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登鸛雀樓唐詩賞析

時間:2024-07-30 16:28:26 登鸛雀樓 我要投稿

登鸛雀樓唐詩賞析

  《登雀樓》是唐代詩人暢當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描寫宏偉的雀樓和登樓所見的壯闊景象。前二句寫樓高以寄胸懷,后二句寫四圍景象以抒激情。

登鸛雀樓唐詩賞析

  登雀樓

  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

  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

  詞句注釋

  ⑴(guàn)雀樓:古名鵲樓,因時有鵲棲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濟市境內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黃河岸邊。

  ⑵迥(jiǒng)臨:遠道而來。飛鳥:指雀。

  ⑶天勢:天體的勢。圍:這里有"籠蓋"的意思。

  ⑷斷山:指西山之間。

  譯文

  遠道來登雀樓,樓閣高比人間。天空籠蓋著遼闊的原野,奔明的黃河瀉入群由之奪。

  賞

  此詩只有二十個字,但詩歌意境非常壯闊,可以說是描寫雀樓風光的上乘之作。

  前二句寫樓高以寄胸懷。詩人站在雀樓上,望遠空飛鳥仿佛低在樓下,覺得自己高遠矚,眼界超出了人世塵俗。從藝術表現看,這里把視覺反差運用到景物描寫中,以遠處物體似低小的感覺來反襯近處物體的高大,饒有意趣。從思想境界看,則詩人自有一種清高、俊逸的情懷,志氣凌云,而飄飄欲仙,大有出世之想。第二句一作"高謝世人間",則高蹈的情懷更明確。

  后二句寫四圍景象以抒激情。中條山脈西接華山。從雀樓四望,天然形勢似乎本來要以連綿山巒圍住平原田野,但奔騰咆哮的黃河卻使山脈中開,流入斷山,浩蕩奔去。這括的描寫,勾勒出山河的形勢和氣勢,同時也顯示出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目光遠大,志向無。這二句與前二句一氣相貫,既以顯出樓高望遠,更以見出詩人志高氣逸的情懷。

  宋人沈括稱贊這詩和王之渙詩都"能狀其景"(《夢溪筆談》)。但景以情見,物由志顯,能狀壯闊山河,正因詩人胸懷高尚。這詩和王詩都是這樣的情景交融的好詩。由于時代、遭遇、處境的不同,因而兩詩的意境不同。王之渙是盛唐詩人,而暢當則是經歷戰亂的中唐詩人。從當時歷史條件看,應當說,這詩的思想內容是進步的。而這種勵進的精神,在今天也是可取的。

  【拓展閱讀】

  雀樓西百尺,汀洲云樹共茫茫,

  漢家簫鼓空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

  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為長。

  風煙并起思鄉望,遠目非眷亦自傷。

  鵲樓是山西永濟市著名的景觀,同時也被稱為4大名樓之一,以其臨江遠的優越位置和歷代文人在此的興衰感嘆而聞名于世,現今的鵲樓已經過系統的重建,有望恢復曾經的輝煌。

  相傳當年時常有雀(,鶴一類水鳥)棲于其上,所以得名。該樓始建于北周 (公元557--580),廢毀于元初。可惜雀樓到宋以后被水淹沒,后水退卻后,失去往日的華和興盛,遂于元初毀于戰亂。但經過人員的系統修理,它已經舊貌換新顏。

  由于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區位優勢,風景 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其中王之渙《登雀樓》詩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1] ”堪稱千古絕唱,流傳于 海內外。沈括《夢溪筆談》給了雀樓八個字:“前中條,下大河。”千余年間,它對于激勵振興中華民族之志產生了深遠影響。

  21世紀初,中國人重建雀樓。有關方面報道,為弘揚中華民族文化,1997年12月,雀樓復建工程破土動工,重新修建的雀樓為鋼筋混凝土剪力墻框架結構,設計高度為73.9米,總投資為5500萬元,截至2001年,主體工程已完成封頂。現在,這座九層高樓在永濟市黃河岸邊落成。登樓觀大河,其勢依舊雄偉壯觀,令人遐想。

  雀樓與同在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的人文風景勝地的普救寺相隔不遠,這兩大著名人文景觀成為當地的旅游支柱。

【登鸛雀樓唐詩賞析】相關文章:

唐詩《登鸛雀樓》詩文賞析09-20

唐詩《登鸛雀樓》全文賞析07-02

唐詩登鸛雀樓的意思08-23

《登鸛雀樓》王之渙唐詩原文閱讀翻譯賞析10-04

唐詩登鸛雀樓王之渙11-22

唐詩《登鸛雀樓》講課稿05-24

關于唐詩三百首中登鸛雀樓的賞析08-17

唐詩《登鸛雀樓》教學反思范文06-24

王之渙《登鸛雀樓》唐詩譯文及鑒賞10-13

唐詩《登鸛雀樓》教學案例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