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李清照《蝶戀花》詩詞鑒賞

時間:2024-08-27 09:45:28 振濠 李清照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李清照《蝶戀花》詩詞鑒賞

  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山東濟南)人,南宋杰出的女性文學家,婉約派代表詞人。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李清照《蝶戀花》詩詞鑒賞,歡迎大家參考借鑒。

李清照《蝶戀花》詩詞鑒賞

  李清照《蝶戀花》詩詞鑒賞 1

  (蝶戀花)李清照

  暖雨晴風初破凍,

  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

  酒意詩情誰與共?

  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金縷縫,

  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

  獨抱濃愁無好夢,

  夜闌猶剪燈花弄。

  【作者】: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譯文】:

  與姐妹們分手時,惜別的淚水打濕了衣衫,洇濕了雙腮,送別的《陽關曲》唱了一遍又一遍,縱有千言萬語,也難盡別情。而今身在異鄉,望萊州山長水遠。寄宿館所,秋雨瀟瀟,不禁感到無限凄清。

  被離情別緒攪得心亂如麻,竟不知在餞行時姐妹們送別酒是如何喝下去的,那杯中酒是深是淺,都全不知道了。最后囑咐姐妹,你們要將音訊讓過往的大雁捎來,以慰我心,東萊畢竟不像蓬萊那樣遙遠。

  【注釋】:

  ⑴蝶戀花:詞牌名。

  ⑵昌樂館:昌樂縣驛館,故址在今山東昌樂西北十里。

  ⑶淚濕羅衣脂粉滿:四印齋本自注云:“別作‘淚搵征衣脂粉暖’。”滿:同“漫”。

  ⑷陽關:這里指王維的《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后人樂,曰《陽關曲》,亦稱《陽關》。蘇軾論《陽關三迭》唱法云:“余在密州,文勛長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陽關》,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疊。乃知古本三疊蓋如此”。《四疊陽關》蓋按蘇軾之言推之,或者第一句也疊,故稱四疊。究竟如何疊法,說法不一。宋劉仙倫《一剪梅》:“唱到陽關第四聲,香帶輕分。”

  ⑸蕭蕭:一作“瀟瀟”。孤館:孤獨寂寞的旅館。宋周邦彥《繞佛閣》:“樓觀迥出,高映孤館。”

  ⑹方寸:即“方寸地”,指人的心。《三國志·諸葛亮傳》(徐庶)云:“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宋孔平仲《大風發長蘆詩》:“紛然方寸亂,魂干久不集。”

  ⑺把:四印齋本自注:“別作有。”

  ⑻東萊:即萊州,時為明城為官之地,今山東萊州市,曾名掖縣。蓬萊: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名。《史記·秦始皇本紀》:“齊人徐芾(fú)具書言,海中有三神仙山,名為蓬萊、方丈、瀛洲。”

  【背景】:

  此詞寫作背景有兩說,一是以為作者在滯留青州時寫給移守萊州的丈夫;一是以為作者在赴萊州途中的昌樂館寫給留居青州的姊妹們。龔克昌《談〈蝶戀花·晚止昌樂館寄姊妹〉》以為,當以后者說為勝。理由是:一、元代劉應李《事文類聚翰墨大全》后丙案卷凹收此詞,題為《晚止昌樂館寄姊妹》。但劉氏對作者失考,歸入無名氏;其實,在此之前,也即在宋代曾慥的《樂府雅詞》里,已標明此詞為李易安作;曾氏生活年代與作者同時,其說當較可信,正可補正劉氏將此詞編入無名氏之誤。而以為此詞為清照思夫念舊之作均出后代,殊無實據。二、詞中出現的“人道山長山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句,與所標“晚止昌樂館寄姊妹”題意正合,以詞中所流露的也恰是作者身處旅途中的口氣,和寄宿孤館中的心境。因此,斷此詞為作者寄姊妹之作,當較近是。

  平慧善《李清照詩文詞選譯》認為,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辛丑)八月間,李清照自青州赴萊州,途經昌樂宿館。作此詞奇姊妹。根據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此詞作于公元1121年9月中旬。公元1120年(北宋宣和二年庚子)趙明誠知萊州,李清照未與之同去,仍居青州。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辛丑)秋天次年起身赴萊州與丈夫團聚,行到昌樂,遇雨宿于旅館中,一時難以見到久別的丈夫,又思念家中姊妹,在寂寞凄苦中寫了這首《蝶戀花·晚止昌樂館寄姊妹》。

  賞析:

  本詞《唐宋諸賢絕妙詞選》、《草堂詩余別集》、《古今詞綜》等都題作“離情”,而《草堂詩余別集》還注云:“一作春懷”。由此看來,這些恐均非原題,是后人據詞作內容添加的;此外,“春懷”與“離情”確也概括了詞作的主要內容。從詞作的內容與風格來看,這首詞當寫于詞人婚后不久,夫妻小別,李清照獨居時。

  “暖日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開首三句,詞人放眼室外,由春景落筆。但見初春時節,春風化雨,和暖怡人,大地復蘇,嫩柳初長,如媚眼微開,艷梅盛開,似香腮紅透,到處是一派春日融融的景象。詞人前期生活雖然沒有大的波折,但以其獨具的才情、細膩的情感,以及對外部世界敏銳的感悟、強烈的關注,常有出人意表之想。表現在詞作里,就是經常慧心獨照,發人所未發,見人所未見。“暖日晴風”似還不足以表達春天到來的特征,而緊接以“柳眼梅腮”,則使到來的春天更直接、更形象。李商隱在《二月二日》一詩中有“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蘇軾在《水龍吟》詞中描繪柳葉情狀是“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看來女詞人受此啟發,抓住兩個極具特點的事物,寫出春天的生機。第三句的“已覺春心動”,從語意上看,是對春天來臨總的概括,實亦是自己懷春之情已動之流露。詞人游春、賞春,目睹良辰美景,必有所思,這句也暗啟后二句詞人所抒發的情思:“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女詞人的細膩、敏感的思緒與感悟進一步強化,面對如此大好春光,自然便聯想到自己獨處深閨,孤棲寂寞,這與往日和丈夫趙明誠一齊把玩金石,烹茗煮酒,賞析詩文的溫馨氣氛形成強烈反差。一個“誰與共”,道出此刻詞人內心的苦澀。緊接著詞人用一個細節來進一步形容自己內心的苦澀,淚水流淌,臉龐上的香粉為之消融,心情沉重以致覺得頭上戴的花鈿也是沉甸甸的。

  詞作的下片,詞人以細微的筆觸,緊承上片末句,著重刻畫自己具體的閨中寂寞生活。“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春暖天晴,春裝初試,然而詞人卻足不出戶,去觀賞那美好的春景,卻斜欹在山枕上,以致把精美的釵頭鳳給壓壞了。“山枕”,即檀枕,因其如“凹”形,故稱山枕。詞人不出戶觀賞春景,是因怕良辰美景觸引傷感之情,二是表明其心境郁悶,慵懶至極。一個“損”字,也暗示詞人慵懶、無精打彩。末二句:“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愁本無形,卻言“抱”,可見此愁對其來說有多“濃”,多重,更何況是“獨抱”,此情更是難堪。“無好夢”,是說現實很寂寞無聊,想在夢中去尋求慰藉,但卻始終無法進入夢鄉,直至夜闌人靜之時,仍剪弄燈花,以排遣愁懷。“猶”字寫活了詞人百無聊賴的情態。此外,剪弄燈火,古時婦女常藉以卜數夫君之歸期。這兩句寫得極為細致、生動,看似毫不經意,如敘寫生活本身,實是幾經苦煉,沒有生活經歷和深厚的藝術功力是無法寫就的。清詞論家賀裳評這兩句為“入神之句”(《皺水軒詞筌》)。

  李清照《蝶戀花》詩詞鑒賞 2

  原文

  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

  賞析

  這首詞作于建炎三年,是一首寄寓南渡之恨的力作。

  上片首句“永夜懨懨歡意少”開門見山。南渡以后,清照雋永含蓄的風格,一變而為沉郁蒼涼。上巳雖是傳統的水邊修禊節日,但詞人此時心情不愉,歡意甚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寫長夜輾轉反側,夢見汴京,看到汴京的宮闕城池,然而實不可到,故說“空”,抒寫對汴京被占的哀思和沉痛。

  “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寫今年的自然春色和往年一樣好,而今年的政局遠遠不如從前了。“為報”二字,點明這春天的消息是從他人處聽來的,并非詞人游春所見。實際上是說,今年建康城毫無春意,雖是朝花夜月如故,而有等于無。“宜相照”的“宜”字,作“本來應該”解。“相照”前著一“宜”字,其意似說它們沒有相照,更確切一點,是詞人對此漫不經心,反映出她的憂悶。

  “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承上啟下,點明題旨,透露了女主人公并無心過好這個上巳節日,酸梅釀成的酒,和自己辛酸的懷抱是相稱的。這兩句,貌似率直,其實極婉轉,極沉痛。

  “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這里把“花”擬人化。“花莫笑”,就是不要笑我老大不小還插花,這一層詞意,與末句“可憐春似人將老”緊接,意思是說最需要憐念的是春天也像人一樣快要衰老了。“春”暗喻“國家社稷”,“春將老”暗喻“國將淪亡”。

  《蝶戀花》是一首六十字的詞,這首詞題是“上巳召親族”,帶含豐富的思想內容,深厚的感傷情緒,寫得委婉曲折,層層深入而筆意渾成,具有長調鋪敘的氣勢。寫出作者的國破家亡之恨,寄寓詞人對國家社稷的赤子之情。

【李清照《蝶戀花》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李清照蝶戀花詩詞07-23

李清照蝶戀花詩詞賞析05-26

李清照的詩詞鑒賞及答案09-05

李清照詩詞鑒賞賞析07-04

蝶戀花晏殊詩詞鑒賞07-04

《菩薩蠻》李清照詩詞鑒賞08-12

《蝶戀花·春暮 》詩詞翻譯及鑒賞08-25

李清照《蝶戀花·淚濕羅衣脂粉滿》原文鑒賞07-18

楊炎正《蝶戀花》詩詞鑒賞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