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李清照《點絳唇·蹴罷秋千》鑒賞
導語:《點絳唇·蹴罷秋千》描述少女的天真情態,上片寫主人公下了秋千以后的情景,下片寫主人公在來客忽至的羞赧情狀。以下是由應屆畢業生網小編為您整理的李清照《點絳唇·蹴罷秋千》鑒賞,歡迎閱讀!“點絳唇”即詞牌名。此調源于梁代江淹的《詠美人春游》中的“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四十一字。上闋四句,從第二句起用三仄韻;下闋五句,亦從第二句起用四仄韻。此詞為清照早年作品,寫盡少女純情的神態和快樂的生活。全詞如下: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上片寫少女蕩完秋千后以后的精神狀態。詞人寫道:“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 “蹴”即踏、踩。這里指蕩(秋千)。“慵整”即懶整。也就是懶洋洋的收拾。詞人不直接寫蕩秋千時的狀態和歡樂,而是剪取了“蹴罷秋千”,即蕩完秋千以后的情景來寫。這里,少女的全部動作雖已停止,但通過“起來慵整纖纖手”描寫感受到少女在蕩秋千時的情景——薄薄的羅衣隨風揚起。這里,可以說,詞人在靜中見動,描寫了少女活潑快樂。第二句中的“ 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從秋千上下來后,兩手有些麻,卻又懶得稍微活動一下,寫出少女的嬌憨。其中,“纖纖手”語出《古詩十九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纖纖”形容小巧或細長而柔美。詞人借以形容雙手的細嫩柔美,同時也點出人物的年紀和身份。接著寫道:“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花瘦”形容花枝上的花瓣已經凋零。李清照在詞作中,以花喻人,很有特點的。比如,“人比黃花瘦”,“應是紅肥綠瘦”等。上句中的“ 露濃花瘦”,不但表明時間——春天的早晨,地點——花園,也烘托了人物嬌美的風貌。詞人以靜寫動,以花喻人,生動形象地勾勒出了蕩秋千之后的神態。下一句“薄汗輕衣透”, “輕衣”也就是輕薄的羅裳。由干少女蕩秋千時用力,出了一身薄汗(不多的汗水)。羅裳被薄汗浸濕了。詞人抓住這一點來寫,不僅再現了少女的體態的優美,也暗示了少女生嬌弱美麗的神態。
下片寫少女蕩秋千后,突然見來客的情態。首先,少女“見客入來”,就“襪刬金釵溜”。“襪刬”即來不及穿鞋子,僅僅穿著襪子走路。“溜”就是溜走,滑落之意。特別是“襪刬”這一細節,再現了少女見陌生人后的驚詫——來不及穿鞋,急忙回避中“金釵溜 ”(也是說頭發松散,金釵下滑墜地),詞人通過這里的兩個細節,表現出了少女的匆忙惶遽時的情態。特別是要注意的是,詞人并沒有從正面來描寫這位突然來到的客人是誰,但從詞人所描寫的少女驚慌的動作來看,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才能對主人公的震撼與刺激,少女自然也就“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其中,“和羞走”三字,把少女此時此刻的內心感情描繪出來。“和羞者,含羞也。”其中的“和”就是含的意思。“走”就跑,即快走之意。然而更妙的是“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這里就通過其動作描寫,以極精湛的筆墨描繪了這位少女怕見又想見、想見又不敢見的微妙心理。特別是詞人通過“嗅青梅”這個細節的描寫,把“倚門回首”的心理表現出來。其中,一個“嗅”字用得很妙,不但寫出了少女的情態,也寫出少女對美的追求,暗示了少女已經是情竇初開之時,其美自不必言。可以說,詞作的下片就是詞人通過幾個動詞的運用,很好的表現了少女的單純而又羞澀的心理。
在藝術上,首先,描寫細膩,情態逼真。其次,注重細節,增強真實性。再次,動詞選用,富于表現。詞作中,幾個動作層次分明,曲折多變,把一個少女驚詫、惶遽、含羞、好奇以及微妙的心理活動栩栩如生地表現出來。第四,風格明快,節奏輕松。
【李清照《點絳唇·蹴罷秋千》鑒賞】相關文章:
李清照《點絳唇·蹴罷秋千》08-02
點絳唇·蹴罷秋千詩詞鑒賞08-22
李清照《點絳唇·蹴罷秋千》翻譯及賞析08-04
李清照《點絳唇·蹴罷秋千》翻譯賞析08-01
點絳唇李清照07-29
李清照《點絳唇·閨思》全文及鑒賞07-26
李清照點絳唇賞析09-29
李清照《點絳唇》賞析08-14
點絳唇 李清照答案08-08
李清照點絳唇翻譯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