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李白暮年若干交游考索
【導讀】“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作為詩人,李白有著黃河一般洶涌奔騰的熱情。李白喜愛游覽百川名山,并且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乾元二年(759)三月,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到達巫山時遇赦,這時他已經五十九歲。
再過三個年頭,這位大詩人就與世長辭了。在這最后幾個年頭里,李白除了與賈至、李曄、李陽冰等大家都熟悉的人有過交游外,還有幾個很重要的交游,對考察李白的生平行蹤和思想狀況很有意義,卻未得到歷來研究者應有的重視。為此,本文試圖就這些交游略作考索,以引起學術界討論。? 殷佐明、殷淑和劉全白?今本《李太白集》卷八有《酬殷明佐見贈五云裘歌》,繆本卷七“明佐”作“佐明”,據《元和姓纂》卷四陳郡殷氏:“令德曾孫嘉紹,工書。嘉紹再從弟佐明,倉部郎中。”我認為李白詩中的“明佐”當從繆本作“佐明”,即《元和姓纂》中“嘉紹再從弟佐明”。按殷佐明與顏真卿有親戚關系。據顏真卿集中有關各碑記載,顏真卿高祖思魯即娶陳郡殷氏;曾祖勤禮娶殷英童女;祖父昭甫娶殷仲容姊;父親惟貞娶殷子敬之女、殷踐猷之長妹;兄闕疑娶殷履直之女;兄幼輿娶殷踐猷之女。由此可知,顏家五代有六人娶于殷氏,即顏真卿的高祖母、曾祖母、祖母、母親和兩個嫂子都是殷氏。另外,顏真卿的一個姑母嫁殷履直。嘉紹即殷履直之子,與顏真卿為表兄弟。殷佐明既是嘉紹再從弟,與顏真卿亦為從表兄弟,可見殷佐明與顏真卿是近親。?考顏真卿《湖州烏程縣杼山妙喜寺碑銘》中提到“正字殷佐明”曾參與修《韻海鏡源》。此文大約寫于大歷七、八年間。又《全唐詩》卷七八八收有顏真卿與殷佐明等人的《三言擬五雜組聯句》,證知殷佐明與顏真卿在大歷年間過從甚密。
李白贈殷佐明詩云:“謝?已沒青山空,后來繼之有殷公。”謝?青山在當涂,詩人用此暗點當涂。詹?先生在《李白詩文系年》中系此詩于天寶十三載。按李白在天寶十三載前后曾在宣城一帶游歷,可能到過當涂。但我覺得此詩更有可能是上元年間的作品。大家知道,李白的最后幾年是在當涂度過潦倒生活的,殷佐明很可能上元年間在當涂遇見李白,送了一件五云裘給他,李白十分感激他,寫了這首應酬的詩。詩中稱殷佐明為故人,可知李白早就與他有過交往。殷佐明在大歷七、八年時還只是個“正字”的官。看來年紀還較輕。所以我把此詩看作是李白暮年的作品,可能更符合當時情況。?李白集中還有《送殷淑三首》、《三山望金陵寄殷淑》詩,詹?先生曾疑這個殷淑與殷佐明是同一個人,“疑佐明為殷淑之字”。我以為不然,殷淑與殷佐明應是兩個人。殷佐明是個做官的人,而殷淑是個道士。顏真卿在《玄靜先生廣陵李君(含光)碑》中說:“真卿與先生門人中林子殷淑、遺名子韋渠牟嘗接采真之游,緒聞含一之德。”可知殷淑與韋渠牟一樣,曾為道士,道名為中林子,拜李含光為師。按李含光卒于大歷四年(769),當時韋渠牟只有二十一歲,顏真卿既把韋渠牟與殷淑并列,可以想見殷淑的年齡也不會很大。顏文還說:“真卿乾元二年以?州刺史充浙江西節度,欽承至德,結慕玄微,遂專使致書于茅山,以抒誠懇。先生特令韋煉師景昭復書于真卿,恩眷綢繆,足勵超然之至。”可知顏真卿從乾元二年開始才與李含光有交往。上文已說過,韋渠牟乾元二年才十一歲,由此推想,顏真卿與殷淑、韋渠牟“接采真之游”似應在乾元二年至大歷四年之間。?殷佐明與殷淑都見于顏真卿之文中,兩人身份很不相同,顯系兩人。特別是殷佐明與顏真卿等人聯句,各人都題名,殷佐明怎么會題的是字呢?可見“疑佐明為殷淑之字”是不必要的。?李白還有一首《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詩云:“朝來果是滄洲逸,酤酒提盤飯霜栗。”顯然是個道隱者流,此人倒很可能是殷淑。
李白寄送殷淑的詩,提到三山、金陵、白鷺洲、青龍山等地名,當是在金陵一帶作。詹?先生系這些詩于天寶十三載,其實沒有什么根據。按照殷淑略長于韋渠牟的推想,我以為很可能是李白暮年在當涂、金陵一帶寫的。其時殷淑還是個青年,他往金陵一帶很可能是去找李含光學道。我懷疑殷淑也是顏真卿親戚陳郡殷氏之族中人,只是《元和姓纂》和《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均不載其名,只得存疑。?在李白交游中,與顏真卿有密切關系的還有一個劉全白。李白死后二十九年,即德宗貞元六年,作為尚書膳部員外郎的劉全白為李白寫了一篇《唐故翰林學士李君碣記》。文中說:“全(一作李,誤)白幼則以詩為君所知,及此投吊,荒墳將毀。追想音容,悲不能止。”說明劉全白小時候曾以詩得到李白的賞識。按劉全白曾于大歷年間以評事在湖州參預顏真卿等人《登峴山觀李左相石樽聯句》,并與顏真卿、僧皎然等有《七言滑語聯句》、《七言醉語聯句》,均見《全唐詩》。留元剛《顏魯公年譜》說:“公在郡(按:指湖州)及門生弟侄多攜壺機楫以游峴山,觀左相石樽,聯句。”看來劉全白也是顏真卿的門生之一。考《嘉泰吳興志》卷十四郡守題名:“劉全白,正(貞)元十年自池州刺史授,遷秘書監致仕。”可知劉全白在德宗貞元十年(794)前為池州刺史,之后任湖州刺史。最后官職是秘書監。他的具體生卒年月雖不詳,但由上述材料可以推定,劉全白幼年以詩見知于李白時,已在李白晚年。
綜上所述,李白暮年交游中有兩點值得我們注意:一、他結交了不少善詩的人,特別是結交了一些晚輩,他還把自己的專長傳授給有希望的后生,并對他們的詩歌成就加以贊賞。二、李白暮年結交的一些人,多與顏真卿有些關系,有的是親戚,有的在大歷年間與顏真卿交游過。李、顏之間是否有過交往,目前沒有找到材料證明,還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索。
【李白暮年若干交游考索】相關文章:
青年李白,暮年杜甫09-14
暮年的句子08-04
顧城《暮年》賞讀08-28
關于李白謎團的新考實07-25
我們相識已到暮年詩歌10-23
故鄉的板栗我暮年的鄉愁散文11-25
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新考07-04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散考10-22
詩詞鑒賞若干10-10
我是李白,李白是我作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