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陋室銘》詳細注釋
《陋室銘》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創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駢體銘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贊美陋室抒寫自己志行高潔,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陋室銘》詳細注釋,歡迎閱讀與收藏。
《陋室銘》
朝代:唐代
作者:劉禹錫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譯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龍就顯得有了靈氣。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長到臺階上的苔痕顏色碧綠;草色青蔥,映入簾中。到這里談笑的都是知識淵博的大學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古琴,閱讀佛經。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注解
(1)名:這里用為動詞,著名。
(2)靈:靈異,有靈氣。
(3)斯:指示代詞,此,這。陋室:陳設簡單而狹小的房屋。
(4)惟:由于。
(5)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高尚。馨,散布得很遠的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吾,我。
(6)鴻儒:學識淵博的學者,鴻:大。
(7)白丁:本指科舉時代沒有功名的人,這里與“鴻儒”對舉,泛指不學無術的平庸小人。
(8)調(tiáo)素琴:調,原指調弄,這里指彈奏。彈奏閑雅的古琴。素:不加裝飾的。
(9)金經:古代用泥金書寫而成的佛經。
(10)絲竹:琴、瑟、蕭、笛等樂器的總稱,“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
(11)亂耳:擾亂,使……煩亂。
(12)案牘:公文,文書。
(13)勞形:使身體勞累。形,形體、身體。勞,使……勞累。
(14)南陽:地名,今湖北省襄陽縣西。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陽廬中隱居躬耕。
(15)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楊子云的亭子。這兩句是說,諸葛廬和子云亭都很簡陋,因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們的景仰。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漢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出仕前曾隱居南陽郡隆中山中。楊雄,字子云,西漢時文學家,蜀郡成都人。
(16)何陋之有:有什么簡陋的呢?之,表賓語提前。全句意為“有何陋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簡陋了。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17)銘:古代的一種文體,刻在石碑或器物上,用來歌功頌德或記錄行為,也可以用來提醒,激勵自己的文字。
(18)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蘚碧綠,長到臺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中。
古今異義:
在:古義(在乎,動詞)今義(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詞)
馨:古義(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今義(芳香)
調:古義(調弄)今義(調動)
形:古義(身體)今義(形狀)
詞類活用:
有仙則名,名詞作動詞,變得有名。 有龍則靈,形容詞作動詞,變成靈異的水。
苔痕上階綠,上,名詞作動詞,蔓上。綠,名詞作動詞,變綠。
草色入簾青,青,名詞作狀語,使……變青。
無絲竹之亂耳,亂,形容詞作動詞,使……擾亂。
無案牘之勞形,勞,形容詞作動詞,使……勞累。
【《陋室銘》詳細注釋】相關文章:
《陋室銘》譯文及注釋05-14
《陋室銘》詞語注釋09-05
陋室銘|注釋|賞析05-07
《陋室銘》注釋翻譯11-05
《陋室銘》原文及注釋07-09
《陋室銘》原文注釋07-29
陋室銘譯文及注釋01-25
《陋室銘》難詞注釋11-03
《陋室銘》原文及注釋翻譯01-29
陋室銘原文的翻譯及注釋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