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勸學》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4-09-28 19:53:21 勸學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勸學》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小學《勸學》的教學設計

  1、知識目標:

  ⑴ 了解《荀子》及相關知識。

  ⑵ 掌握并積累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

  ⑶ 掌握本文出現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2、能力目標:

  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3、德育目標:

  ⑴ 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⑵ 理解比喻的含義以及比喻與比喻之間的內在聯系。

  【教學重點】

  1、比喻的含義和內在的聯系。

  2、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掌握全文比喻代議,寓議于喻及從正反兩方面反復論證的特點。

  【教學方法】

  1、提綱式教學法。

  2、點撥法與討論法相結合。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T課件、錄音機、教學磁帶。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二、荀子簡介學生讀注釋,教師補充

  多媒體顯示: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當時人們尊重他,稱他荀卿。漢代著作因避漢宣帝劉洵諱,寫作孫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錄。

  三、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領全篇的作用。

  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道: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勸告”。教者趁此在“勸”字后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什么意思?學生才會領悟:原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給學生建立“注意中心”。接著就講:“勸”的繁體字“勸”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聲旁的字,多數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高尚的品德。

  四、熟讀課文,把握文意

  1、學生齊讀課文或聽錄音。

  2、注意下列字詞讀音:

  多媒體顯示:

  1、第一組,通假字:

  ⑴ 輮(róu)通煣

  有(yòu)通又 知(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是“曝”的古字(通假字與本字同音;含音相近。)

  ⑵ 生(xìng)通性(古音聲母韻母相同。)

  2、第二組,其他易寫錯讀錯字:

  中(zhòng) 礪(lì) 參(cān) 省(xǐng) 跂(qì)

  臾(yú) 螯(áo)

  五、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1、研習第1段:

  中心論點:君子⑴曰:學不可以已⑵。

  ⑴ 君子:有學問、有修養的人。

  ⑵ 已:停止。

  提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

  2、研習第2段:

  ⑴ 學生齊讀第2段:

  ⑵ 講解第2段:

  青①,取之于藍②,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③,輮④以為輪,其曲中規⑤。

  ① 青:靛青,一種染料。

  ② 藍:草名,也叫蓼藍,葉子可制染料。

  ③ 中繩:合乎拉直的墨線。

  ④ 輮:使…彎曲。

  ⑤ 規:測圓之器。

  雖①有②槁暴③,不復挺④者,輮使之然也。

  ① 雖:即使。

  ② 有:通“又”。

  ③ 槁暴:槁,枯。暴,通“曝”,曬。

  ④ 挺:直。

  故木受繩①則直,金②就③礪④則利。

  ① 受繩:經墨線量過。

  ② 金:金屬制的刀劍等。

  ③ 就:動詞,靠近,接近。

  ④ 礪:磨刀石。

  君子博學而日參①省②乎③己,則知④明而行無過⑤矣。

  ① 參:驗,檢查。

  ② 省:省察。

  ③ 乎:相當于“于”。

  ④ 知:通“智”,智慧。

  ⑤ 過:過錯。

  ⑶ 要求學生找出本段論述的事物及特點。

  明確:

  青─→藍 冰─→水

  勝于 寒于

  直木─→輪 木─→直 金─→利

  輮 繩 礪

  ⑷ 上面提到的五個比喻都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于提高自己,改變自己。他們是平行并列的,還是依次排列的?請分析說明。

  (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從論證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以分層:

  ① 人只要不斷學習,就能得到發展、提高;

  ② 人只有博學,才能增長知識,培養品德,鍛煉才干,即達到“知明而行無過”這兩層不是平行.并列的,而是延伸。

  3、研習第3段:

  ⑴ 學生齊讀第3段。

  ⑵ 講解第3段。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①之所學也;吾嘗跂②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③;順風而呼,聲非加疾④也,而聞者彰⑤。

  ① 須臾:片刻。

  ② 跂:提起腳后跟。

  ③ 見者遠:人在遠處也能看見。

  ④ 疾:強,這里指聲音宏大。

  ⑤ 彰:明顯,顯著。

  假①輿②馬者,非利足③也,而致④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⑤也,而絕⑥江河。君子生⑦非異也,善假于物⑧也。

  ① 假:借助,利用。

  ② 輿:車。

  ③ 利足:腳步快。

  ④ 致:達到。

  ⑤ 能水:指游水,能,動詞。

  ⑥ 絕:渡。

  ⑦ 生:通“性”,資質,稟賦。

  ⑧ 物:外物,指各種客觀條件。

  ⑶ 要求學生找出本段最能說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

  明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⑷ 提問:作者選哪些比喻來論證這一觀點的?

  六、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完成課后練習1、2、3題。

【小學《勸學》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勸學》教學設計09-28

勸學教學設計10-05

《勸學》教學設計10-22

勸學教學設計10-17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09-04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04-22

荀子《勸學》教學設計06-13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07-29

《勸學》優秀教學設計09-10

關于《勸學》教學設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