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岳飛《滿江紅 登黃鶴樓有感》課后練習題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練習題,只有多做題,學習成績才能提上來。學習就是一個反復反復再反復的過程,多做題。什么樣的習題才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岳飛《滿江紅 登黃鶴樓有感》課后練習題,歡迎閱讀與收藏。
滿江紅 登黃鶴樓有感
岳飛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注】萬歲山、蓬壺殿:指宋徽宗時構筑的土山苑囿、亭臺宮殿。
⑴這首詞中的對比是由哪兩個句子領起的?“萬歲山前珠翠繞”一句中用了哪種修辭手法?(2分)
⑵詞中寫了哪些“風塵惡”的景象?(4分)
⑶詞的開頭寫作者登黃鶴樓遙望中原,結尾說“再續漢陽游,騎黃鶴”,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變化?(4分)
【參考答案】
⑴想當年,到而今。 借代。
⑵鐵騎滿郊畿,士兵“膏鋒鍔”,百姓“填溝壑”,千村寥落。
⑶由開頭對昔盛今衰的悲慨,對外敵人侵踐踏大好河山的憤恨,對統治階層奢侈誤國的隱隱痛心,對抗擊敵人收復失地的決心,轉到想象中“提銳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黃鶴樓的舒暢心情。
【譯文】
登樓遠望中原,只見在一片荒煙籠罩下,仿佛有許多城郭。想當年啊!花多得遮住視線,柳多掩護著城墻,樓閣都是雕龍砌鳳。萬歲山前、蓬壺殿里,宮女成群,歌舞不斷,一派富庶升平氣象。而現在,胡虜鐵騎卻踐踏包圍著京師郊外,戰亂頻仍,風塵漫漫,形勢如此險惡。士兵在哪里?他們血染沙場,鮮血滋潤了兵刃。百姓在哪里?他們在戰亂中喪生,尸首填滿了溪谷。悲嘆大好河山依如往昔,卻田園荒蕪,萬戶蕭疏。何時能有殺敵報國的機會,率領精銳部隊出兵北伐,揮鞭渡過長江,掃清橫行“郊畿”的胡虜,收復中原。然后歸來,重游黃鶴樓,以續今日之游興。
【注釋】
⑴黃鶴樓:舊址在黃鶴山(武昌之西)西北的黃鶴磯上。陸游《入蜀記》:“黃鶴樓舊傳費瑋飛升于此,后忽乘黃鶴來歸,故以名樓。“
⑵萬歲山:即萬歲山艮岳,宋徽宗政和年間所造,消耗了大量民力民財。據洪邁《容齋三筆》說:“(萬歲)山周十余里,最高一峰九十尺,亭堂樓閣不可殆記。“
蓬壺殿:疑即北宋故宮內的蓬萊殿。這四句形容北宋汴京宮室壯麗,富庶繁華。
⑶鐵騎:指金國軍隊。郊畿:指汴京所在處的千里地面,又指金國鐵浮屠重甲騎兵。
⑷風塵:指戰亂。杜甫《贈別賀蘭铦》:“國步初返正,乾坤尚風塵。“風塵惡,是說敵人占領中原,戰亂頻仍,形勢十分險惡。
⑸膏:滋潤,這里做被動詞。鋒:兵器的尖端。鍔:劍刃。《莊子·說劍》:“天子之劍,以燕峪石城為鋒,齊岱為鍔。“這兩句是說兵士們在哪兒呢?他們(的血)滋潤了兵器的尖端(意為被刀劍擊中而死亡)。
⑹溝壑:溪谷。杜甫《醉時歌》:“但覺高歌有鬼神,焉知餓死填溝壑。“這兩句是說老百姓在哪兒呢?他們已因饑寒交迫而死,被丟在溪谷中了。
⑺纓:繩子。請纓,請求殺敵立功的機會。《漢書·終軍傳》記終軍向漢武帝“自請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河洛:黃河、洛水。這里泛指中原。這句是說哪一天能向皇帝請求,并得到他的命令率領精銳部隊,揮鞭渡過長江,收復中原。
⑻漢陽:今湖北武漢市(在武昌西北)。
⑼此墨跡見近人徐用儀所編《五千年來中華民族愛國魂》卷端。原系照片;在本詞下面,并有謝升孫、宋克、文征明等人的跋。
【解析】
這首詞創作時代較耳熟能詳的“怒民沖冠”詞略早,寫于岳飛出兵收復襄陽六州駐節鄂州時。全詞采用散文化寫法,層次分明。從篇首到“蓬壺殿里笙歌作”為第一段。寫在黃鶴樓之上遙望北方失地,引起對故國往昔“繁華”的回憶。“想當年”三字點目。“花遮柳護”四句極其簡練地道出北宋汴京宮苑之風月繁榮。“珠翠繞”、“笙歌作”,極力寫作了歌舞升平的壯觀景象。“珠翠”,婦女佩帶的首飾,這里指代宮女。“珠翠繞”當然也是夸張說法。第二段由“到而今”字起筆(回應“想當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寫北方遍布鐵蹄的占領區,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們的慘痛情景。與上段歌舞升的景象強烈對比。“鐵蹄滿效畿,風塵惡”二句,花柳樓閣、珠歌翠舞一掃而空,驚心動魄。過片處是兩組自成問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戰士浴血奮戰,卻傷于鋒刃,百姓饑寒交迫,無辜被戮,卻死無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統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這遠非“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導“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之猛志。最后三句,作者樂觀地想象勝利后的歡樂。眼前他雖然登黃鶴樓,作“漢陽游”,但心情是無法寧靜的。或許他會暗誦“昔人已乘黃鶴去”的名篇而無限感慨。不過,待到得勝歸來,“再續漢陽游”時,一切都會改變,那種快樂,唯恐只有騎鶴的神仙才可體會呢!詞的末句“騎黃鶴”三字兼顧現實,深扣題面。表示今日“靖康恥,猶未雪”,未能盡游興,“待重新收拾舊山河”后,定再駕乘黃鶴歸來,重續今日之游以盡興。樂觀必勝的精神與信念洋溢字里行間。從“想當年”、“到而今”、“何日”說到“待歸來”,以時間為序,結構嚴謹層次分明,語言簡練明快。縱觀全題:題目考點實實在在,考查難度適中適度。
作者簡介
岳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人(河南),為宋朝名將。事母至孝,家貧力學。其母親在他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字,岳飛以此為一生處世的準則。北宋宣和中,以敢戰士應募,隸留守宗澤部下,屢破金兵,宋高宗手書「精忠岳飛」四字,制旗賜之。又破李成,平劉豫,斬楊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諸路招討使。
公元1129年,金兀X渡江南進,攻陷建康,岳飛堅持抵抗,于次年收復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于郾城,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兩河(淮河、黃河)義軍紛起響應,復欲進軍朱仙鎮,惜宰相秦檜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還,誣以「莫須有」的罪名而死于獄。
岳飛率領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金兵非常害怕「岳家軍」,人們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1162年,宋孝宗時詔復官,謚武穆,寧宗時追封為鄂王,改謚忠武,有《岳武穆集》。
(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
中國南宋愛國軍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將。字鵬舉,謚武穆。河北(宋時指黃河以北,而非今河南河北之省界,下同)相州湯陰(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人。靖康元年(1126年)投軍抗金,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建炎三年(1129年),金將完顏宗弼渡江南進,岳飛時任江淮宣撫使司右軍統制,率部轉戰廣德(今屬安徽)、宜興(今屬江蘇)地區 ,襲擾金軍 ,多次獲勝 ,并收復建康 ,升任通泰鎮撫使。紹興三年(1133年),金扶植的劉豫政權派軍攻占襄陽(今屬湖北)等郡。次年四月,岳飛自江州(今江西九江)揮師北上,大敗劉豫軍,收復六郡,因功授清遠軍節度使。五年夏,奉宋廷之命鎮壓洞庭湖地區的楊幺農民起義軍。六年,任湖北京西路宣撫副使 ,舉兵奇襲劉豫軍 ,以部分兵力東向蔡州(今河南汝南)誘其來攻,主力自襄陽出擊伊陽(今河南嵩縣),收復今豫西、陜南大片失地。七年,岳飛乘金朝廢除劉豫之機 ,提 出舉兵收復中原的主張 , 后多次上書反對與金議和,均遭高宗和宰相秦檜拒絕。十年,完顏宗弼毀約南進。岳飛按照其連結河朔進軍中原的方略,遣將聯絡北方義軍,襲擾金軍后方,自率主力北上,在郾城、潁昌之戰中大破金軍精騎,擊敗金軍主力。正當岳飛行將渡河時,高宗 、秦檜卻向金乞和,詔令各路宋軍回師,致使岳飛恢復中原的計劃功敗垂成。次年,回臨安,被解除兵權,改授樞密副使。十二月二十九日,被高宗、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 。其子岳云和部將張憲也慘遭殺害 。宋孝宗繼位后為岳飛平反昭雪 。淳熙五年(1178年),謚武穆。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年)追封鄂王。宋理宗寶慶元年(1225年),改謚忠武。
【早年】
岳飛少年時喪父,由母親養育成人。傳說其母在他的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個字,讓他銘記國仇家恨。曾經拜周侗為師學習武藝。且喜歡看《左氏春秋》、《孫子兵法》。
【從軍】
宣和四年(1122年)冬,真定宣撫劉招募“敢戰士”,19歲的岳飛從軍成為其部下。但不久因父親岳和病故,回到家鄉湯陰縣。
1124年冬,再次投軍,被分配到河東路平定軍(治平定,今山西省平定縣)
【靖康之變】
1126年冬,岳飛在相州城第三次投軍,歸劉浩軍中。補“從九品承信郎”。
靖康元年十二月初一壬戌日(儒略歷1127年1月15日),宋康王趙構接到宋欽宗的蠟書,在相州開河北兵馬大元帥府。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陳亨伯為元帥,汪伯彥、宗澤為副元帥。康王命武顯大夫陳亨伯任元帥府的都統制,其下編組為前、后、中、左、右五軍,其中前軍統制就是劉浩。岳飛屬劉浩的前軍。
按蠟書的命令,康王元帥府的任務是火速救援被困在開封的宋欽宗。岳飛屬前軍編制,奉命帶領三百名騎兵,南下前往大名府魏縣李固渡偵察,在侍御林率所部打敗一隊金軍,殺死敵方一名將領,因功升“正九品成忠郎”。但因岳飛的曾祖父名岳成,為避諱改為“寄理保義郎”。正九品的保義郎比成忠郎低一官,但加上“寄理”一銜,便與成忠郎同階。
康王趙構先派劉浩領兵南下浚州和滑州,去解開封之圍。在劉浩全部前軍二千五百人南下之前,岳飛又奉命率一百名騎士到滑州偵察,一直深入滑州南部近開封府的地界。當宋軍回歸時,在黃河凍冰之上同金兵發生遭遇戰。岳飛劈殺一個金將,將金軍殺退,因此升“從八品秉義郎”。
靖康元年十二月下旬(1127年1月下旬),宗澤承擔了救援開封的重任,而大元帥趙構僅分給他一萬兵力,分成前、后、中、左、右五軍。陳亨伯任都統制,兼領中軍。岳飛在前軍,這是他初次成為宗澤的部將[6]。宗澤率部眾進軍開德府,接連同金軍打了十三仗,每戰皆捷[7]。在正月的一次戰斗中,岳飛射死金軍兩個執旗者,在率領騎兵突擊敵人后又擄獲一批軍械。因此升為“正八品修武郎”。
金太宗天會五年二月丙寅日(儒略歷1127年3月20日),金太宗下詔廢宋徽宗、宋欽宗二帝為庶人,北宋滅亡。
天會五年二月(1127年3月末),岳飛所在的宗澤前軍進駐廣濟軍定陶縣的柏林鎮[8]后,元帥府又命令他改隸黃潛善,而取消宗澤對此軍的指揮權。當時元帥府已有八萬兵力。其中歸宗澤指揮的只有二萬六千人,而歸黃潛善指揮的卻有三萬六千人。
天會五年三月丁酉日(儒略歷1127年4月20日),金太宗下詔立宋太宰張邦昌為傀儡“大楚”皇帝。但偽楚政權無法維持下去,張邦昌不得不派人把御璽送到濟州,奉迎康王趙構為帝。
天會五年四月庚辰日(儒略歷1127年6月2日),宋康王趙構離開濟州,前往南京應天府。出發之前,元帥府所屬五軍被重新編組,其中張俊任中軍統制,劉浩任中軍副統制。岳飛作為中軍的一名偏裨武將,隨同大隊護送這位行將登基的康王前往應天府。
建炎元年五月初一庚寅日(儒略歷1127年6月12日),宋康王趙構即位于南京應天府,建立南宋。
岳飛自歸入黃潛善軍中后,因為接連幾個月無仗可打便上書趙構求戰。黃潛善和汪伯彥看到岳飛的上書,批示“小臣越職,非所宜言”,并嚴厲懲罰岳飛,將他革掉官職,削除軍籍。
建炎元年八月(1127年9月),岳飛北上,入河北招討使張所軍中,借補“正八品修武郎”,充中軍統領。張所很賞識岳飛,又很快升岳飛為“從七品武經郎”、任統制。建炎元年九月中旬(1127年10月間),張所命王彥任都統制,率岳飛和張翼、白安民等將前去收復衛州等地。隨即張所因從前曾彈劾黃潛善而被貶逐嶺南,河北西路招撫司撤銷,王彥一軍成為孤軍。
王彥駐軍衛州新鄉縣(今河南新鄉市)的石門山,為集結金軍所包圍,因此謹慎出戰。時年24歲的岳飛有些年少氣盛,責備王彥膽怯:“二帝蒙塵,賊據河朔,臣子當開道以迎乘輿。今不速戰,而更觀望,豈真欲附賊耶!”率領部下擅自出戰,攻占新鄉縣。但馬上遭到集結而來的金軍部隊攻擊,王彥部潰散。王彥收拾殘部退守衛州共城縣(今河南輝縣)西山,為了表達自己的決心,王彥和他的部屬們都在臉部刺上“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個字,是謂“八字軍”,后來發展到數萬人,收復數百里的地方。金軍屢次進行圍剿都沒有成功[12]。岳飛則率殘部在太行山區轉戰一段時間,聽到八字軍壯大的消息后,前住王彥的山寨叩門謝罪,希望重歸王彥軍。但王彥對岳飛說:“汝罪當誅,然汝去吾已久,乃能束身自歸,膽氣足尚也。方國步艱危,人材難得,豈復讎仇報怨時邪!吾今舍汝。”既沒有追究岳飛,也沒有接納岳飛。
【岳飛《滿江紅 登黃鶴樓有感》課后練習題】相關文章:
滿江紅岳飛古詩01-10
岳飛《滿江紅》古詩賞析04-17
滿江紅岳飛古詩賞析08-21
《登黃鶴樓》賞析王之渙10-19
登黃鶴樓王之渙拼音12-06
唐詩登黃鶴樓之廣陵03-10
唐詩《登黃鶴樓》原文鑒賞08-31
登黃鶴樓王之渙全詩07-13
登金陵鳳凰臺與黃鶴樓08-18
《登鸛雀樓》課后習題及答案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