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陸游的家訓介紹

時間:2024-10-18 15:18:07 陸游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關于陸游的家訓介紹

  家訓是指家庭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家訓是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個人的教養、原則都有著重要的約束作用。家訓或單獨刊印,或附于宗譜。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關于陸游的家訓介紹,希望能幫到大家!

  所謂修身治家齊國平天下,修身和治家排在前兩位證明其重要性。南宋杰出詩人陸游,素重家風教育,一生留下家訓26則。在良好家風熏陶下,陸游的后人皆成長為有用之才,一時俊杰。

  陸游不僅有家訓,還寫了一百多首教育孩子的詩,經常告誡子女們說:“但愿你們長大成人之后,于國有用,于家盡責,于義無暇,于德不虧。”他教育子女要勤奮讀書,不虛時光,在《五更讀書示子》中寫道:你們現在正是讀書大好時機,要刻苦攻讀,莫失良機。讀書最要緊的是學以致用,要切實做到“善言座銘要躬行”、“學貴身行道”、“字字微言要力行”。學習古人的高風亮節,不媚權貴,正直無私,時刻想著報效祖國。

  值得欣慰的是,陸游的后人,都沒有辜負他的期望,不論為民為官,都做到了憂國憂民,正直忠貞。兩個兒子均是有名清官;孫子陸元廷,為抗敵奔走呼號,積勞成疾而死;曾孫陸傳義,與敵人勢不兩立,崖山兵敗后絕食而亡;玄孫陸天騏在戰斗中寧死不屈,投海自盡。滿門忠烈,一家義士,就是對陸游的最大告慰。

  陸游的成功家教告訴我們,好家風造就和睦健康家庭,好家風有助于子女成長成才,好家風必然會影響到學風、民風、政風,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這是民族興旺發達、國家繁榮昌盛的必要條件。以史為鑒,今天強調家風建設,更有巨大現實意義。

  好家風有助于培養優秀人才。好家風如同一所教學有方的學校,能用優秀的品德熏陶人,用良好的習慣改造人。家風雖是無形的、潛在的,但對家人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對其成長既是一種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其行為規范的“校正器”,更是陶冶其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爐”。曾國藩家風甚嚴,他為家人確立的勤奮、儉樸、求學、務實的家訓家風,一直為曾家后人所傳承,培養出優秀外交家曾紀澤等大批人才。

  好家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是社會正能量的重要源頭。社會是無數家庭的組合,良好社會風氣是無數家庭良好家風的高度凝聚。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先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志士仁人都非常看重良好家風的重要意義。

  諸葛亮寧靜致遠、淡泊明志的家風,包文正鐵面無私、清廉剛正的家風,林則徐勇于任事、志節高清的家風,是進行傳統教育的一面鏡子。當代優秀公仆孔繁森、牛玉儒、鄭培民、汪洋湖、丁曉兵等,不僅自己拼搏奮斗的模范事跡感動世人,而且其良好的家風也對社會風氣產生深遠影響,被奉為學習楷模。

  人皆有家,有家就有家風。昔日陸游以德治家,重視家風,堪為楷模;我們今天也要嚴于律己,搞好家風。

  家訓對陸游生平的影響

  在南宋的家訓中,愛國詩人陸游的家訓堪稱獨樹一幟。不僅他的家訓文章具有不同于他人的鮮明特色,而且他以詩教子的詩體家訓,在中國家訓史上也占有首屈一指的地位。

  傳清白家風的《放翁家訓》。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今浙江紹興人,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曾著《放翁家訓》,是了解他家訓思想的重要文獻。《放翁家訓》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寫于乾道四年(1168)五月十三日,時年陸游44歲,后一部分他自述吾年已八十,故可知當寫于開禧元年(1205)前后。

  陸游44歲時寫的前一部分家訓,僅六百多字,主要追述陸氏家族的歷史,要子孫繼承祖先宦學相承、清白儉約、注重節操的家風。陸游歷數陸家世代傳承的良好家風:陸家在唐代為輔相者就有六人,他們廉直忠孝,世載令聞,五代時因為不愿事偽國、茍富貴,以辱先人,于是棄官不仕,舉家東徙,淪為平民。即便為百姓,陸家也是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鄉,家法凜然,久而弗改。宋朝建立以后,陸家百余年間,文儒繼出,有公有卿。然而,這樣一個顯貴之家,卻始終保持著清廉的家風。陸游的高祖陸軫出入朝廷四十多年,但一生沒有超出日常用度之外的財產;陸游的祖父陸佃,官至尚書左丞,可生活極其簡樸。

  陸游撰寫這部分家訓時,正值因極力支持抗金名將張浚北伐而被罷官在家,因此他在家訓中諄諄告誡子孫要繼承家族的優良家風,歸納起來,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勤勞節儉、為官清廉的美德,他說陸家雖是世家顯族,但自己所憂慮的正是子弟的奢侈,他認為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約,而敗于奢靡;二是保持高尚的節操,陸游談到自己之所以寫此家訓,是擔心子孫受不良習俗的影響,怕優良的家風不能傳之后代,他告誡子孫要遠離世俗的影響,以屈志從人求富貴、用市儈手段謀利為奇恥大辱,永遠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

  陸游還在家訓中就處世之道對子孫進行教誨,其主要內容一是要子孫為善,使世世有善士,過于富貴多矣,此吾所望于天者也;二是要子孫力戒懶惰,抓緊時光干些事情,免得至老必抱遺恨;三是要子孫不可為飽口福而濫殺動物;四是要子孫不可貪得無厭;五是要子孫力戒與人爭訟;六是要子孫平等待人,他告誡子孫有與吾輩行同者,雖位有貴賤,交有厚薄,汝輩見之,當極恭遜。己雖官高,亦當力請居其下。

  別具一格的詩體家訓

  在中國古代詩歌發展史上,以詩教子、訓子,且數量最多者,非陸游莫屬。據統計,現存陸游9300多首詩中,專門訓子或者言及教子的就有200首之多。陸游的教子詩,與他的《放翁家訓》一樣,是其一生生活經驗的總結,是一個負責任的家長,對子孫苦口婆心的囑告。字里行間,既洋溢著這位偉大愛國詩人的拳拳報國之心,又飽含著一個慈祥的父祖對子孫們的濃濃親情、深深愛意。

  陸游的教子詩,涉及的領域非常寬泛,內容極其豐富,歸納起來,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

  第一,盡忠愛國的激勵和囑托。

  出生于廉直忠孝,世載令聞的仕宦之家的陸游,從小就深受忠君愛國思想的熏陶,抗金愛國、恢復中原的思想深深植根于他的心中,這不僅是陸游的畢生信念和為之奮斗不已的人生目標,而且體現在他對兒輩一以貫之的教育之中。

  陸游殷切地期望兒輩要關心國家大事,念念不忘祖國的統一大業。乾道元年(1165),陸游因大力宣傳和支持抗金名將張浚北伐,獲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被免去隆興府通判職務。即便是受到如此不公正的待遇,陸游仍不計個人得失,教育兒子以國家大事為重。這體現在這一年他寫的《示兒子》一詩中,詩中化用王羲之父母墓前自誓的典故,表明自己雖因愛國被黜但時刻準備出仕為國效力,借屈原流放喻自己雖不在位而仍心系國事:

  父子扶攜返故鄉,欣然擊壤詠陶唐。墓前自誓寧非隘,澤畔行吟未免狂。雨前北窗看洗竹,霜清南陌課剶桑。秋毫何者非君賜,回首修門敢遽忘。

  陸游教子愛國詩中最令人贊嘆的,是他去世前一年冬天寫的最后一首教子詩,也是他的遺囑: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首響遏行云、氣壯山河的《示兒》詩,在我國幾乎婦孺皆知,不僅激勵著陸游的子孫為國盡忠,也激勵著一代代中華兒女為捍衛祖國獨立尊嚴而浴血奮戰。

  第二,報國恤民的為官之道的訓誨。

  陸游在許多教子詩中都向兒子們進行為官之道的教育,其中《送子龍赴吉州掾》是論述最為全面系統的一首。嘉泰二年(1202)初,陸游次子陸子龍去吉州任司理參軍,掌管訟獄等事,在這首長詩中,陸游結合子龍的官職特點,分四個方面對兒子進行了教育:首先,判理訟獄要公正細心,不可濫用酷刑。其次,庭參亦何辱,負職乃可恥,不可以官職卑微謁見上司而覺得羞恥,不能履職盡責才是奇恥大辱。再次,汝為吉州吏,但飲吉州水;一錢亦分明,誰能肆讒毀,為官應當清正,不貪分毫,陸游告訴兒子,堂堂正正做官,靠自己的俸祿撫養教育子女,不要惦念生活窘迫的老父親。最后,要多向品德高潔、學問精湛的師長學習,不斷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陸游在詩中還囑咐子龍到任后去看望自己的故交舊好周必大、楊萬里、陳希周、杜思恭,這些人為官為文都值得兒子學習,他要求兒子與他們相從勉講學,事業在積累。仁義本何常,蹈之則君子。

  第三,重節崇德的處世之道的傳授。

  在《放翁家訓》中,陸游非常注重對子孫進行重視節操、重視道德修養、繼承清白家風的教育,將其視為為人處世最重要的部分。這種思想也同時貫穿于他的家訓詩中。

  陸游極為看重做人的氣節與風骨。他以堂堂正正做人、保全節操為榮,八十到頭終強項,欲將衣缽付吾兒。他認為吾儕窮死從來事,敢變胸中百煉剛,就是窮困而死,也決不改變自己的初衷和堅強的意志。紹熙三年(1192)他寫的《示兒》詩中,回憶起淳熙十六年(1189)受誣罷官的事,告誡兒子生活再窮,也要保持讀書人的節操:

  斥逐幞被歸,招喚振衣起。此是鄙夫事,學者那得爾。前年還東時,指心誓江水。亦知食不足,但有餓而死。

  陸游反復囑告子孫,不要貪圖富貴,要永遠保持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清白家風,如:為貧出仕退為農,二百年來世世同。富貴茍求終近禍,汝曹切勿墜家風。他要子孫們不慕名利,甘于淡泊,達觀處世,如天爵古所尊,榮名勿多占,先須挽取銀河水,凈洗人間塵霧心。

  陸游78歲那年,奉旨到京編修國史。在寄給兩個在外做官的兒子的詩中,他回憶起自己一生坎坷的仕途生涯,告誡兒子要如自己一樣靠本事做官,不要為做官而自我束縛,不要學習那些挖空心思、鉆營做官的人:得官本自輕齊虜,對景寧當似楚囚。識取乃翁行履處,一生任運笑人謀。

  第四,耕讀傳家的生活理想的灌輸。

  耕讀傳家、為仕為農是陸氏家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陸游的生活理想。他一生幾次罷官復官,生活貧困,但回鄉后卻能安然躬耕田畝,讀書教子,雖苦猶樂,這不能不說是其生活理想的支撐。他在紹熙二年(1191)寫的《示兒》詩中,生動地描繪了自食其力的勞作之余,與兒子們一起讀書學習、鉆研學問、談論國家大事的快樂恬淡的田園生活:

  舍東已種百本桑,舍西仍筑百步塘。早茶采盡晚茶出,小麥方秀大麥黃。老夫一飽手捫腹,不復舉首號蒼蒼。讀書習氣掃未盡,燈前簡牘紛朱黃。吾兒從旁論治亂,每使老子喜欲狂。不須飲酒徑自醉,取書相和聲瑯瑯。人生百病有已時,獨有書癖不可醫。愿兒力耕足衣食,讀書萬卷真何益!

  陸游一生好學不倦,71歲時為表明活到老、學到老的心志,他將自己的書房取名為老學庵。他寫自己在大雪紛飛、殘燈如豆的夜晚,不顧年老體衰,與書鏖戰,教育兒子堅持苦讀,不要感嘆逢時不遇:病臥極知趨死近,老勤猶欲與書鏖。小兒可付巾箱業,未用逢人嘆不遭。

  陸游為兒孫們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他也反復教育子孫努力學習,以便用自己的知識報國恤民。這種勉學勸學詩占了他訓子詩的相當部分。他勉勵兒子要珍惜時光,勤奮學習:我今僅守詩書業,汝勿輕捐少壯時,已與兒曹相約定,勿為無益費年光,我老空追悔,兒無棄壯年,何似吾家好兒子,吟哦相伴短檠前。

  陸游在詩中還向子孫們傳授了許多學習方法:一要勤奮,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六藝江河萬古流,吾徒鉆仰死方休。二要踏實,他在《讀經示兒子》中教導他們要從基本功抓起,弄通每個字的字形、字義,鉆研學問要一絲不茍,他還教導子弟做學問要有追根窮源的精神,文能換骨余無法,學但窮源自不疑。三要力行,人人本性初何欠,字字微言要力行,學貴身行道,儒當世守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盡管他所講的力行主要指儒家的倫理道德,但他強調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及實踐的重要性,還是很有價值的觀點。四要向生活學習,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五要虛心,他要子孫像偉大的孔夫子那樣,虛心向別人學習,永不自滿,巍巍夫子雖天縱,禮樂官名盡有師。

  縱覽陸游的家訓文與家訓詩,其樸實無華的哲理語言、平等開明的訓喻方式、親情愛心的濡染浸潤,在我國古代家訓史上形成了鮮明的特點。陸游的兒子個個都很孝順,知書達禮。他的長子子虞和三子子修官都做得很好,尤其是子虞,他在淮西做官時,清正廉潔,頗有政聲,故任滿離職,百姓挽留,州郡長官上表朝廷,贊揚其政績。

  總之,在家庭教育上,陸游應該稱得上是一個成功的家長;在家訓史上,他的家訓尤其是卷帙恢宏、別開生面、永遠值得我們借鑒的詩體家訓,寫下了彪炳千秋的濃重一筆!

【陸游的家訓介紹】相關文章:

《陸游家訓》閱讀答案12-27

詩人陸游介紹01-24

詩人陸游介紹11-11

茅威濤陸游與唐婉介紹07-02

陸游《冬夜》11-22

陸游的《釵頭鳳》04-01

陸游詩集03-27

陸游與《釵頭鳳》(經典)07-22

陸游的詩詞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