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七年級《觀滄海》說課稿

時間:2024-08-29 19:27:00 觀滄海 我要投稿

七年級《觀滄海》說課稿

  《觀滄海》是初中語文教科書(語文出版社)七年級上冊第30課《詩五首》中的兩首。教學時數為1課時。下面我亦本課的教學目標、教材分析、教學模式程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效果反饋及學生素質培養情況預想等幾方面的內容作簡單說明。

七年級《觀滄海》說課稿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了解古代詩詞借景抒情的特點;

  2.通過當場實踐活動讓學生對借景抒情手法有深刻的體會;

  3.在學習、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

  二、教材分析

  《觀滄海》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人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在詩中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出詩人開闊的胸襟,抒發了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

  古代詩歌的意境之美體現在情景的交融。因此在詩歌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情與景來感受詩歌的意境之美。

  本課的重點是分析詩詞中的情與景。難點是能力的訓練。把學到的借景抒情的手法運用起業,達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的目的。

  三、教學模式程序

  采用“參與型”模式,具體程序如下:

  (一)學生常規說話訓練(說一個成語故事);(3分鐘)

  (二)觀賞錄像片斷,學生談談感受,導入新課教學(5分鐘)

  (三)《觀滄海》教學,了解借景抒情的特點。

  1.學生、教師共同完成對《觀滄海》的情與景的分析。(8分鐘)

  2.教師講評。(8分鐘)

  3.歸納小結:借景抒情。(1分鐘)

  (四)學生實踐活動,運用借景抒情手法,培養觀察、想象、表達能力。(20分鐘)

  四、教學方法

  1.教師引導,起串聯作用。

  2.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

  五、教學手段

  采用電教器材如錄像機、投影機、錄音機等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六、教學效果反饋及學生素質培養情況預想

  通過這一堂課的學習活動,學生對借景抒情的手法應該有較為深刻的印象。這對于他們今后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幫助。

【七年級《觀滄海》說課稿】相關文章:

《觀滄海》說課稿07-11

《觀滄海》說課稿08-18

觀滄海說課稿07-24

《觀滄海》說課稿06-20

《觀滄海》說課稿及練習05-20

《觀滄海》說課稿設計09-07

有關《觀滄海》說課稿11-09

關于《觀滄海》說課稿09-29

《觀滄海》說課稿課件08-13

《觀滄海》說課稿范例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