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林清玄的作品哪個好

時間:2024-05-29 00:43:00 林清玄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林清玄的作品哪個好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閱讀散文經歷,對散文很是熟悉吧,那么大家知道林清玄的作品哪個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林清玄的作品哪個好分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林清玄的作品哪個好 篇1

  著名散文《查塔卡的杜鵑》。文章《和時間賽跑》、《桃花心木》選入人教版、北師大版小學語文課本。

  林清玄簡介:

  林清玄(1953~)當代作家,臺灣高雄人,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畢業于臺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

  一九七三年開始散文創作,1979年起連續7次獲臺灣《中x時報》文學獎,連續十年被評為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30歲前得遍了臺灣所有文學大獎,直到他不再參賽為止,被譽為得獎專業戶。

  林清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表現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著感人的力量,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過二十次。

  作品曾多次被中國臺灣、大陸、香港及新加坡選入中小學華語教本,也多次被選入大學國文選,是國際華文世界被廣泛閱讀的作家,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

  著名作品有散文集《蓮花開落》、《冷月鐘笛》、《溫一壺月光下的酒》、《鴛鴦香爐》、《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過二十次。

  林清玄先后曾任臺灣《中x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志》主編等職。

  簡要生平:

  1953年生于臺臺灣高雄。

  七歲開始背誦唐詩宋詞。

  八歲,獲得了全國兒童繪畫賽優選。

  十歲就開始讀小說,小時最喜歡的是《西游記》。

  十七歲開始發表作品。

  二十歲開始散文創作,出版第一本書《蓮花開落》。

  1979年起連續七次獲臺灣《中x時報》文學獎、散文優秀獎和報導文學優等獎、臺灣報紙副刊專欄金鼎獎等。

  三十歲前得遍了臺灣所有文學大獎,直到他不再參賽為止,被譽為得獎專業戶。

  作品《身心安頓》、《煩惱平息》在臺灣創下150版的熱賣記錄,《打開心靈的門窗》一書創下高達5億元臺幣的熱賣記錄。

  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兩三本以上新書。門類涉及散文、報告文學、文化評論、小說、散文詩等。

  林清玄著名作品推薦

  1、海獅的項圈

  舊金山的漁人碼頭,有一處海獅聚集的地方,游客只能遠距離地觀賞,碼頭上貼著布告:“此處碼頭屬美國海軍所有,喂食、丟擲或恐嚇海獅,移送法辦。”美國在保護野生動物這方面,確實是先進國家,連“恐嚇”動物都會被法辦哩!出神觀看海獅的時候,一群小孩子吱吱喳喳地走到碼頭,由兩位年輕的女老師帶領,原來是幼稚園的老師帶小朋友來看海獅,戶外教學。在碼頭邊的大人紛紛把最佳的觀賞位子讓出來給小朋友——在禮讓和疼惜老弱婦孺這方面,美國也是先進國家。我聽到幼稚園的老師對小朋友說:“你們有沒有看到右邊那只海獅脖子上有一個圈?”“有!”“那不是它的項鏈,而是它的傷痕,這只海獅小時候在海里玩,看到一個項圈,它就鉆進去玩,沒想到鉆進去就拿不出來,小海獅一直在長大,項圈愈來愈緊,就陷進肉里,流血、痛苦,就在它快被勒死前被發現了,把線圈剪斷才救了它。”小朋友聽得入神,臉上都露出十分痛苦的表情。“所以,你們以后千萬不要亂丟東西到海里,可能會害死一只海獅。”老師帶著小朋友走了。我在清晨的漁人碼頭深受感動,這就是最好的教育,我但愿我們的老師也都能這樣地教育孩子。海獅的項圈是無知與野蠻的項圈,我們的許多大人都戴著這樣的項圈而不自知。我們要教孩子懂得疼惜與關愛眾生,就要先取下我們無知與野蠻的項圈呀!

  2、海邊的白蝴蝶

  我和兩個朋友一起去海邊拍照、寫生。朋友中一位是攝影家,一位是畫家,他們同時為海邊的荒村、廢船、枯枝的美驚嘆而感動,白凈綿長的沙灘反而被忽視了。我看他們拿出照相機和素描簿,坐在廢船頭工作,那樣深情而專注,我想到通常我們都為有生機的事物感到美好,眼前的事物生機早已斷失,為什么還會覺得美呢?恐怕我們感受到是時間,以及無常、孤寂的美吧!然后,我得到一個結論:一個人如果愿意時常保有尋覓美好感覺的心,那么在事物的變遷之中不論是生機盎然或枯落沉寂都可以看見美,那美的根源不在事物,而在心靈、感覺,乃至眼睛。

  正在思索的時候,攝影家驚呼起來:“呀!蝴蝶!一群白蝴蝶。”他一邊叫著,一邊立刻跳起來,往海岸奔去。

  往他奔跑的方向看去,果然有七八只白影在沙灘上追逐,這也使我感到驚訝,海邊哪來的蝴蝶呢?既沒有植物,也沒有花,風勢又如此狂亂。但那些白蝴蝶上下翻轉的飛舞,確實是非常美的,怪不得攝影家跑得那么快,如果能拍到一張白蝴蝶在海灘上飛舞的照片,就不枉此了。

  我到攝影家站在白蝴蝶邊凝視,并未舉起相機,他撲上去抓住其中的一只,那些畫面仿佛是影片里,無聲、慢動作的剪影。

  接著,攝影家用慢動作走回來了,海邊的白蝴蝶還在他的后面飛。

  “拍到了沒?”我問他。

  他頹然而地張開右手,是他剛剛抓到的蝴蝶。我們三人同時大笑起來,原來他抓到的不是白蝴蝶,而是一片白色的紙片。紙片原是沙灘上的垃圾,被海風吹舞,遠遠看,就像一群白蝴蝶在海面飛舞。

  真相往往就是這樣無情的。

  我對攝影家說:“你如果不跑過去看,到現在我們都還以為是白蝴蝶呢!”

  確實,在視覺上,垃圾紙片與白蝴蝶是一模一樣,無法分別的。我們對美的感應,與其說來自視覺,還不如說來自想像,當我們看到“白蝴蝶在海上飛”和“垃圾紙片在海上飛”,不論畫面或視學是等同的,差異的是我們的想象。

  這更使我們想到感官的感受是非實的,我們許多時候是受著感官的蒙騙。

  其實在生活里,把紙片看成白蝴蝶也是常有的事呀!

  結婚前,女朋友都是白蝴蝶,結婚后,發現不過是一張紙片。

  好朋友原來都是白蝴蝶,在斷交反目時,才看清是紙片。

  未寫完的詩,沒有結局的戀情、被驚醒的夢、山頂縹緲的莊園、緣盡情未了的故事,都是在生命大海邊飛舞的白蝴蝶,不一定要快步跑去看清。只要表達了,有結局了,不再流動思慕了,那時便立刻停格,成為紙片。

  我回到家里,坐在書房遠望著北海的方向,想著,就在今天的午后,我們還坐在北海的海岸咣海風,看到白色的蝴蝶--喔,不!白色的紙片隨風飛舞,現在,這些好像真實經歷過的,都隨風成為幻影,或者,會在某一個夢里飛來,或者,在某一個海邊,在某一世,也會有蝴蝶的感覺。

  唉!一只真的白蝴蝶,現在就在我種的一盆紫茉莉上吸花蜜呢!你信不信?

  你信,那么你是個有美感的人,在人生的大海邊,你會時常看見白蝴蝶飛進飛出。

  你不信,那么你是個重實際的人,在人生的大海邊,你會時常快步疾行,去找到紙片與蝴蝶的真相。

  3、斷鴻聲里

  是如何的一種感覺?在小巷獨步,偶然抬頭,別人院墻里的鳳凰花探出簇簇火紅,而那種花兒是幾年沒見過的,故鄉生長的植物。

  鳳凰花這種植物喜歡展現自己的紅色,仿佛他就是為離別而生的。年少時喜歡粘一只只鳳凰花成一只只蝶,登上高樓去隨風散放,她旋轉飄落的姿態曾經贏得許多童稚的笑聲,往事就也像這一只只蝶飄去,它們縱使旋落的姿態各不相同,終究都會消逝了。

  想起鳳凰花,遂想起平生未盡的志事;想起鳳凰花,遂想起非梧不棲的鳳凰。鳳凰花何以要以鳳凰的名?這樣,老是叫人在離緒充溢時,會幻想自己竟是高飛的鳳凰,在黑夜將近時即將展翼呢?

  《詩經·大雅》說的:“鳳凰鳴矣,于彼高崗;梧桐生矣,于彼朝陽。”不經意間就浮起一幕深淺分明的.影像;一只神鳥翩翩然昂立高崗,振翅欲起;象征高潔的梧桐則在朝陽面前展露挺挺然的面貌。一位少年,一向喜歡梧桐一向傾慕鳳凰,驀然一抬眼,望見鳳凰花開離期將屆,自己不禁幻想幻化成一株梧桐一邊面對朝陽,或是一只鳳凰以便寒立高崗;或甚至以為自己竟已是一只鳳凰,立于高崗的梧桐樹上;或是呀!一只清靈的鳳凰一展翅便擊破了天藍。

  可是遠處若有若無時斷時續的驪歌屢屢歌著,如同一首民謠的和聲,那么清清玄玄的蜿蜒在主曲里,明明知道不重要,那一首唱過千余日的歌謠,若沒有結尾的一小段唱和,也會黯然失色了。

  于是鳳凰花激起的不僅僅是童年成蝶化蝶的記憶,而是少年夢鳳化凰的一段惜情。如火的花的印象配上輕唱的驪聲,敲響了少年的夢境,驚覺到自己既不是鳳凰神鳥,也非朝陽梧桐。終于在碎夢中瞧見自己的面容,原來只是一個少年,原來只是一段驚夢。若干年來死生以赴的生活竟然就要過去,沒有絲毫痕跡,正如大鴻過處,啼聲宛然在耳,縱是啼聲已斷,。卻留下來一片感人的凄楚。而個夢鳳化凰的少年,也只是像別人靜靜的的等待分離,在日落前的山頭站著,要把斜陽站成夜色,只有黑夜也只有黑夜,才能減去白日鳳凰花余影的紅艷吧?

  4、分別心

  我們凡夫對世間萬象總會生起分別的執著,對現前的事物產生是非、善惡、人我、大小、美丑、

  好壞等種種的差別觀感,這種取舍分別的心正是障礙佛道修行的妄想情執,這種心也稱為“執著心”、“涉境心”。

  依照《攝大乘論》的說法,凡夫所起的分別,是由迷妄所產生的,與真如的理不相契合,如果要得到“真如的心”,就必須舍離凡夫的分別智,依無分別智才行。菩薩在初地入見道的時候,緣一切法的真如,超越“能知”與“所知”的對立,才可能獲得平等的無分別智,所以才說:“大道無難,唯嫌揀擇。”

  “分別心”的對待是“平常心”,平常心不是沒有是非、善惡、人我、大小、美丑、好壞的智覺,而是以心為主體,不被是非、善惡、人我、大小、美丑、好壞所轉動、所污染。

  讓我們再來復習一下馬祖道一和南泉普愿禪師的話——“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趨向,皆是污染。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舍、無斷常、無凡無圣。”“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若真達不擬之道,猶如太虛廓然洞豁,豈可強是非也。”

  5、清凈之蓮

  偶爾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從街道延伸出去,在極遠極遠的地方,一輪夕陽正掛在街的盡頭,這時我會想,如此美麗的夕陽實在是預示了一天即將落幕。

  偶爾在某一條路上,見到木棉花葉落盡的枯枝,深褐色的孤獨地站在街邊,有一種蕭索的姿勢,這時我會想,木棉又落了,人生看美麗木棉花的開放能有幾回呢?

  偶爾在路旁的咖啡座,看綠燈亮起,一位衣著素樸的老婦,牽著衣飾絢如春花的小孫女,匆匆地橫過馬路,這時我會想,那年老的老婦曾經也是花一般美麗的少女,而那少女則有一天會成為牽著孫女的老婦。

  偶爾在路上的行人陸橋站住,俯視著在陸橋下川流不息,往四面八方奔串的車流,卻感覺到那樣的奔馳仿佛是一個靜止的畫面,這時我會想,到底哪里是起點?而何處者終站呢?

  偶爾回到家里,打開水龍頭要洗手,看到噴涌而出的清水,急促的流淌,突然使我站在那里,有了深深的顫動,這時我想著:水龍頭流出來的好像不是水,而是時間、心情,或者是一種思緒。

  偶爾在鄉間小道上,發現了一株被人遺忘的蝴蝶花,形狀像極了鳳凰花,卻比鳳凰花更典雅,我傾身聞著花香的時候,一朵蝴蝶花突然飄落下來,讓我大吃一驚,這時我會想,這花是蝴蝶的幻影,或者蝴蝶是花的前身呢?

  偶爾在靜寂的夜里,聽到鄰人飼養的貓在屋頂上為情欲追逐,互相慘烈地嘶叫,讓人的汗毛都為之豎立,這時我會想,動物的情欲是如此的粗糙,但如果我們站在比較細膩的高點來回觀人類,人不也是那樣粗糙的動物嗎?

  偶爾在山中的小池塘里,見到一朵紅色的睡蓮,從泥沼的淺地中昂然抽出,開出了一句美麗的音符,仿佛無視于外圍的污濁,這時我會想:呀!呀!究竟要怎么樣的歷練,我們才能像這一朵清凈之蓮呢?

  偶爾……

  偶爾我們也是和別人相同地生活著,可是我們讓自己的心平靜如無波之湖,我們就能以明朗清澈的心情來照見這個無邊的復雜的世界,在一切的優美、敗壞、清明、污濁之中都找到智慧。我們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切煩惱都會帶來覺悟,而一切小事都能使我們感知它的意義與價值。

  在人間尋求智慧也不是那樣難的。最重要的是,使我們自己的柔軟的心,柔軟到我們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們動容顫抖,如悉它的意義。

  唯其柔軟,我們才能敏感;唯其柔軟,我們才能包容;唯其柔軟,我們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軟,我們才能超拔自我,在受傷的時候甚至能包容我們的傷口。

  柔軟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軟心也是菩提心的種子,柔軟心是我們在俗世中生活,還能時時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軟的,那最綠的草原是柔軟的,那最廣大的海是柔軟的,那無邊的天空是柔軟的,那在天空自在飛翔的云,最是柔軟!

  我們心的柔軟,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更綠,比海洋更廣,比天空更無邊,比云還要自在,柔軟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且讓我們在卑濕污泥的人間,開出柔軟清凈的智慧之蓮吧!

  6、桃花心木

  鄉下老家屋旁,有一塊非常大的空地,租給人家種桃花心木的樹苗。

  桃花心木是一種特別的樹,樹形優美,高大而筆直,從前老家林場種了許多,已長成幾丈高的一片樹林。所以當我看到桃花心木僅及膝蓋的樹苗,有點難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種桃花心木苗的是一個個子很高的人,他彎腰種樹的時候,感覺就像插秧一樣。

  樹苗種下以后,他常來澆水。奇怪的是,他來的并沒有規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

  我住在鄉下時,天天都會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種樹苗的人偶爾會來家里喝茶。他有時早上來,有時下午來,時間也不一定。

  我越來越感到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時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來的時候總會帶幾株樹苗來補種。

  我起先以為他太懶,有時隔那么久才給樹澆水。

  但是,懶人怎么知道有幾棵樹會枯萎呢?

  后來我以為他太忙,才會做什么事都不按規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從從容容?

  我忍不住問他,到底應該什么時間來?多久澆一次水?桃花心木為什么無緣無故會枯萎?如果你每天來澆水,桃花心木苗該不會枯萎吧?

  種樹的人笑了,他說:“種樹不是種菜或種稻子,種樹是百年的基業,不像青菜幾個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樹木自己要學會在土里找水源。我澆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準的,它幾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無法在這種不確定中汲水生長,樹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長成百年的大樹就不成問題了。”

  種樹人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我每天都來澆水,每天定時澆一定的量,樹苗就會養成依賴的心,根就會浮在地表上,無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澆水,樹苗會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樹苗,遇到狂風暴雨,也會一吹就倒。”

  種樹人的一番話,使我非常感動。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現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經長得與屋頂一般高,是那么優雅自在,顯示出勃勃生機。

  種樹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7、溫一壺月光下酒

  煮雪如果真有其事,別的東西也可以留下,我們可以用一個空瓶把今夜的桂花香裝起來,等桂花謝了,秋天過去,再打開瓶蓋,細細品嘗。

  把初戀的溫馨用一個精致的琉璃盒子盛裝,等到青春過盡垂垂老矣的時候,掀開盒蓋,撲面一股熱流,足以使我們老懷堪慰。

  這其中還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情趣,譬如將月光裝在酒壺里,用文火一起溫不喝……此中有真意,乃是酒仙的境界。

  有一次與朋友住在獅頭山,每天黃昏時候在刻著“即心是佛”的大石頭下開懷痛飲,常喝到月色滿布才回到和尚廟睡覺,過著神仙一樣的生活。最后一天我們都喝得有點醉了,攜著酒壺下山,走到山下時頓覺胸中都是山香云氣,酒氣不知道跑到何方,才知道喝酒原有這樣的境界。

  有時候抽象的事物也可以讓我們感知,有時候實體的事物也能轉眼化為無形,歲月當是明證,我們活的時候真正感覺到自己是存在的,歲月的腳步一走過,轉眼便如云煙無形。但是,這些消逝于無形的往事,卻可以拿來下酒,酒后便會浮現出來。

  喝酒是有哲學的,準備許多下酒菜,喝得杯盤狼藉是下乘的喝法;幾粒花生米和盤豆腐干,和三五好友天南地北是中乘的喝法;一個人獨斟自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

  關于上乘的喝法,春天的時候可以面對滿園怒放的杜鵑細飲五加皮;夏天的時候,在滿樹狂花中痛飲啤酒;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葉青,人與海棠俱醉;冬寒時節則面對籬笆間的忍冬花,用臘梅溫一壺大曲。這種種,就到了無物不可下酒的境界。

  當然,詩詞也可以下酒。

  俞文豹在《歷代詩余引吹劍錄》談到一個故事,提到蘇東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東坡因問曰:“我詞何如柳七(即柳永)?”幕士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棹板,唱‘大江東去’。”東坡為之絕倒。

  這個故事也能引用到飲酒上來,喝淡酒的時候,宜讀李清照;喝甜酒時,宜讀柳永;喝烈酒則大歌東坡詞。其他如辛棄疾,應飲高梁小口;讀放翁,應大口喝大曲;讀李后主,要用馬祖老酒煮姜汁到出怨苦味時最好;至于陶淵明、李太白則濃淡皆宜,狂飲細品皆可。

  喝純酒自然有真味,但酒中別摻物事也自有情趣。范成大在《駿鸞錄》里提到:“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茉莉未開者,著凈器,薄劈沉香,層層相間封,日一易,不待花蔫,花過香成。”我想,應做茉莉心香的法門也是摻酒的法門,有時不必直摻,斯能有純酒的真味,也有純酒所無的余香。我有一位朋友善做葡萄酒,釀酒時以秋天桂花圍塞,酒成之際,桂香裊裊,直似天品。

  我們讀唐宋詩詞,乃知飲酒不是容易的事,遙想李白當看斗酒詩百篇,氣勢如奔雷,作詩則如長鯨吸百川,可以知道這年頭飲酒的人實在沒有氣魄。現代人飲酒講格調,不講詩酒。袁枚在《隨園詩話》里提過楊誠齋的話:“從來天分低拙之人,好談格調,而不解風趣,何也?格調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風趣專寫性靈,非天才不辨。”在秦樓酒館飲酒作樂,這是格調,能把去年的月光溫到今年才下酒,這是風趣,也是性靈,其中是有幾分天分的。

  《維摩經》里有一段天女散花的記載,正是菩薩為總經弟子講經的時候,天女出現了,在菩薩與弟子之間遍灑鮮花,散布在菩薩身上的花全落在地上,散布在弟子身上的花卻像粘黏那樣粘在他們身上,弟子們不好意思,用神力想使它掉落也不掉落。仙女說:“觀諸菩薩花不著者,已斷一切分別想故。譬如,人畏時,非人得其便。如是弟了畏生死故,色、聲、香、味,觸得其便也。已離畏者,一切五欲皆無能為也。結習未盡,花著身耳。結習盡者,花不著也。”

  這也是非關格調,而是性靈。佛家雖然講究酒、色、財、氣四大皆空,我卻覺得,喝酒到處幾可達佛家境界,試問,若能忍把浮名,換作淺酌低唱,即使天女來散花也不能著身,榮辱皆忘,前塵往事化成一縷輕煙,盡成因果,不正是佛家所謂苦修深修的境界嗎?

  林清玄最好的作品賞析

  雪的面目:

  在赤道,一位小學老師努力地給兒童說明"雪"的形態,但不管他怎么說,兒童也不能明白。

  老師說:雪是純白的東西。

  兒童就猜測:雪是像鹽一樣。

  老師說:雪是冷的東西。

  兒童就猜測:雪是像冰淇淋一樣。

  老師說:雪是粗粗的東西。

  兒童就猜測:雪是像砂子一樣。

  老師始終不能告訴孩子雪是什么,最后,他考試的時候,出了"雪"的題目,結果有幾個兒童這樣回答:"雪是淡黃色,味道又冷又咸的砂。"

  這個故事使我們知道,有一些事物的真相,用言語是無法表白的,對于沒有看過雪的人,我們很難讓他知道雪,像雪這種可看的、有形象的事物都無法明明白白過。

  那么,對于無聲無色、沒有形象、不可捕捉的心念,如何能夠清楚地表達呢?

  我們要知道雪,只有自己到有雪的國度。

  我們要聽黃鶯的歌聲,就要坐到有黃鶯的樹下。

  我們要聞夜來香的清氣,只有夜晚走到有花的庭院去。

  那些寫著最熱烈優美情書的,不一定是最愛我們的人;那些陪我們喝酒吃肉搭肩拍胸的,不一定是真朋友;那些嘴里說著仁義道德的,不一定有人格的馨香;那些簽了約的字據呀,也有拋棄與撕毀的時候!

  這個世界最美好的事物都是語言文字難以形容與表現的。

  就像我們站在雪中,什么也不必說,就知道雪了。

  雪,冷面清明,純凈優美,在某一個層次上像極了我們的心。

【林清玄的作品哪個好】相關文章:

林清玄作品11-22

林清玄作品的特點06-24

林清玄作品精彩段落08-16

林清玄作品《心里的寶玉》06-27

林清玄的作品《風鈴》賞析03-06

林清玄的作品《鴛鴦香爐》09-11

林清玄作品《煮雪》12-15

林清玄作品欣賞其三06-27

林清玄的散文作品(精選10篇)08-22

林清玄散文作品經典語錄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