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維的古詩早春行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王維的古詩早春行,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作品原文
早春行
紫梅發初遍,黃鳥歌猶澀⑴。
誰家折楊女,弄春如不及⑵。
愛水看妝坐⑶,羞人映花立⑷。
香畏風吹散,衣愁露沾濕。
玉閨青門里⑸,日落香車入⑹。
游衍益相思⑺,含啼向彩帷⑻。
憶君長入夢,歸晚更生疑。
不及紅檐燕,雙棲綠草時⑼。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黃鳥:鳥名。有兩說。《爾雅·釋鳥》:“皇,黃鳥。”郭璞注:“俗呼黃離留,亦名搏黍。”黃離留,即黃鶯。 郝懿行義疏:“按此即今之黃雀,其形如雀而黃,故名黃鳥,又名搏黍,非黃離留也。”《詩經·國風·周南·葛覃》:“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三國魏曹植《三良》詩:“黃鳥為悲鳴,哀哉傷肺肝。”趙幼文校注:“《詩經·黃鳥篇》序:‘《黃鳥》,哀三良也。’”唐李白《江南春懷》詩:“青春幾何時,黃鳥鳴不歇。”澀:指聲音不流利、圓潤。
⑵弄春:謂在春日弄姿。明徐渭《賦得萬綠枝頭紅一點》詩:“名園樹樹老啼鶯,葉底孤花巧弄春。”
⑶愛水:愛惜水。《韓詩外傳》卷三:“夏不敷浴,非愛水也。”
⑷羞人:害羞,難為情。唐劉言史《山中喜崔補闕見尋》詩:“白屋藜床還共入,山妻老大不羞人。”
⑸玉閨:閨房的美稱。唐李昂《賦戚夫人楚舞歌》:“玉閨門里通歸夢,銀燭迎來在戰場。”青門:長安城東的霸城門,因東方為青帝,門涂青色,故名。
⑹香車:用香木做的車。泛指華美的車或轎。唐盧照鄰《行路難》詩:“春景春風花似雪,香車玉輿恒闐咽。”
⑺游衍(yǎn):盡情游樂,恣意游逛。《詩經·大雅·板》:“昊天曰旦,及爾游衍。”毛傳:“游,行;衍,溢也。”孔穎達疏:“游行衍溢,亦自恣之意也。”益:更加。
⑻含啼:猶含悲。南朝梁蕭大圜《竹花賦》:“附紫筍以含啼。”隋江總《秋日新寵美人應令》詩:“翠眉未畫自生愁,玉臉含啼還似笑。”彩幃:彩色的帳子。
⑼雙棲:飛禽雌雄共同棲止。三國魏曹植《種葛篇》:“下有交頸獸,仰見雙棲禽。”
白話譯文
紫色的早梅剛剛遍地開花,鶯兒的歌聲還不那么流利。
折取楊柳枝的是誰家女兒,賞玩春光唯恐它匆匆流逝。
喜愛澄波為臨水看妝,見人含羞卻倚花相映。
香粉氣生怕被風吹散,繡衣裳也恐露水沾濕。
儂家住長安的青門之中,黃昏時香車才緩緩歸去。
那人游蕩在外更添相思,含悲落淚走向獨宿彩帷。
懷念你你就總是進入夢中,遲遲不歸又令我心生疑惑。
嘆不如紅瓦屋檐下的燕子,在鋪綠草的巢中日日雙棲。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閨怨詩,這類作品的王維集中并不多見,當作于作者早年時期,與《洛陽女兒行》、《西施詠》等詩的創作時間相近。
作品鑒賞
這首閨怨詩描寫貴族女子白天郊外游春、夜間獨守空房的復雜心理。
詩的開頭,描繪出早春的美麗景象。“紫梅發初遍,黃鳥歌猶澀。”紫梅剛剛開遍大地,黃鶯的歌聲才開始歌唱,休憩了一冬的嗓子,尚未劃破那縷梗在喉間的生澀。詩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少婦,在萬物復蘇的早春中,出游弄春。“誰家折楊女,弄春如不及。”那剛抽出嫩芽的拂柳,被她輕輕地揚起在那纖纖細手之中。春光與少女的青春麗容交相映襯,組成一個和諧的整體。“愛水看妝坐,羞人映花立。”她怕是愛那清澈蕩漾的春水吧,靜靜地繞水而坐,望著水中那秀麗頎長的臉頰,婀娜的身姿,嘴角不禁暗自抿出一抹微笑,遂對鏡而妝。卻又羞于見人,于是,那曼妙的身姿,掩映在絢爛的花叢之中,一時間,尚分不清楚人面桃花,哪個更艷。這兩句很細膩地表現出她顧影自憐的心理。“香畏風吹散,衣愁露沾濕。”置身于此番美妙的春色里,只怕那徐徐的春風吹散了她幽幽的清香呵,那花叢里晶瑩透亮的露滴,弄濕了她新著的春裝。這兩句為以下的情緒由喜轉悲作了鋪墊。“玉閨”二句寫主人公回房。一晃,日落了,這春意盎然的日子,時光總是那般易逝,乘著那裝飾華美的車子,戀戀不舍地歸至皇城東面的青門之中,那是她獨身棲居的小天地。“游衍”四句,寫出了女主人公的復雜心情:本以為那盎然的春景,那外出游玩的樂趣,能驅走心底的那份惦念,誰知這“銷愁更愁”的消遣,卻更加勾起對丈夫的無限思念,春景甚美,然身邊少了那個共賞美景的人,縱是再美的景致,在她的心里,都比不上他那一抹含情脈脈的眼神。這次第,怎生勾起了無限傷感之意,卻只有暗自垂淚,手里的彩絹,都被那思念的淚珠濕潤了。時常在睡夢中夢見那遠方的身影,望見他那高大的身姿,聞見他那熟悉的氣息,歸來時天色已暗,恍惚間,恍若見到了那夢牽縈繞的身影。結句歸為女子羨慕同棲雙燕之樂。她望著那屋檐前雙宿雙飛的燕子,猛然慨嘆,自己竟不如那檐前雙棲的燕子,表現了婦女對丈夫的思念和期盼丈夫歸來的情懷。
這是一份孤獨的美麗,亦是一份美麗的哀怨。在詩人的筆下,活脫脫的一位獨居深閨的貴族少婦,承載著滿心的思念之心,在這鳥語花香的季節里,更是襯托出她內心的復雜之境,那份哀思,那份幽怨,亦夾雜著幾許無奈。怨,卻怨不了誰,只是心底那洶涌的思念之情,卻是怎么也無法排遣消散的。
簡單樸素的語言,卻是那般深入到位地描繪出詩中女子復雜曲折的心理,這歸功于詩人巧妙的筆法和細膩獨到的心思。一字一句,雖是平淡,卻都是精雕細琢,勾勒出無盡的意境的;二是詩中反襯手法的妙用,初春乍始的景色,亦引發出女子心底相思之情的萌動,她盡情的游樂,反卻徒增相思之苦,末句那雙宿雙飛的燕子,更是反襯出少女內心的傷感。
作者簡介
王維(701-761),唐代詩人、畫家。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后,降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游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并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王維的古詩早春行】相關文章:
少年行王維古詩01-26
王維古詩少年行01-27
王維《桃源行》古詩詞02-22
王維的古詩07-20
《早春》古詩04-12
早春古詩03-03
王維《老將行》10-26
《老將行》王維09-25
王維的經典古詩大全04-22
古詩鹿柴王維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