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遠去的童夢散文

時間:2024-07-04 15:17:40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遠去的童夢散文

  牛,厚道、老實、肯出力氣,自古以來就是人類忠實的朋友。幾千年來,它一直在人類的日常生活及農業生產活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敢說,而今年屆半百的人(老年人更不必說了),只要從小生長在農村,或者,曾經在農村生活過那么一段不長不短的時光(比如在農村寄養、比如“知青”上山下鄉等),那么我相信,牛之于我們的影像絕對是心心念念、揮之難去的。

遠去的童夢散文

  我曾經是一個“資深”的牧童,自小成長在川北大山的密林里邊。我不但孩提時代就以放牛為“主業”,即便參加工作多年了,有時回老家小住幾日,也要幫著媽媽放;蛉テ律细钚┡2莼貋黻麆谛量嗔艘惶斓睦吓!绱耍l鄰們常笑我“重操舊業”。時光荏苒,多少年過去了,許多的童年印記已然忘卻和模糊,但唯有那段快樂的“牧童時光”至今印象深刻。特別是暮春時節,老屋前面的小溪兩岸早已水草豐茂、野花遍地,把牛牽出去讓它喝足了水,然后將牛繩盤繞在那對彎彎的犄角上,便放心地讓它在蝶兒紛飛的大自然享受青草的美味。你只管捧一本小說躺在軟軟乎乎的草坪上,沐浴和煦的陽光,看藍天白云,讓心兒飛翔;或者,打開書頁,咀嚼文字,醉入油墨馨香。此等享受,即或幾十年后的今天,仍然銘刻在記憶深處,時時浸潤著流年、叩擊著心門。

  印象里,我家那頭牛異常通曉人性。盡管那時我年紀尚小,身體單薄,手無縛雞之力,但牛卻十分聽從我的“指揮”,從不唬我,也不亂吃莊稼。有時,我躺在草甸上讀著書里的故事便沉沉睡去,牛吃足了草,竟然會走到我面前,用它的蹄掌或是那毛茸茸的牛頭輕輕碰觸我的身體,讓我從睡夢中醒來。那時,我常常盯著牛兒那兩只油油亮亮的大眼,它竟然也會揚起頭呆呆地看我。我注意到,有時它老半天不眨巴眼睛的時候,它的眼眸竟能清晰地印現小溪、麥田、山巒以及流云,仿佛就是群山峻嶺間陡然生出的一汪碧潭,澄澈幽深。

  人生如夢。一晃40多年悄然逝去,童年所經歷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牛的生存和未來也面臨著艱難的取舍與陣痛。如今,隨著農業產業化步伐的加快和“公司+農戶”模式的全面推行,整個川東北地區傳統的農耕現狀也發生著悄然變化。小型農用機具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力量,F在的農村,一家或者三五家聯合購買一頭“鐵!保瑤浊K錢就解決了耕種問題,而且效率遠超牛耕。再則,打米磨面也全都實現作坊化、機械化了。石磨、碾子,這些我們曾經熟悉不過的物什,也早已丟在荒草叢中成為攝影愛好者眼中的一景。

  顯然,牛,淡出犁溝和碾磨無疑只是時間問題。像我這樣曾經的“牧童”糾結著、惶恐著、憂慮著?梢灶A見,在不久的將來,始于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牛耕技術,也一樣會像地下挖出的壇壇罐罐那樣,濃縮在農耕博物館里,成為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

  我常常有這樣的思考:在動物界中,誰最忠實?誰最勤奮?我想,最忠實的應該是馬,而最勤奮的恐怕莫過于牛了。宋朝有個叫梅堯臣的詩人寫過這樣的詩:“破領耕不休,何暇顧羸犢。夜歸喘明月,朝出穿深谷”,一語道出了牛的艱辛;一代文學宗師魯迅也曾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終生礪其心志。

  去年4月,我曾在電視上目睹過這樣一個場景:一位斗牛士在一場斗牛賽中突感身體不適而暈倒在地,這時,被他剛剛刺殺了數劍的公牛頂著鮮血浸透的劍柄向他走來,觀眾嚇得唏噓不已,但只見這牛兒緩步走到斗牛士身邊,默默注視著他,然后低下頭來小心地吮舔他手上不慎劃破的傷口……見此情景,我頓時潸然。

  寫完這些字,心情有些失落,擱筆抬頭的瞬間,書桌上方的墻上一副題為《牧歸》的水墨又一次進入我的視野:一片白茫茫的葦絮之間,一頭牛兒正有滋有味地啃食著地上的青草,牛背上的牧童吹著短笛,悠閑自得,儼然天人合一的絕美圖景。

【遠去的童夢散文】相關文章:

遠去的村莊經典散文08-24

遠去的梅香散文10-31

遠去的風景優秀散文10-11

漸漸遠去的風景散文11-06

遠去的稻草堆經典散文08-01

遠去的鄉愁散文隨筆10-14

遠去的聲音散文隨筆08-27

遠去的鐵環散文隨筆09-01

關于遠去的梅香散文11-29

遠去的故鄉抒情散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