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基本風格
《蘭亭集序》這篇文章具有清新樸實、不事雕飾的風格。語言流暢,清麗動人。
關于王羲之書法的基本風格,歷來都有定評。雖說象《蘭亭序》這樣的劇跡其可靠程度尚有疑問,但對大王書風的繼往開來之功,卻是無人能予以否定的。《蘭亭序,在真?zhèn)畏矫娴臓巿?zhí),并不影響它是一本極優(yōu)秀的學習范本,學習行書以它作為門徑頗可收便捷快速之效。
與漢、西晉的其他書法作品相比,《蘭亭序,書風的最明顯特征即是它的用筆細膩和結(jié)構(gòu)多變,大王以前的里跡如陸機《平復帖,、吳皇象《急就章》古拙可愛、平和淡怡,頗見內(nèi)斂之功,但無消雅之巧。存世漢簡中倒不乏筆畫跌宕縱肆、變化豐富的作品,但在結(jié)構(gòu)上又相對以散而乏麗趣。王羲之的功勞即在于他把自然的書風引向一個較為精練但又注重技巧華美特征的格局,從而確立了書法藝術(shù)強調(diào)對審美的主動把握這一時代的墓調(diào)。在他以前,人們對此是不夠重視的。
強調(diào)主動迫求,強調(diào)風格的個性,強調(diào)技巧的豐富性,使。蘭亭序》、《奉橘帖》、《得示帖》、《喪亂帖》等體現(xiàn)了一脈相承的魏晉式審美風度。對于學習行書的同志而言,努力注重在這方面的追索與體察是十分重要的。我們甚至不妨說;行書之學大王成功與否的標志即看學習者能否淋漓盡致地、深入細致地把宇帖中最細膩的用筆動作和線條效果表現(xiàn)出來。粗率的臨攀決然得不到真諦,而絲絲入扣的體察與反映,則是熟練掌握大王書風的第一個步驟。因為(蘭亭序,本身就是對以前書法作品的高層次發(fā)展—我稱之為是從粗到細、從疏到密、從大概到精密、從拙樸到華關的審關發(fā)展.在唐人的書論中,大王式的風格被冠以一個純摔爽義的詞:“巧媚”。《蘭亭序》等的成功之處是正在子它在當時達到人所不及的技巧境界(當然還有風格境界),它對筆與紙的駕馭能力:那種運用自如、出神入化的技巧,在東晉以前是為人仰慕已久,而在當時也是同輩書家們所嘆為觀止的,它標志著書法從草路藍縷階段走向藝術(shù)的成熟。而我們正是要學習這種成熟,因為我們希望能由此而進入書法(行書)的技巧王國。
《蘭亭序》的“巧媚”與它的細膩特征,在與被翻刻的《圣教序》相比時呈現(xiàn)得更為明顯。柔軟的毛筆與堅硬的刀石相比,后者畢竟會更趨向規(guī)范化的處理,而這對細膩而言卻是個大to害。由是,學《蘭亭序,者似乎更應該注意和了解這一特定現(xiàn)象,把握正常學習方式。說學《蘭亭》是囚為它被封為“天下第一行書’,這自然是毫無意義的空泛話,藝術(shù)是沒有“天下第一’的。但學
《蘭亭》是為了掌握它那種精巧的筆法,掌握盡可能多的技法語匯,這卻是每個學書者應該建立起的學習觀。
鑒賞
《蘭亭集序》,又題為《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等。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時任會稽內(nèi)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會聚蘭亭,賦詩飲酒。王羲之將諸人名爵及所賦詩作編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并抒寫由此而引發(fā)的內(nèi)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此序受石崇《金谷詩序》影響很大,其成就又遠在《金谷詩序》之上。《蘭亭集序》.
文章首先記述了集會的時間、地點及與會人物,言簡意賅。接著描繪蘭亭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和周圍景物,語言簡潔而層次井然。描寫景物,從大處落筆,由遠及近,轉(zhuǎn)而由近及遠,推向無限。先寫崇山峻嶺,漸寫清流激湍,再順流而下轉(zhuǎn)寫人物活動及其情態(tài),動靜結(jié)合。然后再補寫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輕揚的春風,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萬物。意境清麗淡雅,情調(diào)歡快暢達。蘭亭宴集,真可謂“四美俱,二難并”。
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別離,所謂“興盡悲來”當是人們常有的心緒,盡管人們?nèi)∩岵煌郧楦鳟悺倓倢ψ约核蛲医K于獲致的東西感到無比歡欣時,但剎那之間,已為陳跡。人的生命也無例外,所謂“不知老之將至”(孔子語)、“老冉冉其將至兮”(屈原語)、“人生天地間,奄忽若飆塵”(《古詩十九首》),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每當想到人的壽命不論長短,最終歸于寂滅時,更加使人感到無比凄涼和悲哀。如果說前一段是敘事寫景,那么這一段就是議論和抒情。作者在表現(xiàn)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嘆中,流露著一腔對生命的向往和執(zhí)著的熱情。
魏晉時期,玄學清談盛行一時,士族文人多以莊子的“齊物論”為口實,故作放曠而不屑事功。王羲之也是一個頗具辯才的清談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與一般談玄文人不同。他曾說過:“虛談廢務,浮文妨要”(《世說新語·言語篇》)在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確地指斥“一死生”、“齊彭殤”是一種虛妄的人生觀,這就明確地肯定了生命的價值。
這篇文章具有清新樸實、不事雕飾的風格。語言流暢,清麗動人,與魏晉時期模山范水之作“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文心雕龍·明詩篇》)迥然不同。句式整齊而富于變化,以短句為主,在散句中參以偶句,韻律和諧,樂耳動聽。
總之,這篇文章體現(xiàn)了王羲之積極入世的人生觀,和老莊學說主張的無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后人以啟迪、思考。
【蘭亭集序基本風格】相關文章:
《蘭亭集序》基本風格05-12
《蘭亭集序》書法的基本風格08-18
《蘭亭集序》語言風格與寫作特色09-24
辛棄疾的風格11-04
蘭亭集序10-04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 蘭亭集序說課稿02-10
文天祥的風格10-23
艾青詩歌風格09-23
杜甫的詩歌風格08-04
陶淵明的作品風格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