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放風箏課文原文
放風箏是民間傳統游戲之一,清明節節日習俗。風箏又稱風琴、紙鷂、鷂子、紙鳶。起源于中國,是一種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通信工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放風箏課文原文,歡迎閱覽。
《放風箏》
三月的一天,幾朵白云在空中悠悠地飄著。我無意地向天空望了一眼,忽然我的視野中多了一樣東西,飄來飄去,忽上忽下。我瞪大了眼睛,看清了——原來是一只粉紅色的風箏,拖著長長的尾巴……
啊!這風箏給靜靜的天空帶來了幾絲生氣,使天空變得更加迷人,更有詩情畫意了。
放風箏的孩子出現了,看樣子有七八歲。一張可愛的面孔,忽閃著一雙大眼睛,像兩顆水靈靈的葡萄。身上雪白的襯衫,就像天空中那悠悠的白云。他一邊奔跑一邊高喊著:“風箏飛起來了!風箏飛起來了!”風箏翱翔于藍藍的天空中,牽動著我的心。
花壇旁,我正看得入神,那風箏卻忽然向下墜去。遠處,那孩子正慢慢地拉回風箏線,風箏終于落地了,孩子呆呆地站著,看著面前的一畦花苗。
天空又靜了,連云兒也好像不高興地徘徊著。真可惜,這醉人的景色,瞬間便消逝了。孩子跑了。風箏,在花壇旁平躺著。我呆望著天空,站了很久……
不知過了多少時候,那孩子又出現在我的視野里,就像一朵白云悄悄地飄過來。他一手抱著一個花盆,來到風箏墜落的地方,蹲下來,一雙小手扒開松土,小心翼翼地把花盆里的花苗拔出來栽進土里。噢,他剛才不小心踩倒了幾棵花苗,從自己家里移來幾棵補上了。
云兒多么純潔,就如同孩子的心。
風箏又飛起來了,在天空中飄飄揚揚,天空變得越發美了。
朵朵云兒也似乎高興地笑了。
拓展閱讀:《放風箏》教學反思
【第一課時】
今天上第一課時,主要任務是將課文讀通讀準,并學習生字。導入以后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詞和句,發現學生讀課文讀得很慢,一遍課文就得五分鐘,然后單個分段讀大家一起為其正音,然后整體理解課文,邊讀邊劃出描寫孩子們做、放、找風箏的心情的句子,在我檢查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的聽講率不達標,一部分學生聽成了劃出寫這三方面的句子,沒聽到心情二字,不過看到不少學生很會抓重點詞,這一點我很欣慰。找出重點句后讓學生讀說說孩子們的心情變化,然后讓學生把自已在讀書時的疑問提出來,有的學生就提了他們的情會什么會變化呢?還提出一些難懂的詞。然后我就把學生趁機拉到了生字上,讓學生自學生字詞,聯系課文中的句子學。然后小組檢查。并將難的詞班內交流。生字教學用了近十五分鐘,比以前節省了很多,同時也發現學生自學生字能力提高了不少,看來生字以后可以慢慢放手了。
【第二課時】
在上節課我和學生一起理清了本文的文理,此節課的教學任務就明顯多了,主要把重點放在對每一自然段的感情朗讀和對孩子們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體會和把握上。所以,本節課就組織學生讀文并說說自已最喜歡哪一段,然后開始讓他說說為什么喜歡,從而指導朗讀,再指名讀,大家評一評他哪里讀得好,哪里需要改進,在教學時重在讓學生通過讀文理解并感悟,忽略了詞語,沒有把詞語抽出來單獨教學。課尾讓學生自已想象他們找到自已的“幸福鳥”了沒有,學生分成兩派,有的說沒找到,因為風太大了,風箏又飛到了云彩上表示飛得很高,所以肯定掉到別的村子去了,有的說找到了,因為水磨坊就在村子很遠的地方,找不到他們肯定不會回去的等等,從學生的回答來看學生都是在捉著課文中的詞句來說自已的理由,看來學生已學會通過反復讀語言文字來理解課文內容。
拓展閱讀:課文《放風箏》教案范文
教學目標 :
1、學會按從整體到部分、從天空到地面、由遠及近觀察圖上的景物。
2、學會有條理、比較具體地記敘一項活動。
3、初步培養觀察事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有條理地、比較具體地觀察圖畫。連貫地組織語言。
課前準備:
每個學生去放一次風箏,感受一下放的動作和心情。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習課文,明確習作要求。
2、按要求觀察圖上的景物,并根據提示口述作文。
3、試寫一個片段。
教學過程 :
一、揭題,談話。
1、春天來了,陽光明媚,人們總愛去戶外搞些活動,你們喜歡搞什么活動呢?
2、昨天,我們也去放了風箏,你們的心情如何?這節課,我們就來寫寫放風箏的文章。同學們都放過風箏,一定有體會,也一定能把作文寫好。
二、讀文,明確要求。
1、自由讀文,劃出本次習作的要求。
2、討論,明確本次習作的要求。
三、指導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
1、指名讀文中的第一個問題,進行觀察指導。
(1)看圖回憶:你們以前放風箏都是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想象成自己在放風箏。)
(2)指名說說第一個問題。
例:星期天上午,同學們在人民廣場上放風箏。天空中搖曳著各式各樣的風箏,有鸚鵡風箏、蜻蜓風箏、仙鶴風箏
2、指名讀第2個問題,指導學生觀察回憶。
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回憶,弄清哪些人物在遠處,哪些在近處。
3、指名讀第3個問題,指導學生觀察回憶。
(1)要求觀察圖中的人物或回憶當時放風箏的情景,著重觀察(回憶)人物的動作、神情。
(2)自由試說,再指名說。
四、自由準備口頭作文。
五、指名一、兩名學生口頭作文講評。
六、自己選擇一個認為有把握的環節(三個問題之一)寫一個片段。教師巡回指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講評學生寫的片段。
2、學生完成作文,選取一至兩篇,師生共同評議。
教學過程 :
一、指名學生讀片段,集體評議。
(有意識選取寫不同片段的同學讀。)
二、指導學生完成整篇文章。
1、整篇文章我們應該按怎樣的順序寫?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確課文中的三個問題就可作為寫作的順序。
2、指名學生口頭作文,口述后組織評議。
3、學生寫草稿,教師巡回指導。
三、指名讀一讀自己寫的作文。對照要求,特別是觀察順序是否正確。討論評議。
四、找周圍的同學互改作文。
五、眷抄作文。
例文:
放風箏
春天的一個星期天的上午,陽光明媚,天氣很好。小方覺得沒事做,就約小紅一起去太平公園放風箏。
太平公園里人山人海,都是放風箏的人群。空中飄著各種各樣的風箏,有金魚型、神龍型、蝴碟型,等等。
他們拿著一只大雁型的風箏來到太平公園,這只風箏可精美了,粉紅色的羽毛,尖尖的嘴巴,園園的眼睛好像兩顆寶石。
小方也迫不急待地登報出自己帶來的風箏,右手拿著線軸,放出一米來長的線,小紅雙手舉起風箏,小方叫了聲放。小紅立刻就把風箏往空中拋去,小方立刻就助跑起來,一邊跑一邊放線。風箏像長了翅膀似的隨風撐起來,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著。它時而斜著身子飛翔,時而向下俯沖這時,這只精美的風箏引來一只美麗的小燕子,它唧唧地叫著,好像在問風箏:你是誰?我可以和你成為好朋友嗎?小燕子就和風箏一起飛翔著,有時它們并肩飛行,有時一前一后地飛行,好像在比高低,在比速度。
小紅看著飛上天與小燕子比賽的風箏,高興地在草地上蹦來蹦去,扎在她的辮子上的蝴蝶結仿佛也變成了兩只美麗的蝴蝶,在翩翩起舞。
多美的風箏世界啊!
【放風箏課文原文】相關文章:
放風箏課文原文翻譯08-16
小學課文太陽課文原文11-09
白楊課文原文03-29
山雨課文原文02-20
窮人課文原文06-27
黃鸝課文原文11-18
趙州橋課文原文12-01
馬課文原文11-24
松鼠課文原文04-19
臺階課文原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