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陸游教導自己孩子的故事
陸游巧借字謎教子的故事講的是南宋時期,有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一生寫下了很多詩篇,抒發個人的政治抱負,反映百姓疾苦,渴望統治者別委曲求全,一味地與入侵南宋王朝的金國求和。他就是陸游,陸游是如何教導自己孩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陸游教導自己孩子的故事,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陸游巧借字謎教子的故事
晚年時候,陸游賦閑在家,定居在老家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雖早已年過半百,但他仍時時地關注著國家的形勢,盼望國家富強,盡快收復失地。
二兒子陸子龍要離家前往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赴任,臨行前,陸游設宴為兒子餞行,酒過三巡,陸游又想起了家國之事,禁不住老淚縱橫。過了很久,他抹抹眼角的淚水,一臉嚴肅地看著兒子,告誡兒子要做個好官,要時時把國家、百姓放在心上,不能馬虎大意,一定要自立自強。
他又想起了自己年輕時在四川做幕僚時的一段經歷,那時,他經常隨著士兵經常深入四川、陜西一帶的深山探查敵情。有一次,探查敵情回來的路上,幾個人毫無防備,突然一只老虎從樹林中吼叫著跳了出來,徑直撲向他們。同行的士兵都被這突然的一幕嚇呆了,一個個愣住了。陸游毫不畏懼,趕緊搭箭彎弓“嗖”地向老虎射去,正好射中了老虎的喉管。陸游經常拿這事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求兒子不僅要練好本領,有一副強壯的身板,遇事還要沉著冷靜,臨危不懼。今天他又問兒子還記得這故事嗎,兒子說終生難忘。陸游說:“好,記著就好。”此情此景,陸游突然有了靈感,隨口吟出四句字謎詩來:
頭戴四方帽,
身背一張弓,
問君何處去,
深山捉大蟲。
陸子龍才思敏捷,一下子便猜出了父親詩中隱含的是什么字。他說:“父親,您的詩中隱含的是‘強’字,對吧?孩兒一定時刻銘記您老人家的教誨,不但要自‘強’,而且還要國‘強’、民‘強’。”
看兒子如此聰明,如此懂得自己的心意,就使勁拍了拍兒子的肩膀,說:“好,自己要‘強’,國和民更要‘強’。國強了才不會任外族宰割!”
2、陸游巧借字謎教子的故事點評
愛國主義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是千百年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我們要努力為國家做貢獻,思想上,要有堅強的意志和 頑強的毅力,遇挫折不灰心喪氣、不怕失敗、敢于向困難挑戰。學習上,熱愛自己的專業、刻苦學習、勇于拼搏和進取、扎扎實實地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
拓展:陸游的簡介
陸游(1125-1210),南宋著名愛國詩人,一生勤學不息,寫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麗詩篇,有著愛國的赤子之心。他出身于一個由“貧居苦學”而仕進的世宦家庭。陸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時太傅陸軫,祖父陸佃,父親陸宰。 當時正值宋朝腐敗不振、屢遭金國(女真族)進犯的年代。出生次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他于襁褓中即隨家人顛沛流離,因受社會及家庭環境影響,自幼即立志殺胡(金兵)救國。
封建家庭雖帶給陸游良好的文化薰陶,尤其是愛國教育,但也帶來婚姻上的不幸。他20歲時與表妹唐婉結婚,夫妻感情甚篤,可是其母卻不喜歡唐氏,硬逼他們夫妻離散,唐氏改嫁趙士程,陸游亦另娶王氏為妻。離婚后陸游非常傷痛,紹興二十五年31歲游經沈園時,偶見唐琬夫婦,陸游在沈園墻上寫了〈釵頭鳳〉詞以寄深情,此后屢次賦詩懷念,直至75歲時還寫了有名的愛情詩《沈園》。唐氏讀了陸游的釵頭鳳后悲痛欲絕,和了一首釵頭鳳,不久便去世了。
陸游“年十二能詩文”,學劍,并鉆研兵書。29歲赴臨安省試,名列第一。次年參加禮部考試,因名次居于主和派權臣秦檜的孫子之前,又因不忘國恥“喜論恢復”,要求“賦之事宜先富室,征稅事宜覆大商”,為秦檜所黜。檜死,紹興二十八年出任福州寧德縣主簿,紹興三十年,召除敕令所刪定官。孝宗繼位,賜進士出身。后因力勸張浚北伐,發生部下將領不合的情況,再加上主和派阻饒,朝廷立即動搖,而陸游亦被冠上“交結臺諫,鼓唱是非,例說張浚用兵”之罪名而遭免職。六年,起通判夔州。
乾道八年(1172年)主戰將領王炎聘陸游至幕中襄理軍務,使陸游的生活發生很大的變化。軍旅生活使他的懷抱不禁為之一開,寫出了許多熱情奔放的愛國詩篇。“飛霜掠面寒壓指,一寸丹心唯報國”可說是他這一時期生活和心情的寫照。雖然陸游滿懷報國赤誠,但因朝廷腐敗,只求茍安無意進取,他復國的壯志一直無法得到伸展的機會。
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邀陸游入幕僚,為成都路安撫司參議官。陸與范素有詩文之交,因此不甚拘守官場禮數,以致引起同僚譏諷;又因復國抱負和個人功名長久無法得到伸展的空間,故常有較放縱輕佻的行為,被同僚指責為“不拘禮法,恃酒頹放”。于是陸游索性自號“放翁”,并在詩中自我嘲解。淳熙五年,提舉福建路常平茶鹽。淳熙六年,改提舉江南西路[7]。淳熙十三年,知嚴州[8]。淳熙十五年,擔任軍器少監。
之后歷經多次升降官職,在光宗紹熙元年(1190年)之后的二十余年,長期蟄伏在山陰老家農村,家居時“眼明身健何妨老,飯白茶甘不覺貧。”因為養生有術,嗜食薏米和木耳,到了晚年,依然耳聰目明。期間雖仍有向朝廷提出抗敵作戰的主張,但始終遭受非議。最后于在嘉定二年(1209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陰歷日期,陽歷為公元1210年1月26日)抱著未見國土收復的遺恨與世長辭,享年86歲。
【陸游教導自己孩子的故事】相關文章:
陸游感人的故事04-17
陸游的愛情故事09-02
陸游編寫史書的故事08-12
關于陸游的小故事11-28
陸游《釵頭鳳·紅酥手》背后的故事09-04
陸游書巢勤學的故事07-28
陸游《釵頭鳳·紅酥手》的故事及賞析08-02
陸游的那些事兒經典故事06-18
有關陸游的愛國故事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