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李白《清平調》欣賞

時間:2024-08-17 08:30:48 梓薇 李白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李白《清平調》欣賞

  賞析,是一個漢語詞匯,意思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李白《清平調》欣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李白《清平調》欣賞

  清平調·其一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譯文

  見到云就聯想到她華艷的衣裳,見到花就聯想到她艷麗的容貌;春風吹拂欄桿,露珠潤澤花色更濃。

  如此天姿國色,不是群玉山頭所見的飄飄仙子,就是瑤臺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注釋

  清平調:一種歌的曲調,“平調、清調、瑟調”皆周房中之遺聲。

  “云想”句:見云之燦爛想其衣之華艷,見花之艷麗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實際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檻:欄桿;露華濃:牡丹花沾著晶瑩的露珠更顯得顏色艷麗。

  “若非……會向……”:相當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傳說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貴妃貌美驚人,懷疑她不是群玉山頭所見的飄飄仙子,就是瑤臺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創作背景

  據晚唐五代人的記載,這組詩共三首。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寶二年)或公元744年(天寶三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楊貴妃在宮中的沉香亭觀賞牡丹花時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作了這三首詩。本首詩就是其中之一。

  賞析

  此詩想象巧妙,信手拈來,不露造作之痕。詩中語語濃艷,字字流葩,讀這首詩,如覺春風滿紙,花光滿眼,人面迷離,無須刻畫,自然使人覺得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別的。

  第一句,以牡丹花比貴妃的美艷。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寫花受春風露華潤澤,猶如妃子受君王寵幸;三句以仙女比貴妃;四句以嫦娥比貴妃。這樣反復作比,塑造了艷麗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詩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瑤臺、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贊美了貴妃的豐滿姿容,卻不露痕跡。

  在藝術上,這首詩歌主要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

  首先,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比如,“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就通過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楊貴妃的容顏與衣裳之美,表現出楊貴妃的富貴之態。

  其次,運用了擬人、夸張的修辭手法。比如,“春風拂檻露華濃”一句就是通過擬人和夸張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楊貴妃的亮麗容顏和高貴身份。

  清平調·其二

  李白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譯文

  貴妃真是一枝帶露牡丹,艷麗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會,枉然悲傷斷腸。請問漢宮得寵妃嬪,誰能和她相像?可愛無比的趙飛燕,還得依仗新妝!

  注釋

  飛燕:趙飛燕,西漢皇后

  妝:修飾打扮

  鑒賞

  這一首,寫貴妃的受寵幸。首句寫花受香露,襯托貴妃君王寵幸;二句寫楚王遇神女的虛妄,襯托貴妃之沐實惠;三、四句寫趙飛燕堪稱絕代佳人,卻靠新妝專寵,襯托貴妃的天然國色。詩人用抑揚法,抑神女與飛燕,以揚楊貴妃的花容月貌。

  清平調·其三

  李白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譯文

  楊貴妃絕代佳人與紅艷牡丹相得益彰,美人與名花常使君王帶笑觀看。動人姿色似春風能消無限怨恨,在沉香亭北君王貴妃雙雙倚靠著欄桿。

  注釋

  名花:指牡丹花。

  傾國:指楊貴妃。

  解釋:消除。

  沉香亭:亭子名稱。在唐興慶宮龍池東。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清平調》欣賞】相關文章:

清平調·其二李白08-10

李白《清平調》翻譯及賞析07-01

李白《清平調三首》賞析11-28

李白詩詞《清平調》的詩意賞析03-28

李白《清平調·其一》古詩詞09-26

李白《清平調詞三首》古詩賞析09-25

品一品李白的三首清平調05-06

李白的作品欣賞及推薦02-28

李白的擬古詩欣賞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