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讀后感1200字
《弟子規》圣人訓 《弟子規》又名《蒙弟訓》,在古代《弟子規》是做人的準則,在當代仍然影響著更多的人,教育我們如何做人。
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質。人生百態,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圣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中國是具有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知恩圖報,尊老愛幼,待人誠懇……這些優良的傳統從古至今都為人所熟知,而《弟子規》正是告誡我們無論行孝也好,做人也好,必須從細節入手,必須時時記在心里,而非一時之想法“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道德系統,其核心是做人的“道”和“德”,就是通常說的“道德”。在閱讀《弟子規》時,我深深的感受到古代人對于“道德”的重視,而這又是我們現在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漸漸缺失的。
已經多次聽到新聞報道路旁有老人摔倒,數小時后無人攙扶,最后一位身著制服的保安將其扶起,送至醫院,他說的一句“如果我沒有穿制服,我也不敢扶”讓人心頭一驚,往日的互幫互助、雷鋒精神,已經隨著人們的猜忌、不信任在慢慢消失。在現代社會以德報怨的少,以怨報德的多,因此,“雷鋒出國”了。隨著中國相繼舉辦奧運會、世博會等,世界上刮起了一陣中國風,研究親睞中國傳統文化的外國友人也多了起來,當他們將我們的優秀傳統發揚光大,然后傳到中國時,我們是不是會感到尷尬,是否應該反思?我認為我們不光要提倡學習《弟子規》,更要深刻去理解《弟子規》的深刻內涵,能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都與弟子規緊密結合來,熟讀熟背是容易的,但是如何將《弟子規》融入自己的工作生活是需要一個過程。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必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后,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讀完《弟子規》后,大家再衡量一下自己,不難發現確實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們要從內心開始凈化,從最基本的生活作風開始嚴格要求自己。《弟子規》倡導的是人的身心要健康,光有一個健康的體魄還不行,要有一個健康的心靈,后者在很大程度上所起的作用更大一點。體現在工作當中更應該從一點一滴做起,工作共取得的成就都是日積月累的,沒有人可以一步登天,都是從最基本、最平凡的崗位開始做起,就像我們現在實習的階段,這只是一個過程,是每個人都要經歷,只有我們打好了基礎才可以在今后去適應別的崗位。好事情不怕小,只要堅持去做,最終會取得很大的收獲。當你的行動成為一種習慣,便會從你的品質中體現出來,徹徹底底的改變你,讓你終身受益匪淺。
像這些道理在《弟子規》中都有所體現,重要的是把它和我們的工作能結合起來。《弟子規》畢竟是很久遠的東西了,魯迅先生經常教導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也不是每條都適合所有的人,有些地方可取,但是不可強加,但是大的方向不會改變,每個人都應該了解并適應大家的規則,但也應該保留自己的個性。
【弟子規讀后感1200字】相關文章:
《弟子規讀后感》讀后感07-09
弟子規小學讀后感08-31
弟子規讀后感【推薦】07-21
弟子規讀后感【熱】07-19
【熱】弟子規讀后感07-07
【精】弟子規讀后感07-01
弟子規讀后感【熱門】06-30
弟子規讀后感【薦】06-25
【薦】弟子規讀后感06-25
《弟子規》讀后感_作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