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案

時間:2024-08-15 21:54:34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我要投稿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是他在送友人離開的時候所創作的,展現了朋友之間的友情的深厚。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歡迎閱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1. 認識5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

  2.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 使學生能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4. 激起學生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習慣

  教學重點:

  1. 使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容

  2. 使學生能從個別字詞中體會感悟詩里包含的情感

  教學難點:

  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深切體會到孟浩然與李白的深厚情誼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準備:

  寫有“黃鶴樓”“揚州”的小方卡紙各一張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師:同學們,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啊,離別容易相見卻難,離別了就可能意味著再也不能見面,所以送別就成了人們表達深情厚意的一種形式,也成了詩人們爭相歌詠的題材,這類詩,就叫做送別詩。今天老師要帶大家來學一首著名的送別詩,請看黑板——

  板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解詩題,知詩人,入詩境,悟詩情

  師:請同學們好好地把題目讀一讀,開始

  生讀

  師:讀得非常準確,但要是能吧停頓,節奏讀得更加鮮明些的話就更好了!再讀一遍

  生讀

  師:這次就好多了!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看看課本上的詩題,再看看黑板上的詩題,看以看,有什么不一樣的?

  生:課本中的詩題中有12的符號

  師:同學們的眼睛真亮!對,就是這兩個符號,老師現在也把他們寫上去。那這兩個符號是用來干什么的呢?

  生:課文下面有解釋

  師:細心的小朋友已經發現了,只要頭上有這些符號標記的字或詞,課文下邊就會有解釋或說明,所以我們稱這些符號為:注釋

  板書:注釋

  師:那同學們能借助注釋來說說題目是什么意思嗎?

  生: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去廣陵

  師:那是誰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去廣陵的呢?

  生:李白

  師:你怎么知道是李白?

  生:因為詩是李白寫的

  師:多會讀書的孩子呀!詩詩李白寫的,所以是李白送的孟浩然。那誰能完整地把詩題的意思說一說?

  生: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去廣陵

  師:說得真清楚!從注釋中我們知道了“之”的意思是——

  生:去,到

  師:所以我們才知道了詩題的意思!看,這就是注釋的作用,所以以后我們要學會利用注釋來學習古詩,這樣就會事半功倍了!

  師:同學們剛才已經說了,這首詩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先生,那我們還學過李白的什么詩?

  生:《靜夜思》《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

  師:有一首詩是寫給汪倫的,這首詩是——

  生:《贈汪倫》

  師:好,咱們一起吧這首詩來背一背,開始

  生背《贈汪倫》

  師:A、背得真流暢,看來同學們學過的古詩鞏固得真是不錯!

  B、背得有點疙瘩,看來學過的古詩掌握得不夠熟練呀,以后要加油了哦!

  師:好,我們知道了這首詩是李白寫給——

  生:孟浩然的

  師:那李白和孟浩然究竟是怎么樣的關系呢?請大家自己讀了課文以后再告訴老師。下面就請同學們好好德把這首詩讀一讀,念一念,注意要讀通順,讀出節奏,讀的時候可以看看注釋,查查字典,也可以喝同學們討論討論,然后從詩里邊兒找出一個詞來說明李白與孟浩然到底是怎樣的關系。開始

  生自由讀詩

  師:找到答案了嗎?是哪個詞?

  生:是“故人”

  師:那“故人”在詩里邊是什么意思?

  生:指老朋友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注釋里面有解釋

  師:瞧啊,學得多快啊!已經學會利用注釋來學習古詩了。你們學會了嗎?

  生:會了

  師:好!我們知道李白和孟浩然都是唐朝著名的大詩人,其實他們還是很要好的老朋友。李白20歲的時候就認識了孟浩然,猜猜那時孟浩然幾歲?

  生:18,25,30、、、、、

  師:那時的孟浩然已經40多歲了,兩個人雖然年齡差別很大,但還是成了好朋友。兩人在一起切磋詩意,志同道合,趣味相投,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幾年后,兩人因為相互思念,于是就相約來到武昌游山玩水,但不久,孟浩然就要去廣陵了,于是兩個人就在黃鶴樓相別。

  師:請同學們認真讀一讀詩的前兩句,找一找從哪些字我們可以看出李白與孟浩然是在相別呢?老師給大家一個友情提示,我們可以從兩個字中可以看出來,看看誰先找出來。、

  生讀一二兩句

  師:第一個字是什么?

  生:辭

  師:那是可以告訴大家“辭”是什么意思嗎?

  生:告辭

  師:能不能換個更恰當的詞呢?

  (引導學生用辭別)

  師:現在同學們能說說第一句詩的意思嗎?

  生:老朋友向西辭別黃鶴樓

  師:李白就站在黃鶴樓下,所以詩人說是辭別黃鶴樓,實際上就是在辭別——

  生:李白

  師:嗯,真不錯!已經找出一個了,我們還可以從前兩句詩的哪個字看出來他們是在送別?

  生:下

  師:哦,那這里的“下”字可以理解成什么意思?

  生:去的意思

  師:理解得真準確。那為什么作者說是“下揚州”,二不是“去揚州”呢?

  生:用“下”字讀起來更有古詩的味道

  師:多會品味古詩的語言啊!除了這個原因,其實還有另一個原因,咱們先來看黑板

  (在黑板上畫出一個長江簡圖)

  師:假如這就是長江的話,那黃鶴樓和揚州的位置該在哪里呢?誰能把黃鶴樓和揚州的貼到正確的位置上呢?

  (出示兩張小卡片)

  (指明貼,并說說為什么)

  師:有句話說“滾滾長江東逝水”,可見長江的水是從西邊流向東邊的,而孟浩然正是從西邊的黃鶴樓向東邊的揚州行進的,他的船當然是順流而下了,所以作者才用了一個“下”字

  (解釋的時候邊說邊在黑板上指畫)

  師:這就是古詩,詩里的每一個字都是詩人深思熟慮的結果。咱們一起把這兩句詩讀一讀,再來品味一下“下”的含義

  生讀

  師:孟浩然辭別李白,東下揚州,那是在一個什么樣的季節呢?

  生:煙花三月

  師:煙花三月又是一個怎么樣的三月呢?請閉上眼睛,插上那對想象的翅膀,讓煙花三月悄悄地走進你的腦海里,這是一個怎么樣的三月你看到了嗎?

  (鮮花盛開,百花齊放,陽光明媚,鳥語花香、、、、)

  師:這么多美麗的詞兒一個個從同學們嘴里蹦了出來,煙花三月的景美,你們的語言哪更美!那同學們能用你們最動聽的聲音讓老師再來感受一下這詩一般的美景嗎?齊讀一二兩句

  生讀

  師:聽同學們讀詩,就像喝汽水一樣,有滋有味兒的。老師陶醉了,可是詩人陶醉在這樣的景色中了嗎?

  生:沒有

  師: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生:詩的后兩句

  師:請你帶上感情把這兩句詩好好地讀一讀

  生讀

  師:詩人的眼中沒有美景,他只看到了什么?

  生:孤帆

  師:三月的江南美如畫,但為什么詩人的眼中只看見孤帆呢?

  生:李白對孟浩然依依不舍

  李白的眼里只有孟浩然

  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

  師:老師真為大家高興,因為同學們已經走進了詩人的內心

  師:好友的船離去了,李白離開了嗎?

  生:沒有

  師:是的`,李白沒有離開,我們還可以從課文的插圖看出來。好,接下來請同學們仔細地觀察一下插圖,看看你看到了什么?

  (可以給學生一點提示:看看李白的表情,動作,李白在干什么?如果讓你用語言來描述這幅圖你會怎么說?)

  生:李白抬著頭,目送友人離去

  李白雙手作揖,在向孟浩然告別

  李白非常依依不舍

  船已經走得很遠了,但李白還站在江邊

  師:請結合插圖,再把這兩句詩來讀一讀,感受一下李白站在江邊目送友人離去的那個畫面

  生讀三四兩句

  師:如果那一時候站在江邊的是你,老朋友登上里孤獨的小船,由近漸遠,最后消失在茫茫天際,你不忍心離去,站立在江邊,目送友人遠去,你的心情會是怎么樣的呢?

  生:依依不舍,傷感,難過,留戀

  (評價:好不容易才見上一面卻又要分離,怎不讓人傷感呢?

  老朋友此去綿綿無期,心里又怎么舍得)

  師:假如你就是此刻的李白,你想對孟兄說些什么?可以暫且把老師當作孟兄,你想對我說些什么?

  生:孟兄,你要一路平安——有你的祝福,我一定會保重的

  孟兄,放心走吧,我們一定可以再見的——李兄,我就等著那一天了

  孟兄,你要照顧好自己——多會關心人的兄弟啊,我一定會的

  孟兄,我會想你的——李兄,我也會想你的

  師:請問李白先生,你能帶著這份傷感,這份留戀,這份不舍與這份祝福為孟兄吟起這首詩嗎?

  生:能、

  生讀

  師:老師聽出來了,同學們是用心在讀,是的,在這千年勝地黃鶴樓下——(引讀:故人西辭黃鶴樓、、、、)

  師:在這如詩如畫的江南春天——(引讀:故人西辭黃鶴樓、、、、、)

  師:就是這種感受,就是這種感情。汪倫送李白,情比桃花潭水深,那今天李白送孟浩然呢?情比長江——

  生:長,深,遠

  板書:情比長江長、深、遠

  師:短短的三個字,就囊括了李白與孟浩然的深厚情誼。悠悠黃鶴樓,依依送友去,說不盡的情與義,盡隨江流去。同學們,讓我們帶著這份感動,用最深情的朗讀替李白再送一次孟浩然,好嗎?

  齊讀全詩

  結束

  三:作業布置

  1、背誦并默寫古詩

  2、完成課堂作業里的相關內容

  四:板書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 李白

  黃鶴樓

  揚州

  情比長江長、深、遠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案篇二:

  教材分析: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于寫景。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一代名勝黃鶴樓;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去;只留一江春水。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

  教學目標:

  1 認識5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 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4 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流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課文

  1、小調查,古詩和一般的課文相比更喜歡哪個?原因是什么?(生討論、交流。)

  師總結:古詩言簡意賅,不錯。但就是在這么短小的篇幅里卻字字珠璣,大家在學古詩詞時不要輕易放過任何簡單的字眼,把詩詞讀深、讀透、并且讀長。

  2、古詩——唐詩——李白——《贈汪倫》,生齊聲背。邊背邊想: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生交流)

  總結:在古代因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別就很難再見面。所以在分別時往往作詩詞相贈,以表達彼此的深情厚誼,這種詩被稱為送別詩。(板書:送別詩)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李白寫的另外一首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深入詩題,解讀大意

  1、汪倫依依不舍地送走了李白,通過預習加上詩題的提示作用,告訴我在這首詩中又是誰送走了誰?(板書:李白送孟浩然)

  師點明預習的重要性,生試讀詩題。師講明古詩對停頓講究,要求停頓正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齊讀并個性解讀詩題。

  師:讀了這么多遍詩題,再仔細對比幾首送別詩的題目《芙蓉樓送辛漸》、《送元二使安西》,你有沒有什么新發現?(生自由交流)

  師總結:送別詩的詩名往往會將送別的地點,送別的對象,還有送別對象的去處融入其中,這是它的一大特點。

  生用自己的話把詩題的意思完整地表達出來。

  2、頭腦風暴。詩題也就是古詩的“詩眼”。讀懂了詩題,也就把整首古詩讀懂了一半。了不起!生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

  師:問題還真不少,怎樣才能解決問題呢?

  三、細讀詩歌,體悟詩情。

  1、強調讀的重要性。學生初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看清字形,爭取把它讀通順。

  生閱讀,師檢查反饋,生齊讀。

  2、師要求生讀通——讀懂,邊讀邊解決問題。并強調批注的作用。

  生自由讀詩,討論,交流。

  理解故人:有詩為證(屏幕出示)講述他倆相識相知的經過。并說明借助注釋讀古詩的方法。

  理解煙花三月(屏幕出示)

  在這千年勝地的黃鶴樓上,在這如詩如畫的江南春天,用一個詞來形容當時的景色。

  同學們看到了,孟浩然要去的是哪?是揚州,揚州是唐朝最繁華的都市,相當于現在的上海。曾有詩云“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況且是在煙花三月,一路上是享不盡的美麗風光。(總結:景美)

  沉浸在如此美景中,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兩句詩。齊讀。

  良辰美景三月天,詩人本該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飲美酒,吟詩作賦。但孟浩然又匆匆離李

  白而去。李白的心情會怎樣?(學生作答。)

  師:從哪里可以看出李白是依依不舍的?

  3、學生交流,教師引導理解。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目送著孟浩然走到江邊,登上小船;目送著帆船緩緩離岸,漸漸遠去,看不見朋

  友的身影;目送著朋友的小船消失了,只見一片白帆;最后連那點兒白色的帆影也不見了,

  想象一下:李白可能先會在哪里相送?當江邊看不到帆船,又可能到哪里?半山腰也看不見了呢?

  師生一詠三嘆讀最后兩句。

  4、目送友人遠去,李白在黃鶴樓上心馳神往,看呀,望呀,他究竟看到了什么?(板畫孤帆,書寫“帆盡”)

  長江是當時的水上交通要道,難道真的只有孤零零的一條帆船?(板畫眾帆,突出孤帆。)

  “江帆點點,只見一帆,船不見了,我看著帆,帆不見了,我只看見長江水流呀流呀送你到揚州。(師范讀后兩句)真是帆盡,“情未盡”(板書)。(總結:情深)

  古人說:相見時難別亦難,一點都不錯。帶著李白的深情,我們齊聲朗讀全詩。

  這首詩在詩壇上有著千古一別和“三名一別”的'美譽(屏幕出示)我們的詩題可以這么講:在名樓送名人到名城。足以見得它的分量非常之重。但最主要的還是李白對孟浩然的一片深情。孟浩然走了,時光流逝,但他對孟浩然的思念永遠沒有停止。在送別一年后又為這次送別寫了一首五言詩。(屏幕出示《江下行》)這首詩非常直白,就像上面這首詩的注釋。齊讀。

  四、拓展訓練

  模仿《贈汪倫》,并結合本詩的情境寫一首《贈李白》。(設置背景音樂吳滌清歌曲《煙花三月》)這首歌的詞兒是根據《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改的。課后可以去找來聽聽,它能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這首古詩。(檢查反饋,討論交流)

  五、課外延伸:

  閱讀《黃鶴樓送別》,它是一篇“文包詩”的作品,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

  離別是詩,離別是歌,離別總是情。一樣的送別,不一樣的情懷,我們今天學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下節課要學的是《送元二使安西》,表達的是不同的離別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案篇三: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中年級古詩教學應該:“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這就從方法步驟(誦讀古詩,展開想象,理解詩意)與培養目標(獲得情感體驗,有感情地朗讀)兩個互相聯系、螺旋上升的方面,為中年級古詩教學設定了階段性目標。我們的重點是培養讀詩興趣,通過理解詩句,想象詩歌描繪的情境,體驗作者情感。

  在語文實踐過程中注重發揮教材的“例子”功能。強調學習古詩方法的傳授、遷移,幫助學生掌握規律,形成能力,最終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深入理解“故人”“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的豐富內涵。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背誦古詩,積累詩句,培養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

  3.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在誦讀中感受朋友之間的深厚友情。

  4.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古詩文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

  1.通過反復誦讀,多元體驗,引導學生感悟詩情。

  2.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傳授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并搜集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揭示題意。

  1.播放名曲《送別》,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送別詩。

  在這樣的一種音樂聲中,你能不能激起情感的浪花,想起送別的詩來。

  (李白《贈汪倫》、高適《別董大》、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揭題導入

  同學們為什么古代有這么多送別的詩呢,古代交通不便,今日一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所以寫送別詩就成了當時送別的一種習俗,有無數文人寫下了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詩句。我們今天的課文《古詩兩首》就安排了這樣兩首送別的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送元二使安西》。

  3.回憶學習古詩方法。

  學習新課之前,請大家回憶一下學習古詩的方法是什么?

  (知詩人——讀詩文——解詩意——悟詩情)

  4.揭題釋題。(知詩人)

  (1)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板書詩題,注意“孟”、“浩”、“陵”的寫法)

  看老師寫課題,寫字要一筆一劃,做人也要認認真真,如果同學愿意可以舉起你的小手和老師一起寫。“孟”第一筆注意是橫撇。“浩”三點水三點位置要擺好,右邊“一口咬掉牛尾巴”。“陵”要特別注意右邊“土八下面是折文”。陵:古代多用作地名。

  跟老師把“陵”右邊再寫一遍,下課了還能記住這個字么?

  (是的,課堂學得好,課后不用學)

  (2)簡介作者。

  這首詩的作者是——李白。李白大家都不陌生,誰能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生自由交流。教師可適當補充。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南),出生于蜀郡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于西域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逝世于安徽當涂縣。存世詩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3)釋題

  自己讀一讀課題,看看從課題中能看出哪些內容。

  ①師生互動,了解黃鶴樓課件展現黃鶴樓雄姿;

  黃鶴樓: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跡,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祎于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最新一次修葺黃鶴樓,竣工于1985年。

  ②出示長江示意圖,明確黃鶴樓、廣陵的地理位置;

  ③孟浩然(資料)

  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之:到達。廣陵:即揚州。

  ④交流資料,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真摯友誼的故事。

  師講述李、孟真摯友誼的故事,為理解李白與孟浩然依依惜別的深情作好鋪墊。

  ⑤學生完整表達詩題的意思。

  (設計意圖:講解李、孟之間交往的生動故事,為學生理解詩句埋下伏筆)

  (4)讀題。

  詩題的`意思我們都了解了,誰再來讀一讀詩題。

  (設計意圖:在師生交流中,通過畫面──黃鶴樓雄姿、簡筆畫──黃鶴樓及廣陵位置、故事──李、孟交往的生動內容,使學生如見其形、如臨其境,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達到了解題入境的效果。)

  二、讀通讀順。(讀詩文)

  弄明白詩題,下面我們進行第二步——讀詩文。

  1.自由練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預設:如學生充分預習了,可直接進入第二環節。

  昨天預習了嗎?都讀了幾遍?誰愿意來試一試。

  2.指讀正音。師范讀。自由讀,指名讀。(讀通、讀順、讀熟)

  三、理解詩意。(明詩意)

  1.讀準字音讀通字句,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詩句中每一句話的意思都讀明白了呢,下面請大家默讀詩句,出示自學要求:

  A、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

  B、有不懂之處作上標記。(求助熱線——1多讀看圖,用心思考;2看注釋或查工具書;3向他人求助)

  2.集體交流。

  (1)結合板畫弄懂“西辭”的含義。理解“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碧空”、“盡”、“唯”的意思。

  (2)質疑解疑。有沒有不懂之處了?

  (3)練習完整地講述詩意。

  四、賞析佳句,入境悟情。(悟詩情)

  1. 賞析“煙花三月”的含義。

  (1)喚起學生生活體驗。引導想象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一幅美景。

  (2)師生共議“煙”的豐富意蘊,想象美景。肯定學生富有創意的個性化理解。如:江邊水氣繚繞,籠罩在淡藍色的薄霧中,霧氣時聚時散令人產生無限遐想。

  (3)拓展理解:“煙花三月”不僅僅指黃鶴樓所在的武漢,還有揚州,乃至整個長江兩岸沿途都是春意濃濃,一派“千里鶯啼綠映紅”的美好春景。這句詩表達了詩人愉悅的心境。

  (4)師生共同在音樂中播放畫面欣賞,感受“煙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

  (5)指導朗讀前兩句。

  (設計意圖:抓住“煙花三月”的“煙”,引發學生對春天美景的想象,聯想長江兩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遠”,再欣賞圖片加深感受,最后有感情朗讀,讓學生感受、理解、表達融為一體。)

  2.品析“碧空盡”、“唯”的含義。

  (1)品第三句,各抒己見,談談對“碧空盡”的理解,體會詩人仁立凝望遠帆的情景,體會李白目送帆船遠去時間之長,對朋友感情之深。

  為什么是“孤帆”?“盡”了的是什么?無“盡”的又是什么?

  (2)從最后一句中,體會詩人寄情于浩蕩的一江春水,對摯友的一片深情。

  討論:滾滾東去的僅僅是一江春水嗎?

  (引導體會雖然“多情自古傷別離”,但“人雖分,心相隨,情永在”的豐富內涵。)

  (3)指導朗讀后兩句。師引讀——

  師:這句話內涵這么豐富,怎么能讀好呢,看看插圖,李白站在江邊,假如想象一下我們現在站在江邊,船已經開了好一會兒,李白還在望啊,不禁想起兩首詩——生讀。

  師:船已經越來越遠了,真是——

  師:這船已經消失在碧水藍天了,李白想起了他們在一起的情景,于是他脫口而出這樣兩句,讀——

  從這兩句詩中,我們感受到了什么?

  板書:情深意長。

  四、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讀到這里,同學們你們對故人有更深的了解了嗎?他們只是一般的朋友嗎?

  (忘年交、生死之交、非常好的朋友、情深意重……)

  我們怎么把這種情深意重讀出來,站起來讀可以,坐著讀也可以,看怎么把這種意境讀出來。讀。

  1.自由組合練習讀。

  2.展示個性指名讀。

  3.師生互動背誦讀。

  (設計意圖:自由組合讀,讓學生自讀自悟,讀中悟情;教師引讀,可點撥學生如何讀出抑揚頓挫,觸發學生深入體會;展示個性讀,可引發學生展示自身獨特體會,多樣化的反復誦讀,是培養語感的必由之路。)

  五、回顧全詩,拓展延伸,歸納升華。

  1.歸納總結全詩情景交融的表達方法。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一切景語皆情語。

  2.蘇教版《黃鶴樓送別》拓展閱讀。

  3.激發學生體會第二首詩及其他送別詩的興趣。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案】相關文章: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1-07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1-11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04-29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制作01-09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蘇教版教案03-30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優秀教案04-01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反思精選04-16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優秀教案03-26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優秀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