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一出好戲和它的氣質散文

時間:2024-11-24 21:35:01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一出好戲和它的氣質散文

  蘇州博物館的設計,貝聿銘設計出的線條極簡、極現代,在青天之下,高低錯落、粉墻黛瓦,宛若古代書生長身玉立——蘇博的這種雅和清正,則正是《陸游與唐琬》這出戲的氣質。

一出好戲和它的氣質散文

  不愧是二十五年來打磨沉淀出來的戲!看完《陸游與唐琬》,心底禁不住要這樣叫一聲。

  胡蘭成《今生今世》里說:“桃花難畫,因要畫得它靜。”這可以理解為天賦極好的事物,更需要有沉婉的神態。茅威濤在《陸游與唐琬》中明眸皓齒,一襲青衣,舉手投足就是有桃花的靜。蘇州博物館的設計,貝聿銘設計出的線條極簡、極現代,在青天之下,高低錯落、粉墻黛瓦,宛若古代書生長身玉立——蘇博的這種雅和清正,則正是《陸游與唐琬》這出戲的氣質。

  這出戲,編劇、導演、演員、服裝、化妝、道具,乃至燈光和舞臺美術,無一不好。

  一開場,全場皆暗。舞臺燈光下,人的觸目之處,只見一段粉墻,畫著水墨的竹葉影,而左邊天空之上,也有老梅干枝懸掛而下,上有朵朵寒香。竹葉和老梅因為都放大了很多倍,因此沒有實物的呆,卻更有寫意的妙。當燈光照過來,粉墻一變而成如煙似霧的薄幕,幕后看得見有眾書生在春天的沈園下棋、吟哦、閑步,也聽得到輕輕的合唱,唱出“九陌樓臺鬧管弦,粉飾太平年”。整出戲的舞美基調就是這樣巧妙、簡明和中國。越劇是有世俗風情的地方戲,可在這出戲,舞美是西方的極簡主義,也是佛教的空和書法的留白。它們清新干凈,毫不搶戲。它的幾折,有時候主角甚至是在紗幕之后演出的。如果你去過拙政園,看過最美的中國園林,你就會知道,這種機心的布置,曲折的回廊,不能一眼見全貌的設計,才更是人性的、生活的和世情的,是中國古典之美。

  幾分鐘后,當幕布一樣的粉墻被徐徐拉起,不遠處的廊下,看得見茅威濤扮演的陸游,和陳輝玲扮演的唐琬和丫鬟背著觀眾而立,茅威濤開口唱“尋春不覺春已晚”,前四字的尹派唱腔一出口,已如濃酒消了長夜,寶劍配給了英雄。待唱到后三字時,陸游轉身走向唐琬,攜手而下,再邊走邊接唱第二句“承琬妹攜酒為我遣愁懷”。彼時唐琬左手被握,右手托古琴,蓮步輕移,含情微笑。此時不用言語,兩人情感已躍然而現。

  這出戲從高宗十五年春的沈園開始,到三年后,同樣是暮春時節的沈園結束,用了兩個小時。但這兩個小時中,劇情和場景卻轉換得非常快,這不像京劇經常把一場戲的情緒拉長,讓人看它的枝椏,觸摸角色的小心思,心里在不時的咂摸中。越劇《陸游與唐琬》,是在一個場景之下,經常有幾個角色個性的摩擦,這讓它的戲劇性頗為好看。這也讓每個角色在劇情展開中逐漸血肉豐滿,這是它有點類似于話劇的地方。

  好的戲劇都是圍繞人講人的情懷、波折,用生活的細節填滿。雖然這出戲中的主人公陸游詩名光照千古,是歷史上的真人,但講到他政治上的不得志和表兄的意見紛爭,這出戲并沒有去鋪排政治疲乏、朝廷灰暗這樣乏味的戲碼,而只是把它們當做底子,來襯出陸游的品性和埋伏下陸母遷怒的原因而已。比如,第一折可以說是陸唐二人的海誓山盟加當眾表明政治心跡,寫出陸游仕途的難和情路的慰藉,同時草蛇灰線埋下陸母對唐琬的怨。到了第二折,沖突升級,直接進入家庭沖突和情感波折。此后的幾折,一折險過一折,如小舟闖蕩險灘,跌宕之姿美不勝收。在這出戲里,不獨觀眾會隨著陸游和唐琬的心情逐步轉變(如在他們吟唱“浪跡天涯三長載”和“釵頭鳳”時,不禁眼底蓄滿淚水),觀眾也會觸碰到陸游母親、父親的心境,覺得陸母情有可原,陸父前后為難。

  從唱腔上來說,茅威濤也到底是茅威濤!濃厚醇正的尹派,余音繞梁,又何止三日?茅威濤的做派,也已經化為人物的真實,是戲劇表演中所講的“真聽、真看、真感覺”。比如在臨近劇終時,陸游重游沈園,落花又再紛紛落下。茅威濤邊唱邊微仰頭,伸手去接。我看到其中有兩朵花瓣落在了她的左臂,她側目之后隨手拈住,輕輕放開,又唱著離開。這一個動作令我嘆息。這一個動作不是演員的,而是陸游的。那一個拈花瓣輕放,正是不可設計的陸游的惋嘆。

  “沈家園里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這是陸游辭世前一年,為沈園和唐琬最后一次寫詩。我相信茅威濤在演繹這出戲的時候,用陸游的眼睛,一定也看見了這些花。而這些花應該也認識她。她給我傳遞了這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