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木蘭詩》教學設計

時間:2024-07-07 16:55:41 木蘭詩 我要投稿

《木蘭詩》教學設計【薦】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木蘭詩》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木蘭詩》教學設計【薦】

《木蘭詩》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木蘭詩》是河大版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詩歌,意在培養學生對詩歌的欣賞能力,在詩歌誦讀中享受詩歌的美。這篇課文以詩歌的形式敘述了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古代農家女子花木蘭在邊關告急之時,挺身而出,女扮男裝,替父從軍,殺敵立功,辭官回家的故事。在明朗剛健、質樸生動的語言敘述中,洋溢著濃濃的民歌情味和樸素的情感。

  二、設計思路

  木蘭從軍的故事在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學生對內容比較了解,對人形象也有較為全面的理解,但原有理解大多是浮淺的,片面的。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將他們對人物干癟粗糙的理解轉化為豐滿細致的解讀,使學生對人物形象的解讀能再深入、細膩一些,所以我設計了多次質疑,意在引導學生對木蘭這一人物形象進行個性化、細膩化的解讀。

  文章在寫作手法方面也有許多精妙之處,但對于初一同學來說并不好理解,我設計讓學生在改寫對比中品味比較,學習本文寫作手法上的精妙。

  按照新課標的精神,為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我采用了質疑的方式對人物形象、寫作手法進行學習,在質疑中既讓學生有鮮明的印象,又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整個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要起引導作用,教師簡單的設疑、點拔和講析,發動學生積極廣泛的參與。

  三、教學方法

  按照以上設計思路,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誦讀品味法。在反復誦讀中品讀質樸生動的語言,理解詩情、詩意,體會人物形象、主題思想和寫作手法。

  2、質疑討論法。教師提出質疑觀點,學生討論探究,在比較中對文本進行深入的解析,促進學生深入的理解。

  3、比較閱讀法。將文中的木蘭形象與美國動畫片《花木蘭》中的木蘭形象作對比,引導學生找出差異,使學生有更鮮明的理解。

  四、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木蘭的人物形象;

  2、學習本文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和詳略得當的敘事手法;

  3、培養學生質疑探究、合作討論的學習習慣。

  五、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ǘ嗝襟w播放豫劇《花木蘭》中的“誰說女子不如男”一段)

  這是豫劇《花木蘭》中的一段,唱詞大膽質疑了“女子不如男”這一傳統觀點,今天這節課我們也在一次次的質疑中完成學習任務,好嗎?

 。ǘ⿲W過程

  1、質疑人物形象

  都說木蘭是個金戈鐵馬的大英雄,可老師覺得并非如此,你同意嗎?

  ①木蘭“嘆息”不專心。

  第一段中“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一句,木蘭不好好干活,唉聲嘆氣地想心事,干活不專心。你同意嗎?

  明確:木蘭停機的嘆息,顯示她沒有心思織布,內心的不平靜,引出母女對話,表明木蘭替父從軍的緣由。從中看出木蘭深明大義,既體貼父親年老無力,又考慮到天子征兵是保家衛國的大計,于是毅然決定替父從軍,表現了木蘭勇敢、堅強的性格。

  ②木蘭想家不堅強。

  文章兩次提到“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未到戰場便思念爹娘。別人是“壯士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可木蘭卻是未到戰場先思家,一點也不堅強,你以為呢?

  明確:木蘭離家愈遠思親愈切,因為她畢竟還是個年輕女子,對家鄉對父母畢竟是有依戀之情的。這樣突出了她的女子身份,細致刻畫出年輕女子的細膩情懷,非但沒有削弱她的英雄形象,相反使她的從軍舉動更富有傳奇性,更引人入勝,使故事更富真實性,人物形象也更豐滿。

  ③木蘭辭官有點傻。

  “了動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凱旋歸來,高官厚祿,可她卻辭官回家,看來木蘭有點傻。你覺得呢?

  明確:木蘭不做高官,不要厚祿,只要一匹千里馬趕回家去,可見其歸心似箭,更突出她不圖功名利祿的高尚品格,她依然眷戀著家鄉的耕織生活,依然是爺娘的純真女兒。

 、苣咎m形象的辯論。

  大多數人認為木蘭是巾幗英雄,也有人認為她只是傳統孝女,你側重那方觀點呢?

 。ǘ嗝襟w顯示背景資料)

  《木蘭詩》創作于南北朝時期,當時正是我國佛教的鼎盛時期,佛教思想對我國的傳統文化和儒教思想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原來處于正統地位的儒家“孝道”思想被大大地削弱。許多人由于受佛教思想的影響,紛紛斬斷六根,出家為僧!澳铣陌侔耸隆本蛻钱敃r的真實寫照吧。在儒家看來,“父母在,不遠游”,“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佛教和儒家思想的這種沖突,在民族關系復雜的北方少數民族地區尤其激烈。因此有人認為作者通過塑造“木蘭”這一孝女形象來改變世風,向世人召喚失落的孝道思想。

  這也許便是作者創作《木蘭詩》的意圖。你是怎樣認為的呢?能否在文中找到根據呢?

 。ㄍ瑢W們自由辯論發言,可表明自己的觀點,也可以反駁對方觀點,言之有理即可。)

  小結:聰明、勇敢、勤勞、孝順、不慕富貴的女英雄木蘭,無疑是不平凡的。但她的思念父母、梳妝打扮也讓我們看到了其作為女性細膩、真實與平凡的一面。正是因為這種不平凡中凸現的平凡,作品的人物形象才更加豐滿而圓潤,從而成為不朽的文學經典。

  2、質疑寫作手法

  經過大家的探究和辯論,我們深入而全面的了解了木蘭這一經典形象。雖然對人物形象的反駁我以失敗而告終,但我還要質疑這首詩的寫作手法,我覺得詩中有許多地方還欠推敲。

 、俪稣鳒蕚涮_嗦。

  我認為“東市買駿馬……北市買長鞭”的描述太羅嗦,F在我把它改為“各市買用具,準備奔邊關”。這樣言簡意明,惜墨如金,你同意嗎?

  明確:原文好,好在通過排比句渲染了戰爭氣氛和離家出征前緊張而又周密地準備戎裝的過程。

 、趹馉幟枋鎏唵。

  沙場征戰中,木蘭是如何運籌帷幄,如何英勇作戰,課文都惜墨如金。請同學們結合本詩的`語言,試描寫一二句。如:鼓擂驚敵膽,劍出退胡騎;曠野尸成堆,大漠血流河等。并把自己寫的詩句插入“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之后,對比一下,怎樣更好呢?

  明確:詩的重點不是謳歌主人公馳騁沙場、克敵建功的英雄行為,而是頌揚她勇于獻身、不圖榮華的高尚情操,所以只用六句對戰場和戰爭做了最高度的概括。這樣詳略得當,使主題更加突出。

  ③結尾比喻不恰當。

  結尾比喻不太好,把人比為兔子。現在大家把兔子換作人,看該如何說,是不是更好?

  明確:結尾以妙趣橫生的比喻,對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多年而未被發現的謹慎、機敏做了謳歌和贊美。正因如此,有人評論道:“此結最著題,又出奇語,若缺比四句,使六朝諸公補之,未必能道此!

  小結:《木蘭詩》是北方民歌的杰作,選材精當,用詞準確,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生動形象而富有感染力,不愧為“漢樂府”中的代表作。

  3、寫寫心目中的花木蘭

  (播放美國動畫片《花木蘭》片段)

  美國動畫片《花木蘭》中木蘭被描繪成了一個大大咧咧、不懂三從四德,不會女紅,成天騎馬,充滿了男孩子特點的形象。我以為文中的木蘭太完美,有些不自真實,所以我更喜歡美國動畫片《花木蘭》中的木蘭形象。你心目中的花木蘭是怎樣的,用筆寫一寫,要寫出自己的特色。

 。ㄈ┱n后作業

  我對《木蘭詩》的質疑。

  提示:可以從人物形象、故事內容、寫作手法、主題思想等角度大膽質疑。

  參考示例:巾幗英雄還是傳統孝女(質疑木蘭的形象)、戰爭殘酷的悲歌還是英雄故事的贊歌(質疑《木蘭詩》主題思想)……

《木蘭詩》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了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

  2.學習古代勞動人民勇敢樂觀的愛國精神和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3.培養學生獨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木蘭的人物形象及體會木蘭替父從軍、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誦讀法、討論點撥法、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美國迪斯尼公司曾投巨資將中國的花木蘭搬上了卡通銀幕,轟動了世界,讓全世界人民知道了這個英勇而美麗的奇女子;咎m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女英雄,可她到底憑借什么魅力,打動了不同種族人民的心,以至于風靡世界呢?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在花木蘭故事的最早來源《木蘭詩》中尋找答案吧。(板書課題)

  二、簡介“樂府詩”及“樂府”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樂府詩”是繼《詩經》《楚辭》之后,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赌咎m詩》與《孔雀東南飛》,被稱為“樂府雙璧”。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作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并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故事

  1.范讀課文(示范朗讀帶),學生在聽中指出應注意的字音。

  2.檢查預習效果,給加點的字詞注音。

  唧唧( )機杼( )軍帖( )可汗( )鞍韉( )轡頭( )濺濺( )胡騎( )啾啾( )朔氣( )金柝( )十二轉( )百千強( )扶將( )阿姊( )霍霍( )舊時裳( )理云鬢( )

  3小組疏通文意,說說情節要求學生以“木蘭__”句式概括每節內容,橫線上限填四個字。

 。咎m停機嘆息、替父從軍、奔赴戰場、征戰沙場、辭官還鄉、會見親人、謳歌英雄)

  四、細讀課文,感受木蘭形象

  1學生四人一組討論:要求以“我從課文_____讀到木蘭是一個_____的人”句式來表述。

  (時間為10分鐘左右),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舉手發言,明確自己眼中木蘭的`形象:

  可能的回答有:學生1:我從課文“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讀到木蘭是一個勤勞的人,因為“復”字表明木蘭紡線不是短時間的,而是長年累月都在做!

  學生2:我從課文“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讀到木蘭是一個勇敢,堅毅,忠孝兩全的人,因為木蘭的嘆息聲是在為父親擔心,可見木蘭的孝順;“愿為市鞍馬”的一個“愿”字充分表明木蘭是一個勇敢,堅毅,勇于擔當重任,熱愛國家的人!

  學生3:我從課文“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讀到木蘭是一個英勇善戰的人,因為戰爭這么激烈,“十年”說明打仗時間很長,又死了很多人,而木蘭還能活著回來,足夠證明她的英勇善戰!還有,我從課文“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弊x到木蘭是一個不慕官職厚祿、情系故鄉、眷戀家園、熱愛和平生活的人,因為木蘭立了赫赫戰功,因功受賞,可是她依然作出“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的決定,在她看來,打仗好像并不是為了建功立業,也不是為了官職厚祿,純粹是為了保衛國家,使百姓能過上安定的生活,這種精神難能可貴。

  學生4:我從課文“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讀到木蘭是一個熱愛生活、善于打扮、美麗可愛的女人,因為喜歡打扮自己是女人的天性,能打扮自己,說明對生活是充滿希望的、熱愛的;這些人也是可愛的、美麗的!

  教師在其中要適時做出贊賞性和鼓勵性的評價,如:你分析的非常好!全班為你鼓掌!

  教師可板書: 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情)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

  教師小結:木蘭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為她是既有女兒情懷,更具英雄氣慨的古代杰出巾幗英雄形象,在替父從軍的行為中我們看到了她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2.請學生舉例古今中外的其他巾幗英雄(如穆桂英、梁紅玉、劉胡蘭、秋瑾、鄧穎超、撒切爾夫人)。

  五、深讀課文,走進木蘭內心世界:

  假如你是木蘭的父母、伙伴、當朝天子和《木蘭詩》的讀者,說出此時你最想說的話,在隨筆本上寫200字的片段作文。

  五、拓展延伸:

  木蘭是一位“奇女子”。她替父從軍是一種孝,保家衛國是一種忠。那么我們現在作為中學生在現實和平的生活中,又應該怎么樣來孝順父母,報效祖國呢?請你談談自己的想法。

  六、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品味凝練語言2、完成課后習題二3、200字的片段作文“木蘭,我想對你說”寫在隨筆本上4、根據課文內容填空。(習題見《課時檢測》和《完全解讀》)

  1)寫木蘭深明大義,代父從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2)寫木蘭出征前緊張周密準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寫戰爭激烈緊張的句子是:________4)詩中描寫邊塞戰地夜景的兩句是:_________

  5)突出木蘭不圖功名利祿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6)贊頌木蘭謹慎、聰明、勇敢、能力不遜男子的議論句是:_______

《木蘭詩》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能用自己的語言完整地復述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

  2、能有節奏地誦讀和背誦課文,體會詩歌語言的形象和優美。

  3、繼續學習和積累文言詞語。并認識對偶和互文等修辭手法。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文,賞析人物形象。

  2、對偶和互文的知識以及一些生僻字的認讀。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1布置預習:圍繞課后思考與練習,反復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試串譯課文,解決生字詞。

  2預習課后練習二,與同學們交際。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朗讀課文,串譯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試背誦課文。

  課文導入:(2分鐘)

  在歷史上,有許多巾幗不讓須眉的女英雄,她們橫刀躍馬,慷慨赴難,像穆桂英,梁紅玉,她們是女中豪杰,而花木蘭更是她們的楷模。今節課就讓我們穿透歷史的煙云,一睹這位金戈鐵馬的女英雄吧!

  文本疏通,整體解析。

  1檢查預習情況,解決不懂的生字詞。(5分鐘)

  2朗讀課文,(要求:朗讀時注意有節奏,聲音響亮。

  A:指名讀,B:集體讀。(8分鐘)

  3、課文串譯。(12分鐘)

  4再讀課文,思考:(8分鐘)

  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結合插圖,說說全詩可分幾部分,按什么順序來寫?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嘗試背誦課文。(7分鐘)

  6、教師小結:略。(2分鐘)

  三:布置作業。(1分鐘)

  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分析木蘭這一人物形象,繼續學習積累文言詞語,并認識對偶和互文這兩種修辭手法

  引入新課。(5分鐘)

  背誦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方法,尤其對文言和詩歌,背誦更是不二法門。上節課的背誦《木蘭詩》的作業完成得怎么樣呢?我們來檢查一下,同學們齊背……

  問題探究,品讀賞析。(33分鐘)

  1、文章開頭從木蘭的停機嘆息寫起,寫出了什么,表現了木蘭的`什么性格。(6分鐘)

  (小組討論,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2、第3節寫了“東……西……南……北……”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了什么?(3分鐘)

  3、第3節寫“旦辭……暮宿……不聞……但聞……”

  “旦辭……暮宿……不聞……但聞……”

  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了什么?(5分鐘)

  (認識對偶,反復詠嘆的修辭手法。)

  4、作者如何寫出木蘭十年的征戰生活,運用什么的修辭手法?(5分鐘)

 。ㄕJ識互文的修辭職手法)

  5、試列舉課文還有哪些修辭手法。(5分鐘)

  6、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7分鐘)

  7、分析木蘭的人物形象。(小組討論)(3分鐘)

  課堂小結:(5分鐘)

  《木蘭詩》這首敘事詩通過種種藝術手法造了木蘭這個人物形象,木蘭是一個云鬢花黃的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

  布置作業:

 。2分鐘)

  完成課后練習二、三。

《木蘭詩》教學設計4

  一、概述

  《木蘭詩》這首詩是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的課文(第十課)!赌咎m詩》的教學共分為兩個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整體感知詩歌內容,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了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學習古代勞動人民勇敢樂觀的愛國精神和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第二課時,熟讀課文,品味語言并當堂背誦;理解這首詩詳略分明的寫作特色,并進行片斷寫作訓練,提高學生想象和聯想能力,進一步理解木蘭形象。

  二、教學目標分析

 。ㄒ唬、知識與技能:

  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了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

  2、學習古代勞動人民勇敢樂觀的愛國精神和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3、培養學生獨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了解詩中詳寫和略寫的部分,理解這首詩歌詳略分明的特點。

  4、背誦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1、在師生反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結合注釋,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分析花木蘭人物形象。

  2、在教師科學方法的指引下,快速背誦課文。

 。ㄈ、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木蘭勤勞樸實、剛毅勇敢的性格,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

  2、體驗文中木蘭對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七年級學生正處于文言文學習的初級階段,雖然學習了一些簡單的文言文,但文言字詞還在積累之中。他們思維活躍,表現欲很強,喜歡合作交流學習的方式。朗朗上口的樂府詩歌,學生們樂讀,易背,因此一定要注重朗讀訓練,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出感情,才能培養良好的語感,另外學生在語言表達和寫作上正在形成階段,有待培養提高,因此寫作訓練必不可少。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課教學我主要采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法、誦讀法、復述法、鑒賞法和討論探究法等方法。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這是一首典型的樂府詩,教學中,我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木蘭從軍”的畫面,讓學生一下子就進入到課文的情境中來,教學中我主要采用誦讀法,讓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深入體會詩中蘊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在誦讀品味、細細咀嚼文中精妙語言,慢慢體味獨特情感的過程中使學生對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情感一步步得到共鳴;同時,為了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詩歌內容,便于背誦,我采用復述法,提示學生復述時不僅要掌握詩中敘事的各個環節,而且要注意抓住重點,做到詳略得當。

  引導學生清晰、流暢、有條理地表達。詩歌教學還應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教學時我還運用鑒賞法,集中鑒賞本文繁簡相宜、形象豐滿的寫作特色,鼓勵學生發揮聯想想象,讓學生體會本文詳略分明的特點,進一步感受木蘭的形象。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每個環節都讓他們獨立研究,或者小組合作探究,利用各種方法解決問題尋求知識。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多媒體課件(花木蘭從軍片段)、文言文詞典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千百年來,花木蘭已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形象,美國迪斯尼公司將她的藝術形象搬上了銀幕。可見,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可謂流芳百世,流傳海外。播放動畫片《花木蘭》片段,學生欣賞。

  這個故事最早卻來源于一首詩——《木蘭詩》(板書課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深入學習北朝民歌《木蘭詩》。

  2、介紹作品。《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樂府詩”——繼《詩經》《楚詞》之后,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并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蘭詩》與《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東南飛》,被稱為樂府民歌中的“雙璧”。

  二、整體感知。

  1、范讀課文(配樂朗讀),學生在聽中提出應注意的字音。

  2、小組疏通文意,說說情節:學生用自己語言簡要復述故事情節。

  3、要求以“木蘭_________”句式概括每節內容,橫線上限填四個字。

  (木蘭停機嘆息、代父從軍、奔赴戰場、征戰沙場、還朝辭官、會見親人、謳歌英雄)

  女兒性情 英雄氣概 女兒性情

  三、賞析人物。

  1、學生再讀課文,四人一組討論:要求以“我從課文_____讀到木蘭是一個_____的人”句式來說。板書:

  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性情)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

  教師小結:木蘭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為她既有女兒情懷,更具英雄氣慨的古代杰出巾幗英雄形象,在代父從軍中看到了她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2、學生舉例我國歷史上的 巾幗英雄(如穆桂英、梁紅玉、紅娘子、花木蘭)。

  3、其實在地方戲曲中也有歌頌巾幗英雄的作品,學生欣賞豫劇《誰說女子不如男》。

  四、拓展延伸。

  木蘭代父從軍是一種孝,在戰場上拼殺是愛國。那么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樣來體現自己對家人的愛,對國家的愛呢?

  五、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品味凝練語言。

  2、欣賞動畫片《花木蘭》,比較中西方人物形象異同。

  附板書: 木蘭詩

  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性情)

  巾幗英雄 愛國、渴望和平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從上節課木蘭形象導入本課內容。

  2、學生提出不能翻譯的重點詞,教師給予解釋。

 。ㄎ、愿、市、旦、度、策、強、將、著、貼、火、走、安)

  二、品味語言

  1、學生找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并說明理由。 例如: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么不在一個地方買齊東西?這樣寫繁瑣嗎? 并找出其它互文的句子。

 。鞔_:a渲染戰前緊張的氣氛。b戰事緊迫。c家人對木蘭從軍的重視。d樂府詩常用的一種寫法——互文。)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保ń榻B對偶、夸張、互文)

  ——(僅僅三十個字就寫出了

  征途之遙,生活之苦,戰斗之多,時間之長,戰況之烈,從而表現了木蘭十年艱苦的戰斗生涯,可見語言精煉,字字千金。)

  ③、第5自然段寫木蘭辭官還家,運用哪些修辭手法,表現木蘭的什么情操?(運用夸張,寫出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木蘭辭官不就,表現她不圖功名利祿,向往和平的勞動生活的高尚情操。 )

 、、第6段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了她怎樣的心情?(排比、表現她那種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團聚、歡樂的氣氛。)

  2、運用多種描寫手法,擴寫第四段,并當堂交流。

  三、體驗反思

  假如你是木蘭的親人,十幾年沒見面了,見到木蘭會做些什么?會說些什么呢? (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

  四、探究發現

  1、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除了老師講的理解,你在與《木蘭詩》進行心靈的碰撞時,你有什么創造性發現嗎?(困惑處或者不同見解處)

  如:①第一段中“唧唧復唧唧”聲與“不聞機杼聲”的矛盾。

 。ā斑筮蟆甭曈腥N說法:織機聲、嘆息聲、蟲鳴聲。)

 、趶摹赌咎m詩》中“爺”的稱呼看中國古代的稱呼與地位。

  (現在在西南地區還有這樣稱呼父親的。“爺”也作“耶”)

  ③木蘭去時是應“可汗”之征,而歸來卻受“天子”之賞,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嗎? (“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對君主的稱呼,“天子”是封建社會漢族對君主的稱呼。可是在這首詩中“可汗”卻成了“天子”的同義詞,不能再按照《廣韻》中所謂“蕃王稱”的本義了。這只能看做在《木蘭詩》時代漢語里已有了外來語的成分!潜蔽簼h化的結果)

 、苣咎m不當官是不慕功名富貴嗎?

 。咎m的還鄉,決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貴的問題,也不是什么熱愛勞動的問題,而是封建社會壓迫、歧視婦女的必然結局。)

  A、古代女子的三從四德

  B、從《木蘭詩》中看中國女性的命運!

  (可以與“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法國的女英雄貞德的故事等進行比較)

  (無論是花木蘭、梁紅玉、穆桂英,還是“奧爾良姑娘”貞德,她們“幸運”地躍出歷史地平線的機遇,無論是在歷史的記錄里,還是在傳奇的虛構中,其背景都是烽煙四起、強敵犯境的父權衰微之秋。換言之,除卻作為妲己一類的亡國妖女,女人以英雄的身份出演于歷史的唯一可能,仍是是父權、男權衰亡、崩塌之即。)

 、輳摹赌咎m詩》中看中國古代女子的打扮。

 。ā疤S”是北魏婦女的面飾。有兩說:一說“元魏時禁民間婦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宮人,皆黃眉黑妝。故《木蘭詩》中有?對鏡帖花黃?之句!保ā豆壬焦P塵》)另一說,將金黃色的紙,剪成星、月、花、鳥等形狀,貼在額上。)

  五、布置作業

  1、描寫家人團聚場面,字數300字。

  2、背誦全詩。

《木蘭詩》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習一些朗讀技巧。

  2、理清故事情節,當堂背誦。

  3、理解木蘭形象。

  【教學創意】

  通過教師有表情的示范背誦,感染、啟發、引導學生背誦全詩,也可請已背會的學生在課堂上做背誦表演,以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生字詞句、理清故事情節、理解木蘭形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花木蘭的故事嗎?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流傳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來,花木蘭這個形象深受人們喜愛。她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女性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木蘭詩》(板書),來尋找其中的答案。

  二、朗讀指導

  1。教師帶表情范背。讓學生邊聽邊畫出不認識的字,并注意教師背誦時節奏的變化。

  2。解決生字詞,重點注意幾個問題!笆D”的“轉”就讀zhuàn。古代指勛級,每升一級叫一轉,十二轉為最高的勛級!芭f時裳”的“裳”讀“cháng”,古代指少女穿的裙子。要注意理解在這首詩里出現的互文修辭句。如:“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薄伴_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薄爱敶袄碓启W,對鏡帖花黃。”

 。、學生齊讀全詩。

 。础⒔處熤鸲沃笇W生朗讀。

  第1段是對情景的描述,讀開頭兩句語調要柔緩,第3、4句則要帶疑慮和關切的語氣,聲音可以略微提高,讀到“嘆息”再輕緩下來。

  第2段開頭兩句是問句的.形式。讀“何所思”、“何所憶”要讀出詢問的語氣。答句中的兩個“無”字應重讀表強調,語氣要與后面的句子銜接!耙娷娞、“大點兵”、“十二卷”、“卷卷”都要重讀,以說明戰爭的規模和緊迫,“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寫木蘭所思所慮,該怎么辦呢?這里可以略作停頓,然后用堅定的語氣讀“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在“從此”之后又可以有稍微的頓息,“此”字拖長一點,把“替爺征”三個字讀得沉著有力,以表現木蘭替父從軍的決心。

  第3段前四句節奏要讀得比較緊湊,以渲染木蘭在匆促地準備行裝,“駿馬”、“鞍韉”、“轡頭”、“長鞭”應突出強調,使聽者能想像出木蘭整裝待發的英姿。以下八句寫木蘭奔赴前線、穿山越水的情景。前四句要讀得委婉,放輕音量,以表現木蘭對親人的思念;后四句寫木蘭已經到了能聽到敵人戰馬嘶鳴的地方了,因此要讀得剛毅,音量適當放大,以表現她的戰斗豪情。

  第4段概寫木蘭十年征戰生活,語言凝練而夸張,朗讀時抑揚頓挫要鮮明,節奏要慢!案啊薄ⅰ岸取、“飛”要讀得富有動態,語調要昂揚。讀“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語詞要相對壓抑,節奏放慢,以表現木蘭經歷了戰場艱苦環境的磨煉。讀“將軍百戰死”語詞略抑,“壯士十年歸”,讀時語調要揚起來,以渲染出軍隊勝利凱旋的氣氛。

  讀第5段前四句要強調天子給予木蘭很高的獎賞和榮耀!笆D”、“百千強”要重讀。從“木蘭不用尚書郎”到段末木蘭對天子“問所欲”的回答,讀時語調要平穩!斑故鄉”三字中間要頓開,音調要放在同一高度上,以便把木蘭不卑不亢,不慕富貴榮華的品質和思念家鄉的心情表現出來。

  讀第6段父母相互攙扶著出城迎接女兒這一句,語氣中要流露出急切的情緒,讀時節奏要與老人顫顫悠悠的節奏相符。讀阿姊們忙著梳妝小弟忙著殺豬宰羊兩句,音調要提高些,節奏要加快,以生動表現全家歡迎木蘭歸來的情景。木蘭“開”、“坐”、“脫”、“著”、“理”、“帖”時,心情是無比激動的,會有許多往事涌上心頭。讀的時候節奏不宜太快,要用柔順的口吻、嬌羞的語氣來再現一個健康、美麗、端莊的女子形象。在用意外的語氣讀“火伴皆驚忙”之后要有一個停頓,以示伙伴們反復打量已換女妝的木蘭,然后用驚異的語氣讀“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十二年”、“女郎”要重讀。

  讀最后一段,語調要略緩,“雄”、“撲朔”、“雌”、“迷離”點出了雄雌的特征,要重讀,最后一句要慢讀,語尾要向上揚,讀成反問,給聽者以思考與回味。

  三、理清故事情節

 。、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

  2、填空:情節,木蘭停機()——決心()——從軍()——奔赴()——十年()——拒賞()——與親人()。

 。、復述木蘭故事,背誦課文。

 。、探究理解木蘭形象。

  四、布置作業

  將《木蘭詩》改成現代白話文故事。

《木蘭詩》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1、大致了解北朝名歌的相關知識,包括其的記敘內容,常用的修辭及寫作手法和其語言特點。

  2、掌握課文中的文言常識和常用的字詞句的讀寫、翻譯。

  3、熟讀并背誦課文,知道課文內容并能大致復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文言翻譯能力?偨Y出花木蘭這個巾幗英雄的人物形象,體會其中的愛家愛國主義精神。

  4、就文章詳略敘述,修辭手法及故事情節,理解故事人物的傳奇性和戲劇性。

  二、教學重點

  1、重點文言字詞及文言句式的學習和積累。

  2、北朝樂府名歌的敘述內容、語言特征、記敘手法等文學常識的學習和積累。

  3、對于故事情節的梳理,花木蘭人物形象的分析,對故事主題的理解。

  三、教學難點

  1、文中排比、對偶、夸張等修辭手法的學習,詳略安排的寫作目的及好處。

  2、文中所表達的思想內容的理解。

  四、教學方法

  1、講授法。利用稍微簡短的時間,介紹北朝樂府名歌的相關知識和內容寫作特點。

  2、問題法。通過引入式的問題,一步一步引導同學們進入課文,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對故事情節、人物分析、寫作手法、修辭手法、詳略分配對應進行提問,就問題的難以程度,選擇直接請同學回答或小組討論后請小組代表回答,問題就學生回答情況做出相應調整,提問時所注意的是不將人物形象與故事情節和敘述描寫脫離并控制時間。

  3、朗誦復述法。通過朗讀熟悉生詞,通過復述大致翻譯文章內容

  4、直觀演示法。利用多媒體,向同學們展示一些關于花木蘭的繪畫作品,通過這些作品的直觀展示,體會出花木蘭巾幗英雄的形象。

  5、課堂練習法。讓同學們制作一張花木蘭的'名片,名片上的內容包括:姓名、生存時代、身份介紹、性格介紹。

  五、教學過程

 。ㄒ唬┲v述故事,提出問題,引出課文

  向同學們講述花木蘭的故事,但在故事當中將“花木蘭”名字隱去用“一位女子”代替。

  提問:“有哪位同學知道故事當中的主人公是誰嗎?“

  回答:”花木蘭“

  對回答正確同學進行表揚并引出課文:“恩,很好,故事中的人物正是花木蘭;咎m可謂是家喻戶曉的人物,我們的課本中也有一篇文言文是敘述這位了不起的女子。

 。ǘ┲v授文學常識

  向同學們介紹《木蘭詩》選自于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樂府詩集》所載“梁鼓角橫吹曲”為主,是當時北方民歌一種在馬上演奏的軍樂,因為樂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橫吹曲”!赌咎m詩》則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和《孔雀東南飛》稱為“樂府雙壁“

 。ㄈ├收b課文,清點字詞

  請全班同學一起大聲朗誦課文,并稍作點評:“大家讀得很有力量,但還是要注意一下個別的字詞和停頓!苯又シ配浺簦诓シ配浺舻倪^程中,在黑板上書寫重點字詞:“機杼(zhù)、軍帖(tiě)、可汗(kèhán)、愿為(wèi)市鞍(ān)馬、鞍韉(jiān)、轡(pèi)頭、流水鳴濺濺(jiānjiān)、 萬里赴戎(róng)機、朔(shuò)氣傳金柝(tuò)、賞賜百千強(qiáng)、出郭相扶將(jiāng)、阿姊(zǐ)聞妹來、磨刀霍霍(huòhuò)、著(zhuó)我舊時裳(cháng)、當窗理云鬢(bìn)、對鏡帖(tiē)花黃,待播音結束后,簡單教讀以上字詞并延伸出課文中的兩個成語“磨刀霍霍”“撲朔迷離”。再讓同學們結合注釋自由朗讀一遍,邊朗讀邊試著翻譯。朗讀結束后,讓同學們提出不理解的句子并逐一解答,控制在三到四個句子。若沒有同學提問,則自行講述幾個重點句子的翻譯:“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四)布置課堂小練習,提出問題,引出人物形象的分析

  1、讓同學們結合課文敘述和自己的理解,制作一張花木蘭的名片,名片上的內容包括:姓名、生存時代、身份介紹、性格介紹、生平經歷。

  2、大概4分鐘后,請三個同學朗讀自己制作的名片內容,并就其內容分別做相應點評,總結出相似點。

  3、展示花木蘭的繪畫作品(挑選一些花木蘭男兒身騎馬作戰的作品)

  提問:畫中花木蘭是一個怎么樣的形象。

  回答:男兒形象,英雄形象,偉大的形象,了不起的戰士,勇敢堅強的女子等

  繼續展示美國動畫作品《花木蘭》中花木蘭女兒身的形象

  提問:這作品中的花木蘭又是什么樣的形象

  回答:漂亮的古代淑女形象,溫柔的大家閨秀形象,美麗大方的姑娘等

  就回答再進行提問:那為什么這么溫柔的淑女要讓自己變身成為那么堅韌的男子形象呢,請找出文中的語句來問答該問題

  回答: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得出答案后繼續提問:“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木蘭已經決定替父從軍了,那在她準備出征之前她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呢,在送她出征的路上,木蘭和木蘭的爹娘有什么表現呢,同樣用文中的語句來回答。

  回答:“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就回答講授課本知識,主要針對修辭進行講解并舉例說明比興、對偶、夸張等修辭手法,結合重點句子的分析,再就木蘭認真準備出征的過程引申出木蘭重視國家安危,準備為國家做貢獻的獻身精神。

  講解完后,繼續提問:“描寫木蘭戰場生活的語句有哪些?’

  回答:“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就回答進行講授,說明繁簡的處理方式的作用,作者不惜筆墨描繪的往往都是他所要著力突出的。這首詩所要突出的正是對木蘭的孝敬父母、勇于擔當重任的性格的頌揚,所以,對殘酷的戰爭,一筆帶過,而對能夠反映美好心靈的內容則不惜筆墨。另外,這種繁簡安排似乎還隱含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對戰爭的冷淡和遠離。

  講授結束后繼續提問:“在這樣初步了解文章內容之后,同學們按小組討論說說你們覺得木蘭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品質!

  回答:“勇敢,孝順,愛家愛國,以大局為重,巾幗不讓須眉等“

  就個別小組的回答做出總結,并講授木蘭的精神品質和形象特征。

  講授結束后,繼續提問:“如果你是花木蘭,你當時會怎么做,為什么“

  回答1:“會和花木蘭一樣替父從軍!

  就此回答提問:“沙場的生活艱難困苦并且有生命的危險,你為什么還想替父從軍呢?”

  回答:“父親年長家中無大兒、國家形式迫在眉睫等。”

  就此回答讓同學們感受木蘭孝順并且忠心為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并延伸出當時北朝民族人民勇敢頑強的精神品質。

  回答2:“不會和花木蘭一樣替父從軍!

  就此回答提問:“那這樣的話,你年長的父親就要挑起重擔了,你會讓你的父親出征嗎?”

  回答:“父親雖年長但也可以擔負重任;覺得自己身為女兒不應出征沙場!

  就此回答對這部分思想的學生進行相應引導并繼續提問:“如果你是木蘭,你會接受天子的賞賜嗎?為什么?”

  回答1:“不會接受,自己為國家效力是應該做的而不是為了賞賜!

  就此回答延伸出木蘭不為功名利祿,談薄名利的精神

  回答2:“會接受,給家里帶去一筆財富;是自己應該得到的。”

  對此回答不做否認態度,就其接受原因作無褒貶含義的評價。

  該環節結束后,對木蘭的整體形象進行總結點明文章主題。

  六、練習

  1、背誦《木蘭詩》

  2、以《木蘭詩》為基礎,寫一則小故事。500-600字

  七、板書設計

  故事情節:

  詳1、木蘭嘆息---點明原因,替父從軍

  2、出征準備---排比鋪陳,繁忙準備

  3、送女出征---戀戀不舍,木蘭思親

  4、木蘭歸鄉---婉拒賞賜,辭官歸鄉

  5、歸家換裝---家人歡喜,戰友迷惑

  略沙場生活-------英勇殺敵,艱辛頑強

  人物形象

  作為女兒孝順,顧家,戀家

  作為戰士英勇,頑強,堅韌

  作為臣子坦然,淡薄名利

《木蘭詩》教學設計7

  學習目標

  1、反復朗讀成誦,感受詩歌的語言特點。

  2、積累文言詞語,學習詳略得當的敘事方法,力爭熟讀成誦。

  3、了解北朝民歌的特點和常用的修辭手法。

  4、分析木蘭這個人物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保家衛國的熱情。

  重點賞析木蘭這一古代巾幗英雄形象。

  難點學習詳略得當的敘事方法。

  課前預習: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聲朗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2、反復朗讀課文,感受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了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

  3、閱讀《學法大視野》“課前預習”,了解作家作品,完成“基礎梳理”部分。

  課內探究:

  一、情境導入。

  花木蘭代父從軍的傳奇故事千百年來一直廣為流傳。時至今日,現代人以它為題材打造了各種版本的文學或影視傷口有少兒版的動畫片,有成人版的電視劇,塑造出風格各異的花木蘭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南北朝時期的樂府民歌《木蘭詩》,去見識見識最原始版的'花木蘭形象。

  二、感情朗誦,整體感知。

  1、有情朗誦:

 、俳處煼蹲x課文,學生聽讀,要求注意體會朗讀的語調、語速、節奏等,尤其應注意朗讀節拍的把握。

  明確:

  (1)唧唧/復/唧唧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2)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

 。3)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4)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②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后,個人展示,師生點評。糾正錯誤之處。

 、廴帻R讀。

  2、疏通文意。

 、倌x課文,根據注釋理解課文內容,將不理解的地方標記出來,小組解決。

 、趲熒餐屢。

  ③教師補充:請同學們觀察“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這一句,這兩句該如何翻譯?你還能在文中找到其他類似的句子嗎?找出來,并解釋和翻譯。

  3、通讀全文,概括各段的內容。并根據各段內容口頭復述課文內容。

  4、一千多年來,花木蘭的形象一直深受人們喜愛,原因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研讀賞析。

  1、品味詩歌的語言。

  注意下列句子中加點的部分,看看這些句子各有什么句式特點,從詩中再找出一些類似的句子。

 、賳柵嗡迹瑔柵嗡鶓。

  ②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廴f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軤斈锫勁畞恚龉喾鰧;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2、這首詩歌中所寫的故事時間跨度大,內容豐富而復雜,作者是如何作出詳略安排的?從這一內容的安排來看,作者是想表現一個什么樣的主題?

  四、拓展延伸。

  學完本文,我們應該從木蘭身上學習什么?

  五、布置作業。

  完成《學法大視野》。

《木蘭詩》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文言文中常見的對偶、排比的表現手法。

  2.通過多次朗讀,小組討論的方式,學生能夠把握文章大意,分析人物性格。

  3.學習木蘭的愛國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文章大意,分析木蘭形象。

  教學難點:品味詩歌語言,學習文章的愛國主義精神。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音頻及視頻);朗誦法(集體朗誦、音頻范讀);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動畫人物花木蘭圖片引入課堂,對話同學:同學們,你們認識這個人物嗎?這節課我們一起去走進這個既英姿颯爽又柔情萬種的傳奇人物,學習《木蘭詩》。

  (二)初讀課文,感知詩歌情感基調

  1.播放音頻,根據范讀課文,明確字音。(注意:朗讀的快慢、停頓、語調、輕重音等)

  2.大聲朗讀課文,疏通文意,復述故事主要情節。(明確:從軍緣由、征途思親、十年征戰、凱旋歸鄉、團聚改裝,設喻回答)

  (三)品析語句,合作交流。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提問:木蘭的事跡中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是哪個?你能從中看出木蘭詩一個什么樣的'人?

  明確:從軍緣由部分。原因:描寫細膩,詳細描寫木蘭替父從軍的緣由,細致刻畫木蘭的兒女情態,從中看出木蘭是一個孝順,忠孝的人。

  2.除了從軍緣由外還有描寫細膩的部分嗎?(指定學生答)

  明確:征途思親、凱旋歸鄉、團聚改裝

  3.通過以上的細膩描寫,你能總結木蘭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嗎?

  明確: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趧

  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不慕權貴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俏皮活潑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機智

  總結:木蘭是一個既勤勞孝順又勇敢堅毅,既淳樸又機智,既孝順又忠心。她既有英雄氣概,又有兒女情長,是一個飽滿立體的人物形象。(板書:忠孝、勇敢、勤勞)

  4.賞析語句(詳寫部分)(小組討論)

  (1)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木蘭買東西為什么不在一個地方?這樣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2)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描寫木蘭辭官還家的部分,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么好處?

  (3)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第6段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么好處?

  明確:

  (1)運用了互文的手法,互文需要將前后文聯系在一起,才能表達出完整的含義,此句實際的意思:到集市上四處買東西。通過互文的手法渲染了戰爭氣氛和離家出征前準備工作的緊張。

  (2)運用了排比、對偶、互文。其中“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边\用排比的手法,渲染了全家團聚、歡樂的氣氛,“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運用對偶、互文,表現出木蘭欣喜若狂的心情和俏皮愛美的本性。

  (3)運用比喻、設喻的手法,作者用兔作喻,從側面贊揚了木蘭的機智、聰明。運用反問,巧妙地解答了木蘭女拌男裝的奧秘,使得文章生動有趣。

  5.歸納本文最大寫作特點是什么?(同桌交流)

  明確:在結構上,詳略得當的布局安排,文章更加緊湊;在內容上,細膩語言和簡潔語言相輔相成,突出木蘭的兒女情態,豐富木蘭的英雄性格。(板書:詳略得當)

  (四)拓展延伸,小結作業

  1.觀看影片《木蘭從軍》節選部分,體會木蘭的愛國之情。

  2.背誦本詩;比較閱讀《詩經》中刻畫人物方法的異同。

《木蘭詩》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

  2、體會恰當詳略敘述和成功運用排比、對偶、夸張等修的表現作用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把握木蘭形象;

  2、體會恰當詳略敘述和成功運用互文、排比、對偶、夸張等修辭的表現作用。

  三、教學時間: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趣味引讀

  1、播放豫曲《誰說女子不如男》導入,同學們,大家知道這熟悉的戲曲里是誰的唱段?(生:花木蘭)對,花木蘭。千百年來,花木蘭已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形象,美國迪斯尼公司將她的藝術形象搬上了銀幕。可見,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可謂流芳百世,流傳海外。這個故事最早卻來源于一首詩——《木蘭詩》(板書課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木蘭詩》:

  2、解題:《木蘭詩》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樂府詩集》是最完備的一部樂府歌辭總集,其中的民歌,較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情,分南歌、北歌兩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題才廣泛,格調雄勁、熱烈、質樸。

  二、詩歌誦讀,疏通文意

  (一)詩歌誦讀:

  1、播放錄音,明確聽讀的要求:

  ①.在聽讀的過程中,注意把握在預習中遇到的字詞障礙。

  (不動筆墨不讀書,在聽讀的過程中注意隨時用筆圈點勾畫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和重點字詞。)

  ②注意把握詩文的感情基調。

  2、學生自由朗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準字音,疏通文義。

  (二)疏通文意:

  1、通假字

  對鏡帖花黃:“帖”同“貼”讀作(tie)

  出門看火伴:“火”同“伙”讀作(huo)

  2、古今異義字

  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古意是只(副詞);今意是但是,可是(轉折連詞)出郭相扶將郭:古意是外城;今意是僅用作姓氏

  雙兔傍地走走:古意是跑;今意是行走

  3、一詞多義

  東市買駿馬集:市(名詞)

  愿為市鞍馬:買(動詞)

  4、詞類活用

  愿為市鞍馬市:買名詞用如動詞

  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騎:戰馬動詞用如名詞

  策勛十二轉策:記下名詞用如動詞

  5、數詞運用

  軍書十二卷壯士十年歸策勛十二轉同行十二年

  (注意:這些數詞均不表示具體數目,即表示虛數,言其多。)

  三、整體感悟

  1、詩歌誦讀:

 、俳處熡懈星榈卣b讀,學生點評。

  ②學生自由朗讀,讀準字音,疏通文義,把握情感。

  2、整體感悟:

 、僭诶首x課文的基礎上,學生概述故事情節。

 、谠诟攀銮楣澋腵基礎上,學生整體把握詩歌內容與結構。

  3、解釋詞語和翻譯句子:見課文。

  (補充:對偶、互文、排比等修辭方法的含義。)

  4、引導:這是一首敘事詩,依據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束,這首詩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出了什么?請用四個字來簡單概括每一部分內容。

  明確:第一部分(1—3段)替父從軍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數年征戰歷盡艱辛

  第三部分(5—6段)還朝辭官家人團聚

  第四部分(第7段)吟唱比喻贊美木蘭

  5、小結:

  這樣一個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性,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醇厚質樸又機敏活潑,千百年來,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廣為傳唱。

  四、作業

  1、識記詞語的音、形、義,背誦詩歌。

  2、探究理解木蘭形象。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檢查背誦。

  2、回顧上一節課所講內容,加深對課文的熟悉程度。

  二、齊讀全詩

  三、人物賞析,品讀探究

 。ㄒ唬┤宋镔p析:

  1、木蘭是人人皆知的女英雄,哪些詩句描寫刻畫了她這一形象?

  明確:

 、佟叭f里赴戎機……寒光照鐵衣”烘托渲染了軍旅生活的艱苦與慘烈,從正面塑造了一個勇敢剛強的戰士形象。

  ②“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寫出了戰爭之多,時間之長,戰況之烈,表明了木蘭長期激戰,英勇善戰,凱旋歸來。

  “歸來見天子……賞賜百千強”,通過寫天子的賞賜之多,側面表現出木蘭是一位戰功顯赫的女英雄。

  2、木蘭既是一位傳奇英雄,又是一個普通的女性。詩中哪些細節描寫了她的女性心理?

  明確:

 、偻C嘆息時的心理描寫:既為家里著想,又為國家大計著想,這種焦慮矛盾正是女子所特有的心理。

  ②遠征沙場時思鄉心理的描寫。遠在邊塞的木蘭看到眼前一草一木都忍不住觸景生情,想起家中慈愛的雙親,想起家的溫暖。③辭官還家后“著我舊時裳”和“對鏡帖花黃”的行為描寫。木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迫不急待地把自己還原成“女兒身”,從她“開、坐、脫、著、理、帖”一系列歡快的動作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到木蘭的一顆愛美、愛生活的心。

  3、你認為詩中刻畫木蘭英雄形象的筆墨多一些還是作為一個普通女性的形象寫得多一些?為什么要這樣寫呢?

  明確:詩中既寫出了她的英雄氣,又寫出了她的兒女情。正是這樣一位柔弱女子在國家需要、家庭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毅然奔赴艱險的沙場,在戰爭中屢建奇功,這樣的奇女子怎能不令人心生敬佩之情?所以作者這樣選材更有利于刻畫一個真實豐滿的人物形象。

  4、這一形象的意義何在?

  明確:反映了我國北方人民矯健尚武的精神,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純樸、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和不慕名利的優秀品質。

  三、賞析寫作特色

  1、這首詩在敘事的詳略上有什么特點?為什么這樣安排?

  明確:這首詩詳寫木蘭的從軍緣由、行前準備、征途思親、凱旋辭官、返回家園,略寫戰場生活、百戰情況。所以這樣地處理題材,原因在于這首詩不是重在表現木蘭怎樣作戰勝,而是重在表現木蘭這個年輕女郎深明大義、代父從軍、性格純真、品質高貴。所以詩中扣住從軍故事的始末,著重寫她的內心世界,表現她的思想感情,刻畫出了這個血肉豐滿的年輕女郎英雄形象。這樣根據人物特點、詩篇主題來詳略地處理題材,非常恰當。

  2、這首詩歌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明確:《木蘭詩》具有樂府詩歌的獨特風格,復沓、問答、排比、重疊、對偶、頂真等形式的運用,都與民歌大致相同。而且語言豐富多彩,有樸素自然的口語,有新奇幽默的比喻,有氣勢酣暢的排比等等。

  (學生找出相關的句子,品析特色及作用)

  四、拓展延伸

  1、歷史上不獨有花木蘭這一個巾幗英雄,有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讓我們仰慕。你還能再舉出一些中外歷史上巾幗英雄的例子?

  居里夫人、劉胡蘭、穆桂英、佘老太君、王昭君、秋瑾等。

  梁紅玉擊鼓退金兵,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紅娘子,顧大嫂、孫二娘,扈三娘等。

  五、總結:

  《木蘭詩》這首敘事詩塑造了花木蘭這個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個云鬢花黃的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戰士。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得勝歸來之后,她又謝絕高官,返回家園,重新從事和平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的責任融合在一起。木蘭的形象,集中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敦樸的優秀品質。

  這首詩在敘事上,詳略得當,并運用了排比、夸張、對偶、互文等修辭方法,這是這首詩寫作上的一些特色。

  六、作業

  1、背誦并進一步品味這首詩。

  2、完成課后練習。

  板書設計

  木蘭詩

  故事情節:

  代父從軍,踏上征途(詳寫)

  數年征戰歷盡艱辛(略寫)

  還朝辭官,家人團聚(詳寫)

  吟唱比喻,贊美木蘭(略寫)

  木蘭形象: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情懷)(詳寫)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略寫)

《木蘭詩》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2.在朗讀中把握課文內容,理解詩歌主題。

  3.在有感情地朗讀中把握人物形象。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把握主題,理解人物形象。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朗讀課文,熟能成誦;感知課文內容,整體把握。

  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大家聽過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一首詩歌。

  二、走近作家作品:

  《木蘭詩》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它是一首長篇敘事民歌,也是一首樂府詩,與《孔雀東南飛》一起,被稱為“樂府雙璧”。

  樂府詩又叫漢樂府。秦時有樂府機關,是專門管理樂舞演唱教習的機構。漢武帝時重建樂府,職責是采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后把由樂府機關搜集整理的詩歌,也稱為“樂府詩”或“樂府”,與“詩經”“楚辭”鼎足而立。

  二:朗讀課文,熟能成誦

  1.學生自由讀課文,體會句式特點,感知課文內容。

  師提問:這首詩歌的每句有幾字?

  點撥:這首樂府民歌以五字句為主,還有七字句和九字句,駢散結合,整齊中有變化,不顯得呆板。讀起來朗朗上口,節奏明快,又有變化,不會形成順口溜。

  2.朗讀詩歌時要注意的特殊字音:

  軍帖(ti) 帖(ti同“貼”)花黃

  可汗(kèhán )十二轉(zhun )

  著(zhuó)我舊時裳(cháng)

  3.找出每一小節的韻腳,讀出詩歌韻味。

  4.劃分節奏,有節奏地讀課文。

  老師點撥: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五字句劃分為二三節奏);

  不聞/爺娘/喚女聲(七字句劃分為二二三節奏);

  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九字句劃分為二四三節奏)

  5.朗讀節奏訓練,讀出文言味道。

  方法:同桌二人一起學習《經典詠流傳》中學堂孩童搖頭晃腦打節奏,同時在劃分節奏處帶上延長音的方式朗讀課文,讀出文言韻味。

  6.體會每一小節的朗讀語氣、語調和語速。

  師問:你覺得每一小節都用同一種語氣讀嗎?每一小節該用怎樣的語氣、語調?

 。1)學生自由讀,邊讀邊體會邊討論,指多名學生朗讀展示自己的體會。

 。2)師總結點撥:

  第一小節“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币x得輕快;“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要讀的憂愁低緩,“女--嘆--息”中間要有延長音。

  第二小節,后四句寫木蘭決定女扮男裝替父從軍,要讀得鏗鏘有力,讀出木蘭的“男兒”氣概。

  第三小節要用到連讀,四個“買”之間不要停頓,一氣呵成,讀出木蘭臨行前緊張而有序的準備過程。兩個“旦”字引領的句子之間也不要停頓,讀出木蘭行軍緊急、匆忙,側面反映戰事吃緊。而句內“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和“不聞爺娘喚女聲”和“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之間要放緩節奏且聲音低沉,讀出木蘭對親人的思念之情,這才能突出木蘭作為一個活生生的平凡人的`真實情感。

  第四小節前四句“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币Z速加快,讀出戰事緊張、戰斗激烈的意味。“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币x的低沉、緩慢、悲壯,體現戰爭的慘烈。

  第五小節要讀出對木蘭的贊許,特別是“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备x出木蘭急于歸家的迫切心情和對家鄉深切的思念以及對功名利祿的淡泊。

  第六小節要讀出喜氣洋洋的氣氛,特別是“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更要讀出那一種歡樂喜慶的氛圍。寫木蘭“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奔纫x出木蘭穿上女兒裝時無法掩飾的欣喜之情,更要讀出鄰家女孩的那種小女兒態。“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忙!币x出伙伴們驚訝的口吻,如果加上瞠目結舌的表情就更形象生動了。

  最后一段“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最后這個反問句,更要讀出那種得意之感。

  6.師問:大家有沒有發現段落與段落之間還有連接的詞句?

  點撥:“歸”,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边@個段落間就不要停頓,要快速連讀,才能有一種流水潺潺的感覺,也有一氣貫通的暢快之感。

  7.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女生、男生分兩個聲部,接龍式試背誦課文。

  三、師總結: 我們在每一小節讀法的討論中,了解了詩歌內容,也懂得要根據詩歌內容來確定語氣、語調、語速的朗讀技巧,希望大家在今后學習詩歌時,都能用上這些朗讀技巧。

  四、作業: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把握詩歌主題,理解人物形象。

  一、觀看尚雯婕演唱《經典詠流傳·木蘭詩》的視頻,引入新課。

  二、復習:

  1.提問詩句:(1)木蘭替父從軍的句子是:

  (2)木蘭出征前做準備工作的句子是:

 。3)寫木蘭不遠萬里行軍急速的句子是:

 。4)寫戰斗激烈的句子是:

 。5)寫戰爭慘烈的句子時:

 。6)表現木蘭立下赫赫戰功的句子是:

 。7)寫木蘭不愿做官的句子是:

 。8)寫木蘭歸家后心興奮心情的句子是:

 。9)寫家人對木蘭深切思念,熱烈歡慶她回歸的句子是:

 。10)表達贊頌木蘭巾幗不讓須眉的句子是:

  二,理清故事情節

  1.用一個詞概括每段內容:

  學生板書:身份 原因 出征 征戰 凱旋 團聚 贊美

  2.哪些內容詳,哪些內容略?為什么?

  點撥:作者刻意略寫戰爭,表達作者對戰爭的厭倦,突出表現主人公木蘭的形象。

  三、人物形象分析:

  問:你喜歡木蘭嗎?喜歡她的什么?用一個句子表達出來:我喜歡木蘭,因為她_______

  學生展示自己的寫句結果,老師板書:勤勞 善良 孝順 心系國家 聲明大義 英勇善戰 淡泊名利

  師總結木蘭形象:

  木蘭不僅是一位女英雄,在國難當頭、家庭危機時,她深明大義,挺身而出,替父從軍,不畏艱險、勇往直前、英勇善戰,舍生忘死、保家衛國。

  她同時又是個勤勞、善良、孝順的女孩子,她熱愛和平幸福的家庭生活,她的身上體現著中國傳統女性的優秀品質。

  她也是個鄰家的女孩,她也嘆息憂慮,也喜歡“著我舊時裳”,也喜歡“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也喜歡和朋友們開個玩笑:“尋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正是因為以上三點,花木蘭才成為千百年來深受人們喜愛的形象。

  四、體會寫作特點:

  1、問:請把你喜歡的詩句大聲讀出來,體會它們都用了哪些修辭?

  2、老師講解:

  (1)排比、對偶、頂針、互文修辭手法的多次使用,使句子朗朗上口,感情充沛,上下連貫,一氣呵成。

  2.押韻:幾乎句句押韻,使詩歌韻味十足。

  3、具有樂府民歌的特點:開頭一問一答,語言質樸明白。

  五、再次齊背詩歌。

  六、作業:把《木蘭詩》改寫成一篇記敘文,可以加上合理的想象,對人物和場景做一些描寫。

《木蘭詩》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掌握詞語讀音。

  唧唧機杼軍帖可汗鞍韉轡頭濺濺燕山胡騎啾啾戎機朔氣金柝策勛阿姊紅妝霍霍帖花黃著鬢

  2、誦讀課文,抓住故事情節,品味富有情味的詩歌語言,體會木蘭形象及其意義。

  3、發揮聯想和想象能力,在品讀過程中,通過再創造來使木蘭的形象更加豐滿。

  4、體會木蘭形象的特點,更加熱愛我國古代文化,繼承中華民族無私質樸、英勇無畏的傳統。

  教學重點

  1、把握情節,品讀木蘭形象的魅力。

  2、多方面理解民歌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

  木蘭形象的把握。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美國迪斯尼公司曾投巨資將中國的花木蘭搬上了卡通銀幕,轟動了世界,讓全世界人民知道了這個英勇而美麗的奇女子;咎m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女英雄,可她到底憑借什么魅力,打動了不同種族人民的心,以至于風靡世界呢?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在花木蘭故事的最早來源《木蘭詩》中尋找答案吧。(板書課題)

  學生交流預習內容,關于作品出處、北朝民歌知識、《木蘭詩》產生的時代背景等。

  1、《木蘭詩》選自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它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

  2、一般認為《木蘭詩》產生于北朝北魏統治期間(386~557)。當時北魏曾與北方的柔然族多次交戰,詩中提到的`“黑山”“燕山”正是交戰地點。

  3、北魏是鮮卑族人建立的政權,鮮卑族當時已經逐步漢化,所以詩中將皇帝既稱“天子”,又稱“可汗”。

  4、北魏末期時分裂為東魏、西魏,西魏實行“府兵制”,應征從軍的人須自備鞍馬、弓箭等物品,因此詩中有“東市買駿馬”等。

  二、誦讀課文

  采取散讀、指名分節讀等方式,進行字詞正音、語句質疑等。

  三、概括情節

  這是一首極富傳奇色彩的敘事詩,它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請你圍繞故事,說說從中讀出了怎樣的情節,并加以精練地概括。

  (第1~3自然段)代父從軍,踏上征途

  (第4自然段)十年征戰

 。ǖ5、6自然段)凱旋而歸

 。ǖ7自然段)附文贊頌

  四、朗讀、品味語言的情味

  1、朗讀第一部分。

 。1)先設想這個五口之家在征兵令下達后的困難處境。抓住“嘆息”“無所思”“無所憶”體會木蘭的神情、心理的變化,與家人關切的神態動作,展示她與親人的密切關系。

  (2)木蘭置辦戰具后奔赴戰場一節,要設想青年人紛紛置辦戰具的熱烈圖景和北方廣闊原野的畫面,但最重要的是,要在自己頭腦里出現木蘭策馬飛奔的英雄形象,體會木蘭的形象特點。

 。3)“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這兩個詩句,一面是親情,一面是戰情;一面是思家之情,一面是衛國之情。木蘭毅然服從了后者,勇敢地奔赴前方。爺娘喚女的親切、關懷、熟悉的聲音與黃河水聲、胡騎鳴叫聲的陌生、凄厲、可怕形成鮮明的對比,深刻反映了木蘭復雜、矛盾的心情。“黃河流水鳴濺濺”寫自然環境的嚴酷,“燕山胡騎鳴啾啾”寫戰爭環境的嚴峻。

  2、朗讀第二部分。

  體會寫十年戰斗生活,為什么只寫戰場夜景而不寫木蘭作戰中的表現?通過兩處側面描寫,可以看出,無論是最高統治者還是普通戰士,都把木蘭視為出類拔萃的戰斗英雄。木蘭的英雄形象就變得更加鮮明了。

  3、朗讀第三部分。

 。1)面對“可汗”之問,木蘭答語樸實無華、自然平易,再現女英雄的本色——她只是代父為國效力,毫不居功自傲。

 。2)家人親切歡迎,木蘭恢復女兒妝。要設想出家人迎接的具體圖景:理紅妝、殺豬宰羊,當在“出郭”之前;出郭相迎的豈止爺娘?姊、弟、鄉鄰必當一同前往。還要設想木蘭家中居室的分布狀況。

  (3)木蘭一到家,就是一副天真的女兒情態,表現木蘭對故居的親切感和對女兒妝的喜愛。

  4、朗讀第四部分。

  表達出歌者對木蘭的崇敬感情。

  五、分析木蘭形象

  1、想象木蘭形象前后的變化。

 。1)參軍前的木蘭:是一個勤勞勇敢的少女,平日除織布以外,也練習騎馬射箭,“褰裳逐馬如卷蓬”;她關心國家大事,體恤父母的艱難;她代父從軍,是經過反復深思的。

 。2)參軍后的木蘭:木蘭穿上戎裝,橫刀躍馬,英姿颯爽,與男兒無異。在行軍途中,她走馬如飛,夜晚宿營,她既思親又渴望參加戰斗,心潮澎湃如黃河流水。在戰場上,她左右馳突,劍動而敵奔。在朝廷的慶功會上,她顏色平易,毫無居功之心,深得天子喜愛,她只向天子陳述自己唯一的愿望:要回到父母身邊。

 。3)到家以后的木蘭:她生活在一個充滿親情的家庭里,她換上了女兒裝,依舊是父母膝下活潑可愛的女兒。

  2、說說詩歌塑造這個形象的意義。

  (結合思考與討論一)歷來對這個人物有不同評論,有人認為木蘭代表了一種精神力量,她的行動打破了男尊女卑、男強女弱的舊觀念;也有人認為木蘭是一位抗御外侮的女英雄;還有人認為木蘭是一位具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忠孝兩全的女子。

  六、體會民歌語言的特點

  說說本詩與以前讀過的文人詩歌相比,語言上有什么特點。討論明確。

  語言上體現了民歌樸素無華、節奏鮮明、句式自由、手法多樣等特點。

  全詩用口語寫成,生活氣息極濃,如“唧唧”“濺濺”“啾啾”“霍霍”這些擬聲詞的運用;“十二”“百千”這些夸張的數字;“阿爺”“阿姊”“可汗”這些新詞,都是俗文學的特色,不事雕刻而自然流暢。開頭四句自問自答的詩句也是民歌常用的手法。為了渲染歡快熱鬧的氣氛,運用了鋪敘、排比、對偶、反復等手法詳寫場面,將故事推向高潮,增強感染力。

  七、寫作練習

  將木蘭回家部分改寫成記敘文,采用電影語言形式,盡量展現情景。

《木蘭詩》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感受詩歌的語言特點,并背誦全詩。

  2.復述表演,并領會其情節曲折,富于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的特點。

  3.人物賞析,體會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4.學習本文詳細得當的敘事方法。

  【教學重難點 】

  1.賞析木蘭這一古代巾幗英雄形象,并領會課文所表現的思想感情。

  2.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3.重要文言詞語的積累。

  【學情分析】

  讓學生了解北朝民歌的特點,并掌握一定文言文的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知道,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里,婦女被三從四德(三從:女子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等許多封建禮教束縛著。(鼓動學生情緒)現在婦女在社會及家庭中的地位如何呀?(多數學生會根據母親在家庭中的地位給予肯定回答)著名豫劇大師常香玉唱出了所有女性的心聲:“誰說女子不如男”。是否有同學知道這是唱的哪位巾幗英雄啊?

  好!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木蘭詩》。主人公花木蘭是一個凝聚了千年傳說情感豐富的巾幗英雄形象,甚至已成為一種文化。(放映演示課件:木蘭像、木蘭祠、豫劇、京劇……)

  簡介如下:自漢代起民間開始修建木蘭祠。每年四月初八木蘭生日致祭。歷經各代,香火不絕。祠祀木蘭像的廟宇遍布神州。較為著名的有:河南虞城木蘭祠、安徽亳州木蘭祠、河北完縣木蘭祠、湖北黃陂木蘭祠、陜西延安萬花山木蘭祠。梅派大師梅蘭芳主演的京劇《花木蘭》,突出了愛國主義思想,藝術成就極高。美國迪斯尼公司還將花木蘭的藝術形象搬上了銀幕。中國郵政20xx年還發行了《木蘭從軍》郵票。而這眾多的木蘭文化都起源于我們將要學習的這首南北朝民歌《木蘭詩》。眾多的創作者都是研讀了《木蘭詩》獲得了靈感,形成了一套有體系的木蘭文化。

  一千多年來,花木蘭這一形象家喻戶曉,深受人們喜愛,現在大家就和我一起到《木蘭詩》這個千古流傳代父從軍的故事中,去感受這個奇女子的傳奇人生。

  二、誦讀

  1.學生自由誦讀。

  2.正音并理解詞義。(用多媒體展示)

  軍帖 機杼 轡頭 戎機 鞍韉 金柝 策勛 可汗 扶將 撲朔 迷離 帖花黃

  3.多媒體MP3或FLASH朗讀欣賞。

  4.學生朗讀。同學品評,老師適當點撥。(附朗讀建議,僅供教師參考)

  (1)第一、二自然段是情節的開端,可以讀得平緩些。木蘭替父從軍表現了憂國思家之情,要讀得深沉些,至“愿為”兩句轉為堅定。

  (2)第三自然段第1節寫出發前的準備,節奏要加快,力求突出木蘭揚鞭策馬的英雄形象;第2、3節要用抒情的語氣讀,節奏變慢,應注意的是既要抒發主人公的思親之情,也要表現她的戰斗豪情。

  (3)第四自然段基調是悲壯,讀時要兩句作一氣讀,速度要更慢——十年艱苦作戰的種種經歷俱在其中。

  (4)第五自然段前一節當由莊嚴轉為熱烈,節奏可稍稍加快;后一節是正義所在,要放慢節奏,讀得親切、和悅、樸實,使前后形成對比的色調,力求突出木蘭的英雄本色。

  (5)第六自然段的基調是熱烈歡快,但節奏有變化。第1節節奏最快,要極力渲染喜慶的氣氛;第2節節奏放慢,要表現木蘭恢復女兒裝的輕松、喜悅的心情,末句應輕讀,為高潮蓄勢;第3節再加快節奏,著力表現伙伴的驚奇感。

  (6)第七自然段是歌者的贊辭,最后一句慢讀,使有余韻。

  5.全體同學分成兩組輪讀。

  三、整體感知

  通過反復誦讀,讓同學們小組討論,疏通文義。

  要求以“木蘭 ”句式來概括每節內容。(允許填四個字)

  四、討論探究

  1.結合課后練習質疑,怎樣理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這兩句詩按字面解釋是:將軍經歷千百次的戰斗死去,壯士從軍十年凱旋。其實,“將軍”和“壯士”,“百戰死”和“十年歸”,意義上是合指的、兼顧的。

  這兩句詩的意思應該是“將軍、壯士百戰死,十年歸”。這是一種修辭方法,稱做“互文”。這種修辭是上下文各有交錯省略而互相補充。如:柳宗元《捕蛇者說》中“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是到處叫嚷,到處騷擾。又如:王昌齡《出塞》中“秦時明月漢時關”,即秦漢時明月,秦漢時關隘。請同學找出文中其他運用互文手法的語句。(明確: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本文還運用哪些修辭方法?

  復沓:“問女”兩句,“女亦”兩句。

  頂真: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門見火伴,火伴皆驚忙。

  夸張: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排比:東市……西市……南市……北市……

  對偶:唐以前的對偶要求不嚴格,對仗不工整!鞍敗眱删,“開我”兩句,“脫我”兩句,“雄兔”兩句,皆不工整;而第四段六句兩兩為偶極為工整(懷疑是唐人所加)。

  (建議教師對這些修辭可根據時間彈性講解,也可結合修辭點一下民歌特色。)

  2.請同學們以“木蘭是一個 的'人”來評價花木蘭。(參照板書)引導同學分析木蘭形象。

  當戶紡織說明她“勤勞”;停機嘆息不是為自己的婚嫁又說明她“淳樸善良”;替父從軍,毅然抉擇更說明她“剛毅”;“木蘭不用尚書郎”,可見其“不慕榮利”;“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足見其“謹慎”“機智”。作為一個女子在那樣一個封建年代卻能“忠孝兩全”,也是對世人一種激勵。那么我們作為21世紀的中學生又受到了哪些啟發呢?

  3.結合課文內容探究敘事的詳略。

  本文敘述部分,戰爭前準備和戰爭后的辭官返鄉均為詳寫,征戰沙場為略寫。“

  征戰沙場”這一段僅用了30個字交代了“征途遙遠”“生活艱苦”“戰爭殘酷”“戰時長久”。而對十年戰爭生活是如何度過的卻不詳細交代。這是全詩最為凝練的部分,音節鏗鏘,有唐律之風。

  那么如何確定詳略呢?根據中心(主題)確定詳略。處于主要地位,突出中心的要詳寫;處于次要地位,服務于中心的要略寫;與中心無關或關系不大的就不寫。

  既然這樣,我們不妨采用逆向思維,通過詳略看主題。

  剛才,我們已經學習到《木蘭詩》略寫了木蘭征戰的過程,而詳寫了征戰前的準備、征戰后的榮歸、團聚等幾個場面。從這些我們可以推測出作者想要表現怎樣的主題呢?

  點撥:注意本文出處是《樂府詩集》,樂府詩實際是民歌,真正的作者是勞動人民。戰爭的受害者往往就是勞動人民。(可聯想到張養浩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明確:詩文略寫了戰爭場面正是反映了勞動人民對戰爭的否定,體現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和平生活的追求。這正是本詩的主題。

  五、質疑

  “質疑”可結合學生自由提問,教師再把握補充。

  1.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么不在一個地方買齊東西?這樣寫繁瑣嗎?

  明確:渲染戰前準備的緊張氣氛,暗示戰事緊迫,體現出家人對木蘭從軍的重視。這是樂府詩常用的一種寫法。

  2.分別在六七段中找出沿用至今的成語。

  磨刀霍霍:本文是指為迎接親人歸來而準備殺豬宰羊。后常用來形容準備動手殺人或發動戰爭。

  撲朔迷離:本文是指兔前后腳不齊的動作和張望不定的眼神。后來形容事物錯綜復雜,不易看清真相。

  六、教師小結

  《木蘭詩》是一首富有傳奇色彩的北方民歌。它敘事生動,詳略得當,情節曲折,語言優美,千百年來流傳不衰。木蘭的英雄形象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七、課堂鞏固

  1.木蘭既是一個奇女子,又是一個普通人。她“奇”在哪里呢?又怎見她“普通”呢?(結合板書回答)

  2.請同學們回顧一下,這首詩都敘述了什么事?(多媒體鏈接回板書)

  3.看看哪些同學能把自己喜歡的語段當堂背誦下來。

  八、課外拓展

  《木蘭詩》與我國最早的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并稱為古代敘事詩雙璧。找同學講述《孔雀東南飛》的情節。(鏈接多媒體展示)

  九、布置作業

  1.熟練背誦全詩。

  2.把課文編成故事講給別人聽,鍛煉語言的表達能力。

  板書設計

《木蘭詩》教學設計13

  教學目的:

  1.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

  2.體會恰當地進行詳略敘述的作用和成功運用排比、對偶、夸張等修辭的表現力量.

  教學要點:

  1.故事情節和木蘭形象。

  2.記敘的詳略處理

  3.對偶和排比

  教學設想:

  1.這首詩以木蘭代父從軍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節發展當中運用排比、對偶、夸張等修辭方法描寫人物,刻畫出了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課本就詩中的排比句、對偶句組織了課后練習。引導學生扣住故事情節的發展,分析詩篇對人物所作諸多描寫的表現力量,把此種練習統一于人物形象分析當中,深刻理解木蘭這個人物形象。

  2.這首詩敘述詳略得當。對此單獨進行分析,以免影響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這首詩的語言富有民歌特色,剛健明快,引導學生注意朗讀和背誦。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1.字詞、字義、朗讀、故事情節;

  2.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準備出征的急切,奔馳征途的思親。

  教學過程:

  一.作品及人物介紹

  1.簡介木蘭其人及《樂府詩集》

  花木蘭是古時河南省虞城縣營廓人。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屢立戰功。凱歸,帝封官嘉獎,木蘭不受,欲納宮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為孝烈將軍。人們為紀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蘭祠,祠內現存元代立《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和清立《孝烈將軍祠辨誤正名記》石碑,詳細記載了花木蘭的身世、籍貫、業績及歷代修祠情況。近年來,又修復了木蘭祠大殿等一大批景點;咎m祠已收入《中國名勝詞典》。

  《木蘭詩》是南北朝時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選自南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樂府雙璧另一:《孔雀東南飛》),屬于敘事詩,敘述了古代女英雄木蘭代父從軍、建功立業的傳奇故事,刻畫出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木蘭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

  二.字詞注音及解釋

  機抒:zhù(織布梭子)可汗:kèhán鞍韉:ānjiān(馬鞍下的墊子)轡頭:pèi(韁繩)燕山:yān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

  胡騎:jì(戰馬)戎機:róng(軍事)著我舊時裳:zhuó(穿)

  紅妝:zhuāng(裝飾,打扮)朔氣:Shuò(北方)傍地:bàng(臨近,此處引申為貼著)

  三.解釋句子含義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不遠萬里,奔赴戰場,過關越山,飛速而行。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北方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白色的月光與雪光交織著,映照著明晃晃的鎧甲。

  將軍百戰死,壯士二年歸:(互文)“將軍壯士百戰死,將軍壯士十年歸!

  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互文)“當窗對鏡理云鬢,當窗對鏡帖花黃!

  四.朗讀全詩

  1.師范讀,學生注意字詞讀音、停頓及節奏。

  2.生齊讀,讀準字音及節奏。

  3.生自由朗讀課文,對照注釋理解課文。

  五.理清結構

  第一部分(1-3段):寫木蘭代父從軍、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寫木蘭經過長期激烈戰斗勝利凱旋。

  第三部分(5、6段):寫木蘭,還朝辭官,功成身退,返回家鄉,家人團聚。

  第四部分(第7段):吟唱詩歌的人用比喻贊美木蘭。

  六.分析第一部分

  1、詩篇怎樣寫出故事的開始?這樣寫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詩篇由“唧唧復唧唧”引出“木蘭當戶織”,表明了木蘭織布姑娘的身份!安宦剻C杼聲,惟聞女嘆息”,這組對偶句表現出木蘭停機不織,只是連聲嘆息,自然地引出母親的發問,木蘭的回答。富有生活實感,寫出了故事的開始。表現了木蘭的勤勞孝順。

  2、木蘭的答話表明了什么情況?表現了她的什么特點?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軍帖”的夜傳,“十二卷”(虛數)的夸張,表明了軍情緊急,顯示出戰爭氣氛!鞍敓o大兒,木蘭無長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銳的矛盾,表明了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霸笧槭邪榜R,從此替爺征”,表現出木蘭基于家庭情況,經過停織嘆息的考慮,毅然決定代父從軍。表現了木蘭的勇敢堅毅、忠孝兩全。

  3、第三段運用什么修辭方法寫出了什么內容?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路,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虛指),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連赴東西南北四市,匆忙購置戰馬鞍具的情景,表現了木蘭準備出征的急切操辦而又井然有序。

  ——“旦辭黃河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間構成對偶并運用了間隔反復修辭方法!暗┺o黃河去,暮至黑山頭”和“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這兩組對偶句之間,間隔反復,層嬗遞進,表現出木蘭出征的路線,征程的遙遠,行軍的神速,點明了宿營的荒涼地點;“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和“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之間,間隔反復,緊相呼應,在荒涼夜間環境烘托中,揭示出木蘭乍離家鄉,思念親人,離鄉愈遠,思親愈切的心情,從而細膩地透露出木蘭少女思親的情懷,活生生地刻畫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寫出木蘭奔馳遙遠征途的豪邁氣概。

  七、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二、三、四。

  2、熟讀并背誦1-3段。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1、木蘭功成身退,返回家園。

  2、人物形象及詳略敘述的恰當。

  一、復習第一部分二、分析第二部分1、這一部分前兩句在詩篇前后段落上有何作用?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是對上段描寫的奔馳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由馳抵戰場,引到描寫戰場上的生活和戰斗,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這兩句詩,寫出征途之遙,夸張地表現出木蘭身跨飛馳戰馬,萬里奔赴戰場,穿過關隘、飛越層巒的'矯健雄姿。

  2、后四句運用了何種修辭?有何作用?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兩句對偶:凜冽的北風傳送著打更的聲音,將士們在軍中宿營;寒冷的月光照射著明晃晃的鎧甲,哨兵們在深夜值勤;在艱苦環境的烘托中,表現出木蘭在戰場上的艱苦生活,從而烘托出木蘭的勇敢堅強。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兩句對偶,又是互文,互相滲透:將士們出征十年,經歷過上百次激烈戰斗,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寫出戰斗之多,時間之長,戰況之烈,表明了木蘭身經長期激戰,英勇善戰,凱旋歸來。

  三、分析第三部分

  1、這一部分是怎樣描寫木蘭朝見天子的情景的?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夸張,對偶,互相補充,表明天子為木蘭記多次功、賞賜甚豐,并且還“問所欲”,意將封任高官;這就有力地襯托了“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表現出木蘭功成身退、眷戀家鄉耕織生活、不慕榮華富貴的純真性格、高貴品質。

  2、木蘭回到家園的情景如何?這樣寫有何作用?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一家親人因木蘭歸來而各自產生的符合年齡、身份、性別特征的行動,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親切意味。表現出木蘭勝利歸來給全家親人帶來了一片歡樂。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一連串富有年輕女性特征的換裝梳妝動作,表現出木蘭久征勝利歸來,恢復女妝,欣喜興奮的感情。

  ——“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表現出伙伴看到“木蘭是女郎”時的驚詫和贊嘆,襯托了木蘭在長期從軍當中的謹慎和機警。木蘭從軍的故事也就在喜劇高潮中結束。

  四、分析第四部分

  這一部分是吟唱詩歌的人在詩篇故事結束以后的吟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體現了什么樣的感情?

  ——這一部分以雙兔為喻,很是風趣;“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蘭說話的意味,體現了對木蘭十分親切和非常喜愛的感情,贊美了木蘭在從軍十二年中未被發現是女郎的謹慎和機警。

  (如有學生把這四句詩歸入上一部分,理解為木蘭自己的話,認為木蘭在這以兔自喻,當中閃耀著風趣、智慧的光芒,體現了喜悅、自豪的感情,也應予以肯定。)

  五、木蘭形象分析

  ——木蘭是一個女孩子,更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她勤勞善良,純樸孝順,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為國家盡忠效勞,表現出深明大義、勇敢堅毅,果斷的效國忠心和英雄氣概。從軍十二年,她憑著自己的堅強毅力和機智謹慎,女兒身份一直沒被揭穿。在凱旋歸來后,她不貪圖富貴,甘愿過回簡單安定的農家生活。她是我國古代北方優秀勞動婦女的象征。

  六、疑難解析

  這首詩詳寫什么?略寫什么?詩人為什么這樣處理題材?

  ——這首詩詳寫木蘭的從軍緣由、行前準備、征途思親、凱旋辭官、返回家園;略寫戰場生活、百戰情況。所以這樣詳略地處理題材,原因在于這首詩不是重在表現木蘭怎樣作戰勝,而是重在表現木蘭這個年輕女郎深明大義、代父從軍、性格純真、品質高貴。所以詩中扣住從軍故事的始末,著重寫她的內心世界,表現她的思想感情,刻畫出了這個血肉豐滿的年輕女郎英雄形象。在內容上,突出木蘭的兒女情態,豐富了木蘭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實感人。在結構上,詳略得當,使全詩顯得簡潔緊湊。這樣根據人物特點、詩篇主題來詳略地處理題材,非常恰當。

  七、詩歌主題

  ——詩歌敘述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歌頌了木蘭的英雄形象,贊美了我國北方勞動婦女的英雄氣概,表達了古代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生活的愿望。

  八、拓展練習

  學生查閱資料,列舉我國歷史上還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并作比較

  ——例:梁紅玉擊鼓退金兵,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紅娘子,顧大嫂、孫二娘,扈三娘等。

  九、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全詩。

  2、完成《三級訓練》上的《木蘭詩》習題。

  3、做好《語文周報》上的閱讀理解題。

  十、板書設計

  木蘭詩

  故事情節:(詳)母問女答表明緣由毅然代父從軍

  排比鋪陳匆忙購置急切準備出征

  反復烘托思親情切奔馳遙遠征途

 。裕┛鋸垖ε紙詮娪赂议L期激戰凱旋

 。ㄔ敚┛鋸堃r托功成身退不慕榮華富貴

  排比鋪陳親歡伴驚喜劇高潮結束

 。裕╇p兔為喻風趣親切贊美謹慎機警

  木蘭形象:(詳)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情懷)

 。裕C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

《木蘭詩》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反復誦讀,并背誦全詩;體會本文排比、夸張、對偶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學習本文詳略得當的敘事方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復述等方式,體會詩歌情節曲折,富于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的特點;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認識木蘭的形象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難點:

  1、賞析木蘭這一古代巾幗英雄形象2、體會課文的語言特色 3、重要文言詞語的積累4、體會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問:同學們都知道“巾幗不讓須眉”這句古語吧,你們有誰知道我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幗英雄呢?學生思考并舉手回答(如:穆桂英、梁紅玉、紅娘子、花木蘭等)

  是啊,我國古代確有一位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女英雄——花木蘭千百年來,她已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形象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可謂流芳百世,流傳海外可同學們卻不一定知道這個故事來自于一首詩――《木蘭詩》(板書課題)下面就讓我們學習這首詩

  二、背景解題,認識時代

  這首詩選自《樂府詩集》樂府是古代掌管音樂的.機構,后人把這個機構所采集的詩歌都稱為“樂府”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qian)編的《樂府詩集》,是一首北朝民歌它與南朝民歌《孔雀東南飛》合稱文學史上的“樂府雙璧”

  三、詩歌誦讀初步感知

  1、教師帶表情范讀讓學生邊聽邊勾劃出不認識的字,并注意教師朗誦時節奏的變化

  2、解決生字詞教師重點強調:

  機抒:zhù(織布梭子) 可汗:kè hán 鞍韉:ān jiān(馬鞍下的墊子) 轡頭: pèi(韁繩 )

  燕山:yān 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 胡騎: jì(戰馬) 戎機:róng(軍事)

  著我舊時裳:zhuó(穿)紅妝:zhuāng(裝飾,打扮)) 傍地:bàng(臨近,此處引申為貼著)

  3、請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把握情感

  4、學生齊讀課文

  四、整體感知,走近木蘭

  1、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請學生根據自己的初步理解,復述木蘭故事

  2、《木蘭詩》按什么順序安排故事情節的?

  時間順序

  3、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詩歌內容與結構教師板書內容,引導學生思考、填空:

  理清情節:

  木蘭停機(嘆息)——決心(替父從軍)——從軍(準備)奔赴(戰場)——十年(征戰)拒賞(厚祿)——與親人(團聚)

  五、人物賞析,品讀探究

  1、人物賞析:

  你覺得花木蘭是一個怎樣的女子,你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學生四人一小組分組討論、探究

  (1)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勤勞孝順

 。2)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愿”――勇敢堅毅,忠孝兩全

  (3)“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勇敢堅強的英雄氣慨

 。4)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不慕榮華富貴,甘過普通百姓生活

  (5)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機智、謹慎

  總之,木蘭形象特點:深明大義、果敢堅強、英勇善戰、不慕名利、謹慎機敏

  2、品讀探究:

 。1)第2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么不在一個地方買齊東西?這樣寫繁瑣嗎?

 、黉秩緫鹎熬o張氣氛,表明戰事緊迫②表現木蘭準備工作的繁忙和出征的急切心情③樂府詩常用的一種鋪陳寫法

 。2)第4自然段寫木蘭辭官還家,運用哪些修辭手法,表現木蘭的什么情操?

  運用夸張,寫出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木蘭辭官不就,表現她不圖功名利祿,向往和平勞動生活的高尚情操

 。3)第5段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了她怎樣的心情?

  排比,渲染了木蘭一家人團聚、歡樂的氣氛,表現了木蘭回到家中的愉快心情

 。4)結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對木蘭的贊美再一次表現木蘭的機智謹慎

 。5)這首詩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這首詩通過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勞動生活的向往

  3、詳略分析:

 。1)這首詩在敘事的詳略上有什么特點?

  從軍緣由――詳寫 出征前準備――詳寫 出征中的思親心理--詳寫,詳寫女兒情態

  關山飛度,征戰沙場――略寫,略寫英雄氣慨 凱旋辭官――詳寫

  家人迎接――詳寫 木蘭改裝――詳寫

  (2)為什么要這樣安排呢?

 。ㄔ趦热萆希┩怀瞿咎m的兒女情態,豐富木蘭的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真實感人(在結構上)詳略得當,使全詩顯得簡潔緊湊總之,詩歌對能表現中心思想的材料詳寫,一般的就略寫

  六、體驗反思

  1、試想你就是木蘭姑娘,請你說說替父從軍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動

  2、假如“我”就是木蘭姑娘(請發揮合理的想像),說說自己的戰斗生活

  七、課堂小結

  1、把結構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數相等(或基本相等)的兩個短語、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稱的排列在一起,表達相似、相反或相關的意思,這種修辭方法叫對偶如:“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2、學生查閱資料,列舉我國歷史上還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并作比較

  ——例:梁紅玉擊鼓退金兵,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紅娘子,顧大嫂、孫二娘,扈三娘等 劉胡蘭、秋瑾

《木蘭詩》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欧e累文言知識,包括一些重要的詞語和句式。

  ⑵初步了解北朝民歌的特點和常用的修辭手法。

 、歉惺芑咎m的女兒情、英雄氣,了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

 、缺痴b全詩。

 。病⒛芰δ繕耍

  ⑴從整體上把握詩歌的內容,準確、完整地復述課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⑵學習本文敘事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及互文、排比、頂真、復沓、對偶等修辭方法,體會其表達效果。

 、桥囵B學生獨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德育目標:

  感受木蘭勤勞樸實、剛毅勇敢的性格,學習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1、背誦這首古詩。

 。、研讀刻畫木蘭這一人物形象的重點段落,理解詳略得當、繁簡相宜的寫作妙處。

  【教學難點】

  了解本詩的一些句式,并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辭手法,并提醒學生在翻譯時要注意體現。

  【教學方法】

 。、誦讀法:

  古詩教學應著重體現朗讀,注意語氣、語速、語調、節拍,力求聲情并茂,體現詩歌的聲韻美。在反復的誦讀中,深入體會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病褪龇ǎ

  教師提示學生復述時不僅要掌握詩中敘事的各個環節,而且要注意抓住重點,做到詳略得當。引導學生清晰、流暢、有條理地表達。這一教學環節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詩歌內容,便于背誦。

  3、鑒賞法:

  在教師的引導下,集中鑒賞本文繁簡相宜、形象豐滿的寫作特色。注意發揮聯想想象,不要刻意追求現實的可能性,鑒賞詩歌有時要虛化,太實際的態度不利于鑒賞。

 。础⒂懻撎骄糠ǎ

  培養學生利用各種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查閱資料、網絡搜索、調查訪問、集體探究等渠道。

  5、競賽法:

  針對七年級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開展競賽法,容易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教具準備】

  多媒體、花木蘭畫像、已打印好的文字資料、歌帶、錄音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了解北朝樂府民歌;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聲韻美;疏通文意,整體把握詩歌;復述詩歌的故事情節,理清情節發展脈絡,強化背誦。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1:人類誕生于婦女也成長于婦女。若沒有女性,人類社會便了無生機;若沒有女性形象,文學作品也會黯然失色。很多文學作品,因塑造了令人難忘的女性形象而得以永垂不朽,名存千古,北朝民歌《木蘭詩》就是其中之一。

  設計2:教師播放香港電視連續劇《少女慈禧》主題歌《巾幗勝男兒》:“巾幗歷次勝男兒,男女代代對峙,曾否推測過明天舉世重由弱質再把持……”,或者播放《紅色娘子軍》主題歌:“向前進,向前進,戰士的責任重,婦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蘭,替父去從軍,今有娘子軍,扛槍為人民……”

  今天,我們來結識一位不讓須眉的巾幗英雄──花木蘭。

  設計3: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幗英雄呢?(同學思考,回答:穆桂英、劉胡蘭……)教師演示多媒體課件,呈現巾幗英雄圖片:花木蘭、穆桂英、劉胡蘭、秋瑾、鄧穎超、撒切爾夫人……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木蘭詩》,感受她的英雄豪氣,女兒柔情。

  二、作品及背景介紹

  教師分發文字資料,了解北朝民歌。

  教師可安排學生欣賞京劇、豫劇、評彈、動畫片、郵票等簡單片斷,簡介背景,激發興趣。

  文字資料,內容如下:

  關于樂府詩

  繼《詩經》《楚辭》之后,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叫做“樂府”,它曾大放異彩,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并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見政治得失。我國的采詩制度有著悠久的歷史,《夏書·胤征》已有采詩的記錄。流傳至今的《詩經》,當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頒布并為社會認可的標準選本。春秋以后,禮崩樂壞,征戰不休,采詩制度無法貫徹。到了秦代,統一時間短,百廢待興,雖然已有樂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沒有采詩之實。漢承秦制,經濟凋敝,樂府機關也只能習常肄舊,無所增更,勉強維持而已。經過六七十年的休養生息,到漢武帝時,國力變得大為雄厚,乃擴大樂府的規模,采詩夜誦。到東漢,采詩成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光武帝曾“廣求民瘼,觀納內謠”,和帝則派遣使者“微服單行,各至州縣,觀采風謠”。此種風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襲。蕭梁時,社會上已經把“樂府”從官署的名稱轉變而為詩體。劉勰《文心雕龍》于《明詩》之外,另有《樂府》專章。昭明《文選》、徐陵《玉臺新詠》也都開辟了《樂府》專欄。其中既有文人詩歌,又有民間歌詩,亦即凡是合過樂能夠歌唱的歌詩,統統稱為“樂府”。在這兩類詩歌中,民間歌詩是精華所在,并且文人歌詩還是在民間歌詩的甘露滋潤下萌發并壯大起來的,所以我們對民間歌詩應給以高度重視。

  北朝于戰亂間隙所奉行的采詩制度,與兩漢一脈相承。保存在郭茂倩《樂府詩集·梁鼓角橫吹曲》中的北朝樂府民歌,有的是用漢語創作,有的則為譯文,雖然只有六七十首,卻內容深刻,題材廣泛,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富有與南方大相異趣的粗獷豪放的氣概,呈現出另外一種風情民俗的畫卷。由于北方各族統治者長期混戰,反映戰爭的題材就要多些,有描寫戰爭和徭役帶給人民苦難的,有歌頌剽悍的尚武精神的。特別是《木蘭詩》,滿懷激地贊美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是個傳奇人物,與《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一起,被譽為樂府民歌中的“雙璧”。漢魏六朝樂府是中國文學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直接影響了我國詩壇的面貌。它不僅開拓出了五言詩的新領域,而且對七言詩、歌行體以至律絕,都起了橋梁的作用。

 。惥w萬、尚永亮主編《漢魏六朝樂府觀止》,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三、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聲韻美

 。薄⒔處熇枚嗝襟w播放電影《花木蘭》片斷,聲屏播放課文朗讀,學生聽讀,要求聽準字音,初步感知詩意。

  教師抽查學生預習情況,多媒體顯示:

 、疟嫖鲎忠簦

  機可汗

  戎頭云濺濺

  胡啾啾我舊時裳

  ⑵掌握下列多音字:

  騎轉強帖

 、峭僮郑

  帖花黃 看

 、缺嫖鲎中危

  柝、析、拆、折 戎、戍、戌、戊

  學生自由發言,其余同學補充或更正,明確:

 、舲hùtièké hántuòjiānrónɡpèibìnjiānyānjìjiūzhuó

 、乞T:jì 胡騎轉:zhuǎn 轉向貼:tiè 昨夜見軍貼

  qí 騎馬 zhuàn 轉動tiē 昨夜見軍貼

  強:(qiáng)百千強

  (jiàng)倔強

 。╭iǎng)勉強

 、恰疤蓖ā百N”“火”同“伙”

  ⑷金柝、分析、拆開、折斷

  戎馬、戍守、戊戌

 。病⒔處煼蹲x,學生聽讀,要求注意體會朗讀的語調、語速、節奏等,尤其應注意朗讀節拍的把握。

  教師提示:

  ⑴唧唧/復/唧唧 昨夜/見/軍帖

  可汗/大/點兵 萬里/赴/戎機

  歸來/見/天子 天子/坐/明堂

 、撇宦劊瘷C杼聲 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 問女/何所憶

  愿為/市鞍馬 從此/替爺征

 、菍④姡賾穑 壯士/十年/歸

  ⑷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同樣是五字句,⑴組為“二一二”節拍,⑵組為“二三”節拍,⑶組為“二二一”節拍。所以劃分節拍不能單看句式,要聯系意義表達,應遵循“句不離詞,詞不離意”的原則。

  3、學生練讀詩歌,力求體現詩歌的聲韻美。

  四、默讀詩歌,結合注釋,借助工具書,翻譯文句,理解詩意

  1、學生自讀詩歌,借助注釋、工具書,試譯全詩。

  2、把全班分為6個學習小組,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學生互動合作,討論交流,理解詞句,講解詩意。如有小組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可以提出來,全班共同商討解決。

 。、一、二、三小組為A組,四、五、六小組為B組,展開課堂文言知識競賽,每道測試的單號題為A組必答題,雙號題為B組必答題。底分均為100分,錯一小題扣5分。分值納入小組計分,最后決出優勝組。仲裁權、解釋權歸教師。

  測試題如下:(多媒體顯示)

 、沤忉尲哟值淖。

  ①問女何所

  ②愿為鞍馬

 、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④氣傳金柝

 、聞女嘆息

 、拶p賜百千

  ⑦我舊時裳

 、辭爺娘去

 、岢相扶將

  ⑩當理紅妝

 、蠈︾R花黃

 、谐鲩T看

 、婆袛嘞铝屑哟衷~的古今含義有無變化。

 、佘姇二卷②雙兔傍地

 、馳千里足④賞賜百千

 、欠g下列句子。

 、佘姇,卷卷有爺名

  ②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蹡|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軐④姲賾鹚,壯士十年歸

 、蓍_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⑥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日f說下列句子各有什么句式特點,并再找一些類似的例子。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

 、谲姇,卷卷有爺名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④爺娘,出郭相扶將;阿姊,當戶理紅妝;小弟,磨刀霍霍向豬羊。

  小組競賽完畢,教師針對學生回答,酌情點撥。

  關于翻譯。應注意以下兩點:

  ①“軍書十二卷”“同行十二年”“壯士十年歸”,這三句中的兩個“十二”與一個“十”都是虛數,習慣上這類數字都表示多的意思。

 、陉P于互文。一要理解“互文”的含義(即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錯、補充的);

  二要考慮詩歌特征,譯文不能失去詩味。如“東市…西市,南市…北市…”一句譯為“到東市買了駿馬,去西市買了鞍韉,往南市買了轡頭,從北市買了長鞭”,這兩句的意思是到各處街市備辦鞍馬等戰具,不是一處地方買一樣東西。同樣④⑤⑥三句分別譯為“將軍身經百戰生存無幾,壯士(木蘭)戎馬十年勝利歸來”“打開我東屋的閨門,坐在我西屋的床上”“對著窗戶梳理美麗的鬢發,對著鏡子貼上好看的花黃!

  關于句式特點。這首詩在句式上有民歌特色。

  第①句為復沓句,兩句更換少數詞語,即構成復沓句,類似的句子有“旦辭爺娘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第②句為頂真句,前一句末尾的詞語與后一句開頭的詞語相同。類似的有“壯士十年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第③句為對偶句,類似的有“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等。

  第④句為排比句,類似的有“東市……北市買長鞭”。

  五、復述詩歌,整體把握故事情節,強化背誦

  1、教師提示:復述時,不僅要掌握詩中敘事的各個環節,而且要注意抓住重點,做到詳略得當,力求清晰流暢有條理地表達。

  選四位同學復述這首詩的故事情節,其余同學評點。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總結:

  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回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了傳奇色彩。開頭兩段寫木蘭決定代父從軍;第3段寫木蘭準備出征和奔赴戰場;第4段寫木蘭十來年的沙場征戰;第5段寫木蘭凱旋回朝,建功受封;第6段寫木蘭辭官還家。

  多媒體顯示:

  2、學生以此圖為依據,理清背誦思路,強化背誦。

 。、教師設計相關練習,指導背誦。

  多媒體顯示:

  唧唧復唧唧,___________。不聞機杼聲,___________。

  問女何所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爺無大兒,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旦辭爺娘去,_____________,不聞爺娘喚女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__________。朔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汗問所欲,_____________;愿弛千里足,_____________。

  爺娘聞女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開我東閣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當窗理云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_____________;雙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

  學生邊憶邊思,嘗試背誦。

  4、全體學生齊背。

  六、布置作業

  1、背誦全詩。

 。病⒄n后收集花木蘭的相關資料,整理成文,以待課堂交流。

  網絡搜索從古到今杰出的巾幗英雄,并整理成文,講給同學們聽。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檢查背誦;研討賞析,對詩歌進行美點尋蹤;合作探究,就最想問的`一個問題展開討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求未知的能力。

  〖教學步驟〗

  一、檢查背誦

  個體抽查、滾動式背誦、學生齊背。

  二、研討賞析

 。、請同學們用一句話評價《木蘭詩》,任選一個方面,說說它帶給人們的美感。

  學生自由發言。

  生1:故事的傳奇性,帶給人們新奇的心理沖擊,因為“自古英雄出少年”嘛。

  生2:千古不朽的形象美,永遠是吸引人們的焦點,跨越時空,千古不衰。

  生3:凝練生動的語言,給人全新的視覺、聽覺以至心理享受。

  生4:心系祖國,情系社稷,奏響了文學藝術殿堂最強勁最豪邁的樂曲。

  生5:詳略得當,繁簡相宜,有高超的敘事技巧,盡現敘事魅力。

 。、教師歸納總結學生的評價,組織學生一起走進《木蘭詩》的世界,盡情領略作品展示的奇異的美。

  活動成果展示:

 、殴适碌膫髌婷溃

  本詩集中講述了一個平凡女子——木蘭代父從軍和解甲還鄉的故事。木蘭在非常時期女扮男裝,秘密代父從軍并發揮她那潛在的智謀和才能,著實讓人驚嘆。

 、撇恍嗟男蜗竺溃

  本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有傳奇色彩,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性。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祖國,聰明機警又熱愛和平,女兒情與英雄氣相得益彰。

 、悄毶鷦拥恼Z言美:

  《木蘭詩》具有樂府民歌的獨特風格,復沓、問答、排比、重疊、對偶、頂真等形式的運用,都與民歌大致相同。而且語言豐富多彩,有樸素自然的口語,有新奇幽默的比喻,有氣勢酣暢的排比等等。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詩是藝術中的精品,《木蘭詩》之所以千古不衰,其凝練生動的語言功不可沒。

 、葔衙赖膼蹏椋

  木蘭深明大義,以國為重,代父從軍,十年征戰,功勞顯赫。愛國情操是所有情感中最壯美的;愛國詩歌是詩城堡上空最強健的樂音。祖國是每個人心中至高的象征,熱愛祖國、保衛祖國是一個人至高無上的選擇,這也就是《木蘭詩》最易打動人心的地方。

 、傻瓓y濃抹總相宜:

  文章繁簡相宜,詳略得當。繁筆的運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木蘭采買鞍馬一事,通過東西南北的排比鋪寫,渲染了戰前準備的緊張和忙碌,既寫木蘭的繁忙,也呈現了一個英姿颯爽的木蘭;②寫木蘭奔赴戰場時反復提及“不聞爺娘喚女聲”,其實正是木蘭此時心態的真實寫照,征程漫漫,何時能再聽到那溫暖女兒內心的爺娘親切的呼喚呢?一幅“少女思親圖”呼之欲出;③末段寫木蘭將回家鄉時爺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動,通過同樣的句調作三次反復疊唱,生動表現了親人們十年離別一朝團圓的喜悅心情和歡樂氣氛。寫木蘭重入閨房,再著“女兒妝”一段,淋漓盡致地渲染了木蘭熱愛生活、美麗可愛的女兒情態。至于簡筆,主要是對戰斗過程的描寫力求簡潔,十年征戰,只用六句話就交代完了。

  如此安排,正突出了詩歌對木蘭的孝敬父母、勇于擔當重任的性格的頌揚,隱含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對戰爭的冷淡和遠離。所以,繁簡安排可以起到突出人物特征、表現作者傾向的作用。

  木蘭不是赳赳武夫式的“顧大嫂”,也不是嬌滴滴的“崔鶯鶯”,而是嬌柔剛健相濟的女性。

  三、合作研討,探究思考

  1、教師要求學生每人提一個最想得到解答的問題。

  學生提問。

  2、教師歸納所提問題,并板示,交付全班討論解決。

  學生可能提到的有探討價值的問題有:

 、艦槭裁窗迅赣H稱作“爺”,這一稱呼反映了中國古代的稱呼與地位,能介紹一點相關的知識嗎?

  ⑵中國古代女子的服飾是怎樣的?為什么“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悄咎m為什么放著高官不做?這是否體現了她不慕榮華的高貴品德?

 、仍谥袊糯有哪些女扮男裝出征的巾幗英雄?

  ⑸“巾幗英雄”,《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巾和幗是古代婦女戴的頭巾和發飾,借指婦女,巾幗英雄即女中豪杰!蹦敲,除了出征打仗,還有哪些女性稱得上巾幗英雄呢?

 、手型庥耙曌髌穼δ咎m形象的塑造相同嗎?如不同,請談談這一方面的差異,好嗎?

 、伺印鞍脒吿臁,現代女性的社會地位、角色分工發生了哪些變化?當代巾幗英雄有哪些?試列舉三四例。

  有些問題,學生在討論中可自行解決,如⑵明確文學藝術忌“實”尚“虛”的原則即可;⑶明確中國古代女人三從四德、受社會歧視的現實即可。

  有些問題,教師不必急于給他們提供答案,應有意識保留一些問題,供學生課后自己查找相關資料,一周后上交一份讀書報告。教師查收,并給予積極的評價。

  有些問題,教師可稍作提示。如⑸在古代,要做名女人,從正道上講,須合于立德、立功、立言三標準。班昭、孟光是以立德為名,花木蘭、梁紅玉以立功為名,李清照、朱淑貞以立言為名。如⑹可閱讀法國司湯達《巴瑪修道院》、法國作家梅里美《卡門》,兩部小說中的吉娜、嘉爾曼或許會給我們啟示。

  四、說話訓練

  要求學生以“我心目中的花木蘭”為題說一段話,談談自己對花木蘭的認識和思考。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是一首風格剛健質樸的地方民歌,詩歌故事的傳奇美、不朽的形象美、凝練生動的語言美、繁簡相宜的筆法美、強勁剛健的愛國情調美等吸引了歷代讀者,讓人臨之怦然心動,讀之欣然于色,思之慨然擊股。讓我們在欣賞中體味木蘭柔婉的女兒情、豪邁的英雄氣,學習她的愛國精神,在新世紀的道路上展示自己的一片風采,裝扮祖國,哪怕是一絲綠,哪怕是一點紅。

  讓我們在背誦中結束本詩的學習。

  六、布置作業

 。、把自己課堂上“我心目中的花木蘭”發言整理成文,收集在《成長的足跡》(課堂口頭訓練成果集)中。

 。病⒍喾讲檎屹Y料(看書、瀏覽網頁、采訪等),就課堂上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展開研究,然后整理成文。

  〖板書設計〗

【《木蘭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木蘭詩》教學設計04-19

《木蘭詩》教學設計01-18

木蘭詩教學設計12-07

木蘭詩教學設計06-19

《木蘭詩》教學設計06-23

《木蘭詩》優秀教學設計03-31

初中《木蘭詩》教學設計04-15

木蘭詩教學設計14篇01-21

《木蘭詩》教學設計精選15篇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