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高適《塞上聽吹笛》古詩賞析與翻譯

時間:2024-10-27 22:55:31 古詩 我要投稿

高適《塞上聽吹笛》古詩賞析與翻譯

  導讀:《塞上聽吹笛》是唐代詩人高適的作品。此詩采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在虛實交錯、時空穿梭之間,把戰士戍邊之志與思鄉之情有機地聯系起來,統一起來,構成一幅奇麗寥廓、委婉動人的畫卷。全詩含有思鄉的情調但并不低沉,表達了盛唐時期的那種豪情,是邊塞詩中的佳作。

高適《塞上聽吹笛》古詩賞析與翻譯

  《塞上聽吹笛》

  高適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注釋

  塞上:邊塞地區。

  雪凈:冰雪消融。

  胡天:指西北邊塞地區。胡是古代對西北部民族的稱呼。

  牧馬:放馬。西北部民族以放牧為生。

  羌笛:羌(qiāng)族管樂器。

  戍樓:防衛的城樓。[2]

  梅花何處落:笛曲有《梅花落》,屬于漢樂府橫吹曲。是將曲調《梅花落》拆用,嵌入“何處”兩字,從而構思成一種虛景。

  關山:這里泛指關隘山嶺

  譯文

  冰雪消融,胡地又回到了牧馬的時節了。

  傍晚時分,戰士們趕著馬群回來,明月灑下一片清輝。

  在如此蒼茫而又澄明的夜色中,從戍樓中傳來熟悉的《梅花落》曲調。

  風傳笛曲,一夜之間傳滿了山川關口。

  仿佛風吹的不是笛聲而是落梅的花片。

  它們四處飄散,一夜之中花色花香灑滿關山。

  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在西北邊塞地區從軍時寫的。高適當時在哥舒翰幕府,同時所作《登隴詩》云:“淺才登一命,孤劍通萬里。豈不思故鄉,從來感知己”,正是由于懷著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種豪情,筆下的詩方能感而不傷。

  賞析:

  高適在這首詩中寫景就有“虛景”與“實景”之分,他用明快、秀麗的基調,豐富奇妙的想象,實現了詩、畫、音樂的完美結合,描繪了一幅優美動人的塞外春光圖,使這首邊塞詩有著幾分田園詩的風味。

  此詩寫塞上聞笛而生鄉關之思,但首先卻展現出冰雪鋪凝的廣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與戍樓之間托出羌笛之聲,在荒漠塞外與故鄉春色的鮮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縷(lǚ)縷鄉思。但這鄉思卻略無哀怨,而是隨著一夜風吹滲滿整個關山,以可見的壯偉景觀的實態體現出巨大的內在顯現力與藝術包容力。

  前二句寫的是實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馬的時節了。傍晚戰士趕著馬群歸來,天空灑下明月的清輝。開篇就造成一種邊塞詩中不多見的和平寧謐的氣氛,這與“雪凈”、“牧馬”等字面大有關系。

  那大地解凍的春的消息,牧馬晚歸的開廓的情景使人聯想到《過秦論》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則“牧馬還”三字似還含另一重意味,這就是胡馬北還,邊烽暫息,于是“雪凈”也有了幾分象征危解的意味。 這個開端為全詩定下了一個開朗壯闊的基調。

  在如此蒼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樓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調啊!懊坊ê翁幝洹笔菍ⅰ懊坊洹比植鹩,嵌入“何處”二字,意謂:何處吹奏《梅花落》?

  詩的三四句與“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意近,是說風傳笛曲,一夜之間聲滿關山,其境界很動人。“梅花落”本為羌笛聲,但仿佛風吹的不是笛聲,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處飄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灑滿關山。

  三四句之妙不僅如此。將“梅花落”拆用,又構成梅花開滿關山的虛景,呼應雪凈月明的實景,委婉含蓄地表達了內心思念家鄉的強烈感情。仿佛風吹的不是笛聲而是落梅的花片,它們四處飄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灑滿關山。這固然是寫聲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設問出之,虛之又虛。而這虛景又恰與雪凈月明的實景配搭和諧,虛實交錯,構成美妙闊遠的意境,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畫手也難以畫出的。同時,它仍包含通感,即由聽曲而“心想形狀”的成分。戰士由聽曲而想到故鄉的梅花(胡地沒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鄉的情調。不過,這種思鄉情緒并不低沉,這不但是為首句定下的樂觀開朗的基調所決定的,同時也有關乎盛唐氣象。

【高適《塞上聽吹笛》古詩賞析與翻譯】相關文章:

高適《塞上聽吹笛》古詩賞析與翻譯09-05

塞上聽吹笛翻譯及詩意古詩詞07-09

高適《營州歌》古詩賞析與翻譯08-13

聽張立本女吟_高適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10-09

《塞上聽吹笛》和《從軍北征》閱讀答案對比賞析08-12

高適的經典古詩大全07-17

《除夜作》高適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8-22

古詩聽彈琴原文翻譯及賞析10-31

塞上古詩賞析09-12

《燕歌行·并序》高適唐詩注釋翻譯賞析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