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九年級上冊《沁園春雪》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積累重要字詞,背誦默寫本詞。
2、品味精練優美的語言,并用精練優美的語言仿寫句子。
3、學習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4、感受毛澤東的精神境界。
教學重點、難點:
1、品味精練優美的語言。
2、學習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以及其中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3、感悟毛澤東的精神境界。
一、簡介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戰爭爆發前,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勝利后,為了國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黨談判。其間,民主人士、詩人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后《新民晚報》公開發表,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二、朗讀、整體感知文意。
1、自讀課文一遍,找出你認為重要的詞語,正音或解釋
2、學生聽錄音跟讀,小組展示。
3、結合書下注解再讀課文,能初步把握文意,把詞的上下兩闕的意思歸納出來。
上闕:描寫北國壯麗的雪景,熱情贊美祖國的大好河山。
下闕:評論歷代帝王,歌頌當代無產階級革命英雄。
三、賞析
1、“望”字統領到哪一句?
2、小組合作做批注。從修辭手法、遣詞煉句兩方面賞析精彩詞句。
(1)總寫北國雪景,“千里”“萬里”是互文,千萬里冰封,千萬里雪飄,寫視野的遼闊。“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一靜一動,動靜結合,相映成趣。
(2)“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舞”、在“馳”是形象地寫出了萬里雪飄,變靜為動,畫面生動活潑,景色壯觀無比!
(3)“須”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染紅了天邊的白云,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艷多姿!
(4)一個“惜”字委婉準確,有貶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戰功,也指出了他們缺少文治、文學才華不足的弱點。“略”、“稍”、使詞作對歷史人物的評述客觀、準確、不失分寸。“略輸”、“稍遜”、與“只識”,前二者與后者比,褒貶的程序有差別,“只識”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5)“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正表現了毛澤東同志“天下大任,舍我其誰”的英雄豪情。“風流”不單指建功立業、打江山,還指有文采、有欣賞水平。最后兩句的意思應是:如果數點一下真正才華橫溢、文采飛揚、能夠領略和欣賞江山秀美的人,還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領袖,當然也包括我嘍!
3、學生再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情感。
這首詞熱情贊美祖國壯麗河山,歌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勵人們為建立新中國而奮斗。是中國詞壇杰出的詠雪之作。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
四、背誦本首詞
五、作業
1、默寫本詩
2、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以“雪”為題,寫幾句詩,抒發自己的欣喜(悲傷等)感情,可嘗試使用各種修辭手法。
六、教學反思:
這一課我安排了一課時,雖然上課的整個過程比較流暢,學生的學習情緒也比較高漲,但反思整個教學過程,還是發現了較多問題。
1、除了朗讀、模仿錄音范讀,學生的活動主要是停留在思考回答教師提問的層面上,教師仍扮演了主角。
2、從形式上看,本節課學生的群體活動就是小組合作。由于對時間關系,學生缺少了獨立思考的環節,課堂看似熱鬧,其實是部分學生在起主導作用,很多同學生淪為看客。
3、從寫作鏈接來看,由于指導不夠,學生的作品呈現了單一化的局面,只寫雪景,而沒有借景抒發自己的某種感情。課堂上應該給學生較為充足的思考交流的時間,以便打開思路。也可以讀一下程度好的同學的習作,給其他同學提供學習的范例。
【九年級上冊《沁園春雪》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04-22
《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10-10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07-25
《沁園春·雪》 教學設計05-28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精選12篇)10-12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精選20篇)07-22
《沁園春·雪》的教學設計(精選10篇)06-21
沁園春·雪教學05-31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通用19篇)09-11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通用11篇)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