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內經所謂“氣”就是“靈魂

時間:2024-10-01 08:29:46 內經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內經所謂“氣”就是“靈魂

  經絡在中醫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換一個角度看,中醫是建立在經絡學基礎之上的,《黃帝內經》說經絡:'行血氣,營陰陽,決生死,處百病'。'那么什么是經絡呢?它又是怎么來的呢?曾經有人說,經絡是血液循環系統,也有人曾說經絡是神經系統,都是用西醫理論會中醫,根本就說不通。經絡既不是血液循環系統,也不是神經系統,經絡就是經絡,目前它對全人類來說也是一個迷,因為經絡在現代解剖學上是看不見的。有報道說,中國醫學家祝總驤通過多年研究發現,經絡是不依賴中樞神經和血液循環的隱性循經感傳線,是條低阻抗、高電位、高發光的線,是由一些看得見的微小結晶顆粒組成的帶狀物,它在人體上寬約一毫米。

  幾年前,法國學者通過在穴位注射放射性物質锝,利用锝的R射線可以使底片曝光的原理,借助電子照相機,成功地拍下了锝的行走路線,發現得的行走路線與中醫的經絡基本相同,同時證明穴位是經絡上的某些點。接著,日本的一些科學家采用電子計算機和全息技術,將人體由平面轉為立體觀察,通過熒光染色發現,穴位實際上是某些組織的'集合物',它具有高度的靈敏性。由以上這些研究可以看出,我們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僅僅證明了幾千年前的一個命題是正確的,但又不知其所以然,人類繞了一個6000年的大圈子又回到了原來的出發點,真是太有意思了。

  既然經絡是已經被證明存在的,那么它們究竟有什么作用呢?這就涉及到中醫的主要對象是什么。我們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印象,中醫的全部理論并不針對肉體的疾病,而是針對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那東西被稱為'氣'。'氣'的理論是中醫學的最高范疇,《素問·五常政大論》說:'氣始而生化,氣散而有形,氣布而蕃育,氣終而象變,其一致也。'中醫用來解釋人體生命的一條主線就是'氣'。氣是生命的本源,《素問·寶命全形論》說:'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于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陰陽五行是氣的運動形式,《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陽化氣,陰成形。形氣交感而化生萬物。'《生氣通氣論》說:'生之本,本于陰陽,其生五,其氣三。'五運六氣是天地的氣化,金、木、水、火、土為五運,風、熱、暑、濕、燥、寒為六氣,它強調'天人感應'的思想。

  藏象是人體的氣化,《陰陽應象大論》說:'人有五臟化為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六節藏象論》說:'以其氣命其五臟。'病因病機在于氣化失常,《素問·舉通論》說:'百病生于氣,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陰陽應象大論》說:'陰盛則陽病,陽盛則陰病。'也就是說,氣無時無刻不在身體內流轉,所謂的病就是氣在流轉過程中受到了阻礙。診斷必須全面診察精神氣血,人體病變,可由外在各種表現診察得知,因為機體氣化是'內外相襲'的,'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藏,則知所病矣。'《靈樞·本藏篇》。

  治療在于調理氣機,《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調氣之方,必別陰陽,定其中外,各守其鄉。'《靈樞·本神篇》說:'必審五藏之病形,以知其氣之虛實,謹而調之。'那么中醫里的'氣'又是什么呢?這可是個難以回答的問題。首先,氣絕對不是指人們的身體,《內經》中曾明確地說,'氣先身生',雖然在表述上它有些唯心論的嫌疑,但它卻說明氣與身體不是一回事。其次,氣也不是指人的思、慮、憂、喜。悲、恐、懼等顯意識狀態,因為任何顯意識狀態都有對應的刺激物,也有負載它的可見身體器官,比如說,當身體受到傷害時,人會產生痛苦的感覺,傷害是外在的刺激,神經系統是痛苦感覺的載體。此外,人的顯意識有很大一部分屬于文化類型,像恐懼、愛好等等。

  氣在中醫里是精、氣、神的總稱,在藏象學中又化為神。魂、魄、意、志五種形式,由此可見,中醫里的氣乃是指精神,是一種脫離肉體的純精神,而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知識文化、個人修養等,說白了它就是宗教中所說的靈魂,它是潛藏在我們身體之內的另外一種生命。因此,中醫并不針對肉體的疾病,而是針對精神的健康,它認為,只要精神體健康了(氣在體內流轉無阻礙),肉體就必然健康,為此中醫最講究養氣、調氣、理氣。

  從這點上講,中醫是'中介醫學',它是站在物質肉體與精神生命之間的一種醫學體系,作用在于協調雙方的平衡。所以推測,中醫的基本原則可能是這樣的:精神生命與肉體生命的關系是相互影響的,當精神生命受宇宙空間各種作用力影響時,它也有健康與不健康之分。當它不健康時,就直接表現為肉體疾病。同樣,肉體自身的病變也會影響到精神生命的健康狀態。因此,中醫的作用就在于調節雙方的平衡,溝通與傳遞信息,用精神強大的力量來治療肉體疾病,同時用地理、氣候、季節等因素來協調精神生命與宇宙自然的相互關系。

  拓展閱讀:內經是什么

  《黃帝內經》被譽為中國人養心、養性、養生的“圣經”,不僅是現代中醫學的不二源頭,更是一部蘊含中國生命哲學之宗的思想著作。其核心是天人相應,認為生命之基在陰陽平衡,強調人只有“順四時而適寒暑”,方能“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黃帝內經》是所有中國人仔細學習的圣典,不過現在的中國人被西方思想盤符甚深,認為中國古典的理論和思想都屬于玄學,和西方科學比起來不成系統,沒有脈絡,而且沒有科學依據,真的是自己就把先圣的經典拒絕。

  MARK現已過不惑之年,深受中國傳統教育體制熏陶,隨著工作的經歷也接受過西方科學教育學習,一直堅信唯物主義、相信科學驗證,相信只有馬克思的唯物主義才能救中國,因為現實的案例擺在面前:中西方發展發展差距!

  MARK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經典有濃厚的興趣,過年放假得一清閑時間,重新拾起中國傳統文化之經典,反復體會賢和先圣留下來的著作,原來是自己理解的太小,對祖宗傳統經典理解深度不夠,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不用心體會,永遠不知道中華文化是歸一。

  MARK再次燃起對傳統經典文化的激情,激情不是想來就可以來的!哈哈

  MARK決定:結合自身的養生需求從《黃帝內經》開始,重新品味中國傳統文化之經黃,重新啟航讀書行動,并決定將自己的學習心得體會慢慢記錄下來,不過我想就這么一點點記錄下去,就算沒有學懂,也會有一些心得體會。

【內經所謂“氣”就是“靈魂】相關文章:

內經宣明五氣10-14

《內經》氣交變大論09-09

《內經》藏氣法時論06-15

內經之靈樞·衛氣10-11

《內經》藏氣法時論篇10-10

內經:三焦主全身之氣10-06

內經選讀講稿第三單元:藏氣法時07-25

《內經圖》練精化氣(小周天功)05-26

黃帝內經靈樞篇第52篇衛氣11-05

黃帝內經白話文:氣交 變大論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