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秦觀鵲橋仙的賞析

時間:2024-10-13 10:52:33 網站 秦觀 我要投稿

秦觀鵲橋仙的賞析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煉和跳躍的特點。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秦觀鵲橋仙的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原文

  鵲橋仙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注釋:

  1.鵲橋仙:此調專詠牛郎織女七夕相會事。始見歐陽修詞,中有“鵲迎橋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等。雙調,五十六字,仄韻。

  2.纖云弄巧:是說纖薄的云彩,變化多端,呈現出許多細巧的花樣。

  3.飛星:流星。一說指牽牛、織女二星。

  4.銀漢:銀河。迢迢:遙遠的樣子。暗度:悄悄渡過。

  5.金風玉露:指秋風白露。李商隱《辛未七夕》:“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金風:秋風,秋天在五行中屬金。玉露:秋露。這句是說他們七夕相會。

  6.忍顧:怎忍回視。

  7.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語出宋玉《高唐賦》。

  賞析:

  《鵲橋仙》原是為詠牛郎、織女地愛情故事而創作地樂曲。本詞地內容也正是詠此神話。借牛郎織女地故事,以超人間地方式表現人間地悲歡離合,古已有之,如《古詩十九首》中地“迢迢牽牛星”,曹丕地《燕歌行》,李商隱地《辛未七夕》等等。宋代地歐陽修、柳永、蘇軾、張先等人也曾吟詠這一題材,雖然遣辭造句各異,卻都因襲了“歡娛苦短”地傳統主題,格調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觀此詞堪稱獨出機杼,立意高遠。

  上片寫佳期相會地盛況,“織云弄巧”二句為牛郎織女每年一度地聚會渲染氣氛,用墨經濟,筆觸輕盈。“銀漢”句寫牛郎織女渡河赴會推進情節。“金風玉露”二句由敘述轉為議論,表達作者地愛情理想:他們雖然難得見面,卻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會,在那清涼地秋風白露中,他們對訴衷腸,互吐心音,是那樣富有詩情畫意!這豈不遠遠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地夫妻?下片則是寫依依惜別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織女纏綿此情,猶如天河中地悠悠流水。“佳期如夢”,既點出了歡會地短暫,又真實地揭示了他們久別重逢后那種如夢似幻地心境。“忍顧鵲橋歸路”,寫牛郎織女臨別前地依戀與悵惘。不說“忍踏”而說“忍顧”,意思更為深曲:看猶未忍,遑論其他?“兩情若是”二句對牛郎織女致以深情地慰勉: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地朝歡暮樂?這一驚世駭俗、震聾發聵之筆,使全詞升華到新地思想高度。

  顯然,作者否定地是朝歡暮樂地庸俗生活,歌頌地是天長地久地忠貞愛情。在他地精心提煉和巧妙構思下,古老地題材化為閃光地筆墨,迸發出耀眼地思想火花,從而使所有平庸地言情之作黯然失色。這首詞將抒情、寫景、議論融為一體。意境新穎,設想奇巧,獨辟蹊徑。寫得自然流暢而又婉約蘊藉,余味雋永。

  創作背景

  關于此詞的創作背景,揚州大學教授劉勇剛認為,此詞是秦觀為寄情長沙義倡而作,寫于湘南郴州,時間是宋哲宗紹圣四年(1097)的七夕。紹圣三年(1096)春,秦觀從監處州酒稅削秩編管郴州,長沙是必經之路。關于長沙義倡,洪邁《夷堅志補》卷二有較詳細的敘述:“義倡者,長沙人也,不知其姓氏。家世倡籍,善謳,尤喜秦少游樂府,得一篇,輒手筆口詠不置”,秦觀南遷,取道長沙,訪潭土風俗,邂逅了這位藝妓。秦觀觀其姿容既美,出語真誠,遂亮明身份,藝妓又驚又喜,殷勤款待少游,遍歌淮海樂府。秦觀與她繾綣數日,臨別之際,藝妓表達了侍奉左右的心愿。秦觀答應她,將來北歸重逢,便是于飛之日。一別數年,秦觀竟死于廣西的藤縣。藝妓行數百里為秦觀吊孝,哀慟而死。藝妓的故事,“湖南人至今傳之,以為奇事”。洪邁提到常州校官鐘將之感其事,為藝妓作傳,名《義倡傳》。當時秦觀貶謫的路還要往南走下去,他與長沙歌女不得不灑淚而別。到了郴州以后,秦觀日夜思念他的戀人,但戴罪之身,人命危淺,相聚又談何容易。其實《踏莎行·郴州旅舍》最后兩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的沉重嘆息也包含了對長沙藝妓的長相思。紹圣四年(1097)七夕,秦觀在郴州寫下了這首《鵲橋仙》,借牛女雙星的鵲橋相會寄托了他對長沙歌女的戀情。

  此外還有幾種說法。一、為夫人徐文美而作。《鵲橋仙》獻給夫人,可備一說。熙寧、元豐年間,秦觀外出應試或游歷,夫妻暌離時日較多,未嘗沒有牛郎織女的況味。二、送給越艷。元豐二年(1079),秦觀到越州(今紹興)省親,得到當地知州程師孟的禮遇,將他安排在蓬萊閣,有重要的宴會都邀請他參加,這樣他就能親密接觸到美麗的官妓——越艷。幾度流連歡場,不覺產生了戀情。有《滿江紅·越艷風流》為證。三、為蔡州營妓而歌。秦觀擔任蔡州教授期間,結識了營妓婁琬、陶心兒。元祐五年(1090)春,秦觀離開蔡州去汴京赴任,寄調《水龍吟·玉佩丁東別后》作別婁琬。應該說,少游對婁琬和陶心兒都用情不淺。四、暗戀“小師母”王朝云。《鵲橋仙》最后兩句寫道:“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朝朝暮暮”出自宋玉的《高唐賦》“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有人猜測秦觀寄調《鵲橋仙》乃暗戀東坡侍妾王朝云,恰好《淮海居士長短句》中有一首《南歌子·贈東坡侍妾朝云》:“靄靄凝春態,溶溶媚曉光。何期容易下巫陽,只恐使君前世是襄王。暫為清歌駐,還因暮雨忙。瞥然歸去斷人腸,空使蘭臺公子賦高唐。”五、為被遣的侍妾邊朝華而作。秦觀人到中年,納過一位侍妾,叫邊朝華。張邦基《墨莊漫錄》卷三對此事有記載:“秦少游侍兒朝華,姓邊氏,京師人也。元祐癸酉納之。”癸酉是元祐八年(1093),這年秦觀四十四歲,為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實為仕途最順達的時期。納妾的時間是七夕,新婚之夜,秦觀賦詩云:“天風吹月入闌干,烏鵲無聲子夜闌。織女明星來枕上,了知身不在人間。”把邊朝華比作天上的織女,可以想見他愉悅的心情。好景不長,朝廷政局驟變。紹圣改元,哲宗親政,新黨上臺,一意報復元祐舊臣,元祐舊黨執政大臣紛紛遭到貶謫、流放,無一幸免。秦觀在出京前,《遣朝華》詩云:“月霧茫茫曉柝悲,玉人揮手斷腸時。不須重向燈前泣,百歲終當一別離。”但邊朝華遣去二十余日復來,秦觀憐而復娶之。又據張邦基《墨莊漫錄》卷三記載:少游出京,“至淮上,因與道友議論,嘆光景之遄。歸謂華曰:‘汝不去,吾不得修真矣。’亟使人走京師,呼其父來,遣朝華隨去,復作詩云:‘玉人前去卻重來,此度分攜更不回。腸斷龜山離別處,夕陽孤塔自崔嵬’”。其實修真只是一個借口,不愿連累朝華受苦才是真正的原因。六、為黨爭被貶而作。黃蘇《蓼園詞選》認為秦觀因黨爭而被貶后作此詞以暗喻身世之感,時在宋哲宗紹圣元年(1094)之后。

  作者簡介

  秦觀(1049—1100),北宋詞人。字少游,一字太虛,號邗溝居士,學者稱淮海先生。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曾任秘書省正字、國史院編修官等職。因政治上傾向于舊黨,被目為元祐黨人,紹圣(宋哲宗年號,1094—1098)后貶謫。文辭為蘇軾所賞識,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工詩詞,詞多寫男女情愛,也頗有感傷身世之作,風格委婉含蓄,清麗雅淡。詩風與詞相近。有《淮海集》40卷、《淮海居士長短句》(又名《淮海詞》)。

【秦觀鵲橋仙的賞析】相關文章:

秦觀鵲橋仙賞析05-07

秦觀的鵲橋仙賞析08-25

關于秦觀《鵲橋仙》賞析08-09

秦觀《鵲橋仙》原文賞析01-21

鵲橋仙秦觀寫的賞析07-25

鵲橋仙秦觀原文及賞析06-17

鵲橋仙 秦觀賞析09-23

秦觀 鵲橋仙10-14

秦觀的鵲橋仙08-19

秦觀《鵲橋仙》原文翻譯及賞析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