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李白《把酒問月》古詩賞析

時間:2024-09-22 07:11:37 李白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李白《把酒問月》古詩賞析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古詩吧,古詩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古詩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李白《把酒問月》古詩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李白《把酒問月》古詩賞析

  把酒問月

  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前言】

  《把酒問月》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詠月抒懷詩。詩人以縱橫恣肆的筆觸,從多側面、多層次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過海天景象的描繪以及對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嘆,展現了作者曠達博大的胸襟和飄逸瀟灑的性格。全詩從酒寫到月,從月歸到酒;從空間感受寫到時間感受。其中將人與月反反復復加以對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繪與神話傳說,塑造了一個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于中也顯露著一個孤高出塵的詩人自我。雖然意緒多端,隨興揮灑,但潛氣內轉,脈絡貫通,極回環錯綜之致、渾成自然之妙;加之四句轉韻,平仄互換,抑揚頓挫,更覺一氣呵成,有宮商之聲,可謂音情理趣俱好,歷來為人所激賞。

  【注釋】

  ⑴題下作者自注: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频りI:朱紅色的宮殿。綠煙:指遮蔽月光的濃重的云霧。

 、堑姡褐豢吹健幹涸踔。沒:隱沒。

  ⑷白兔搗藥:是古代的神話傳說,西晉傅玄《擬天問》:“月中何有,白兔搗藥”。嫦娥:傳說中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羿的仙藥,成為仙人,奔入月中。見《淮南子·覽冥訓》。

 、僧敻鑼茣r:在唱歌飲酒的時候。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金樽:精美的酒具。

  【翻譯】

  從什么時候開始,青天有了明月?我今天停下酒杯問一問。人想攀登明月難啊難,月亮卻老跟著人走。月亮如飛天明鏡每天都照耀紅色宮殿,云霧散盡,月亮皎潔的青輝流滿天空與大地。每天都看到月亮從海中升起,也看到她每天從云間山后消失。春去秋來,月亮上的白兔總在那里搗藥,月宮里的嫦娥與誰作鄰居,F在的人有誰見過古時的月?但是今天的月亮卻照耀過古人。古人和現在的人都像流水一樣,一波接一波的逝去,古人看到的月亮和現在我們看到的月亮卻是沒有改變的。其他的咱們不多想,就希望每天喝酒唱歌的時候,月亮的青輝總映照在金酒杯里。

  【鑒賞】

  這是一首應友人之請而作的詠月抒懷詩。全詩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悠悠萬古,長存不變的明月,是永恒時空里的奇跡,常常引起人類的無限遐思。前兩句以倒裝句式統攝全篇,以疑問句表達了詩人的這種困惑,極有氣勢。詩人停杯沉思,頗有幾分醉意,仰望蒼冥發問道:這亙古如斯的明月,究竟是從何時就存在的呢?這一對宇宙本源的求索與困惑,實際上是對自身的生命價值的思索和探尋,“停杯”二字生動地表現出他的神往與迷惑糅雜的情態。三四句寫出了人類與明月的微妙關系。

  古往今來,有多少人想要飛升到月中以求長生不老,但皆是徒然,而明月卻依然用萬里清輝普照塵世,伴隨著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們。兩句寫出了明月既無情又有情、既親切又神秘的人格化的特性,蘊含著詩人向往而又無奈的復雜心境。“皎如”兩句極寫月色之美。濃重的云霧漸漸消散,月亮皎潔得有若懸掛在天際的明鏡,散射出清澄的光輝,照臨著朱紅色的宮門。詩人以“飛鏡”為譬,以“丹闕”、“綠煙”為襯,將皎潔的月光寫得嫵媚動人,光彩奪目!暗姟倍,借明月的夜出曉沒來慨嘆時光流逝之速。明月在夜間從東海升起,拂曉隱沒于西天云海,如此循環不已,塵世間便在其反復出沒中推演至今。兩句中既表達了對明月蹤跡難測的驚異,也隱含著對人們不知珍惜美好時光的深沉嘆惋。

  “嫦娥”兩句馳騁想象,就月中的白兔、嫦娥發問,是詩人的第二次問月。白兔在月中年復一年地搗著藥杵,嫦娥在月宮里孤獨地生活著,到底誰來陪伴她呢?在對神物和仙女寂寞命運的同情中,流露出詩人自己的孤苦高潔的情懷!敖袢恕眱删,在回環唱嘆中抒發人生有限而宇宙無窮的慨嘆。“今人不見古時月”,實際是在說“今人不見古時人”;“今月曾經照古人”意味著“古月依然照今人”。明月萬古如一,而人類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可貴的生命倏忽即逝。

  結尾四句收束上文,進一步表達對宇宙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慨。古往今來的無數人們,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對著空中同一個永恒的明月,或許都曾有過相似的感慨吧!我只希望在唱歌飲酒的時候,皎潔的月光能長照杯中,使我能盡情享受當下的美好人生。人是一棵葦草,但卻是一棵能思想的葦草。詩人有感于明月長存而人生短暫,人類無法改變這一自然規律,因此就更應當珍惜今生的點滴光陰,在瞬間把握永恒。結句雖暗含及時行樂之意,但總的基調仍然是積極向上的,展現了詩人曠達自適的寬廣胸懷。

  作品點評

  明末清初唐汝詢《匯編唐詩十集》:唐云:收斂豪氣,信筆寫成,取其雅淡可矣。謂勝《蜀道》諸作,則未敢許。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詩評選》:于古今為創調。乃歌行,必以此為質。然后得施其裁制。供奉特地顯出稿木,遂覺直爾孤行,不知獨參湯原為諸補中方藥之本也!辛幼安、唐子畏未許得與此旨。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詩醇》:奇想自天外來。圓活自在,可謂筆端有舌矣(“但見宵從”二句下)。嚴滄浪曰:纏綿不墮纖巧,當與《峨眉山月歌》同看。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把酒問月》古詩賞析】相關文章:

《把酒問月》唐詩10-03

水調歌頭·把酒對斜日賞析古詩10-29

李白《塞下曲》古詩賞析10-18

《立冬》李白古詩賞析08-25

李白關于月的古詩06-20

《將進酒》李白古詩賞析10-06

李白古詩《將進酒》賞析06-05

李白古詩《贈汪倫》賞析06-08

李白長相思古詩賞析08-18

李白古詩古風其十九賞析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