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故事15篇
范仲淹的故事1
《范仲淹的故事》選自語文S版第十冊第16課,本單元的主題是自強不息。課文主要講述了范仲淹自強不息、刻苦學習的幾個故事,通過學生本節課的學習,有以下三點值得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引伸拓展:
一是學習課文中培養學生充分利用小標題的形式,對課文的主要內容、主要故事予以靈活創新地概括。
在學生遇到困惑時,采用適當點拔、師生商議的辦法去完善自己的思考,而不是教師情急之中給出答案。本節課我啟發性地讓學生針對每則故事用兩個詞語予以概括,這對我的教參與備課是個挑戰,但為了更加詳盡地表達故事的梗概,為進一步拓展學生積累適用的詞匯,何樂而不為?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我們總結出了以下不同于教參的答案:只身苦學,拜師深造;劃粥割齏,和衣而眠;謝絕佳肴,粗茶淡飯;閉門不出,攻讀詩書。我要感謝同學們在本堂課中自主學習情趣的興奮表現,正是與同學們的努力合作,一個個小標題才會從我們的思考與解讀中誕生。
二是樹立大語文觀念,充分利用對比引導學生談談范仲淹的故事給自己的啟迪。
范仲淹的幾個故事,對于生活在現代小康社會的幸福一代實在是比較遙遠,難怪學生在讀書時,些許帶著質疑的語氣,而不是敬佩之情。所以在課堂上我充分讓學生每讀一個小故事,指名讓學生說說這個故事你有什么啟迪或是看法?同時我在課堂上相機講述搜集的關于范仲淹的材料,通過此種方式的交流,學生改變了起初的看法,也終于明白了范仲淹成功的政治家、文學家背后的精神支柱——自強不息,勤奮讀書,對于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一千古名句的意義,學生亦理解得比較深刻。
三是體現以讀為本的思想,學生并非讀不好書,關鍵在于教師的啟發與引導是否到位。
課文中為贊揚范仲淹的.精神品格,后人引用了范先生給予別人稱贊時的詩句“云山滄滄,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來贊揚范仲淹本人。本句是后人對范仲淹精神品格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們對范先生無限的敬仰與深切的懷念。學生在初讀時,絲毫未能體現出這句詩的深刻意義,我指名朗讀后效果依然平淡。誰能試著說說這句話的大意,終于在師生研討中我們基本弄清了此句話的大意,先生的人品與風度,堪比山高堪比水長。我用一段話啟迪學生:同學們,范仲淹是一個多么謙遜的人,他用如此高度的語言去評價贊揚別人,我們后人也只能用這一句先生的話來高度地贊揚范先生了!怎樣朗讀這句話才能表現出范先生自強不息的精神品格呢?怎樣才能讓我們永遠的記住這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的文學家、政治家呢?指生交流應當用怎樣的語氣來讀好這句話。交流后學生再次齊讀,果然效果明顯,面對偉大的范仲淹我們豈能坐著朗讀?全體齊立恭敬地再來一次朗讀,氣勢更足了。最后我又和學生一起背誦了一遍,積累了這句贊揚范仲淹人品的詩。
范仲淹的故事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正確認讀生字詞,理解并積累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3)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想象文中描寫的場面。
過程與方法:
學習作者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范仲淹以天下為己任,為國為民的精神品質。
(2)激發學生樹立遠大志向的情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ppt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1、出示ppt:兩首詩詞《江上漁者》《岳陽樓記》與范仲淹畫像。
(1)誰能有感情的朗讀這兩首詩詞?(指名朗讀)詩詞的作者是誰呢?(指名介紹范仲淹)
(2)范仲淹是偉大的政治家,他有一句被后人傳頌的最有名的詩句,展示了他偉大的政治抱負,誰知道那句詩?
課件出示詩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指名讀)誰能說說從這句話的意思?
過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偉大的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
出示自讀要求:
1、請你用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不認識的字借助字典查找。
2、想想文章主要寫了范仲淹哪方面的事情?
(二)檢查字詞
1、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毫不介意 粗茶淡飯 廢寢忘食 閉門不出 貧寒
劃粥割齏 于心不忍 千載難逢 和衣而眠 佳肴
(出示ppt:讀準“只”字在不同詞語種的音。)
只身 只得 只煮米粥 一只
2、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文章主要寫了范仲淹哪方面的事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默讀課文,想想文章寫了范仲淹的幾個小故事?給每個故事概括一個小標題。想好后,與組內的同學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寫了幾個小故事?每個故事從哪自然段到哪個自然段?小標題是什么?這幾個小故事有什么聯系?(四個小故事:只身求學、劃粥割齏、拒絕佳肴、閉門不出。)(2-5自然段,這四個故事都是寫范仲淹刻苦讀書的。)
板書:只身求學、劃粥割齏、拒絕佳肴、閉門不出
3、小組討論:你認為本文可以分幾部分?(三部分,第1自然段:總括;第2-5自然段:具體些范仲淹刻苦讀書故事;第6、7自然段:寫范仲淹偉大的政治抱負及做法。重點是第二部分。)
四、品讀感悟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指導朗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練習背誦第一自然段。指名背誦第一自然段。
3、摘抄本課成語及句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識
1、學生齊背第一自然段。
2、課文第二部分講了哪四個小故事?
二、學習交流、品讀感悟。
(一)學習第一個故事“只身求學”。
1、輕聲讀第一個故事,想想:范仲淹求學的哪些行為讓你深受感動?畫出讓你感受深的句子,適當做些批注。
2、交流匯報,教師相機點撥。
(1)出示句子: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從小讀書十分刻苦。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從小讀書刻苦。
教師:對比讀,你讀懂了什么?
(2)你能從文中舉例說明范仲淹讀書十分刻苦嗎?
ppt出示句子:“累了……餓了……”,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此句。
教師:“廢寢忘食”是什么意思?一個“苦”字又讓你感受到了什么?板書:廢寢忘食
(3)教師引導學生想象:范仲淹獨自一人在外求學,還會有哪些情況出現,他又會怎樣解決呢?
引導學生用句式“ 了,就用 ”來說話。(課件出示)
(4)師問:“同學們,只身求學如此的艱難,但范仲淹苦讀詩書不曾放棄,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他?”(引導學生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
(二)學習第二個故事“劃粥割齏”。
過渡:那時,范仲淹的生活極其艱苦。課文第三自然段就細致地向我們描述了他的讀書生活。
1、快速瀏覽課文。思考:你認為最能代表范仲淹清苦生活的是哪個詞語?(板書:劃粥割齏)
2、師:范仲淹對于這種極其艱苦的生活介意嗎?他的哪些行為讓你受到感動?畫出感受深的句子,作批注。
3、交流匯報,相機點撥。
(1)范仲淹他怎么樣讀書?就“凌晨雞鳴即起”引導學生積累成語“聞雞起舞”,就“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寢”積累成語“廢寢忘食”,從而體會范仲淹生活的艱苦。
(2)師再次追問:“同學們,生活如此的艱苦,范仲淹攻讀詩書始終不曾松懈,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他?”
(第二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
4、小結學習第一、二個故事的方法:
讀文---畫出感受深的句子,作批注----交流所得。
(三)自學第三、第四個故事。
1、提出要求:按照學習第一、二個故事的`方法學習第三、四個故事,先自己思考,再在組內交流,有不同建議的在全班交流時商討。(學生學習,教師巡視并作個別指導。)
2、全班交流。以小組為單位匯報,教師相機點撥。)
(1)師:范仲淹生活如此的清苦,他的好友想幫助他,先是送銀子后是送佳肴(板書:佳肴),可是范仲淹都——(補板書:拒絕 粗茶淡飯 )
(2)ppt出示語言描寫的句子“仲淹兄,快去看哪,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千萬不要錯過!”“將來再見也不晚!贝藭r此刻,你覺得范仲淹是個怎樣的人?板書: 埋頭苦讀)
(3)指導朗讀重點句。
(四)學習第三部分(6、7自然段)。
過渡:范仲淹立下如此志向,他又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后人對他的評價又如何呢?
1、指名讀第6、7自然段。
2、(ppt出示句子)理解并積累句子:
“我的志向,要么當個好大夫,要么當個好宰相。好大夫為人治病,好宰相治國為民!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三、總結全文
學習了本文,你有什么收獲?
四、拓展延伸
1、搜集范仲淹的詩詞。
2、找找其他名人讀書的故事,讀一讀。
附板書:
范仲淹的故事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只身求學:廢寢忘食
劃粥割齏:聞雞起舞
拒絕佳肴:粗茶淡飯
閉門不出 :埋頭苦讀
范仲淹的故事3
范仲淹食粥文言文
范仲淹家貧,就學于南都書舍,日煮粥一釜,經夜遂凝,以刀畫為四塊,早晚取其二,斷齏數莖啖之。留守有子同學,歸告其父,饋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敗矣,留守自訝曰:“大人聞汝清苦,遺以食物,何為不食?”范仲淹曰:“非不感厚意,蓋食粥安已久,今遽亨盛饌,后日豈能復啖此粥乎!”
翻譯
范仲淹家里貧窮,他在南都學院讀書時,天天煮米,來做一大鍋粥,經過一晚上的凝固后,用刀切成四塊,早晚各拿兩塊,和一些腌菜吃。留守有個兒子和他一起學習,那個留守的兒子要回到家鄉陪父親,臨走前送給范仲淹一些美味菜肴。但范仲淹放在了一邊,不久后食物全腐爛了。留守的兒子說:“家父聽說你過得清淡貧苦,送來這些吃的',可你為什么不吃呢?”范仲淹說:“不是我不感謝你們的好心,只是因為我吃粥吃久了,心里安定,你如今要我享用如此豐盛的飯菜,以后的日子里我怎么會平靜安心得再吃下這些粥呢?”
字解
1)南都書舍:即南都書院。
2)釜(fǔ):鍋。
3)畫:劃。
4)齏(jī):腌菜或醬菜。
5)啖:吃。
6)留守:官職名稱。
7)同學:一起學習。
8)置:放。
9)既而:不久。
10)悉:全,都。
11)。簤,腐爛。
12)大人:指自己的父親。
13)聞:聽說。
14)遺(wèi):饋贈,贈送。
15)何:為什么 。
16) 蓋:因為。
17)安:安定。
18)遽(jù):一下子,立刻。
19)饌(zhuàn):菜肴
20)后日:以后。
21) 歸:返回。
22)清苦:清淡貧苦
23)饋:贈送;贈與。
24)大人:指自己的父親。
25)饋以佳肴:送給范仲淹一些美味佳肴。
26)范置之,既而悉敗矣:范仲淹(將食物)放在了一邊,不久后食物全腐爛了。
范仲淹的故事4
范仲淹二歲時,父親范墉因病去世,母親謝氏貧困無依,只得改嫁給山東的一位朱姓大戶,他也改名為“朱說”。范仲淹成年后,從傲慢的朱家孩子口里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激憤之下,發誓“男兒當自強”,要自立門戶,重振范家,“乃感泣辭母,去之應天府”求學。雖然應天府是“公費讀書”,但范仲淹生活費用還得自理,“依戚同文學”,過得十分艱難。他只能吃薄粥,深夜困倦打瞌睡,就用冷水洗面,激醒自已,繼續攻讀。一個同學是應天府留守(官階相當于今日之“市委書記”、“市長”)的兒子,看不下去,便好意送了些美食。他卻一口不嘗,聽任食物變壞。同學怪罪起來,他長揖致謝,道:“你的好意,我都心領了,謝謝!但我只怕自己一旦學會享受美餐,日后再也吃不得苦!”
范仲淹在應天府讀了五六年書,成績優異,便有了一個遠大的人生理想。據《能改齋漫錄》記載,范仲淹應試前,特到祠堂求簽,咨詢能否當宰相,簽詞表明不可以。他又求了一簽,暗中祈禱:“如果不能當宰相,希望能當良醫”,結果還是不行。于是,他惱火了,擲簽于地,慨然長嘆:“男子漢大丈夫,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還有什么活頭!”這就是“不為良相,則為良醫”名言的來歷。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范仲淹中了進士,得到真宗趙恒的接見,還榮赴了御賜的宴席。在此后的幾十年間,范仲淹政績斐然,如安撫江淮的蝗災、修建“范公堤”等,但由于喜歡給高層“挑刺”,仕途就像乘電梯般,上上下下,幾起幾落。章獻太后劉娥當政時,他一會兒指責仁宗趙禎不該率領百官給太后祝壽,一會兒要求太后還政,被貶到蘇州;待得趙禎親政后,他本受到重用,但又接連上書議論國事,譏切時弊,要求改革,結果得罪宰相呂夷簡,再貶饒州。
范仲淹是一個銳意進取、熱烈執著的人,眼看自己年已五十而碌碌無為,未免有點灰心、有點牢騷。一天晚上,他看著《三國志》,突然覺得十分沒勁:這曹操孫權劉備,用盡機關,只得三分天地,“人世都無百歲”,還不如“劉伶一醉”!第二天,他叫來好友歐陽修。兩個人喝得醉醺醺的,手拉手到大街上唱歌,那是他新作的《剔銀燈》。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孫權、劉備。用盡機關,徒勞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細尋思,爭如共、劉伶一醉。人世都無百歲。少癡呆、老成悴。只有中間,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牽系。一品與千金,問白發、如何回避!彼洁l間散心,看到百花洲四周鮮花盛開,鶯蝶飛舞,就自嘲起來:“我是到了桃花源吧?我也做做陶淵明!好笑的是,當年的理想竟是什么良相、良醫!”又作了一首《定風波》,節缶高歌:
“羅綺滿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尋芳去。浦映□花花映浦。無盡處,恍然身入桃源路。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喪歸時數。鶯解新聲蝶解舞。天賦與,爭教我悲無歡緒!钡@種頹廢消極的狀態還沒有持續多久,一件震驚全國的大事就發生了,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寶元元年(1038年),黨項族首領元昊,突然另建西夏國,自稱皇帝,并調集十萬軍馬,侵略大宋。兩年不到,宋朝延州北部的數百里邊寨,大多被西夏軍洗劫或奪去,元昊氣勢囂張,揚言要滅了大宋。國難當頭,范仲淹立刻忘了那個“桃花源”,毫不猶豫地站起來,強烈要求上前線。大宋朝廷對這場戰爭措手不及,有的主攻,有的主守,吵成一團,趙禎也舉棋不定,莫衷一是。危難之際,趙禎匆匆召見了范仲淹,先給他恢復了“天章閣待制”的職銜,再榮封一個“龍圖閣直學士”,任陜西經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防御西夏?刀ㄔ(1040)秋天,五十二歲、滿頭白發的范仲淹,緊急掛帥,風塵仆仆地趕往西部戰場。秋天的邊塞,與繁華似錦、車水馬龍的京都宛如兩個世界:萬物凋零,到處都可見斷壁殘垣、尸骸廢墟、難民流離。范仲淹登高一望,但見斜陽下,寒霜滿地,孤城默然矗立,長煙寥寥,連大雁也不想停留,嗚咽著向南飛。他的心情十分沉重,深夜失眠,挑燈填了幾首《漁家傲》,寄給在京城的歐陽修,開頭都是“塞下秋來”,現流傳下來的'卻只有下面這一首: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蔽宕纬,盛行的都是柔婉綺麗的“花間詞派”,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氣勢悲壯蒼涼,意境雄健剛烈,可謂是“大宋第一首邊塞詞”,一掃“花間派”柔靡無骨的詞風,為蘇辛豪放詞導夫先路。歐陽修非常欣賞,贊嘆之余,又戲謔道:“希文,你動不動就是‘塞下秋來’,真個窮苦的邊塞主兒!”歐陽修到底是沒有上過戰場的文人,無法體會“孤城閉”、“歸無計”、“征夫淚”的苦難、凄涼和悲痛,以為取勝真的是“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竟然羨慕朋友上戰場“真乃大元帥之事也”,還急切地祝賀他,“戰勝歸來飛捷奏,傾賀酒”。
范仲淹的故事5
《范仲淹的故事》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少年時代刻苦學習的故事。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而能刻苦學習,胸有大志,以天下為己任。
在教學本課時——首先明確本文學習任務:一是認識“粥、搓、凌、佳、肴、豈、泱”7個字,會寫“淹、岳、粥、凌、寢、佳、肴、豈、廷、泱”10個字;掌握 “廢寢忘食、和衣而眠、千載難逢、毫不介意”等詞語;二是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三是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體會其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品質,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其次通過讓學生反復地讀課文,加強學生語言感知能力的培養。通過集體的交流,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條理,特別是課文向我們講的四個小故事,讓學生能概括出小標題,了解故事的含義,課文給我們介紹了范仲淹刻苦學習的`四個小故事,你最喜歡哪個小故事,最想講哪個小故事?
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之后,再次細讀品悟學生反復地讀課文,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部分課文。引導學生準確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如:文章中出現的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千古名句和表示自己志向的語句“我的志向,要么當個好大夫,要么當個好宰相。好大夫為人治病,好宰相治國為民”,表達了范仲淹以天下為己任的大志和抱負。教學時,引導學生反復誦讀,細細品味,從中受到感染。
總之,在今后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更加注重語文能力和興趣的培養,并大力提高課堂的實效。
范仲淹的故事6
在我學過的許多課文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范仲淹的故事》。每次語文早讀課,我就先翻開這篇文章,反復閱讀和思考。
文章說了當時的生活多么清苦,但范仲淹爺爺不怕艱辛 ,沒日沒夜地讀書。你看:他累了用冷水洗臉;餓了就用稀飯充饑;雞叫便起攻讀,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每天煮一鍋米粥,等粥凝凍后劃成四塊,早晚各食兩塊。而我們累了有父母靠靠;餓了宵夜;太陽升起來后才起床;晚上早早就睡覺去了。
范仲淹爺爺的好友給他銀子,他不要;給他飯菜,他也不要。我們卻把父母的血汗錢大手大腳地花出去;好吃的東西輪不到別人品嘗,一會兒就被我消滅的.無影無蹤了。
范仲淹爺爺當宰相后,提出了許多興國利民的革新措施,做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而我們連屁都沒放一個,更別談努力學習,報效祖國了。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深深體會到: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后也成為像范仲淹爺爺那樣的人才!讓別人也用“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來贊頌我們。
范仲淹的故事7
范仲淹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一位偉大的散文家。他寫的著名散文《岳陽樓記》流傳千古,他提出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更是前所未有的。
小時候范仲淹家里很窮,但他很有志氣。父親在他兩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母子倆的日子過得很艱難,母親不得不帶著他改嫁。這家人家已經有兩個兒子,他們好吃懶做無所事事,還揮霍浪費,范仲淹努力學習反而被他們嘲笑。范仲淹很不習慣,就告別母親,自己住在一個寺廟里。
在寺廟里,他勤奮地學習,經常是一個人讀書讀到天亮。困了,就用冷水洗一把臉,清醒一下,每天煮一鍋粥,等粥冷卻后,用刀劃成四塊,就著一小撮咸菜,早晨吃兩塊,晚上吃兩塊。就這樣苦苦過了三年。
三年以后,為了學到更多的`知識,他進入南都學舍,還和以前一樣食粥勤學。一個同學把范仲淹的情況告訴了做官的父親,他父親認為,范仲淹將來會很有出息,于是叫兒子給他送去一些好吃的東西。范仲淹很感激但他卻說:“謝謝你父親的好意,只是我已習慣粗茶淡飯,如果我現在就吃這么好的飯菜,以后就不習慣吃粥了!彼耐瑢W只好把飯菜拿了回去,從此更敬佩范仲淹了。
范仲淹終于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在他26歲時考中了進士,做了官,為國家、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讀完這個故事,我非常羞愧,也很受啟發。與范仲淹相比,我無論是生活條件還是學習條件都比范仲淹好得多得多,可我卻經常抱怨飯不好吃,菜不可口,衣服不好看,作業多了,題目太難……真是不應該!從現在起我要利用現有的條件,抓住機遇,好好學習,成為一個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
范仲淹的故事8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在文學上也很有建樹。他為官時,更是嚴于律己,不徇私情。
明道二年,范仲淹奉旨去京東和江淮賑災,同行中有位沒有官職的學生叫富弼。一路行來,見百姓只能食野草為生,范仲淹心里很焦急,馬上制定出方案,調糧救急。
有一天,糧食剛剛運到,還不曾發放,竟然被偷盜出兩擔。范仲淹極為惱怒,下令嚴查偷盜之人。后來,小偷抓住了,是一位青年漢子。范仲淹大怒,正要責打偷盜之人,公堂外卻傳來哭喊聲。范仲淹將哭喊之人召上公堂,是一位老婦人。
老婦人跪在公堂之上,不停地磕頭說:“大人呀,我兒偷糧實屬不該,只是可憐我老婦人無依無靠,只求大人放了我兒,老奴情愿替兒服罪!崩蠇D人哭得哀哀不已,富弼抬頭,發現范仲淹已是兩眼含淚。后來,范仲淹將偷糧之人責打了幾十板子便放了,老婦人連連叩謝。
范仲淹任參知政事時,以整頓吏治為重點進行改革。他任命了一批按察使去巡視全國各地,考察各地的官員政績,凡是不稱職的官員,他便把姓名從官員簿上勾掉。有位官員,因為不稱職而被勾去名字罷免官職,結果一家老小哭哭啼啼涌上公堂,求范仲淹開恩。范仲淹面對哀號,不為所動,堅持罷免了那位官員。
已任官職的富弼恰好同行,就對范仲淹說:“你這樣一筆把人家勾掉,惹得全家人痛哭,而你卻無動于衷。前番老婦一個人哭,你卻眼中含淚,這是為何?”
范仲淹回答說:“青年人偷糧食是為老母親,老母親哭是為兒子的性命,我眼中有淚,是為青年人的孝心也為老婦人的舐犢之情,所以法外開恩不涉及其他。而官員的`一家哭怎比得上一路(當時的一種行政區域,相當于明、清的省)哭呀。我撤掉一個不稱職的官吏,只是他的家人感到悲傷,我若讓不稱職的官吏留在任上,那就要危害整個地方,這地方的百姓都要哭,一家哭總比一路哭好。”
范仲淹的眼淚,讓后人在他鐵面無私的政治生涯中,也看到了他柔情的一面。而他剛正不阿的秉性和寬容仁厚的胸懷,是值得后人學習的。
范仲淹的故事9
北宋時期,西夏王元昊經常侵犯宋朝邊境進行挑釁。當時,名臣范仲淹擔任延州經略,有一天,元昊派人給范仲淹送了一封信來,范仲淹打開一看,這封信是寫給皇帝,元昊讓范仲淹把此信轉交皇帝。此信寫得極其傲慢無理,對皇帝及宋朝極盡侮辱之能事,是在辱沒宋朝皇帝尊嚴。范仲淹看完此信后,二話不說,當著送信來使面,把信燒了,然后命人將送信來使送出邊境。但此事后來被范仲淹政敵們知道了,他們便以此事上奏朝廷,說“范仲淹只是邊境地區一個官員,竟然把敵國外交信件燒毀而不上報,所以應該將范仲淹斬首!被实鄣么俗鄨,也怪罪下來,派人調查范仲淹。于是,范仲淹便上了一份折子替自己辯解,范仲淹在折子里說:“元昊那封信,對陛下極盡辱侮,污言穢語,不堪入目。陛下如果看了此信,就必須立即發兵與其交戰,這樣才能捍衛陛下及大宋朝廷尊嚴;如果不發兵,就等于向天下人承認了元昊對陛下侮辱,陛下因此就會顏面盡失,被天下人恥笑。但依我朝現在條件,尚無力發動戰爭。所以,我當著對方信使面把此信燒掉了,是在告訴元昊,也是在告訴天下人,宋朝皇帝根本就沒有看到你這封帶有侮辱性質信。所以,這只是邊官范仲淹一個受到侮辱罷了!被实勐犃朔吨傺徒忉專琶靼琢朔吨傺土伎嘤眯,所以,不但沒有治罪于他,反而表揚了他。
范仲淹在燒信同時,把對方對皇帝及國家侮辱也一同燒掉了。而且,甘愿自己把侮辱承擔下來,既是一種聰明處世智慧,也是一種令人仰望擔當精神。
范仲淹的故事10
有一次,范仲淹在洞中讀書時,兩只老鼠跳進粥鍋吱吱亂叫,他抬頭一看,是一白一黃兩只小老鼠。范仲淹忙將老鼠驅趕出去。兩鼠慌忙逃出洞外,鉆到荊樹兩側。范仲淹追到樹下,見一側鼠洞閃著黃光,一側鼠洞閃著白光,他很驚奇,取來鐵鍬挖開一側鼠洞,下面竟然是一個大地窖,扒開土石,卻是滿滿一窖黃金,他隨手埋好。又挖開另一側鼠洞,見是一窖白銀,仍不動分文,埋好如初,復回洞中挑燈夜讀。
離開寺中三十年后,醴泉寺遭受火災,慧通大師不忍寺廟毀在自己手中,便派人找到已延州戍邊的范仲淹求援。范仲淹詢問了寺廟的情況,熱情款待來人,但只字不提援修寺廟的事情,臨走時修書一封并贈送了兩包上好的茶葉,讓來人回復慧通大師。廟中和尚聽說范仲淹閉口不提修廟一事,心中憤然。
一天,慧通大師展信見是一首五言詩:“荊東一池金,荊西一池銀,一半修寺院,一半濟僧人。”慧通等人對范仲淹不貪財貨、密覆不取的高尚品格更添無限敬意,用所掘金銀修繕寺廟,醴泉寺得以復興。這便是鄒平婦孺皆知的“窖金苦讀”、“窖金捐僧”的故事。范仲淹在醴泉寺苦讀三年,這在他的一生中具有重要意義。
一方面他刻苦攻讀,博覽群書,打下了雄厚的'知識基礎;另一方面,培養和鍛煉了他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克服困難的頑強意志。
范仲淹的故事11
這個學期我讀了《范仲淹的故事》這篇課文。范仲淹刻苦學習的精神打動了我。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他曾一人去山上寺院里廢寢忘食地苦讀詩書!瓝f,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寢!闭沁@樣,后來他成為了宰相。范仲淹家境貧寒但他從來不抱怨,一心投入到讀書中去。他每天苦讀詩書,鉆研學問。他還有著心懷天下的遠大抱負。我的家境比范仲淹好很多,但我并不像他那樣熱愛學習,也不像他那樣有著遠大的理想。
在我的同學看來,我是一個學習自覺,成績優秀的好學生。但想想自己在家的表現,就不由得臉發燙。老師天天叮囑我們回家要安排時間讀書,可是我晚上讀書是罕見事。每次完成了書面作業就萬事大吉。剩下的時間看看電視,玩玩電腦。媽媽總是對我說:“別玩了,作業完成了就去讀書!蔽一氐椒块g,拿起玩具玩起來。奶奶見狀,又趕緊說:“別玩了,快讀書吧。”我不聽,繼續做自己喜歡的事。讀課外書也是少之又少。因此,我的成績總是保持在一個水平線上上不去。
范仲淹因為自小立下了遠大的志向而每天苦讀詩書,最后實現了愿望成為了治國為民的宰相,而我卻從沒有地想過自己想要什么,也沒認真地想過長大后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我讀書就是為了讀書而讀書,是被動的。如果我能想范仲淹一樣,給自己制定一個目標,然后朝這個目標前進,每天多讀些書,多看看報,而不是在虛度光陰,那樣我的'成績一定能上一個新臺階,也省卻了父母的擔心。何樂而不為呢?可以前我并不懂,也從沒有去思考過。
讀了《范仲淹的故事》,不僅讓我認識了范仲淹,而且還得到了新的啟發:我們要做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從小就要多讀書,讀好書,且要學好本領,這樣長大了才能成為有用之才。
范仲淹的故事12
范仲淹的母親謝氏,身世坎坷,吃盡許多苦頭,飽嘗過多酸辛,因此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謝氏以孟母自勵,悉心教子;范仲淹以顏回自律,發憤成才。舉凡古代刻苦攻讀學有所成的故事,母親和繼父都對范仲淹一一講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范仲淹勤奮刻苦的故事。
范仲淹心里明白:要想干一番大事業,就得自律嚴刻,自覺吃苦,自強不息。
故事一:劃粥斷齏
在醴泉寺讀書期間,繼父的家境已經比較窘迫,仲淹心知肚明。每次離家去寺院,母親總勸他多帶些糧米,一來擔心兒子吃不飽累壞身體,二來怕給寺院的師父增加負擔。可每次范仲淹都不多帶,而且帶的數量,出人意料的少。母親絮叨規勸,仲淹總是胸有成竹地說:“我有數,不少!
初到寺院時,糧米交給廚房,代為制作,隨寺院的鐘聲與和尚們一道用飯?煞吨傺停瑥脑绲酵硪粋心思地讀書思考,經常充耳不聞鐘聲,忘記了吃飯,再去打飯時,又過了時辰。好心的廚僧或小和尚眼看著范仲淹如此廢寢忘食地讀書,便主動給他送飯來,仲淹很過意不去,給別人添了麻煩。
為了讀書方便,他自己備了小鍋小灶,自炊起來。范仲淹按自己既定的主意,每天夜晚,量好米,添好水,在小灶里點燃自己拾的木柴,煮米粥。一邊讀書,一邊續柴煮粥。一鍋米粥煮好了,時間也已過了子夜,他便和衣睡去。第二天清早起來,鍋里的米粥涼透了,已經凝固成圓圓的一整個。他拿出小刀,在凝固的粥塊上面,劃上一個十字,完整的一鍋粥分成了四塊。早晨吃兩塊,傍晚吃兩塊,一日兩餐,這便是“劃粥”。用什么菜蔬佐餐呢?菜蔬就在寺院周圍的大山之中。坡坡嶺嶺,溝溝坎坎,自然生長著野韭菜、野蔥、野蒜、野山芹,還有莧菜、苦菜、薺薺菜、蒲公英、王不留、茵陳等十幾種可食的野菜。白天去山洞讀書時,順便拔幾種野菜回來。吃飯時,把十幾根野韭菜,或野蔥、或野蒜,切成細碎末,加入一點鹽拌和拌和,一頓佐餐的菜便成了。
這就是“斷齏”,齏ji,切成碎末的韭菜、蔥蒜等。劃粥斷齏,既簡約又清淡,省時、省力、省錢,可謂范仲淹的創造!醴泉寺讀書三年,范仲淹基本過著“劃粥斷齏”這種清苦自律的生活。隨著范仲淹在北宋歷史舞臺上光輝業績的展現,“劃粥斷齏”也就成了特指范仲淹青少年時代刻苦讀書的'專用成語。
故事二:窖金苦讀
有一次,范仲淹在洞中讀書時,兩只老鼠跳進粥鍋吱吱亂叫,他抬頭一看,是一白一黃兩只小老鼠。范仲淹忙將老鼠驅趕出去。兩鼠慌忙逃出洞外,鉆到荊樹兩側。范仲淹追到樹下,見一側鼠洞閃著黃光,一側鼠洞閃著白光,他很驚奇,取來鐵鍬挖開一側鼠洞,下面竟然是一個大地窖,扒開土石,卻是滿滿一窖黃金,他隨手埋好。又挖開另一側鼠洞,見是一窖白銀,仍不動分文,埋好如初,復回洞中挑燈夜讀。
離開寺中三十年后,醴泉寺遭受火災,慧通大師不忍寺廟毀在自己手中,便派人找到已延州戍邊的范仲淹求援。范仲淹詢問了寺廟的情況,熱情款待來人,但只字不提援修寺廟的事情,臨走時修書一封并贈送了兩包上好的茶葉,讓來人回復慧通大師。廟中和尚聽說范仲淹閉口不提修廟一事,心中憤然。
一天,慧通大師展信見是一首五言詩:“荊東一池金,荊西一池銀,一半修寺院,一半濟僧人!被弁ǖ热藢Ψ吨傺筒回澵斬洝⒚芨膊蝗〉母呱衅犯窀頍o限敬意,用所掘金銀修繕寺廟,醴泉寺得以復興。這便是鄒平婦孺皆知的“窖金苦讀”、“窖金捐僧”的故事。范仲淹在醴泉寺苦讀三年,這在他的一生中具有重要意義。
一方面他刻苦攻讀,博覽群書,打下了雄厚的知識基礎;另一方面,培養和鍛煉了他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克服困難的頑強意志。[
范仲淹的故事13
我說課的題目是《范仲淹的故事》,下面我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方面作具體說明。
一、說教材
《范仲淹的故事》是語文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以人類美德為主題展開,《范仲淹的故事》是該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通過敘述范仲淹的幾個故事歌頌了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課文篇幅短小,層次清晰,在文中作者重點描寫了范仲淹的言行,突出他勤奮好學的品質。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第三階段要求,結合單元訓練重點,考慮學生的閱讀基礎,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精讀課文理解范仲淹勤奮好學的故事
3、體會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操,激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
4、學習抓住人物言行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范仲淹勤奮好學的故事,體會他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操
教學難點
學習抓住人物言行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三、說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包括學法和教法,教學方法的具體運用構成一個一個的教學活動,教學活動是課堂教學的細節,細節決定成敗,因此,教學方法的選擇至關重要。根據不同的環節的不同要求,我采用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
1、讀書法。在學習的不同階段,我讓學生采用不同的讀書方法,時而朗讀,時而默讀,時而誦讀,時而略讀。
2、質疑法。在精讀課文時,我啟發學生質疑問難,開動學生的大腦,啟迪他們的思維。
3、討論法。在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我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讓他們的心靈發生碰撞,綻放出智慧的火花。
4、提問法。我通過提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將讀與思有機結合。
5、點撥法。當學生學習方法不對或思路收到阻礙時,我及時點撥他們的學習方法和思路,讓他們豁然開朗,進入更高層次去思考。這些學法和教法的有機結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構建了自主高效的課堂。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本節課的四條教學目標,根據教材特點和編者意圖,結合學生的閱讀水平,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安排了如下步驟:第一個步驟:故事導入,溫故知新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導入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堂開始,我放映“聞雞起舞”的'動畫短片然后順勢引入課文。點名朗讀課文后帶領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的內容,提問:課文講了哪幾個故事?這一環節的設置不僅讓學生加深對上節課所學知識的印象,又為下面精讀課文做鋪墊。第二個步驟:研讀課文,質疑解惑我先讓學生默讀課文2—5自然段,要求學生為這幾個故事取個簡短的小標題。(①只身求學②劃粥割齏③謝肴④閉門不出)再安排三個環節逐一研讀:
環節一:學習第二段。在學習這個故事時我會要求學生找出該段中能體現范仲淹讀書十分刻苦的句子,發揮想象以“____了,就_____”的句式說說范仲淹還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難,他又會如何克服。再聯系生活,換位思考體會范仲淹求學之艱。這一環節既能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可謂一石二鳥。
環節二:學習第三段。在學習此段前,我會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解釋“劃粥割齏”的意思,并讓學生用兩個成語分別概括短尾最后兩句話。這既能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又能幫助學生積累詞語。然后我順勢追問范仲淹對待這種清苦生活的態度,體會范仲淹的求學之勤。
環節三:學些第四至五段。
學生輕聲讀四至五段,小組合作討論下面幾個問題:
1、范仲淹僅僅是因為擔心以后咽不下粗茶淡飯而不吃美味佳肴的么?
2、當聽完范仲淹的回答后,猜想他的朋友會發出怎樣的感嘆?
3、皇上出游轟動全城,為什么唯獨范仲淹不為所動?學生回答后我稍加點撥,歸納總結。然后我扮演學生,學生扮演范仲淹分角色朗讀第五段的對話。目的在于還原情境,加深理解。通過以上幾個環節,學生已經理解這四個故事都是講述范仲淹的勤奮好學。第三個步驟:體驗情感,突破難點首先,我讓學生齊讀第六至七段,邊讀邊思考: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撐她刻苦求學的?設置這個問題目的在于引導學生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其次,評價范仲淹,并在總結歸納的過程中引導出作者抓住人物言行突出人物特點的寫作手法從而突破難點。最后,講解后人贊頌范仲淹的詩句。第四個步驟;拓展延伸,深化主題這個步驟主要是讓學生談談讀后感,說說范仲淹哪些言行最打動你。然后我以“少年強則國強”為結語,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最后飽含感情齊讀課文。
五、說板書設計
這是本課的板書設計(展示),我的板書設計力求做到簡明扼要,重點突出,科學合理,一目了然?傊,我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語文新課程標準理念,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從語言文字入手。緊扣人物的行動,語言,神態描寫,讓學生讀中理解內容,讀中體會情感,讀中領悟寫法,讀中積累語言,讓學生在民主,平等,和諧的語文課堂中,全面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
范仲淹的故事14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睅熒***的誦讀結束了16課《范仲淹的故事》的教學。我走出教室,仰望天空,心中升騰起一股熊熊燃燒的火焰,那是先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和胸懷,點燃了我心中的火炬。我這把火炬又點燃了五十八把小火炬,照亮了我們師生不斷超越自我的人生軌跡 課堂上,有學生深情地講著范仲淹的故事,有學生點評著,有學生提問著。一學生剛講完“劃粥割齏”的故事,有學生就提問:為什么范仲淹對這種清貧的生活毫不介意?眾多學生回答:因為他心中有遠大的志向,那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這么高水平的`回答,即出乎我的意料,又在我的意料之中。因為我的學生們課前預習充分,他們早已被先生刻苦學習、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感化了,走近先生,近距離和先生對話了。
是啊,自立自強、勤奮好學、奮發向上、胸懷大志……這些人類的美德,像一顆顆鉆石,在歷史的星空中永遠閃亮。作為老師,帶領自己的學生仰望星空,擷取那一顆顆閃爍著智慧光芒的星星,點燃起心中的火炬,照亮不斷超越自我的人生軌跡,豈不是人生一大快事嗎?
做老師真幸福!
范仲淹的故事15
讀罷《范仲淹的故事》這篇課文,我的心就像平靜的湖面投入一顆巨石,久久不能平靜。課文講述了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少年時代刻苦學習的事。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而能刻苦學習、胸有大志、以全天下為己任。想到現在的我,卻大不一樣了。課文有一段寫到真宗皇帝路過應天府,全城都轟動了,人們爭先恐后地跑去看,范仲淹卻閉門不出,仍舊埋頭苦讀。同學特地跑來叫他,他也只平淡地回答了一句:“將來再見也不晚!边@句話說明了范仲淹對自己有很大的信心,更蘊含著范仲淹為國治民的宏大志向。而我們呢?讀書時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就大驚小怪、東張西望。還有,課文中寫范仲淹的生活極其艱苦,每天只煮一鍋米粥,等粥凝凍后再劃成四塊,早晚各食兩塊,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這便是成語“劃粥割齏”的由來。而我們,每天都有豐盛的飯菜,有時還會抱怨難吃。
朋友送美味佳肴給他,他也沒吃,理由是:怕現在吃了雞鴨魚肉,以后就吃不下咸菜、米粥了。范仲淹少孤家貧卻從小立下遠大志向,并埋頭苦學,這種自強不息、刻苦學習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如今我們有優越的學習條件,有優厚的生活條件,更應該埋頭苦學,掌握現代化知識,為祖國現代化建設,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貢獻力量。
【范仲淹的故事】相關文章:
范仲淹的故事09-13
范仲淹的故事02-25
《范仲淹》的故事05-21
《范仲淹的故事》教案05-27
(通用)范仲淹的故事07-21
《范仲淹》的故事(精華)05-30
范仲淹的故事[熱]06-23
范仲淹苦學故事05-07
有關范仲淹的故事08-17
《范仲淹的故事》說課稿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