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年級下冊朗讀課文
《小池塘》是國家課程標準蘇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下面的是一年級下冊朗讀課文,希望能幫助到你!
一年級下冊朗讀課文
春風姐姐輕輕吹了一口氣,小池塘就醒來了。池塘里的水波一閃一閃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池塘邊的蘆葦長起來了,像長長的睫毛。
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鵝。太陽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鮮紅的汽球。月牙倒印在池塘里,像一只彎彎的小船。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許多閃亮的珍珠。
明亮的小池塘,美麗的大眼睛,映出一個五彩的世界。
一年級語文課文《小池塘》教學設計
一、設境激趣,導人課文
上課起立,老師故意安排一位學生趴在課桌上“呼呼”睡覺。當其他同學感到奇怪,要去喊他(她)時,老師搖搖手,然后,走到這位同學面前,輕輕地朝他吹了一口氣,用柔和的聲音說:“春天來了,該醒醒啦!彼X的同學在老師的“呼喚”下,睜開了眼睛,并朝四周張望。這時,老師及時引導:“呀,春風姐姐把這位同學吹醒了,F在,同學們朝窗外看看,柳樹被春風姐姐吹醒了,長出了嫩芽;桃花也被春風姐姐吹醒了,開出了紅花……一天,春風姐姐看到一個小池塘還結著薄冰,還
在睡覺呢。春風姐姐是怎么做的呢?小池塘有什么變化呢?同學們想知道嗎?那趕快讀一讀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小池塘》
吧。”這樣,學生的興趣被有效地激發,迫不及待地進入到課文的閱讀中去。
二、讀演結合,放飛想像
老師請那位“睡覺”的同學說一說,剛才老師一口氣吹在臉上的感覺。再請他(她)扮演“小池塘”,老師扮演“春風姐姐”,演一演。老師引導學生體會春風姐姐為什么要“輕輕”吹一口氣。(體現著愛心)然后,多媒體展示:池塘的冰融化了,水動了起來。讓學生想一想:為什么水波“一閃一閃”的?(春風吹的結果)再把景拉遠,讓學生感受小池塘的整體形狀:圓圓的,像一只大眼睛。之后,請學生觀察一下周圍同學的眼睛,看看有什么共同點。(都長著眼睫毛)接著,啟發學生:那么,小池塘的眼睫毛在哪兒呢?老師邊展示,邊動情地說:“春風姐姐把小池塘周圍的蘆葦也吹醒了,蘆葦也長起來了,同學們看,像不像給小池塘這只大眼睛鑲上了睫毛?小池塘美不美?你能把它的美讀出來嗎?”指導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在學生有了鮮活的感受后,老師激發學生探究:“現在,小池塘這只大眼睛要看東西了,它是怎么看呢?”老師讓學生一起參與做試驗,端來幾盆水,讓每位同學就近湊上去看一看,發現水中就會有自己的倒影,以此來理解“倒映”的意思。
接著,老師進一步啟發:“小池塘看到些什么呢?它不會說話,但只要看一下它的眼睛就能知道了。請同學們讀讀課文,把小池塘看到的東西畫下來。”老師隨著學生的回答,用多媒體分別展示動態,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鵝;太陽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鮮紅的氣球;月牙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彎彎的小船;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許多閃亮的珍珠。老師點撥:“同學們,它們能一起出現在小池塘的大眼睛里嗎?”讓學生明白,在不同時間,小池塘倒映的東西是不同的。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邊讀邊想像水中倒影:白鵝在悠閑地游動,鮮紅的氣球似乎正要放飛,彎彎的小船在輕輕搖蕩,顆顆珍珠在閃閃發亮……老師還要提示學生,前兩句要讀得明快而響亮,表現白天的熱烈;后兩句則要讀得柔和而緩慢,體現夜晚的幽靜。
學生誦讀第二自然段之后,老師再作啟發:“小池塘的大眼睛里就倒映了這四樣東西嗎?”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用水彩筆也來畫一個小池糖,并給它倒映更多美麗的東西。注意必須是同一時間出現的。當學生繪出了一幅幅多彩的倒影圖后,老師讓學生模仿課文中句式,用“()倒映在池塘里,像()”來練習說話。在學生充分描繪的基礎上,老師聲情并茂地誦讀課文最后一段:“明亮的小池塘,美麗的大眼睛,映出一個五彩的世界!痹賳l學生:“五彩就是五種顏色嗎?”(是泛指很多種顏色)“小池塘里的倒影僅僅是色彩多嗎?”(事物的姿態也很多)“誰能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多姿多彩)指導朗讀最后一
段,注意讀出贊美的語氣。
三、背誦積累,升華感情
在學生對課文有了較深的體味后,讓他們朗讀全文,教師再作適當指點。接著,引導學生選擇背誦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再把它們摘錄到自己的好詞佳句本里,這樣,從背誦、選摘兩方面進行積累,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之后,教師提示學生觀察課文插圖:“圖中一條小魚在池塘里游動,嘴巴也在快樂地張合著。它在說些什么呢?”引導學生積極揣摩小魚的心理,說說小魚的心里話。接著,再觀察想像:“看圖中小池塘邊也有兩個小朋友在拍手、歡呼,他們又在說什么呢?”在學生充分想像、發表見解后,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小池塘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它們的美是要靠我們明亮的眼睛去發現的,而且,還要靠我們像保護自己的眼睛那樣去保護它們!弊寣W生展開討論,以加深認識,升華感情,受到環保教育。
一年級語文課文《小池塘》教學反思
《小池塘》寫的是春天來時小池塘的美麗景象,課文運用擬人化手法,展開了豐富的想象,給人美的愉悅,并喻含保護環境,美化環境的思想。在學習課文接近尾聲時,我讓學生自己說說如果這時你站在小池塘旁邊,你會說什么?學生興趣盎然,一雙雙小手高高舉起,紛紛說道“小池塘,你真美!”“小池塘,你真漂亮!”“小池塘,你太美了!我想用綠蠟筆畫你的水波,用紅蠟筆畫你水中的太陽,用綠蠟筆畫你旁邊的蘆葦和小草。”
聽著學生想象豐富的句子,我的熱情也被他們點燃。我接著問:“這么美的小池塘,你們喜歡嗎?”
“喜歡!”話剛落地,學生的答案已響起。
聽著學生異口同聲答案,我知道我的目的達到了。我繼續問道:“你見過的小池塘是怎么樣的?”
生:我見過的小池塘的水是黑的,有很多垃圾。
生:那小池塘的水黑了,它不停地對別人說,如果你是小池塘,你又會對別人說什么?
生:小朋友,請你不要丟垃圾在我身上。
生:快給我洗干凈身上的臟東西吧,我渾身難受極了。
生:我好孤獨,把我的好朋友們(魚、青蛙、小蝦)都給我找來吧。
生:小朋友,讓我們都來愛護小池塘吧!
師:你們說得真好,只是小朋友們愛護小池塘就行了嗎?
生:不是,是大家都要愛護。
師:我們只是要愛護小池塘嗎?
生:不是,還要愛護草地。
生:還要愛護花,不能去摘花。
師:同學們,你們說得對極了,讓我們都來愛護環境,保護環境!讓我們生活的天更藍,水更綠清,地更綠!
皮亞杰說過: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進他們的發展。小池塘對于九洲基的小朋友來說,他們見過,可是他們眼中的小池塘和書上的小池塘有天壤之別。讓他們發現身邊的小池塘的不美,并引領他們找出不美的源頭,想出改變的辦法,既幫助學生感悟課文,又發展了學生的遷移思維。
一年級下冊說課稿
一、說教材
這節課的教材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43頁的內容!抖嘈、少些》是在學生學習了100以內數的認識和比大小之后進行教學的,這節課將為以后進一步學習數的比較打下基礎。
二、說教法學法
數學應該是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本課設計不斷創設富有生活意義的操作活動,激勵學生在操作中體驗生活的數學,從操作中發現,從發現中體驗,讓做數學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的基礎和紐帶,成為課堂發展的原動力;谝陨系闹R,并結合本教材的特點,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獨立思考,初步學習對數量的估計,逐步建立數感。并通過動手操作和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多一些和多得多少一些和少得多的相對性,并能夠用準確地語言表述數之間的大小關系。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概括力。
3.德育目標:使學生感受數學無處不在。
4.情感目標:激活學生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主觀需要,使學生愛學,樂學,在活動中體驗成功,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以上目標在數學活動中滲透,形成德育、智育、知識與能力的結合,本課的重、難點是: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意思,并能用它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系。
三、教學過程
分四層次:導入、新課、練習、小結。
1.導入部分:
我設計了比一比。在競賽中集中學生注意力,并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新課的學習奠定基礎。
2.新課部分
現在科學認為知識并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的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針對這樣的認識以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本環節我通過學生觀察、比較、討論、實踐等方法探索新知,具體設計如下:
課件出示主題圖(紅球有58個,藍球有15個,黃球有10個)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之中的一個詞來描述其中兩數之間的數量的多少關系。在描述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和概括力。
3.練習部分
基于一年級學生課上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易疲勞的特點,我特將此環節設計為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鞏固新知,同時也使學生能力主動參與,從而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4.總結部分
總結課上所學內容,并將課上所學知識用于生活,也要在生活尋找數學知識,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的應用意思。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注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參與意識,引導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使學生在主動探索求知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培養創新意思,鍛煉動手操作,應用知識的能力。
【一年級下冊朗讀課文】相關文章:
淺談如何指導學生有效朗讀課文06-11
一年級下冊《古對今》課文原文04-09
交通安全手抄報一年級下冊07-18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猜字謎》課文原文06-02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下冊教學總結07-31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下冊期末試卷09-08
一年級古詩10-12
二年級下冊句子06-20
二年級下冊《寓言》(經典)07-24
六年級下冊古詩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