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西塞山懷古導學案

時間:2025-01-13 15:29:52 嘉璇 劉禹錫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西塞山懷古導學案

  劉禹錫在沿江東下赴任的途中,經西塞山時,觸景生情,撫今追昔,寫下了這首感嘆歷史興亡的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西塞山懷古導學案。

  西塞山懷古

  【作者】劉禹錫【朝代】唐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注釋

  ⑴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黃石市,又名道士洑,山體突出到長江中,因而形成長江彎道,站在山頂猶如身臨江中。

  ⑵王濬:晉益州刺史。一作“西晉”。益州:晉時郡治在今成都。晉武帝謀伐吳,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為城,起樓,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⑶金陵:今南京,當時是吳國的都城。王氣:帝王之氣。黯然:一作“漠然”。

  ⑷千尋鐵鎖沉江底:東吳末帝孫皓命人在江中軋鐵錐,又用大鐵索橫于江面,攔截晉船,終失敗。尋:長度單位。

  ⑸一片降幡(fān)出石頭:王濬率船隊從武昌順流而下,直到金陵,攻破石頭城,吳主孫皓到營門投降。

  ⑹人世幾回傷往事:一作“荒苑至今生茂草”。

  ⑺枕寒流:一作“枕江流”。

  ⑻四海為家:即四海歸于一家,指全國統一。今逢:一作“從今”。

  ⑼故壘:舊時的壁壘。蕭蕭:秋風的聲音。

  白話譯文

  王濬的戰艦沿江東下離開益州,顯赫無比的金陵王氣驟然失色。

  大火溶毀了百丈鐵鎖沉入江底,石頭城上舉起了降旗東吳滅亡。

  人世間有多少叫人感傷的往事,西塞山依然背靠著滾滾的長江。

  如今全國統一四海已成為一家,故壘已成廢墟只有蘆荻在飄搖。

  詩人名片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貞元九年進士,貞元末任監察御史,與柳宗元等人參加了“永貞革新”,失敗后被貶為朗州司馬。回京后,又貶為連州刺史。歷任夔州、和州刺史。后回京任主客郎中等。此后又曾出外任蘇州、汝州刺史。劉性格倔強,信奉佛教。年老多病,而時思振奮。故有“詩豪”之稱。與白居易齊名,合稱“劉白”。

  詩風清峻明朗,其懷古詩十分為人稱道。還有一些詩向民歌學習,散發著民歌濃郁的生活氣息。有《劉夢得文集》。

  賞析

  西塞山,在今湖北省黃石市東面的長江邊上。嵐橫秋塞,山鎖洪流,形勢險峻。是六朝有名的軍事要塞。公元280年(西晉太康元年),晉武帝司馬炎命王濬率領以高大的戰船“樓船”組成的西晉水軍,順江而下,討伐東吳。詩人便以這件史事為題,開頭寫“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便黯然消失。益州金陵,相距遙遙,一“下”即“收”,表明速度之快。兩字對舉就渲染出一方是勢如破竹,一方則是聞風喪膽,強弱懸殊,高下立判。第二聯便順勢而下,直寫戰事及其結果。東吳的亡國之君孫皓,憑借長江天險,并在江中暗置鐵錐,再加以千尋鐵鏈橫鎖江面,自以為是萬全之計,誰知王濬用大筏數十,沖走鐵錐,以火炬燒毀鐵鏈,結果順流鼓棹,徑造三山,直取金陵。“皓乃備亡國之禮,……造于壘門”(《晉書·王濬傳》)。第二聯就是形象地概括了這一段歷史。

  詩的前四句,洗煉、緊湊,在對比之中寫出了雙方的強弱,進攻的路線,攻守的方式,戰爭的結局。它只用第一句詩寫西晉水軍出發,下面就單寫東吳:在戰爭開始的反映,苦心經營的工事被毀,直到舉旗投降,步步緊逼,一氣直下。人們不僅看到了失敗者的形象,也看到了勝利者的那種摧枯拉朽的氣勢。可謂虛實相間,勝敗相形,巧于安排。

  詩人在剪裁上頗具功力。他從眾多的史事中單選西晉滅吳一事,這是耐人尋味的,因為東吳是六朝的頭,它又有頗為“新穎”的防御工事,竟然覆滅了。照理后人應引以為鑒,其實不然。所以寫吳的滅亡,不僅揭示了當時吳王的昏聵無能,更表現了那些后來者的愚蠢,也反映了國家的統一是歷史的必然。其次,詩人寫晉吳之戰,重點是寫吳,而寫吳又著重點出那種虛妄的精神支柱“王氣”、天然的地形、千尋的鐵鏈,皆不足恃。這就從反面闡發了一個深刻的思想,那就是“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劉禹錫《金陵懷古》)。可見如此剪裁,就在于它能完滿地表現其主題思想。

  清代屈復認為此詩第五句甚妙。不過應該指出,若是沒有前四句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思想,第五句是難以收到如此言簡意賅的效果。第六句“山形依舊枕寒流”,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長江,“寒”字和結句的“秋”字相照應。詩到這里才點到西塞山,但是前面所寫并沒有離題。因為西塞山之所以成為有名的軍事要塞,之所以在它的身邊演出過那些有聲有色載入史冊的“活劇”,就是以南北分裂、南朝政權存在為條件的。因此前面放眼六朝的興亡,正是為了從一個廣闊的歷史背景中引出西塞山,從而大大開拓了詩的境界。詩人不去描繪眼前西塞山如何奇偉竦峭,而是突出“依舊”二字,亦是頗有講究的。山川“依舊”,就更顯得人事之變化,六朝之短促,不僅如此,它還表現出一個“江山不管興亡恨,一任斜陽伴客愁”(包佶《再過金陵》)的意境。這些又從另一個角度對上一句的“傷”字作了補充。

  第七句宕開一筆,直寫“今逢”之世,第八句說往日的軍事堡壘,如今已荒廢在一片秋風蘆荻之中。這殘破荒涼的遺跡,便是六朝覆滅的見證,便是分裂失敗的象征,也是“今逢四海為家日”、江山一統的結果。懷古慨今,收束了全詩。全詩借古諷今,沉郁感傷,但繁簡得當,直點現實。

  劉禹錫的這首詩,寓深刻的思想于縱橫開闔、酣暢流利的風調之中,詩人好像是在客觀地敘述往事,描繪古跡,其實并非如此,劉禹錫在這首詩中,把嘲弄的鋒芒指向在歷史上曾經占據一方、但終于覆滅的統治者,這正是對重新抬頭的割據勢力的迎頭一擊。當然,“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劉禹錫《金陵五題·臺城》),這個六朝覆滅的教訓,對于當時驕侈腐敗的唐王朝來說,也是一面很好的鏡子。

  詩詞故事

  前度劉郎今又來

  “永貞革新”失敗后,劉禹錫被貶朗州。十年后,才被召回長安。他和友人們到玄都觀來觀賞桃樹。觀中道士所種的數百棵桃樹開花時,如同朝霞一般燦爛,極為美艷壯觀。劉禹錫看后當即吟詩一首,名《戲贈看花諸君子》:“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不料這首詩被人告發,說是“語涉譏刺”,是用“桃千樹”影射當時涌進朝廷的大批保守勢力,引起執政大臣的不悅。因此,劉禹錫非但不能留京任用,反被趕往更加邊遠的連州等地。這一去,又是整整十三年。現在,再回玄都觀,他又吟《再游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詩人心中有幾分悲涼,卻又不失其信心。前度劉郎也演化為一成語。

  文題背景

  據五代時何光遠的《鑒誡錄》記載,穆宗長慶年間,元稹、劉禹錫、韋楚客在白居易居所相會,談起南朝興廢。白居易說:“古者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則詠歌之。今群公畢集,不可徒然,請各賦《金陵懷古》一篇,韻則任意擇用。”當時劉禹錫官職低微,但他卻“略無遜讓,滿斟一巨杯,請為首唱。飲訖,不勞思忖,一筆而成”,寫下了這篇《西塞山懷古》。白居易看了此詩,感嘆說,劉詩已探驪而得珠,其他人再寫已是白費心力。于是三人“罷唱,但取劉詩吟味竟日,沉醉而散”。

  上述記載,或是后人附會名人名詩而起,不足以據為本事。現今論者認為,劉禹錫于穆宗長慶四年(824)由夔州(治所在今四川奉節)刺史調任和州(治所在今安徽和縣)刺史,順江東下,路經西塞山,有感于今古興亡,寫下了這首詩。

  一、誦讀,整體感知

  1.按照所標出的節拍、韻腳字誦讀該詩,感知內容。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

  2.在前面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該詩。

  提示 這首懷古詩前兩聯敘史,后兩聯感論。一個“傷”字,道出對往事的傷心,尾聯雖說言“傷”,但“傷今”諷喻之意很顯明,全詩感情抒發得含蓄深沉。

  二、悟讀,詩情畫境

  青山無言,見慣了人世的變遷。漸漸地,我們都步入虛空,

  仿佛置身于滔滔歲月河流,不再拘泥一人一事的得失,不再流連

  一日一年的情緒。回首處,輕舟已過萬重山。人生有限,自然永

  恒。人身渺小,光陰似箭。這種對比足以讓人黯然以至潸然淚下。

  一世苦心經營,縱然功成名就,到最后還是如同沙礫,散失流逝離去。有什么可以永生不忘?有什么可以至死銘記?高山流水,知音難求;天涯海角,獨自飄搖。落日的余暉下,悵然獨立的人,漸漸融入隱隱青山、迢迢碧水中??

  三、品讀,鑒賞評析

  1.詩的前四句追懷西晉滅吳的往事。你認為用得最為凝練傳神的詞有哪幾個?試找出來并分析其表達效果。

  答案 “下”、“收”、“沉”、“出”四個動詞用得準確凝練,不僅使人看到了東吳失敗之速,也使人感到西晉軍隊氣勢之雄,較好地說明了成敗之理,寓理于事,令人沉思,并為下文“傷往事”很好地作了鋪墊。

  2.“人世幾回傷往事”一句包含著作者哪些復雜的情感?

  答案 不僅有對前朝興亡的感嘆,也有對自己一生遭遇的悲訴。

  3.這首詩以景作結,妙在哪里?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答案 它妙在含不盡之意,諷喻又深刻。唐末國家處割據狀態,金陵雖為六朝古都,但都是割據一方的政權。眼前西塞山故壘長滿蘆荻,誰知哪天戰火再起?詩人將批判的鋒芒指向地方割據勢力,又是對唐統治者的提醒、警誡。

  閱讀下面兩首同題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臺 城

  韋 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臺 城

  劉禹錫

  臺城六代競豪華,結綺臨春事最奢。

  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 注 ①韋莊:晚唐著名詩人。②臺城:古都金陵的核心,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③結綺、臨春:臺城當時的兩座高樓。④《后庭花》:樂曲名。

  (1)這兩首懷古詩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感慨?

  答案 吊古傷今(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意思對即可)

  (2)兩首詩所用的主要藝術手法各有特色,請結合具體詩句加以賞析。

  答案 韋莊詩:通篇側面烘托,以自然景物的“無情”反襯人的無限傷痛與感慨。或:通篇著重于現實景物的描繪,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陰雨、江草、鳥鳴、柳陰等景物,渲染出一幅凄清而令人傷感的畫面。劉禹錫詩:重在對比,前兩句回憶昔日的繁盛,后兩句寫今日的荒涼及緣由。

【西塞山懷古導學案】相關文章:

《西塞山懷古》劉禹錫11-30

西塞山懷古的意思08-04

賞析西塞山懷古08-12

西塞山懷古 劉禹錫07-08

西塞山懷古朗誦10-06

西塞山懷古鑒賞09-12

《西塞山懷古》探析12-10

劉禹錫《西塞山懷古》08-17

《西塞山懷古》賞析10-13

《西塞山懷古》唐詩鑒賞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