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柳永雨霖鈴優秀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柳永雨霖鈴優秀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掌握《雨霖鈴》這首詞鑒賞的方法。(教學重點)
2、深入體會作者的離愁別恨及對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誦讀,感受《雨霖鈴》的音樂美。
1、介紹作者及詞的風格流派及有關文化常識。
豪放派,壯美。婉約派,優美。
2、老師范讀全詞并稍作朗讀指導。學生齊讀全詞。
老師朗讀指導:
A 、讀時要注意重音、節奏,語速要慢些,讀出感情。腦中要有畫面。
①寒蟬凄切——要拖音(“切”字為韻腳,韻腳一般要讀得鮮明;尾音讀長更能讀出詞的凄切情感)
②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也可以一字一頓,表示悲痛氣塞。
③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何處”要讀出疑問語氣,“楊柳岸曉風殘月”應一景一頓,聲斷氣不斷。
B、要有節奏,詩句中要有短暫的停頓。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便/縱有/千種/風情。
3、學生初步把握文章基調及主題。
二、賞析,理解《雨霖鈴》的語言美。
(一)上闋:上片寫離別時的情景,實寫為主。
1、學生個別讀。
2、同座討論:
①找意象,說作用。(幻燈片上逐一展示有關意象的詞及其表達的感情。)
明確:寒蟬晚長亭驟雨蘭舟煙波(煙霧籠罩的江湖水面)暮靄楚天
作用:渲染惆悵傷感之情(全詞基調是:婉約哀怨)
作者一開頭就點明了季節。什么季節?秋季。
寒蟬,是蟬的一種。《禮記》中說:“孟秋之月,寒蟬鳴。”時間大約是農歷七月,寒蟬的叫聲低微。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蟬叫聲未必凄切,但因詞人本就懷著一種傷心的情愫,聽到了蟬叫聲就產生了凄楚之感。
②“都門”一句是什么意思?(齊答)
③學生看情人惜別圖,體會“執手相看淚眼“一句的情感。
師問:這句怎樣表現復雜細膩的情感?
④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虛寫,想象,借景抒情)
問1:“去去”應該怎樣讀才好,為什么?
問2:用自己的話想象描述這個畫面,并談談自己讀后的感受。
問3:既然是“沉沉的暮靄”為什么“楚天”卻會“闊”呢?
(二)下闋:
①學生齊讀下闋。概括大意:設想別離后的凄清,是虛寫。
②學生逐句品讀下闋。
1、“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點明了主旨“傷離別”。
2、從“今宵”開始到詞的結束,按什么順序寫,分幾層?(按時間順序,分兩層)
3、討論: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哀景寫哀情的寫法。)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對比體會名句的美。
4、“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點明與上文的呼應關系,寫法:呼應,虛寫,以樂景寫哀,倍增其哀。
聽錄音小聲讀。學生然后大聲齊讀。
(三)師生共同歸結小結:
這首詞,句句、層層寫的都是離情別緒,但手法多樣,章法謹嚴,毫無拖沓、重復之處。就手法來說,有時借景抒情,有時敘事寓情,有時直抒胸臆。即使同是寫景,但有的景與情合,以哀景寫哀;有的景與情違,以樂景寫哀,卻都把抒情主人公的別情曲曲傳出,使人有蕩氣回腸之感。就章法來說,全詞委婉鋪敘,既有實寫,又有虛擬,既有時間的順序,又有適當的剪裁,前后呼應,層層深入,構思完密,使人有天衣無縫之感。
柳永曾長期過著羈旅生活,和歌女樂工們在一起。他對有些歌妓是有很深的感情的。在他抒寫愛情的作品中,有一些是有色情傾向的,消極頹廢的色彩較濃,但這首詞的思想感情還是很健康的,雖比較傷感,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會青年男女真實的感情。
(四)小組交流討論:
你認為寫得最好、感受最深的是哪句,并且說出好在哪里。
三、遷移,評析《雨霖鈴》的特色美。
1,運用本節學到的知識鑒賞張先的《江南柳》,并與本課學的《雨霖鈴》相比較,說說它們的異同。
江南柳張先
隋堤遠,波急路塵輕。今古柳橋多送別,見人分袂亦愁生。何況自關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樓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明確:同:都寫別情,都描寫了別時的典型環境。
都寫了別后,都是情景相生。都是婉約詞。
異:柳詞想象別后遠行的情景,虛實相生。
張詞著重寫送行者別后情景,而未寫別時情事。
2,學生齊讀課文。
四、課后作業:
1 、背誦《雨霖鈴》。
2、用細膩形象的語言描寫你所經歷的一段愁,可寫成詩。
教學反思:
這堂課,我按照教學目標,通過三個教學環節,讓學生較好地感受到了《雨霖鈴》的音樂美、語言美、特色美。
在誦讀指導上,我指出韻腳要讀得鮮明,尾音讀長能抒情,注意拖音、詞句中短暫的停頓,從重音、節奏、語速、感情方面讀《雨霖鈴》,指導得較細致,學生能較好地讀出這首詞婉約哀怨的情感。當然,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多安排兩分鐘。
在對《雨霖鈴》語言美的理解方面,我運用了講解、問答、聯想、想象、討論探究、朗讀等方法,學生扣住了字、詞、句,能品嘗到詞中飽含的離愁別恨,與作者產生了共鳴。
采用對比閱讀的方法,學生進一步掌握了《雨霖鈴》細膩含蓄、婉麗多姿、纏綿哀怨的風格。
學科專家、教師的點評意見(上完公開課后科組老師評價):
陳頌:分析的語言很優美,朗讀示范很到位。
李秋霞:語言很優美,有才華,古詩名句能信手拈來,文學常識歸納很精簡,上課示范朗讀很好。
李春季:知識廣、用詞優美,指導學生鑒賞詩歌的方法很到位,課堂容量很大,從課內到課外。
魏星:老師有文采,用詞很符合文本的內容,語言有深度。課堂容量大,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課件的畫面很美,有意境。
余世寬:招聘老師的標準:專業水平,教學方式,思維敏捷,表情。從陳春輝老師的課來看,優點是比較全面的。但討論應放到前面比較好,突出本節課的重點。
郭輝:課程自然流暢,語言富有詩情,師生的互動比較好。但配樂朗讀學生的想像還不夠。
【柳永雨霖鈴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柳永《雨霖鈴》10-13
《雨霖鈴》柳永06-27
柳永雨霖鈴04-17
柳永《雨霖鈴》的賞析06-04
柳永雨霖鈴繁體06-22
柳永雨霖鈴的原文05-20
柳永《雨霖鈴》翻譯08-29
柳永《雨霖鈴》全文06-04
雨霖鈴柳永簡介05-16
雨霖鈴柳永注音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