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的演講稿模板9篇
通過對演講稿語言的推究可以提高語言的表現力,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需要使用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弟子規的演講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按照郁老師的要求,我們暑假期間要從《快樂暑假》上面自選5本以上的書來閱讀。我選的分別是《我愛你,中國》、《神話故事》、《科學童話》、《伊索寓言》、《中國漢字》還有《弟子規》,其中前面幾本,我每天都朗讀,而對于《弟子規》,父母要求我每天背誦一段,41段用了41天已經全部背誦完畢。
我感覺《弟子規》對我們生活很有幫助。它教會我們怎么對待父母和長輩,也教會我們怎么對待身邊的人和事情,甚至連怎么穿戴吃飯、怎么讀書、怎么整理書籍都有很明確的'要求。
有一次,有人按家里門鈴,我正在玩IPAD, 媽媽讓我去開門,我坐著不動,媽媽就說“父母命,行勿懶”,我趕緊跑去開門了。我平時吃飯,不太愛吃冬瓜和木耳,家人又會從《弟子規》里找到教育我的句子“對飲食,勿揀擇”!白x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碑斘矣袝r讀書不用心時候,我耳邊就有人會這么說。
《弟子規》對于我們日常生活真的很有幫助哦!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在中國好多人聽說過《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但是很少有人提起《弟子規》,前者更加注重于文化教育,但是《弟子規》才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結晶,教會了人們如何做人做事。在清代《弟子規》是作為國學課的啟蒙課本的,因為一個人只有先學會了如何做人才可能成為人才,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弟子規》篇幅不長,全文共計1080字,三字一句,一共五個部分。具體列出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廚師、接物、求學應該有的禮儀和規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到尊敬父母長輩,對兄弟姐妹一定要團結友愛,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言行舉止要小心謹慎,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講信用,講仁義,講道德,換而言之就是做人一定要厚道。和大眾相處時一定要平等博愛,學會換位思考,須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遇到有人德的人呢,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學習是一件崇高偉大的事情不應該有那么多的.想法。一個人只有掌握了文化和技能才能真正的立足于社會,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也是社會優勝劣汰的法則。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3
、“弟子規,圣人訓??”一遍遍誦讀著朗朗上口的《弟子規》,一次次聆聽著《弟子規》給我們帶來的諄諄教誨,心中的那盞燈漸漸明了。
“入則孝,出則悌”告訴我們友愛兄弟,孝敬長輩,“孝”字也就從此銘刻于我們心間,使我們在關心長輩的同時也學會了尊重他人。
“謹而信”為我們譜寫著一支思想升華的歌,良好的生活習慣也伴隨著我們進入更高的階梯。
“泛愛眾,而親仁”的做人守則成為人生起步的扉頁,也是一個轉折點。更是那“有余力,則學文”的學習手冊帶領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走出迷津。
《弟子規》之所以被稱為弟子規,想必是那些望子成龍的'博士,有學問的人給后代留下的“字典”。正如諸葛亮為阿斗寫的《出師表》一樣。古中國之所以被稱為古中國,也一定離不開好書的啟蒙。
上千個春秋,一代又一代的學童在不停的翻著這本書,實踐著這本書中的任何一個字!兜茏右帯肪褪沁@么一本好書。
無論是牙牙學語的孩子,還是兒童,少年,甚至壯年,老年都耳熟能詳,熟讀成誦。《弟子規》早已成為歷史的篇章,成為華夏兒女成長的腳印。
的確如此,《弟子規》是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它至真,至純;《弟子規》是引領孩子步入規范殿堂的老師,它至善,至美!《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孝敬父母,讓我懂得如何做人,也讓我懂得了言而守信。
如果說《弟子規》是一本好書,我便是讀書人;如果說《弟子規》是一條河流,我便是魚兒;如果說《弟子規》是一片藍天,我便是翱翔的雛鷹;《弟子規》熏陶著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在文明上,禮節中又跨出了一大步。
讓《弟子規》點燃我們心靈的火把,在烈火的讓少中點燃那盞不滅的燈。讓《弟子規》永恒,讓經典永恒,讓愛永恒!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4
好像是在我三、四歲的時候,爸爸就開始教我讀背《弟子規》啦!一開始,我覺得很好奇、很好玩,因為每讀一句就能得到爸爸媽媽的表揚,心里很得意……。
可是讀著讀著我就覺得沒什么意思,好累,不想讀了!這時候,爸爸跟我說:“清清,你知道爸爸為什么要教你讀背《弟子規》嗎?”我嘟著小嘴說:“不知道,反正我不想讀了,太累了,我想看動畫片!”爸爸沒發火,耐心得對我說:“清清,你想不想讓所有的小朋友和小伙伴都喜歡你,愿意和你一起玩嗎?”我說:“當然想啊”!爸爸說:“想做一個受別人喜愛和尊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弟子規》就是教你懂規矩,懂道理,有禮貌,講信用,在日常生活中,和小朋友、大人相處時要團結友愛,會和小伙伴們一起分享,向別人學習好的地方,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只有做到了這些,大家才會喜愛你,你才會變得越來越聰明,除了《弟子規》,爸爸以后還要教你讀《論語》、《大學》等經典古書,它們能給你的一生帶來非常大的好處,知道嗎?”我懵懂得點了點頭。
有一天我在看動畫片,媽媽叫我吃飯,我正看得高興,媽媽喊了好幾聲我都沒理睬,突然,媽媽念了一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爸爸教我讀過,我記得意思是“父母說話要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去做,不能偷懶,不然,爸爸媽媽會生氣、傷心”。我趕緊大聲回答媽媽:“好的,媽媽,我把電視關了馬上就來!币院,當我不想回答爸爸媽媽的問話時,我就小聲念叨:“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呼應勿緩┄”;當我不想幫媽媽做事時,我就小聲念叨:“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命行勿懶┄”,提醒自己要聽爸爸媽媽的話,幫爸爸媽媽做事,在學校里,我也樂意幫助同學,幫老師做力所能及的事,得到了大家的喜愛。上學期末,我考了3科100分,還評上了優秀學生干部呢!
現在我每天都快樂的讀背《弟子規》!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5
平時讀書總覺得書上內容跟生活沒有太大關系,但自從讀了《弟子規》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這本書教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里面使我最感動的就是這一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叫我們的時候,我們要快不能慢。父母叫我們做什么事情,不能偷懶。父母教導我們的時候,我們也要仔細地聽。父母批評我們的時候,我們要順從。
我想:做人不正要這樣嗎? 想到這里,我就回憶起那件事。
在童年時期,我是一個很愛哭的'孩子。有一次,我想用舌頭在冷冷的鐵桿上舔舔,那滋味很不錯,爸爸看見我在弄,馬上抱起我,叫我不要,會把舌頭弄流血的。我不聽,趁爸爸媽媽午休的時候又那么做,我把舌頭的前半部分舔在鐵欄桿上,剎時覺得舌頭萬般疼痛,心想不好!我剛想縮回舌頭,可辦不到了,舌頭被凍在鐵欄桿上了,這時我急了,在那里大哭,爸爸聽見了,拿起一杯熱水“噗”的一聲,澆在我舌頭附近的鐵欄桿上,冒出了一股熱氣。我把舌頭“摘”下來,弄得滿嘴是血,媽媽說:“小純,爸爸媽媽說過的話以后就要謹記在心了!边@件事都怪我不聽爸爸的話。
做人就是得這樣,聽父母的話,正所謂“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由此,我們也得孝敬父母,因為父母是我們的老師,教了我們許多道理,關心,照顧了我們一輩子。讓我們也關心他們一點,尊敬他們一點,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回報父母的這份情。
《弟子規》這本書我現在還經常拿出來翻讀,它一直鞭策著我。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6
尊敬的各位家長:
您好,感謝您對我校工作的支持與配合。學校根據工作的需要,從 20xx年2月開展“誦讀《弟子規》、規范言與行”的讀書活動。
《弟子規》是中華傳統經典文化的精髓,也是一把幸福和諧的人生金鑰匙。師生們在誦讀的同時,可以從古人的經典中尋找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崇高品質,激發他們崇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思想感情,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為此,我校制定了具體的讀書方案,并利用晨讀、讀書活動、班會等時間具體組織學生學習《弟子規》中的“孝、悌、謹、信、愛、仁”等方面的內容,讓學生讀《弟子規》,背,理解,踐行《弟子規》,使學生受到了中華文化經典的熏陶。
學生學習《弟子規》“有余力,則學文”,“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等內容,能明確學習的意義和方法。
我們把對《弟子規》的誦讀與師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相結合,從坐、立、走、著裝、說話等方面入手,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惰分杏羞@樣一句話“冠必正、紐必結”,是要求帽子要帶端正,衣服紐扣要扣好。
我們把《弟子規》作為文明禮儀的學習內容,開展“古人教我懂規范”活動。發動學生在《弟子規》中找《守則》、《規范》的影子。通過從古文中找事例,從古人身上學精神,使學生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產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弟子規》教育中,我們重視師生關系的和諧建設。正如《弟子規》所述“兄道友,弟道恭,事諸兄,如事兄”,“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我們著重引導學生如何正確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學生能運用《弟子規》的內容分析、解決自己遇到的矛盾和難題,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
我們在師生理解《弟子規》的深刻內涵之后,還將開展了讀《弟子規》演講賽、讀《弟子規》讀書筆記和征文的評選,讓師生們在讀中思,思中寫,寫中悟,悟中行,使讀書、做人、習文于一體,增加學生語言積累量。
今后,我們將繼續開展好誦讀《弟子規》的活動,在誦讀古詩文中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加厚師生的人文底蘊。在我們的努力下,相信我們的學生們會繼承傳統,弘揚傳統,去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7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讀了《弟子規》使我受益匪淺。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是我就是沒有用在現實生活中。因為在學習《弟子規》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兜茏右帯吩鲩L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有三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學會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對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的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毕胍幌脒@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著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隨然我從小就讀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卻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而每次被老師或家長夸獎一句就驕傲,得意的不得了。
第三: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想我都沒有人生目標,所以我才不會努力去辦好每一件事。
所以,以后我要按《弟子規》里的規矩認真學習,認真去感悟,認真去實踐。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8
《弟子規》這本書擺放在我家書架上最好的位置上,我伸手就可以拿到,不象其它的書,需要我搬來凳子晃悠悠地踩上去才能夠到。這本書在我出生前就已經擺在我家書架上了,聽媽媽說,它到家里比我早,是為了我,才有的它。
媽媽說,我一歲多,剛會說話,只會叫“爸爸”、“媽媽”時,媽媽經常盤坐在床上,后背靠著一個大靠墊,把我舒服地抱在懷里,打開《弟子規》,抑揚頓挫地讀給我聽:“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媽媽把句子讀得很美,語調高高低低的,我雖然什么也聽不懂,但是也許錯把它當成媽媽唱的歌了吧,往往聽得入了神,停止淘氣。
一年級的每個早晨,我坐在教室里,和同學們一起讀《弟子規》,瑯瑯的讀書聲淹沒了小鳥的嘰嘰喳喳聲,心靈變得像天空一樣湛藍清澈,我們的語文老師會給我們細細講解“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的含義,老師是這樣講解的:如果身體有所不適或者受到損傷,就會讓父母為我們擔憂;如果在德行上有缺欠,就會使父母感到丟臉。老師還會給我們講解“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的含義:讀書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即心要記,眼要看,口要讀,這三者都非常重要。老師一邊為我們講解含義,一這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學習的'方法。
《弟子規》告訴了我們這些小孩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不應該做。比如早晨,已經到了起床的時間,我多么想在暖和的被窩里多躺上一分一秒,不去理會即將開走的班車,可是聽到媽媽的呼喚聲,我立刻就起床穿衣,因為我知道“父母呼,應勿緩。”在教室里,如果我拾到一支筆,我先要問清楚有誰丟失了東西,如果找不到失主,我會把它交到老師手里,因為我知道“物雖小,勿私藏”的道理。
如果我是數學本上的一條直線,《弟子規》就是不讓我歪斜的直尺;如果我是漫游在原始森林里的探險者,《弟子規》就是指引我方向的指南針。在我的心目中,它是一本最好的書,最有價值的書。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9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是〈弟子規〉中余力學文中的一段,它主要講了:
學習與實踐是不能分開的,學習必須建立在實踐之上。另外,讀書時,要全神貫注,注意力應高度集中,眼睛要緊盯著書,還要大聲朗讀,這樣才會提高讀書的效率。
合上書本,我們來談談我的.理解:實踐和學習有著緊密的聯系,如果光學習,那就是死讀書,不會將知識靈活應用,這就與紙上談兵沒什么兩樣。我們知道:紙上談兵造成的后果是無法彌補的。但是,如果只實踐,不讀書,那只能按自己的見解做事,不知別人有何經驗,教訓。因此,實踐和讀書必須兼備。
另外,我還有這樣一個讀書事例:以前。我讀書從來不整本整本地讀,通常只看八九頁,就扔到書柜里,看另一本書了。直到后來,我才知道,我這種讀書方法叫“殺書頭”,這樣很不好,不利于培養持之以恒的毅力。因此,我才改正了缺點,開始整本地精讀。
讀書可以增長智慧,增加知識。只要掌握方法,就可以收獲最佳的讀書效果。
【弟子規的演講稿】相關文章:
弟子規|《弟子規》創造的奇跡06-30
《弟子規》09-22
弟子規全文弟子規里面的故事09-27
弟子規原文11-05
弟子規說課稿06-02
弟子規標語08-15
《弟子規》教案10-07
《弟子規》解析08-30
《弟子規》簡介09-05
《弟子規》全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