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沁園春長沙》知識要點

時間:2024-10-09 06:10:40 劍鋒 沁園春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沁園春長沙》知識要點

  《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的詞作。此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抒寫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小編整理了《沁園春長沙》知識要點,歡迎閱讀!

《沁園春長沙》知識要點

  《沁園春長沙》知識要點

  一、文學體載的種類:

  文學體載可分為小說、散文、戲劇、詩歌四大類

  二、詩歌的分類

  ①按題材可分:田園詩(代表人陶淵明)

  山水詩(代表人王維)

  邊塞詩(代表人岑參)

  此外還有諷喻詩、打油詩等。

  ②按內容可分:敘事詩、抒情詩、史詩、哲理詩等

  ③按形成可分:格律詩、民歌體、自由詩、散文詩等

  ④從時間上可分:古體詩、近體詩、詞、曲、新詩

  三、詩歌的四個特點:

  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樂性

  四、詩歌按表現內容的方法可分:

  ①賦:直接陳述鋪敘

  ②比:即打比方

  ③興:即先借用別的事物來引發所詠之詞。

  五、詞:

  ①名稱:隋唐時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最初叫“曲子”、“雜曲子”、“曲子詞”,后來也稱過“樂府”(如《東坡樂府》),也有叫“詩余”、“琴趣”的,一般叫“長短句”。

  ②詞牌:原是詞的音樂曲調的名稱,因它是可合樂演唱的詩體,故需標明曲調。如“沁園春”、“水調歌頭”等

  ③詞題:即詞的標題名稱。如“長沙”、“游泳”等

  ④詞序:有些詞為了說明寫此詞的緣由,在詞題與正文間寫有說明。如毛主席的《卜算子·詠梅》

  ⑤闋:詞的一段叫一闋,是從音樂上的名稱而來的。

  ⑥分類: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最長不過240字。

  ⑦填詞:詞有嚴格的規定,“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寫詞之人,須按詞牌規定的格式,韻律填寫,稱為填詞。

  沁園春長沙知識點

  一、誦讀提示

  1.結合欣賞毛澤東手跡展開誦讀

  毛澤東手書的《沁園春·長沙》有一種氣韻貫注的流動美,風格瀟灑豪放。可以將誦讀與欣賞結合起來。

  2.抓住關鍵詞語,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要抓住“獨”“立”“洲”等點明人物、時間和地點的詞語,把握“看”和“憶”等起貫穿全詞作用的詞語,展開聯想和想像,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和領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背誦全篇。

  二、整體感知

  1.寫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五四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湖南、廣東等地農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一戰線已經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期間,重游橘子洲,寫下這首詞。據《湖南全省第一次工農代表大會日刊》載:“毛澤東先生……去歲回湘養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帶,從事農民運動……后為趙恒惕所知,謀置先生于死地。先生聞訊,間道入粵。”

  2.內容大意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點明了時間、地點和特定的環境。大意是:在深秋的季節,我獨自一人站在橘子洲頭,望著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一個“看”字,總領七句,描繪了獨立橘子洲頭所見到的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大意是:遠望群山,重重疊疊的樹林點染如畫;近看滿江的秋水碧綠清澈,無數船只爭相行駛。仰視,雄鷹在天空中展翅高飛;俯看,魚兒在江水中輕快地暢游。宇宙中的萬物都在秋天里生氣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長。詩人從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選擇了幾種典型景物進行描寫,遠近相間,動靜結合,對照鮮明。這七句,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氣氛。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的大千世界,詩人思緒萬端,不禁問道:廣闊無垠的大地呀,誰才是主宰你消長興衰命運的真正主人呢?這一問道出了詩人的雄心壯志,表現了他的博大胸懷。

  上片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寒秋圖,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大意是:就在這橘子洲上,曾經和許多革命戰友聚會、游賞,度過了一段不平凡而有意義的歲月。詩人從上片的獨往舊地重游,自然引起對往昔生活的回憶。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一個“恰”字,統領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發的戰斗風貌和豪邁氣概。大意是:那時候,同學們正當青春年少,意氣風發,才華橫溢,激情奔放,敢說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面對祖國大好河山,指點評論,經常在一起評論國家大事,寫出激濁揚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軍閥統治者看得如糞土一般。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中流”,江水中間。“擊水”,作者曾自注:“游泳: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一群人終于堅持,直到隆冬,猶在江中。當時有一篇詩,都忘記了,只記得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見《毛澤東詩詞鑒賞辭典》)遏,遏止,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認為是游泳激起的波浪,幾乎把飛快行駛的船只都阻擋住了;一種認為“浪遏飛舟”是“到中流擊水”的條件。如果按照后一種理解,這三句大意是:還記得嗎?當年我們一同到江心游泳,盡管風浪巨大,連船只行進也很困難,但我們這些人卻以同洶涌的急流拼搏為樂。這里以設問結尾,實際上是對“誰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下片回憶了往昔崢嶸歲月,表現了詩人和戰友們為了改造舊中國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給出了“誰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敢于改造舊世界的革命青年。

  三、鑒賞要點

  1.寫壯景,抒豪情

  這首詞寫的是寒秋景物,卻毫無過去一般舊詩詞里的那種肅殺、感傷的“悲秋”情調,詩人筆下的秋景是活潑、美好、壯麗的。原因在于越是寫山河的壯麗,就越能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詩人正是從這種不一致中突出了強烈的革命精神。當然,這里面也含有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感情。

  2.對比手法的運用

  詞中含有多種對比,使描繪的形象鮮明。如“萬山紅遍”與“漫江碧透”主要是顏色的對比;“鷹擊長空”與“魚翔淺底”,“指點江山”與“激揚文字”主要是動作的對比;“同學少年”與“萬戶侯”是于明處對比,“萬類霜天競自由”與人民的被壓迫(未在詞中點明)是暗含的對比。

  3.極富表現力的語言

  本詞用語精當、形象,極富表現力。如“萬”字寫出了山之多,“遍”字寫出了紅之廣,“漫”字寫出了江水溢滿之狀,“爭”字活現出千帆競發的熱鬧場面。用“擊”而不用“飛”,準確地表現了鷹的矯健身姿;用“翔”而不用“游”,精當地描繪出游魚在水中輕快自如、像鳥一樣盤旋的神態。

  教學建議

  一、本單元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欣賞、品味新詩,進而能對詩歌作出正確的評價。這一課的教學也不例外。毛澤東的詩詞內容是現代的,但形式卻是傳統的,這一特點在教學時要注意。

  二、做好預習。要求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準字音,并把字面的意思讀懂,在課堂欣賞時應該不再有文字障礙。

  三、介紹創作背景。通過創作背景的介紹,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詞的主旨,體會作者的革命精神。但欣賞中不必搞字字對照,句句落實。如“糞土當年萬戶侯”,在當時有許多事件可以印證,如19袁世凱稱帝,毛澤東曾印發反袁小冊子,開展斗爭;19直接組織和領導了驅逐軍閥張敬堯出湖南的運動等。不必給學生一一比照,理解要寬泛些。

  四、詩歌教學要注重形象性,可以利用多媒體等手段展開教學內容,還可以讓學生欣賞毛澤東手書的《沁園春·長沙》《采桑子·重陽》。要組織學生反復誦讀,把握住關鍵詞語,迅速熟讀成誦,在吟誦中體味詞的意境。

【《沁園春長沙》知識要點】相關文章:

《沁園春·長沙》鑒賞要點分析09-06

《沁園春長沙》知識點集錦03-11

沁園春·長沙03-07

沁園春·長沙12-28

沁園春 長沙06-25

沁園春·長沙鑒賞03-21

《沁園春·長沙》的賞析06-11

沁園春 長沙 課件05-15

沁園春 長沙教案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