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沁園春長沙課后反思
在開學后,我沒有正式上新課。因為根據經驗,高一新生一個普遍特征是有熱情,對什么都感到很新鮮,但同時又非常盲目。特別是語文學習,頭緒很多,如果直接上新課,很多學生會僅僅停留在對一些細微的、具體的問題的解析上,而很難有語文學習的宏觀把握。
因為是詩歌單元,所以我先找了一些比較經典的愛情詩,比如舒婷的《致橡樹》、席慕容的《一棵開花的樹》等,并布置學生把這些詩改寫成抒情散文,同時學生也嘗試自己寫寫詩,因為是愛情詩,所以學生一下子就對詩歌產生了興趣,也對語文學習更感興趣了。
接著我就把學生分成小組,收集有關描寫秋的詩歌,然后過渡到《沁園春·長沙》。我有意引入較多的有關秋景的詩句,與學生一起誦讀、品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分析、鑒賞都必須建立在學生讀懂詩詞的基礎之上。
由此,我采用誦讀方式,幫學生疏通字詞,解決詞意,讓學生對本詞先有一個整體的感覺。再次,在詩詞中,景與情是密切相關、相輔相成的,即景是情的肌膚,是可感,可親的;情是景的靈魂,是輕靈,飄渺的。因此,解讀詩詞的捷徑就是從賞景入手,進而把握詩情畫意,進而了解作者。
基于這一認識,在教學中,我著重落實了對于本詞的秋景賞析但又不局限于對景的分析,更在于引導學生體察詞情、詞境。
【沁園春長沙課后反思】相關文章: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05-27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11-12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09-29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10-01
《沁園春雪》課后反思08-16
【優秀】《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05-29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通用)06-20
沁園春·長沙07-25
沁園春 長沙06-25
沁園春·長沙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