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老人與海鷗的主要內容
品味感悟課文的優美語言,感受人與鳥的濃濃親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同學們的語感。下面由小編為您整理出的老人與海鷗的主要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一)老人與海鷗的主要內容
文學作品《老人與海鷗》來源于真實故事:一位老人吳慶恒,為了海鷗,每天徒步十多公里到昆明的翠湖,去給他心愛的海鷗送吃的.老人和海鷗成了朋友,也成了翠湖的一道風景.后來老人去了,好心的人們為老人做了一尊雕像,安放在翠湖邊,好讓老人永遠望著他的海鷗.
(二)《老人與海鷗》評議
《老人與海鷗》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一篇新教材。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飛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每逢冬季來臨,海鷗便成群結隊地來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趕赴約會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風雨無阻。他視海鷗為兒女,給它們起名字,喂餅干,照顧傷病的海鷗。久而久之,海鷗與老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后有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劉俊老師這節課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疑為線,以讀為主,讀中理解。
一、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課標》在基本理念部分強調豐富語言的積累劉俊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能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二、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劉俊老師問:課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別感動?從哪些語句中你能體會到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感情?安放老人遺像的地方發生了什么遺像不到的事情?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劉老師導入自然,有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我們來看看老人與海鷗之間有多大的深厚感情,請同學們打開書來聽、讀,了解課文的大意,這樣過渡語言樸素,自然得體。
三、以生為本,朗讀感悟
在《老人與海鷗》一課的執教中,如:劉俊老師釋題后就會給學生的讀書方法,把重點句子用波浪線劃出來,采用聽讀、范讀、自由讀、個別讀、集體讀、選擇讀、分角色讀等形式指導學生朗讀,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1、展讀理解:
劉俊老師精心設計了展示讀這一教學環節,很有創造性,她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這樣不但能戰士學生的個性,而且能為突破重點而鋪路,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讀感悟:
在品讀的教學環節中,劉俊老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找出描寫老人喂海鷗和叫海鷗的重點句子進行指導朗讀。如:老人把餅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起嘴想鷗群呼喚。老人順著欄桿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和在海鷗的鳴叫聲里老人抑揚頓挫地唱著什么。側耳細聽,原來是親昵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從學生的朗讀中可以感受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動人情景!感受到老人對海鷗的親昵和愛。老師叫給巧妙地朗讀方法,讓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集體讀,讓學生評價,老師在評價中表揚學生,給學生帶來了好心情,師生起到互動的作用,也為培養學生的朗讀開了綠燈。這一步教學環節很扎實,切實體現為培養朗讀能力而設計。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對課文有進一步的理解。劉老師根據課文對話鮮明、有利培養朗讀的有時,抓住讀好對話訓練為突破口,采用了分角色讀,分小組讀等多種形式品讀和評評議儀,在讀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創新思路,讓學生自瀆、自悟、自得,能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體會句子蘊含的感情,用內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讀課文,真正達到品讀感悟的臺階,使學生受到了美好情感的熏陶。
四、提出一些小建議
個別讀的形式比較多、齊讀多,面不夠廣。
五、課文鑒賞
《老人與海鷗》是鄧啟耀編著的一部文學作品。該書籍主要講述了一位老人在昆明的翠湖邊喂海鷗。后來老人去世了,“我們”把老人的照片放在翠湖邊上,海鷗們成群結隊地飛來向老人告別。表達了老人和海鷗之間的深厚情誼。
課文結構清楚,可分為兩大部分:老人愛海鷗,海鷗送老人。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愛海鷗;后一部分則通過老人死后,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課文語言樸實,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讀過的人無不為人與動物這樣真摯的感情而動容。
選擇編寫這篇課文的目的在于:讓學生認識到,動物是有靈性的,它們是我們親密的朋友。我們對它們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們加倍的回報。在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真摯感情的同時,學習如何把這種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并進行語言積累。
六、背景介紹
海鷗老人的名字叫吳慶恒,是一位普通的昆明市民。之所以叫他海鷗老人,是因為每年的冬天,昆明的翠湖都會迎來大批的遷徙的海鷗。這個時候,總有一位老人,每天徒步二十多里從城郊到翠湖帶一些自己買來的面包,去呵護這些美麗的海鷗。 老人那布滿皺紋的臉上,有一雙很善良的眼睛,肩上挎一個自制的泛白的布袋子,里面裝滿了喂海鷗的食物。他總是微笑著凝望眼前飛上飛下的海鷗們,給它們食物吃。
據老人講,這些海鷗是通人性的,當一只海鷗受到傷害的時候,它會用凄厲的叫聲呼喚其它的海鷗離開。曾經有一個海鷗,因為游客的抓捕,導致骨折,老人很小心地呵護著這只受傷的海鷗,從1992年起,老人每年都能看到這只受傷的海鷗來昆明,仿佛,海鷗很惦念這個風燭殘年的老人,飛臨昆明,也是一種探望紀念吧! 來公園游玩的人很多,但沒有一個人知道老人的家境,只是聽他自己說每一個月只有308元的退休金,而他要用其中的二分之一給海鷗們買吃的東西。有的時候,由于老人病了,每月自己的開銷多了些,給海鷗們買東西的錢就少了,于是,老人就去飯館里撿拾別人丟掉的東西,用他的話說就是窮人要有窮辦法。 云南電視臺的記者們知道了老人的情況,請老人講述自己和海鷗們的故事,老人很激動,也許是寂寞太久了,看著老人激動忘我地講解,心里升起了莫名其妙的傷感。到最后,記者和老人約好要帶記者們去看海鷗晚上棲息的地方,那是海鷗的一個臨時的家。臨別之時,老人一直很客氣的道別,連說了幾個再見和謝謝,最后竟然摘掉了帽子對鏡頭和記者朋友們道別,那種客氣的背后,實際上是一個人的涵養和尊貴。 隔天約見的時間到了,老人并沒有赴約。 又隔了幾天,作者忽然見到了老人,老人低著頭,精神萎靡,他坐在滇池水邊的石凳上,很沉靜,用手無力地把面包伸向海鷗。
記者問老人情況,老人的聲音很低,很安詳地告訴記者,他這幾天病倒了,幾天只吃了一碗面條。過了一會,老人說他很累,想回家休息。夕陽中,留給人們的是老人蹣跚的背影。 又過了一些天,年輕的記者朋友們很掛念老人,經過了很多打聽,終于知道了老人的家,等走過彎彎曲曲的巷子,聽到的卻是老人已經去世的消息。經詢問才知道,老人的名字叫吳慶恒,是早年西南聯大的學生,建國后受到了政治的迫害,沒有了家庭。老人一生孤獨,海鷗成了他孤寂晚年的唯一朋友。 后來昆明的人漸漸知道了海鷗老人的情況,由護林局組織自發的捐款,塑了一尊老人與海鷗的雕像,依靠在滇池,微笑中若有所思。這算是對老人的告慰。紀念海鷗老人-----吳慶恒先生。如果有來生,希望他永遠擁有微笑,不讓他像以前那樣孤獨。
【老人與海鷗的主要內容】相關文章:
老人與海主要內容介紹10-17
老人與海課文主要內容08-05
老人與海的主要內容及結構04-15
老人與海的主要內容描述01-28
老人與海主要內容概括03-18
《老人與海》的主要內容概括03-20
老人與海的主要內容介紹11-30
老人與海主要內容300字04-10
海明威《老人與海》的主要內容概括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