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夜雨寄北》李商隱賞析

時間:2025-04-22 10:45:16 賽賽 李商隱 我要投稿

(熱)《夜雨寄北》李商隱賞析

  《夜雨寄北》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作。這是作者身居異鄉巴蜀時以詩的形式寫給遠在長安的妻子(一說友人)的復信。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熱)《夜雨寄北》李商隱賞析,歡迎閱讀。

  譯文

  你經常問我什么時候回家,我沒有固定的時間回來;

  巴蜀地區秋夜里下著大雨,池塘里漲滿了水。

  何時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燭夜談;

  再來敘說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注釋

  夜雨寄北:選自《李義山詩集》,詩題一作《夜雨寄內》。

  寄北:寫詩寄給北方的人。詩人當時在巴蜀(現在四川省),他的親友在長安,所以說“寄北”。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親友的深刻懷念。

  君:指作者的妻子。

  歸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這里泛指巴蜀一帶。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當:什么時候才能。

  剪燭:剪去燃焦的燭芯,使燈光明亮。這里形容深夜秉燭長談。

  卻話:回頭說,追述。

  文學成就:

  1、成就綜述

  李商隱的詩歌流傳下來的約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觸及時政題材的占了相當比重。李商隱的詠史詩有很高的成就。它們絕不是“發思古之幽情”的無病呻吟,也不同于前人那些托古以述懷的詩篇,而是著眼于借鑒歷史的經驗教訓來指陳政事、譏評時世加以補充發揮,使詠史成為政治詩的一種特殊形式。無題詩是李商隱獨具一格的創造。它們大多以男女愛情相思為題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轉,辭藻精麗,聲調和美且能疏密相間,讀來令人回腸蕩氣。幼年的環境和所受的教育使李商隱的世界觀基本上屬于儒家體系,其人生態度是積極入世、渴望有所作為的。同時,他頗能獨立思考,很早便對“學道必求古,為文必有師法”的說教不以為然,甚至萌生出“孔氏于道德仁義外有何物”這樣大膽的想法。在詩歌創作上,他起初醉心于李賀奇崛幽峭的風格和南朝輕倩流麗的詩體,曾仿照它們寫了許多歌唱愛情的詩篇,如《燕臺》《河陽》《河內》等。待屢次下第和被人譖毀的遭際向他顯示了人生道路的崎嶇不平,他的詩便開始表現出憤懣不平之氣和對社會的某些批判。大和末,甘露之變以血淋淋的現實打開他的眼界,使他在思想上和創作上都大進一步。這時他寫的《有感二首》《重有感》等詩,批判腐朽政治已相當深刻有力。

  2、詩歌類型

  詠史詩:

  作為一個關心政治的知識分子,李商隱寫了大量這方面的。詩歌,留存下來的約有一百首左右。其中《韓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韻》《隨師東》《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作品。李商隱早期的政治詩指陳時局,語氣嚴厲悲憤,又含有自我期許的意味,很能反應他當時的心態。在關于政治和社會內容的詩歌中,借用歷史題材反映對當代社會的意見,是李商隱此類詩歌的一個特色!陡黄缴俸睢贰侗饼R二首》《茂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李商隱的詩歌創作,開始時醉心于李賀那種奇崛幽峭的風格和南朝清倩流麗的詩體,他有意加以仿效而寫了許多歌唱愛情的詩篇。但大和九年(835年)的“甘露之變”,使他目睹了朝官大量被殺、宦官擅權的血淋淋的黑暗政局,思想和創作都發生了轉變,寫下了不少批判黑暗現實的政治詩。如表達了自己對時局的看法,憤怒聲討了宦官的罪行,稱頌了敢于反對宦官專權的將領,熱切盼望鏟除宦官、恢復皇帝的權力的《重有感》。又如有意效法杜甫《北征》的長篇政治詩《行次西郊一百韻》。

  李商隱的政治詩又多半以借古諷今的詠史詩出現。如《詠史》批判了統治者的荒淫、愚昧和無能!端鍖m二首》其一,意在提醒晚唐統治者要接受前車之鑒。又如《馬嵬二首》其二,對唐玄宗為皇帝而弄得眾叛親離,連自己的寵妃也保不住的可悲結局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和嘲弄。含蓄深沉,意在言外!顿Z生》深寓作者對晚唐統治者佞道以求長生,而不恤國事的諷刺和自身懷才不遇的感慨。又如《瑤池》借周穆王諷刺唐代皇帝們求仙,《隨師東》借古事影射朝廷東伐李同捷。

  李商隱詠史詩的成功之處,在于注意構思的凝練、取材的精當,巧妙地將歷史與現實融合在一起,或用假想之辭創作出帶有虛構色彩的場景,突破史實局限,更深刻地揭示諷刺對象的本質;或抓住具有典型意義的細節或微物,深入開掘,使之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典型性。與此同時,將自己的感情和議論自然地寓含在鮮明的形象之中,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和深長的情韻,達到寓意的深刻性與形象的鮮明性、情昧的雋永和諧統一,增強了詠史詩的藝術表現力。

  詠物詩:

  李商隱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負無法得到實現,于是就通過詩歌來排遣心中的郁悶和不安。《安定城樓》《春日寄懷》《樂游原》《杜工部蜀中離席》是流傳得較廣的幾首。值得注意的是,這類內容的作品中許多七言律詩被認為是杜甫詩風的重要繼承者。

  無題詩:

  李商隱的愛情詩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獨具特色。其中一部分表現他與妻子王氏的伉儷情深,代表作為《夜雨寄北》,此詩通過對巴山夜雨秋景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客居異鄉之寂寞和對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結婚不到12年,李商隱的妻子就死了。他的悼亡追憶之作,如《正月崇讓宅》《悼傷后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無家而作有家之想,血淚寫成,令人不忍卒讀。

  包括大多數無題詩在內的吟詠內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隱詩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獲得了后世最多的關注!跺\瑟》《燕臺詩》《碧城三首》《重過圣女祠》等,保持了與無題詩類似的風格。而《柳枝五首》《夜雨寄北》《悼傷后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等,則反映出李商隱感情詩另一種風格的意境。

  李商隱以無題為名的愛情詩,最為人所傳誦,但他的無題詩具有“朦朧”的特點,旨意隱秘。這些以無題為名的愛情詩,包括以《無題》為題的十五首,和以句首二字為題的“準無題”詩近三十首。這些詩有的有所寄托,但大部分屬于純粹的情詩。李商隱的“準無題”詩也寫得相當出色。如《錦瑟》此詩貌似詠物,實則詠懷。它隱去了平生所歷具體之事,以錦瑟起興,充分運用了比興、象征、典故等多種手法,將自己滿腔的憂傷、郁憤之情,形象而又婉曲地表達出來。

  李商隱以無題詩著名。根據《李商隱詩歌集解》里所收詩歌的統計,基本可以確認詩人寫作時即以《無題》命名的共有15首,另有5首在通行的詩集中經常被標為“無題”的(五律《幽人不倦賞》、七絕《長眉畫了》《壽陽公主》《待得郎來》《戶外重陰》),經馮浩、紀昀等人考訂,認為多半是由于版本問題而產生的原題丟失情況,并非真正的無題詩。

  有些研究者(如楊柳)認為李商隱詩集中部分有題目的詩也應該屬于無題詩一類,理由是這些詩的題目往往是從詩的首句中取前幾字為題(如《昨日》《日射》等),或者詩題與內容本身毫無聯系(如《為有》《一片》等)。但如果以這樣的標準來看,李商隱詩集中可以歸入無題詩的就有近百首之多。所以此說并沒有得到多數人的支持。

  馮浩在《玉溪生詩集箋注》總結了前人關于無題詩的箋注工作,從中可以看出諸家觀點之大不同:“自來解無題諸詩者,或謂其皆屬寓言,或謂其盡賦本事。各持偏見,互持莫決。余細讀全集,乃至實有寄托者多,直做艷情者少,夾在不分,令人迷亂耳。”

  應酬唱和詩:

  微刻(仿板橋體)《東還》在李商隱用于交際的詩作中,寫給令狐绹的幾首(《酬別令狐補闕》《寄令狐郎中》《酬令狐郎中見寄》《寄令狐學士》《夢令狐學士》《令狐舍人說昨夜西掖玩月因戲贈》)特別引人注意,為解釋他與令狐绹的關系提供了直接的證據。李詩廣納前人所長,承杜甫七律的沉郁頓挫,融齊梁詩的華麗濃艷,學李賀詩的鬼異幻想,形成了他深情、纏綿、綺麗、精巧的風格。李詩還善于用典,借助恰當的歷史類比,使隱秘難言的意思得以表達。李商隱《東還》詩膾炙人口,賞讀該詩,可看出李商隱所表露歸去尋師學仙只是一句托辭,所謂學道不過借此疏解自己內心不平與感嘆自己命運的不幸,更有面對朝政種種荒淫無道的憤慨以及對正一步步走向衰敗的唐王朝的哀嘆。

  駢體文:

  李商隱的寫作,除詩歌以外的成就被論及得較少。事實上,他是晚唐時期最重要駢體文作家之一。這種文體注重文辭的對偶,并使用大量典故,廣泛使用在唐代官方文件中。李商隱在令狐楚的培養下,成了一位駢體文的專家,為許多官員代筆起草過奏折、書信等文書!杜f唐書·文苑傳》說李商隱“尤善為誄奠之辭”。由于當時章奏中使用的駢體文,要求詞藻華麗,又要表述準確,因此對于用典的要求很高。而擅長寫作駢體文的李商隱,養成了用典的習慣,因此被認為這是他的詩歌中喜歡用典的原因。

  李商隱曾將其駢體文作品編訂為《樊南甲集》《樊南乙集》各20卷共832篇,今已不存。根據《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的記載,李商隱的文集,除了自編兩集,還有另外一些。但前述這些文集,都沒有流傳下來。

  詩歌特點:

  李商隱的詩歌能在晚唐獨樹一幟,在于他心靈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品來表現晚唐士人傷感哀苦的情緒,以及他對愛情的執著,開創了詩歌的新風格、新境界。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與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此外李商隱將含蓄、朦朧的表現手法運用到了極致,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李商隱詩歌成就最高的是近體詩,尤其是七言律絕。他是繼杜甫之后,唐代七律發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李商隱繼承了杜甫七律錘煉謹嚴、沉郁頓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齊梁詩的濃艷色彩、李賀詩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綿邈、綺麗精工的獨特風格。如《重過圣女祠》借愛情遇合,于寫景中融合比興象征,寄寓困頓失意的身世之感;《春雨》將李賀古體詩的奇艷移入律詩,語言綺麗而對仗工整,音律圓美婉轉,意象極美。但他的詩中因愛用僻典,詩的整體意旨往往隱晦。其次,李商隱將人生慨嘆的抒寫向更深細隱晦方面發展,善于用艷麗精工的藝術形式表達惆悵落寞的情緒,詩中充滿了迷茫與悲涼的體驗,作品深婉精麗、韻味深厚,“近而不浮,遠而不盡”,富有象征暗示色彩,有一種朦朧美。如《錦瑟》,關于其詩意,歷來眾說紛紜:有悼亡說、寄托說、戀情說、聽瑟曲說、編集自序說、自傷身世說等多種解釋,表達幽微深遠,具有朦朧美。再次,他的詩歌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其心靈的象征,是一種純屬主觀的生命體驗的表現。李商隱的七絕如《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夜雨寄北》《夕陽樓》等,較多抒寫身世之感,感情細膩,意境婉約,詩中貫穿著身世和時世的悲感,具有沉痛凄切的抑郁情調和憂傷美,在藝術上更是細美憂約、沉博絕麗,在精工富麗的辭藻中,朦朧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情思,成為傷感唯美文學的典型。

  李商隱的詩歌有廣泛的師承。他悲愴哀怨的情思和香草美人的寄托手法源于屈原,他詩歌意旨的遙深、歸趣難求的風格與阮籍有相通之處。杜甫詩歌憂國憂民的精神、沉郁頓挫的風格,齊梁詩歌的精工艷麗以及李賀詩歌的幽約奇麗的象征手法和風格都影響了李商隱。李商隱的一些長篇古體,雄放奇崛又近于韓愈;他還有少數詩歌清新流麗、純用白描,脫胎于六朝民歌。李商隱善熔百家于一爐,故能自成一家。

  夜雨寄北

 。ɡ钌屉[)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李商隱滯留巴蜀時寄懷長安親友之作。從詩歌的內容和所表現的情感來看,被懷念的當是與作者關系非常親密的人。因為長安在巴蜀之北,故題作《夜雨寄北》。

  在南宋洪邁編的《萬首唐人絕句》里,這首詩的題目為《夜雨寄內》,意思是詩是寄給妻子王晏媄的。李商隱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赴東川節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王晏媄是在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李商隱過了幾個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訊,F傳李詩各本題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經過考證,認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內”詩,而是寫贈長安友人的。但從詩的內容看,按“寄內”解,似乎更確切些。

  賞析

  此詩第一句“君問歸期未有期”,一問一答,先停頓,后轉折,跌宕有致,極富表現力。其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已躍然紙上。接下去,寫了此時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漲秋池”,那已經躍然紙上的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便與夜雨交織,綿綿密密,淅淅瀝瀝,漲滿秋池,彌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顯現;作者并沒有說什么愁,訴什么苦,卻從這眼前景生發開去,馳騁想象,另辟新境,表達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愿望。其構思之奇,真有點出人意外。然而設身處地,又覺得情真意切,字字如從肺腑中自然流出。

  “何當”這個表示愿望的詞兒,是從“君問歸期未有期”的現實中迸發出來的;“共剪……”“卻話……”乃是由當前苦況所激發的對于未來歡樂的憧憬。盼望歸后“共剪西窗燭”,則此時思歸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與妻子團聚,“卻話巴山夜雨時”,則此時“獨聽巴山夜雨”而無人共語,也不言可知。獨剪殘燭,夜深不寐,在淅淅瀝瀝的巴山秋雨聲中閱讀妻子詢問歸期的信,而歸期無準,其心境之郁悶、孤寂,是不難想見的。作者卻跨越這一切去寫未來,盼望在重聚的歡樂中追話今夜的一切。于是,未來的樂,自然反襯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來剪燭夜話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時的樂。四句詩,明白如話,卻十分曲折,十分深婉,含蓄雋永,余味無窮。

  在前人的詩作中,寫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寫時當今日而想他日之憶今日者,為數更多。但把二者統一起來,虛實相生,情景交融,構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卻不能不歸功于李商隱既善于借鑒前人的藝術經驗,又勇于進行新的探索,發揮獨創精神。

  上述藝術構思的獨創性又體現于章法結構的獨創性!捌凇弊謨梢姡粸槠迒枺粸榧捍穑黄迒柎倨湓鐨w,己答嘆其歸期無準!鞍蜕揭褂辍敝爻觯粸榭椭袑嵕,緊承己答;一為歸后談助,遙應妻問。而以“何當”介乎其間,承前啟后,化實為虛,開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時間與空間的回環對照融合無間。近體詩,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復的,這首詩卻有意打破常規,“期”字的兩見,特別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構成了音調與章法的回環往復之妙,恰切地表現了時間與空間回環往復的意境之美,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宋人王安石《與寶覺宿龍華院》云:“與公京口水云間,問月‘何時照我還?’邂逅我還(回還之還)還(還又之還)問月:‘何時照我宿鐘山?’”楊萬里《聽雨》云:“歸舟昔歲宿嚴陵,雨打疏篷聽到明。昨夜茅檐疏雨作,夢中喚作打篷聲。”這兩首詩俊爽明快,各有新意,但在構思謀篇方面受《夜雨寄北》的啟發,也是顯而易見的。

  名家點評

  宋·范晞文《對床夜語》:賈島《渡桑乾》云:“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李商隱《夜雨寄人》云:“君問歸期未有期……”此皆襲其句而意別者。若定優劣,品高下,則亦昭然矣。

  明·郭濬《增訂評注唐詩正聲》:郭云:兩疊“巴山夜雨”,無聊之甚。

  明·敖英、凌云《唐詩絕句類選》:蔣仲舒曰:末二句又翻出一層。

  明·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李夢陽曰:唐詩如貴介公子,風流閑雅,觀此信然。唐汝詢曰:題曰“寄北”,此必私昵之人。就景生意,為后人話舊長談。以今夜雨中愁思,冀為他日相逢話頭,意調俱新。第三句應轉首句,次句生下落句,有情思。蓋歸未有期,復為夜雨所苦,則此夕之寂寞,唯自知之耳。得與共話此苦于剪燭之下,始一腔幽衷,或可相慰也!昂萎敗薄ⅰ皡s話”四字妙,犁犁云樹之思可想。

  清·沈厚塽《李義山詩集輯評》:何焯曰:水精如意玉連環,荊公屢仿此。紀昀曰:探過一步作結,不言當下云何,而當下意境可想。又曰:作不盡語每不免有做作態,此詩含蓄不露,卻不似一氣說完,故為高唱。

  清·朱曾武《唐詩繹》:首是寄詩緣起,一句內含問答。二寫寄詩時景、時、地,俱顯。三四于寄詩之夜,預寫歸后追敘此夜之情,是加一倍寫法。

  清·屈復《玉溪生詩意》:即景見情,清空微妙,玉溪集中第一流也。

  清·沈德潛《唐詩別裁》:此寄閨中之詩。

  清·徐德泓《李義山詩疏》:翻從他日而話今宵,則此時羈情,不寫而自深矣。

  清·黃叔燦《唐詩箋注》:滯跡巴山,又當夜雨,卻思剪燭西窗,將此夜之愁細訴,更覺愁緒纏綿,倍為沉摯。

  清·王堯衢《古唐詩合解》:此詩內復用“巴山夜雨”,一實一虛。

  清·范大士《歷代詩發》:圓轉如銅丸走阪,駿馬注坡。

  清·姚培謙《李義山詩集箋》:“料得閨中夜深坐,多應說著遠行人”(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是魂飛到家里去。此詩則又預飛到歸家后也,奇絕!

  清·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婉轉纏綿,蕩漾生姿。

  清·馮浩《玉溪生詩集箋注》:語淺情深,是寄內也。然集中寄內詩皆不明標題,仍當作“寄北”。

  清·桂馥《札樸》:義山“君問”云云,眼前景反作日后懷想,此意更深。

  清·姜炳璋《選玉溪生詩補說》:只一轉換間,慧舌慧心。

  清·鄒弢《精選評注五朝詩學津梁》:句意蘊藉。

  清·施補華《峴傭說詩》:李義山“君問歸期”一首,賈長江“客舍并州”一首,曲折清轉,風格相似;取其用意沉至,神韻尚欠一層也。

  近代·俞陛云《詩境淺說續編》:清空如話,一氣循環,絕句中最為擅勝。詩本寄友,如聞娓娓清談,深情彌見。此與“客舍并州已十霜”詩,皆首尾相應,同一機軸。

  近代·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如此作法,筆勢非常矯健,且可省卻許多語言,詩家謂之頓挫者是也。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諷時政,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于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與溫庭筠合稱“溫李”,與杜牧并稱“小李杜”。有《李義山詩集》。

【《夜雨寄北》李商隱賞析】相關文章:

李商隱的夜雨寄北賞析11-17

李商隱夜雨寄北賞析10-30

李商隱《夜雨寄北》賞析01-14

李商隱:夜雨寄北賞析01-15

夜雨寄北李商隱賞析04-24

李商隱夜雨寄北的賞析08-13

《夜雨寄北》李商隱賞析06-09

(推薦)《夜雨寄北》李商隱賞析06-13

(推薦)《夜雨寄北》李商隱賞析06-14

李商隱《夜雨寄北》原文及賞析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