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一老人與海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一老人與海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一老人與海讀后感1
重溫了一遍《老人與海》,平添了幾分感慨,對人生的真諦多了些追問。
整個故事敘述的就是關于一個遭遇命運捉弄的古巴老漁民—圣地亞哥的故事,故事中還有關愛他的一個男孩。
老漁民年輕過,愛過、出眾過、幸運過,歲月帶走了主人公飽滿健碩的肌膚,卻無法帶走他英武的體格,帶不走他內心的高貴,更帶不走他的勇猛頑強。鎮上小男孩對他的'深情和關愛,這人間寶貴的真情是老漁夫挑戰生命極限生存下來的精神支柱。
交上背運的老漁民在近海一直無法捕到魚,于是他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判斷,決定勇敢地獨自一人去更遠的海域捕魚。歷經了常人無法容忍的千難萬險,老漁民不斷地挑戰自己身心的極限,終于捕獲了一條巨大的“登多索鯊”—他有生以來見過最大的一條。
他這么喜愛這條魚,覺得他們之間有那么多的相像。“它是靠吃活魚維持生命。它不是食腐動物,也不像有些鯊魚那樣,只知道游來游去滿足食欲。它是美麗而崇高的,見什么都不怕。”這些話勾勒出老漁夫所欣賞的為人準則:光明、磊落、英勇和高貴。
正如老漁民所想的:每樣東西都殺死別的東西,不過方式不同罷了。捕魚養活了老漁民,同樣也快把他害死了。現在,我們人類大量地開發自然資源,假若我們不帶著對自然的愛任意開采,結果會不會也害死我們人類自己呢?
老漁民的所作所為不正代表了人類在自然界的行為嗎?他所思所想也不正是我們人類精神經常所至的嗎?
雖然,最后人們能看到的只是那登多索鯊魚的大尾巴直豎在小船船梢的后邊,魚赤露的脊骨像一條白線,還有帶著突出的長嘴的黑糊糊的腦袋,而在這頭尾之間卻一無所有。但是,人們仍能如此真切地感受到這條魚的偉岸和捕魚者的力量,令明者震撼!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老人最后說的這句話富含哲理。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這些不能被打敗的是勇氣,這些不能被征服的是高貴。更令人深省的是:那男孩使得老人活得下來!“愛”是人類生存下去動力!
大一老人與海讀后感2
陰暗的天空,波濤起伏的海面,一只小船搖搖晃晃的行駛著,一個老人站在船上,孤獨地眺望著遠方……
這是我和上書后久久不能忘懷的場景。書名為《老人與海》,是一部寓意深遠的古典悲劇式的小說,也一部英雄主義的交響曲。
海明威說:“我試圖描寫一個真正的老人,一個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條真正的魚和許多真正的鯊魚。然而,如果我能寫得足夠逼真的話,他們也能代表許多其他的事物。”故事描寫的老人圣地亞哥是個倒霉的人,84天沒捕到魚,而別的漁夫都把他看做失敗者。但這似乎預示著一場戰斗的開始,果然,就在第85天,他真的發現了一條1500磅大馬哈魚,明知對方力量比他強,還是決心戰斗到底。他對大魚說:“我跟你奉陪到底!”,最后終獲勝利。在老人辛辛苦苦抓到了魚之后,考驗卻并沒有結束。魚因為又大又長,他只好將魚綁在船的一邊。回航時,大魚的血腥味引來了鯊魚一次又一次的襲擊。于是,他用盡一切個人手段來反擊。魚叉被鯊魚帶走了,他把小刀綁在槳上亂扎。刀子折斷了,他用短棍。短棍也丟了,他外用舵把來打。盡管結果魚肉都被咬去了,但什么也無法摧殘他的意志。上天似乎會憐惜過這樣一位偉大的老人,他將厄運一次又一次降在老人身上,最終他的頑強意志卻并沒能得到好的結果,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
他是個失敗者,但同時他又是個勝利者。
敗在沒有捕到一條有用的魚,勝在遇到困難時的.堅毅不屈。
老人說,一個人并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可以消滅他,卻不能打敗他。這句話令我印象深刻且受益,令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困難,走向美好明天。假如能夠從失敗中獲取有益的經驗,發現成功的曙光,把失敗看成是同鄉成功的必經之路,那才是從失敗中獲取的最大的收獲。
雖然小說是小說,生活是生活,我們不可能像老人去一個蒼茫的大海,不服輸地和鯊魚搏斗,但我們可以在摔倒后,珍藏那枚把我們絆倒的石頭,然后帶著它,負著傷,繼續前行,同時等待天空中的云霧撥開。
大一老人與海讀后感3
放假之初,京宸介紹我讀了海明威寫的《老人與海》這本書,今天讓我寫讀后感,不禁又捧起這本書重新讀了一遍。感受到的仍然是震撼,老人孤高、優雅、自信的形象躍然紙上,在海上驚心動魄的三天三夜,歷歷在目,展現出一個不服輸的“硬漢”形象。
老人圣地亞哥已經連續八十四天沒釣到一條魚了,生活及其落魄,甚至連飯都吃不上,但他仍然堅信,第八十五天一定會釣到一條大魚。在善良、能干、懂事的小男孩馬諾林的幫助下,第八十五天,一個風平浪靜的凌晨獨自一人駕船來到了深海區,憑著經驗放下了魚餌。經過耐心的等待,終于一條身長十八英尺、體重1500磅的大馬林魚上鉤了。大魚拖著船游往大海深處,危險重重,老人依然死拉著不放,憑著自信和經驗,相信自己一定能殺死這條大魚。在幾乎沒有食物和淡水的情況下,老人硬是和這條大魚周旋了兩天兩夜,最終憑借自己的智慧,克服了抽筋、饑餓、干渴、極度疲勞等難以想象的困難,終于殺死了這條大魚,把它拴到了船邊。這讓我感受到了老人百折不撓,充滿智慧的一面。
歸途中,遇到許多兇殘的鯊魚來搶奪戰利品,老人拼盡全力搏斗,開始用魚叉,后用船槳、最后使用船舵,把它們一一殺死,直到最后只剩下一只折斷了的船舵。雖然這樣,大魚仍難逃被吃光的命運。老人調整好了自己的'心情,專心致志的駕船,憑著半只舵,把剩下的一幅魚骨用船拖到了岸邊,自己也累得精疲力竭,受到了人們的贊揚。這充分展現了老人大無畏的一面,“硬漢”的形象油然而生。
讀罷感嘆,做一件事情成功與否,因素固然很多,但重要的是自信,一旦下定決心做一件事情,不管失敗多少次,都要有一定會成功的信念。在堅定信念的支持下,經驗是成功的保障,只有不斷探索,不斷積累經驗,才能應對復雜狀況,化險為夷。在經驗的引導下還要有足夠的毅力,很多時候不是別人打敗了你,而是敗在了不能堅持。當然也覺得有些教訓應該吸取,做事之前要有充分的準備,如充足的食物和水,有力的武器幾個伙伴等,不能因為自己的好惡而舍棄,若是這樣,這條大魚會不會完整到岸呢?
不管怎樣,讀完這本書,讓我感覺到了老人的偉大,孩子的善良,驚嘆于作者高超的寫實手法了!
大一老人與海讀后感4
看了幾個晚上,我終于把海明威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看了一遍。故事里的每一個人物都令我感觸很深。
這個故事寫了古巴的老漁夫圣地亞哥在連續八十四天沒釣到魚的情況下,終于釣起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條魚實在太大了,它把老漁夫圣地亞哥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三夜才筋疲力盡,這時圣地亞哥就用魚叉把這條魚殺死了,綁在小船的一邊。但在歸程中,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最后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了。
首先是那個老漁夫,他有一種永不言敗的精神。在釣起大馬林魚的那幾天,那條頑固的魚拉著圣地亞哥跑來跑去,盡管他的左手一再抽筋,可為了自己的生活,他使勁的`拽住魚竿;盡管他的手被魚線劃出一道道血痕,但他還是永不言敗,繼續堅持著;盡管他辛苦釣起的魚就要被鯊魚吃了個干凈,他還是頑強地跟鯊魚們斗智斗勇;盡管他八十多天沒有收獲,可他還是天天擁有著希望與自信:一定可以釣起一些魚的!我十分敬佩這個老漁夫。平常我們遇到一些小困難就叫苦連天。可他從來就沒有說過自己失敗了,要放棄這個事業了,他從來沒有說過他再也不愿意當漁夫了,他只是一直堅持著,堅持著……
其次是那一條魚,雖然它一不小心上了鉤,可它就是不愿意承認自己輸了。它拖著老漁夫走了三天三夜。你不知道這三天三夜是有多累的,也許它剛拖了半天不到就已經累了,可生的希望還是有的,它告訴自己,永不言敗!
我還非常喜歡那個小男孩,他不會因為老漁夫什么都沒有、一事無成,就去嘲笑他、譏諷他。而是快快樂樂地和老漁夫做著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他有一顆金子般的心!
我覺得我也很需要永不言敗的精神。這次的數學期末考試,我因為粗心大意,丟了許多許多的分。當時我就覺得很沮喪,我已經是第二次考砸了,就覺得自己好像很沒用。后來我看了一個故事,就是說,愛迪生發明燈泡的時候,用了一千多種材料才找到一種很好用的。每一次失敗了的時候,他只是輕描談寫地說:“我并沒有失敗,我只是又找到了一種行不通的材料而已。”比起愛迪生和老漁夫,我那點小困難并不算什么,只要把粗心大意這個壞毛病改了就好了,只要我學會永不言敗就一定能成功!
永不言敗,這就是《老人與海》告訴我們的。
【大一老人與海讀后感】相關文章:
老人與海讀后感《老人與海》的讀后感05-22
老人與海讀后感《老人與海》讀后感范文03-20
老人與海高一讀后感 讀后感老人與海04-10
閱讀老人與海讀后感及啟發2022寫讀完老人與海讀后感10-17
《老人與海》讀后感-讀老人與海心得體會10-21
老人與海讀后感-讀老人與海心得體會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