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卜算子·燕子不曾來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4-09-25 12:41:45 煒玲 古詩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卜算子·燕子不曾來原文及賞析

  賞析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卜算子·燕子不曾來原文及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燕子不曾來,小院陰陰雨。

  一角闌干聚落花,此是春歸處。

  彈淚別東風,把酒澆飛絮。

  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譯文

  在小小庭院中,燕子沒有來,只是陰雨連綿,一片幽暗。院中一個角落的欄桿處,聚集著一堆落花;落花飄飄零零,標志著春天已經遲暮。

  揮淚告別東風,用酒來祭紛紛揚揚的飛絮。傳說柳絮楊花飛入池塘,便化作浮萍,所以不要飛向天涯去。

  注釋

  《卜算子》:又名《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等。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綽號。駱賓王寫詩好用數字取名,人稱“卜算子”。此調始于蘇軾。雙調,四十四字,仄韻。

  陰陰:形容陰暗的樣子。

  闌(lán)干:欄桿。

  落華:即落花。

  彈淚:掉淚,流著眼淚。

  東風:春風。這里借指春天。

  飛絮(xù):飛舞的柳絮。

  化了浮萍(fú píng):古人以為柳絮落水化為浮萍。

  莫:不如。

  賞析:

  愁苦之寫,后來居上。這除了藝術的成熟及積累諸因素外,重要的是感受的深化,而感受的深化又表現著才士境遇困頓的現象的加劇。所以,沿流溯討“士”的發自心底的哀嘆,能清晰地了解封建社會日益衰朽而心靈壓抑愈烈的軌跡。此詞所表現的衰世漂泊的凄苦,具有濃重的世紀末情調。警策之句是“化了浮萍也是愁”,這表達的是一種窘迫無路、無法解脫痛苦的極致語。作者心頭的凄苦能得化解則尚存生機,還有轉機。無以化解,即使轉化了仍是愁境甚或更見愁苦,那就不能有什么生趣。結局是一段無異,也不必繼續飄泊天涯了。這末兩句有回環之勢寓于平易語中:飛絮是愁,浮萍是愁,飄蕩或衰落,形態雖異,終端一致。在作者看來,飄泊多苦,前途無望,際遇難免,遲“化”不如早“化”,早“化”或還略勝遲“化”,可省卻跋涉、遭人擺布之苦。陳廷焯《白雨齋詩話》卷五說得準確:“鹿潭窮愁潦倒,抑郁以終,悲憤慷慨,一發于詞,如《卜算子》云云,何其凄怨如此!”

  創作背景

  詞中的意象“陰陰雨”、“落花”、“飛絮”、“浮萍”暗示了詞人沒落的情懷,而這種黯淡情緒又是咸豐兵事的折光。太平軍所向披靡,癸丑年定鼎天京,這對清廷的打擊極其沉重,隸屬于封建統治階級的文人也由此產生了沒落、迷惘之情。從詞的意蘊看,《卜算子》恐亦是癸丑年作。

  名家點評

  晚清詞人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五:鹿潭窮愁潦倒,抑郁以終,悲憤慷慨,一發于詞。如《卜算子》云云,何其凄怨若此![9]

  現代學者黃瑞云《詞苑英華》:雖是詠楊花,無疑滲透詞人抑郁的心緒。

  作者簡介

  蔣春霖(1818—1868),字鹿潭,江蘇江陰人,寄籍大興。幼時即才名遠播,屢應科舉而不第,僅為兩淮鹽曹等地方小官十余年。母去世后辭官,生活窘迫,憂時感世,自沉于吳江垂虹橋。春霖早年工詩,中年始致力于詞,因慕納蘭性德《飲水詞》及項鴻祚《憶云詞》,晚年自定詞集時,遂名為《水云樓詞》。

【卜算子·燕子不曾來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陸游《卜算子·詠梅》原文、譯文及賞析09-12

卜算子詠梅陸游的詩原文譯文及賞析04-23

陸游詞作《卜算子·詠梅》原文賞析10-03

卜算子·詠梅 賞析04-16

課文《燕子》原文06-11

燕子的課文原文03-22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原文賞析02-27

蘇軾《卜算子》原文鑒賞01-23

小學課文燕子原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