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軾古詩《送賈訥》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委托賈訥看顧父母墳園和問候家鄉父老,對故土的眷戀之情躍然紙上。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蘇軾古詩《送賈訥》賞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宋代:蘇軾
老翁山下玉淵回,手植青松三萬栽。
父老得書知我在,小軒臨水為君開。
試看一一龍蛇活,更聽蕭蕭風雨哀。
便與甘棠同不剪,蒼髯白甲待歸來。
注釋
①賈訥——時出任眉州通判。倅眉——任眉州副知州。宋制,通判皆為副知州。倅,副職。②老翁山——在今眉山市東坡區土地鄉。蘇軾父母和其妻王弗的墳墓皆在此山。其下有老翁井。玉淵回——清澈的泉流環繞。玉淵,指“老翁井”泉。③小軒——有窗的小屋。開——設置。一本作“蓬萊親手為君開”。④龍蛇——形容枝干盤曲。風雨——想象中的'松濤。兩句都是寫松。⑤周代召伯下鄉,憩息過一棠樹下,以后這棵樹便被當地人民加意的保存、愛...
注釋
佚名
①賈訥——時出任眉州通判。倅眉——任眉州副知州。宋制,通判皆為副知州。倅,副職。
②老翁山——在今眉山市東坡區土地鄉。
蘇軾
父母和其妻王弗的墳墓皆在此山。其下有老翁井。玉淵回——清澈的泉流環繞。玉淵,指“老翁井”泉。
③小軒——有窗的小屋。開——設置。一本作“蓬萊親手為君開”。
④龍蛇——形容枝干盤曲。風雨——想象中的松濤。兩句都是寫松。
⑤周代召伯下鄉,憩息過一棠樹下,以后這棵樹便被當地人民加意的保存、愛護,因為他們永遠紀念著他們的召伯。《詩經》中有《甘棠》篇:“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作者引用這個故事,說青松當和甘棠一樣受到人民的保護。因為預想到賈訥要去那里,所以這樣稱譽他。
⑥蘇洵
《老翁井銘》:“往歲十年,山空月明,常有老人蒼顏白發,偃息于泉上。”蘇軾自注:“先君葬于蟆頤山之東二十余里,地名老翁泉。”賈訥許諾前往看顧,故有此語。
公元1086年(元祐元年),蘇軾知登州任,到官五日,調回京師。一年之間,三遷要職,當上翰林學士。賈訥這時將到作者故鄉眉州作官,作者故作詩相送。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蘇軾古詩《送賈訥》賞析】相關文章:
蘇軾最美古詩賞析10-01
蘇軾《浣溪沙》古詩賞析08-06
蘇軾《海棠》古詩賞析09-19
蘇軾的古詩加賞析07-02
蘇軾古詩《水調歌頭》賞析11-16
蘇軾《水調歌頭》的古詩賞析11-04
《劍客》賈島古詩賞析10-05
蘇軾梁賈說原文及譯文賞析09-15
關于蘇軾的古詩《海棠》賞析09-01
《定風波》蘇軾古詩賞析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