,買下兩塊金匾,抖落金粉,變賣成了錢。

  幸運的是,余下的一塊牌匾因金粉少,因不被人看好,而被另外一位劉氏后人以150元買下。由于長時間找不到合適的買家,這塊匾被當成廢品保存了下來。

  后來這家人新修樓房,搬家時,牌匾太大無處堆放,只得存放于臭烘烘的雞窩之中。

  由于歷史的原因,解放后劉家家道中落,子孫自謀前程,代代相傳的族譜也因管理不善遺失。現在,劉家已經沒有人能講得清楚家族的事情了。

  據劉光文回憶,祠堂內以前供奉有金刀和銀槍,是朝庭獎勵劉家彌盜有功而賜予的,在上個世紀70年代,竟然不知所蹤了。

  彌盜團是清代維持治安的地方組織,類似現在的村級聯防隊。當時,為了消除義和團和太平天國的影響,收攏人心、打擊偷盜、搶劫確保一方平安,在這種大背景下,朝廷同意由各地鄉紳牽頭成立的一個聯防組織。

  “彌盜有功”,劉家獲得朝廷賞賜的金刀銀槍。無意中,劉光文還說起,縣太爺為表彰彌盜團的功績,動用國庫,在劉家大瓦房西邊,立一座石碑,以昭告后人,這在簡陽歷史上幾乎是沒有過的。

  彌,消除;盜,盜匪;團,組織!

  “極度勝光”牌匾,是弭盜團為慶祝劉老太爺61歲生日及榮升送的恭賀匾,至于劉老太爺榮升為什么職銜,由于沒有相關佐證已無從知曉。

  從〞極度勝光〝四個字不難看出,劉老太爺榮升的職位一定比較顯赫,取得的榮譽前所未有。那么,這樣的殊榮很可能是朝廷因弭盜有功而特意為弭盜團樹碑里傳。

  從〞彌盜團親友仝贈〝,幾個字可以看出,彌盜團是以劉氏家族為主組建的一支地方聯防隊,聯想到劉老太爺的榮升,可以明確的是劉老太爺就是彌盜團的首領,而彌盜團在維護一方平安中做出了貢獻,劉老太爺因此獲得了榮升。

  遺憾的是劉家的祠堂已毀于風雨之中,兩塊極具價值的金匾也灰飛煙滅,如果劉光文所說的均為事實,那么就表明彌盜團在劉老太爺的帶領下,功勛卓著,并獲得朝庭的獎賞,金刀,銀槍、弭盜團碑則是劉氏家族獲得榮譽的見證。

  二十年前,筆者曾進入劉氏宗祠玩耍,在大堂的門楣之上刻有〞劉氏一脈出自XX王室〝的小揩,由于歲月久遠,自己記不清了。詢問劉氏后人,有的只知道有字卻不識字,有的根本沒有見過,如此云遮霧繞,反而又成為了一個迷團,就連與我年歲相仿的劉光文也說不清楚。

  陳水章先生看了“極度勝光”牌匾之后,認為有保存的必要,他說牌匾右下方字跡脫落,如果能拓印出來,肯定有助于研究此匾的前世今生。

  如此,前后印證,團碑一名的迷團自然一下就解開了,團碑不是圓形碑,而是彌盜團獲得獎賞后,記載劉氏家族榮耀所立的弭盜團碑。

  歷史未曾走遠,躲在角落處無聲說話。我與劉光文將沉重的“極度勝光”匾,從雞窩里抬出來,端端正正放于堂屋中央,一一擦拭干凈。

  歷史是一面鏡子,不會忘卻,總會用另外一種方式去印證。

【玉成橋團碑的由來散文】相關文章:

再走中山橋散文10-01

廊橋問心經典散文09-17

黃庭堅墨竹賦碑06-23

黃庭堅觀海聽濤碑06-08

李商隱詩詞鑒賞韓碑11-20

內經的由來05-31

《城市是鄉村的紀念碑》閱讀答案06-03

碑閱讀答案參考現代文11-17

黃庭堅《書磨崖碑后》注釋12-26

《易經》名字的由來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