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登岳陽樓杜甫修辭手法

時間:2024-11-19 16:42:40 杜甫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登岳陽樓杜甫修辭手法

  杜甫出生于一個有著文學傳統的家庭中,他的爺爺杜審言也是唐朝著名的詩人,以是他七歲開端學詩,一五歲時就已揚名。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登岳陽樓杜甫修辭手法,歡迎來參考!

登岳陽樓杜甫修辭手法

  杜甫 登岳陽樓 第一、二句運用了對比手法。

  【年代】:唐

  【作者】:杜甫——《登岳陽樓》

  【內容】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簡析】:

  大歷三年(768)春,杜甫由夔州出峽,因兵亂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這年冬天,杜甫從公安到了岳陽,這首詩就是登岳陽樓后所作。詩人寫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氣勢,亦觸景傷情,寫自己身世的凄涼孤寂,反映出詩人對時局的憂慮和關心。全詩對仗工整用韻謹嚴,前后映襯,渾然一體。

  [注釋]

  (1)岳陽樓:游覽勝地。在湖南省岳陽市,下臨洞庭湖。(2)坼[音“撤”]:裂開,分開。(3)乾坤:天地。(4)戎馬:比喻戰事。(5)涕泗:眼淚。

  [譯文]

  過去早就聞說洞庭湖,今天終于登上了岳陽樓。吳國和楚國從湖的東南分開,天地好像日日夜夜在湖上浮動。親戚朋友沒有一封信給我,年老多病只有一條孤舟。北方的邊關正在鏖戰,我*著岳陽樓的欄桿老淚縱橫流。

  【賞析】:

  這首詩的意境是十分寬闊宏偉的。

  詩的頷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說廣闊無邊的洞庭湖水,劃分開吳國和楚國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個地飄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個字,就把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邊無際的巨大形象特別逼真地描畫出來了。

  杜甫到了晚年,已經是“漂泊西南天地間”,沒有一個定居之所,只好“以舟為家”了。所以下邊接著寫:“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親戚朋友們這時連音信都沒有了,只有年老多病的詩人泛著一葉扁舟到處飄流!從這里就可以領會到開頭的兩句“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本來含有一個什么樣的意境了。

  這兩句詩,從表面上看來,意境象是很簡單:詩人說他在若干年前就聽得人家說洞庭湖的名勝,今天居然能夠登上岳陽樓,親眼看到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因此清人仇兆鰲就認為:“‘昔聞’、‘今上’,喜初登也。”(《杜詩詳注》)但僅這樣理解,就把杜詩原來的意境領會得太淺了。這里并不是寫登臨的喜悅;而是在這平平的敘述中,寄寓著漂泊天涯,懷才不遇,桑田滄海,壯氣蒿萊……許許多多的感觸,才寫出這么兩句:過去只是耳朵里聽到有這么一片洞庭水,哪想到遲暮之年真個就上了這岳陽樓?本來是沉郁之感,不該是喜悅之情;若是喜悅之情,就和結句的“憑軒涕泗流”連不到一起了。我們知道,杜甫在當時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然而他從來沒有放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抱負。哪里想到一事無成,昔日的抱負,今朝都成了泡影!詩里的“今”、“昔”兩個字有深深的含意。因此在這一首詩的結句才寫出:“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眼望著萬里關山,天下到處還動蕩在兵荒馬亂里,詩人倚定了闌干,北望長安,不禁涕泗滂沱,聲淚俱下了。

  這首詩,以其意境的開闊宏麗為人稱道,而這意境是從詩人的抱負中來,是從詩人的生活思想中來,也有時代背景的作用。清初黃生對這一首詩有一段議論,大意說:這首詩的前四句寫景,寫得那么寬闊廣大,五、六兩句敘述自己的身世,又是寫得這么凄涼落寞,詩的意境由廣闊到狹窄,忽然來了一個極大的轉變;這樣,七、八兩句就很難安排了。哪想到詩人忽然把筆力一轉,寫出“戎馬關山北”五個字,這樣的胸襟,和上面“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聯寫自然界宏奇偉麗的氣象,就能夠很好地上下襯托起來,斤兩相稱。這樣創造的天才,當然就壓倒了后人,誰也不敢再寫岳陽樓的詩了。

  黃生這一段話是從作詩的方法去論杜詩的,把杜詩的意境說成是詩筆一縱一收的產物,說意境的結構是從創作手法的變換中來。這不是探本求源的說法。我們說,詩的意境是詩人的生活思想從各方面凝結而成的,至于創作方法和藝術加工,煉字煉句等等,只能更準確地把意境表達出來,并不能以這些形式上的條件為基礎從而醞釀成詩詞的意境。昔人探討創作問題,偏偏不從生活實踐這方面去考慮,當然就不免倒果為因了。

【登岳陽樓杜甫修辭手法】相關文章:

杜甫《登岳陽樓》賞析09-26

杜甫《登岳陽樓》說課稿10-30

杜甫《登岳陽樓》鑒賞02-24

杜甫《登岳陽樓》教案07-15

《登岳陽樓》杜甫原文及賞析06-25

杜甫的詩:《登岳陽樓》賞析08-11

杜甫登岳陽樓原文及賞析10-18

登岳陽樓記杜甫10-14

杜甫唐詩《登岳陽樓》教案06-06

杜甫《登岳陽樓》譯文及注釋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