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詩誦讀幾種方法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學新大綱推薦背誦的80首古詩詞,都是歷代名篇佳作,不僅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詞句優美,韻律和諧,節奏性強,易讀易記,特別適合小學生誦讀。那么如何指導學生誦讀古詩詞,對于陶冶其情操,養審美能力,提高文化素養,顯得至關重要。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嘗試運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一是熟讀成誦法。
即讓學生多讀,可指導學生朗朗出聲地誦讀,低唱慢吟地誦讀,也可不求甚解地誦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讀多了,自然成誦。如學習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首先是指導學生多讀,反復地讀,要讀出詩的節奏和重音。通過多讀,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二是聯系擴充法。
即將所學的某一首古詩詞,與其題材內容、表現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詩詞聯系起來誦讀,以形成一個知識組塊。如學習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可指導學生同時誦讀其他有關詠柳的名詩,如杜牧的《柳》:數樹新開翠影齊,倚風情態被春迷。依依故國樊川恨,半掩村橋半掩溪。羅隱的《柳》: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依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楊萬里的《新柳》: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把這幾首同一題材的詩歌聯系起來讓學生學習,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并在對比誦讀中強化了記憶效果,從而激起了學生讀背古詩詞的極大興趣。
三是想象入境法。
即將誦讀過程作為欣賞佳作的過程,邊讀邊想象畫面,把自己融入詩詞的意境之中。如學習《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想象農人艱辛勞作的情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熟讀成誦,自然水到渠成。有條件的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再現畫面,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和記憶。
拓展:
課外古詩詞誦讀七上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課《課外古詩詞誦讀》位于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最后一課,屬于課外自讀古詩詞。
二、學情
七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初步具備了讀古詩詞的一些經驗,可以自己簡單的讀一讀古詩詞,但是可能還在沒有掌握一些閱讀的方法。
三、教學目標
1、能夠熟練誦讀古詩詞。
2、能自己對古詩做簡單賞析,并積累閱讀古詩詞的方法。
四、教學重、難點
能自己對古詩做簡單賞析,并積累閱讀古詩詞的方法。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昨天晚上我備課的時候,感覺這節課要讀的這四首古詩,內容豐富、情感真摯、寫作的方法多樣,可讀的角度較多,我就有點糾結,要從哪些角度帶領你們讀呢?不好選擇,只好來尋求你們的幫助,你們來和我說說,你們平日里是從哪些角度來讀古詩詞的?
(二)自由批注
師:我們上學期在現代文閱讀中涉及到了批注閱讀的方法,本單元在名著閱讀中也提出了批注的方法,接下來就請同學們結合以往閱讀古詩詞的經驗,從四首古詩中自選一首,自選角度做一個批注。
生:批注
(三)發言交流
1、學生交流自己所做的批注。
2、教師歸納總結并板書;交流過程中指導朗讀。
(四)呈現老師批注
1、怎樣理解“詩中有畫”?
2、第二首詩中詩人的思鄉之情怎么傳達出來的?
3、“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表達了詩人什么情感?
(五)現在我們再來看看我們可以從哪些角度讀古詩
(六)我們一起來有情感的朗讀四首古詩詞
(七)學生任選一首詩一個角度,動筆寫一寫賞析
1、學生交流自己寫的賞析;
2、教師進行相關語言表述的指導。
(八)作業:積累背誦四首古詩詞,并繼續完成其它三首詩的賞析。
【古詩誦讀幾種方法】相關文章:
古詩誦讀的指導方法10-23
淺談誦讀古詩詞的激趣方法09-01
經典古詩詞誦讀總結10-20
誦讀古詩詞(15篇)10-30
游子吟古詩誦讀及賞析10-31
經典誦讀古詩文選背05-08
誦讀古詩詞(精選30首)06-08
學習古詩方法09-25
英語幾種寫好句子的方法10-28
清明節古詩文誦讀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