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詩意的種子在泥土中萌發散文

時間:2024-08-20 17:31:01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詩意的種子在泥土中萌發散文

  讀王愛生老師的散文集《心靈的燭光》,你會覺得他的文字是從心里流淌出來的,一點兒也不矯情一點兒也不做作。不管是寫天地寫禽獸寫草木蟲魚,還是寫人倫親情,都是率性自然天真純情。你同時會發現,他是將所有熱情都融入到了生活的體驗中了。那種平靜怡然恬淡的娓娓敘述,讓你覺得他對文字的愛是樸實而無所求的,如同父親在炕頭邊悠閑地抽煙,如同水鳥在水天處的翻飛。

詩意的種子在泥土中萌發散文

  任由世事紛繁喧囂,他自巋然不動,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觸摸,不急不躁娓娓敘述。讀這樣的文字很容易讓人想起一種樸素自然的生活狀態,一如老子,大道如水渾然天成;也很容易讓人想起一種溫文爾雅的姿態,一如孔子,不溫不火虛懷若谷。

  心情煩躁時,讀一讀他的書,想一想他的為人,心態便會變得平和與安詳。讀他的文章,總覺得他的喜好與為人是完全統一的,不像有些人嘴上一套,行動是另一套。他彈奏揚琴時的情態像極了寫作態度,也像極了平時的為人處事態度:專注,用情而又祥和;自然,率真而又瀟灑從容。那樣的情態,讓你覺得他是一個沒有煩惱的人。在母校莊浪一中讀書的日子,我時常能見到他在校園悠閑散步的身影,那時我就想通過努力過上他一樣悠閑而灑脫的生活。可是工作后才發現,灑脫是生命的高姿態,是人生的高境界,決定一個人姿態的不是身份,而是心態。

  他愛文學,他把文學當作一種責任與使命去從事,他把文學當做生命的滋養去呵護,他在《文學的作用》中這樣寫道:“一個人一旦選擇了文學事業作為自己的愛好和職業,那么就要時時牢記巴老的話,時時知道自己肩上的責任和使命,……不要寫一些違背自己良心的文字,不要寫一些渲染色情暴力和惡習的東西。”

  《門窗交響曲》是他淵博學識的例證,也是他詩意人生的詮釋。在此文中他旁征博引,從蘇小妹“閉門推出窗前月”寫到辛棄疾“小窗高臥,風卷殘書”,中間共涉及“門窗”詩句二十九處,有力地表達了“門窗是建筑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透過這一扇古典詩詞里的門窗,我們會走近已經遠去了的詩人”這一主題。

  “思念與權勢、地位、金錢等無關,如果一個人連思念也沒有,那當是世界上最‘貧窮’的人了。”(《月光下的思念》)王老師是一個懷古而戀舊的人,面對月亮,他發出了這樣的感慨:“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加大,對金錢的追求和物欲的不斷膨脹,以及交通和通訊的發達與便利,使現代人沒有機會去產生思念,對思念的感受也就不那么深刻,想什么人信也不用寫,一個電話,一個電子郵件,一個視頻就什么問題都解決了。……我們和古人共一輪明月,但我們面對明月時的心早已沒有古人的那種細膩情懷了。”所以從感情的角度來說,懷古戀舊不是落伍,而是進步,現代人不是進步了而是倒退了,倒退到遠古蒙昧洪荒時的粗糙與簡單中去了。

  從他的文章中你同樣能感覺到一種清香的泥土氣息。他賦予風雪雨露以詩意,他給予門窗月光山川草木以真情。也就是說,他是將文字將詩的語言將五千年文化當作種子播撒在樸實的泥土中,而后用心去耕耘。因而他收獲的是滿園春色和詩意盎然。

  在《露水里的歌》中,他這樣寫道:“露水的世界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露水不但打濕了野草野花,打濕了五谷桑麻,還不小心打濕了鳴禽的羽毛和歌喉,打濕了蝴蝶五彩繽紛的鱗片和翅膀,它也時常打濕詩人的那支多彩的筆,打濕了我們的衣服,打濕了我們的心靈和感覺,打濕了我們的眼睛和閱讀。”他的文字何嘗不是這樣一滴露珠呢?

  在《與雪花共舞》中,他這多樣寫道:“有人說過于關注風花雪月是沒有出息的表現,但是這些自然界的美好事物,古往今來和人和諧相處,和人常常不期而遇,你總不能對他們熟視無睹吧。”

  他對“故鄉的云影”有著濃濃的眷戀之情,他寫村莊寫洛河寫水洛城,寫羊群滾過鄉道,寫古堡幽情寫夢里關山,都是一片深情。

  他覺得“大地的事情”皆可入文,因此他獨對馬蹄蓮,發出“馬蹄蓮超凡脫俗,以圖騰的姿勢打坐在紅泥花盆之上,接受我虔誠的膜拜”的禮贊;他走近向日葵,“驚嘆向日葵蓬勃的生命力和美妙的象征性”;他致梧桐樹,他望田野起大霧,他看陌上黃花一地霜花,他懷念喜鵲想起燕窩,他尋覓麻雀,他關注螞蟻、蝸牛、鴿子,他聽布谷聲聲,作動物聯想。

  他覺得土地和花,收音機,林旗,黃土地上的母親,都洋溢著暖暖的真情。

  他尋訪武侯祠,雨后走進三蘇祠,游北京逛西安,走青島上東北,相約青海湖,可謂哪里有風景哪里就有他。

  他用心伴奏,保持童心,努力讀書,永不放棄,讓心靈的燭光普照希望的路途,讓詩意的種子在泥土中萌發,散發出醇美的花香。

  所以讀王老師大量蘊含著詩情畫意的文字,你會發現,他的心中另有一番天地,那番天地中有陶淵明的詩意,有王維的情懷,有孟浩然的浩嘆,有杜甫的憂心,有李白的雄奇。由此你會明白,他是用真情閱讀,用生命寫作。

  他的摯友、畫家胡敬明先生評論他的文字:“絕不是什么大是大非之作,每篇皆好像是顆粒小事,但其目光所及,能把身邊瑣碎,俯拾于籃,洗凈擦亮,皆為珠璣,折射出耀眼的光華。就像是從泥中剛剛剜出的山野小菜,一經烹調,會散發出醉人的清香。”胡敬明評論他的為人:“他重修養,博學而不迂腐,優秀而不張揚,謙遜而又直率,追求上進而不失穩妥。”頗合我意。

  總而言之,他寫大地上的一切,“或鄉園記趣,親情緬懷,動植物寄寓,山川游抒懷;或友人交誼,讀書心得。摹形繪色,芳菲滿紙,寓意寄情,真切感人”。

【詩意的種子在泥土中萌發散文】相關文章:

愛的詩意散文10-27

詩意的春天散文08-06

詩意的雨后散文07-20

詩意生活散文08-21

詩意流年散文閱讀08-16

失意詩意散文閱讀10-27

淺談生活的詩意散文09-15

詩意溫婉學生優秀散文10-30

關于時間冷卻的詩意散文08-02

種子的村莊散文詩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