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哀江頭》與《長恨歌》知識點

時間:2023-10-25 10:21:20 曉鳳 長恨歌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哀江頭》與《長恨歌》知識點

  《哀江頭》與《長恨歌》這兩首詩大家知道?對其內容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哀江頭》與《長恨歌》知識點,歡迎大家閱讀!

《哀江頭》與《長恨歌》知識點

  《哀江頭》與《長恨歌》

  《哀江頭》全詩共二十句,除首尾八句抒寫詩人的哀愁,中間一大段,全寫楊貴妃過去在曲江游樂的情景,以及縊死馬嵬、血污游魂的結局。為此,過去不少人認為這首詩是為楊貴妃作的,并拿它和白居易的《長恨歌》進行比較。如錢謙益說:“玄宗之幸蜀也,出延秋門,過便橋,渡渭,自咸陽望馬嵬而西,劍閣以東,豈非蛾眉宛轉、血污游魂之處乎?故曰‘去住彼此無消息’,行宮對月,夜雨聞鈴,寂寞傷心,一言盡之矣。‘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即所謂‘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也。”(《錢注杜詩》)其他像“同輦隨君侍君側”,與“春從春游夜專夜’,“明眸皓齒今何在”,與“回眸一笑百媚生”,“血污游魂歸不得”,與“回看血淚相和流”等,無不可以相互引證。

  有比較就有評價。北宋蘇轍說:“《哀江頭》即《長恨歌》也。《長恨歌》冗而凡,《哀江頭》簡而高。”(陸游《老學庵筆記》引)又說:“予愛其(指《哀江頭》)詞氣如百金戰馬,注坡驀澗,如履平地,得詩人之遺法。如白樂天詩詞甚工,然拙于紀事,寸步不遺,猶恐失之,此所以望老杜之藩垣而不及也。”(《詩病五事》)南宋張戒也說:“《哀江頭》云:‘昭陽殿里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不待云‘嬌侍夜’、‘醉和春’,而太真之專寵可知;不待云‘玉容’、‘梨花’,而太真之絕色可想也。至于言一時行樂事,不斥言太真,而但言輦前才人,此意尤不可及。如云:‘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墜雙飛翼。’不待云‘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而一時行樂可喜事,筆端畫出,宛在目前。‘江水江花豈終極。’不待云‘比翼鳥’、‘連理枝’、‘此恨綿綿無盡期’,而無窮之恨,黍離、麥秀之悲,寄于言外。……元、白數十百言,竭力摹寫,不若子美一句,人才高下乃如此。”(《歲寒堂詩話》)

  《長恨歌》篇幅較大,詞句鋪張,而《哀江頭》寫楊妃專寵,僅“昭陽殿里第一人”一句;寫楊妃嬌艷,僅“明眸皓齒今何在”一句;寫馬嵬之死,僅“血污游魂歸不得”一句;寫玄宗相思,僅“去住彼此無消息”一句。敘事簡潔,筆力勁健,有駿馬跳澗之勢,就表現手法說,和《長恨歌》確有所不同。但若僅僅以文之繁簡,來抑白揚杜,卻有失公正。清代翁方綱認為:“白公之為《長恨歌》、《霓裳羽衣曲》諸篇,自是不得不然,不但不蹈杜公、韓公之轍也。是乃瀏漓頓挫,獨出冠時,所以為豪杰耳。”(《石洲詩話》)對此,《唐宋詩醇》講得更加明白:“白氏《長恨歌》,乃因《長恨傳》而追敘其事,委曲凄斷,自成一家,正不得沾沾比勘也。”近人陳寅恪發揮了這種看法,認為唐代小說“駁雜無實”,“文體眾備”,而《長恨歌》正是這種小說中的歌詩部分,和陳鴻的《長恨歌傳》不可分離,必須合在一起閱讀評賞。“其史才議論已別見于陳鴻傳文之內,歌中自不涉及。而詳悉敘寫燕昵之私,正是言情小說文體所應爾,而為元、白所擅長者”。批評宋人“不曉文章體裁,造語蠢拙”(《元白詩箋證稿》)。

  陳鴻說白居易作《長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懲尤物,窒亂階,垂于將來者也”(《長恨歌傳》)。這或許是白居易的本意。但正像托爾斯泰寫《安娜·卡列尼娜》,原想把女主人公寫成一個放蕩的女人,但寫著寫著,不知不覺深入到角色之中,由厭惡而喜愛,結果將安娜寫成一個不幸的、令人同情的女人;在白居易的《長恨歌》中,也已很難看出對楊貴妃的指責,更多的倒是深切的同情,詩中的楊貴妃,已不是一個使唐王朝走向衰敗的禍物,而是一個忠于愛情、命運不濟的美女。白居易出生的時候,楊貴妃已死去十六年,他不親眼看到楊氏一門的驕橫跋扈,不曾親身經歷安、史叛變的動亂,沒有切身的痛恨;而楊貴妃悲劇性的結局,她和玄宗的愛情,經過眾口傳說,已增添了許多傳奇色彩,在創作過程中,產生同情心,是很自然的。而杜甫的情況則不一樣。在安、史叛亂前,他寫了不少傷時憂世的作品,其批判的鋒芒,常常直指楊氏;雖然這時楊貴妃已經遭到懲罰,并引起詩人的感慨,但決不會引起同情,無論在楊妃生前,還是在她死后,對國事的憂慮,始終壓倒一切。“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袁枚《馬嵬》)。杜甫所關心的,始終是國家的安危,百姓的疾苦,而不是楊貴妃一人的命運。《哀江頭》并不像錢謙益、黃生、沈德潛等人所說的那樣,是為楊妃而哀傷,而是借楊妃的今昔對比,來抒發詩人的現實感慨,這是《哀江頭》和《長恨歌》兩詩之間的一個根本區別。《哀江頭》是抒情史詩,所寫的是時事,楊貴妃的事只是陪襯;而《長恨歌》則是傳奇,著重寫的是愛情,時事只是這個愛情故事的背景。由此,《哀江頭》半露半含,若悲若諷,回映多姿,唱嘆有聲,黍離之悲,流溢行間;而《長恨歌》則刻劃形容,淋漓盡致,層層渲染,一氣舒卷,風華掩映,文情相生,哀感頑艷,悱惻動人。

  杜甫《哀江頭》鑒賞

  哀江頭

  杜甫

  少陵野老吞聲哭,

  春日潛行曲江曲。

  江頭宮殿鎖千門,

  細柳新蒲為誰綠?

  憶昔霓旌下南苑,

  苑中萬物生顏色。

  昭陽殿里第一人,

  同輦隨君侍君側。

  輦前才人帶弓箭,

  白馬嚼嚙黃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

  一笑正墜雙飛翼。

  明眸皓齒今何在?

  血污游魂歸不得。

  清渭東流劍閣深,

  去住彼此無消息!

  人生有情淚沾臆,

  江水江花豈終極?

  黃昏胡騎塵滿城,

  欲往城南望城北。

  注解:

  1、江頭宮殿:《杜臆》云:“曲江,帝妃游幸之所,故有宮殿。”后來毀壞了,所以到唐文宗時,讀了杜甫這首詩,“乃知天寶以前曲江四岸皆有行宮臺殿,百司署,思復升平故事,故為樓殿以壯之。”(《舊唐書·文宗紀》)

  2、霓旌:皇帝儀仗中一種旌旗,綴有五色羽毛,望之如虹霓。南苑,即芙蓉苑,因在曲江東南,故名。

  3、昭陽殿:漢成帝時宮殿,趙飛燕姊妹所居,唐人詩中多以趙飛燕喻楊貴妃。

  4、第一人:最得寵的人。

  5、嚙:咬,銜。

  6、勒:馬銜的嚼口。

  7、清渭兩句:馬嵬南濱渭水,是楊貴妃死處,劍閣在蜀,是玄宗入蜀所經。借喻二人一生一死,了無消息。劍閣,注見卷三《長恨歌》。去住:去指唐玄宗,住指楊貴妃,意即死生。

  翻譯

  祖居少陵的野老(杜甫自稱)無聲地痛哭,春天偷偷地來到了曲江邊。江岸的宮殿千門閉鎖,細細的柳絲和新生的水蒲為誰而綠?回憶當初皇帝的彩旗儀仗下了南苑,苑里的萬物都生出光輝。昭陽殿里的第一美人也同車出游,隨侍在皇帝身旁。車前的宮中女官帶著弓箭,白馬套著帶嚼子的黃金。翻身朝天上的云層射去,一笑之間雙飛的一對鳥兒便墜落在地。楊貴妃明亮的眼睛和潔白的牙齒在哪里呢?鮮血玷污了她的游魂,再也不能歸來!清清的渭水向東流去,而玄宗所在的劍閣是那么深遠。走的和留下的彼此沒有消息。人生有情,淚水沾濕了胸臆,江水的流淌和江花的開放哪里會有盡頭呢?黃昏時,胡騎揚起滿城的塵土,我想去城南,卻望著城北。

  創作背景

  756年(唐肅宗至德元年)秋天,杜甫離開鄜州去投奔剛即位的唐肅宗,不巧,被安史叛軍抓獲,帶到淪陷了的長安。舊地重來,觸景傷懷,詩人的內心是十分痛苦的。第二年春天,詩人沿長安城東南的曲江行走,感慨萬千,哀慟欲絕,《哀江頭》就是當時心情的真實記錄。

  鑒賞

  唐肅宗至德元年(756)秋天,杜甫離開鄜州去投奔剛即位的唐肅宗,被安史叛軍抓獲,帶到淪陷了的長安。第二年春天,詩人沿長安城東南的曲江行走,觸景傷情,感慨萬千,《哀江頭》就記錄了當時的心情。

  全詩分三部分。

  前四句是第一部分,寫長安淪陷后的曲江景象。

  曲江原是長安有名的游覽勝地,經過開元年間疏鑿修建,亭臺樓閣秀美,奇花異卉爭芳,每到春天,更是繁華、錦秀。而今,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一個忍著哭聲低聲嗚咽的老人,偷偷行走在曲江的角落里。第一句有幾層意思:行人少,行人哭,哭又不敢大放悲聲,只能吞聲而哭。第二句既交代時間、地點,又寫出詩人情態:在春日游覽勝地不敢公然行走,卻要潛行,而且是在冷僻無人的角落里潛行,重復用一個曲字,給人一種紆曲難伸、愁腸百結的感覺。兩句詩,描述了曲江的蕭條和氣氛的恐怖,表現出了詩人憂思惶恐、壓抑沉痛的心理,含蘊無窮。

  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寫詩人曲江所見。千門,渲染宮殿之多,說明昔日的繁華。而加一鎖字,就將昔日的繁華與今日的蕭條冷落并列在一起,巧妙地構成了今昔對比,看似信手拈來,卻極見匠心。細柳新蒲,景物是很美的。岸上是裊裊的柳絲,水中是抽芽返青的新蒲。為誰綠

  三字陡然一轉,以樂景反襯哀慟,說明沒有游人。無限傷心,無限凄涼,顯露于字里行間中。

  憶昔霓旌下南苑至一笑正墜雙飛翼是第二部分,回憶安史之亂以前春到曲江的繁華景象。這里用憶昔二字一轉,引出了一段極繁華熱鬧的文字。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先總寫一筆。南苑即曲江之南的芙蓉苑。唐玄宗開元二十年(732),自大明宮筑復道夾城,直達曲江芙蓉苑。玄宗和后妃公主經常通過夾城去曲江游賞。苑中萬物生顏色一句,表現御駕游苑的豪華奢侈,明珠寶器映照得花木生輝。

  接著具體描寫唐明皇與楊貴妃游苑的情景。同輦隨君事出《漢書·外戚傳》。漢成帝游于后宮,曾想與班婕妤同輦載。班婕妤拒絕說:觀古圖畫,圣賢之君,皆有名臣在側,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輦,得無近似之乎?以班婕妤拒絕同輦反襯楊貴妃的同輦隨君,其中的諷刺不言自現。下面又通過寫才人來寫楊貴妃。才人是宮中的女官,她們戎裝侍衛,身騎以黃金為嚼口籠頭的白馬,射獵禽獸。侍從豪華如此,那昭陽殿里第一人的妃子、那擁有大唐江山的帝王該是何等景象啊!才人們仰射高空,正好射中比翼雙飛的鳥。

  明眸皓齒今何在以下八句是第三部分,抒發詩人在曲江頭產生的感慨。分為兩層。第一層(明眸皓齒今何在至去住彼此無消息)直承第二部分,感嘆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悲劇。明眸皓齒對應一笑正墜雙飛翼的笑字,把楊貴妃笑時的情態補足,生動而自然。今何在三字照應第一部分細柳新蒲為誰綠一句,把為誰二字寫得更具體,感情極為沉痛。血污游魂意指楊貴妃遭變橫死。長安失陷,身為游魂亦歸不得,他們自作自受,結局何等凄慘!楊貴妃埋葬在渭水之濱的馬嵬,唐玄宗卻經由劍閣深入山路崎嶇的蜀道,死生異路,彼此音容渺茫。昔日芙蓉苑里仰射比翼鳥,今日馬嵬坡前生死兩離分,詩人運用鮮明而巧妙的對照,點出了他們佚樂無度與大禍臨頭的因果關系,寫得驚心動魄。第二層(人生有情淚沾臆至欲往城南望城北)總括全篇,表達詩人對世事滄桑變化的感慨。前兩句是說,人是有感情的,觸景傷懷,淚灑胸襟;大自然是無情的,它不隨人世的變化而變化,花自開謝水自流。以無情反襯有情,而更顯情深。最后兩句,用行為動作描寫以渲染他感慨的深沉和思緒的迷惘煩亂。黃昏胡騎塵滿城一句,將高壓恐怖的氣氛推向頂點,使開頭的吞聲哭、潛行有了著落。黃昏來臨,為防備人民的反抗,叛軍紛紛出動,以致塵土飛揚,籠罩了整個長安城。本來就憂憤交迫的詩人,此時就更加心如火焚,他想回到長安城南的住處,卻反而走向了城北。心煩意亂竟至不辨南北的程度,充分而形象地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巨大哀慟。

  在這首詩里,詩人流露的感情是深沉的,也是復雜的。當他表達出真誠的愛國激情的時候,也流露出對蒙難君王的傷悼之情。全篇表現的,是對國破家亡的深哀巨慟。哀字是這首詩的情感主線。開篇第一句少陵野老吞聲哭,就制造出了強烈的藝術氛圍,后面寫春日潛行是哀,睹物傷懷還是哀,最后,不辨南北更是極度哀傷的體現。

  哀字籠罩全篇,沉郁頓挫,意境深邈。

  詩的結構,從時間上說,是從眼前轉入回憶,又從回憶回到現實。從感情上說,首先寫哀,觸類傷情,無事不哀;哀極而樂,回憶李、楊極度佚樂的腐朽生活;又樂極生悲,把亡國的哀慟推向高潮。不僅揭示出樂與哀的因果關系,也造成了強烈的對比效果,以樂襯哀,今昔對比,更好地突出詩人難以抑止的哀愁,造成結構上的曲折跌宕,紆曲有致。文筆則發斂抑揚,極開闔變化之妙,其詞氣如百金戰馬,注坡驀澗,如履平地,得詩人之遺法(見魏慶之《詩人玉屑》卷十四)。

  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杜審言父親)起由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世尊稱為“詩圣”,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白居易《長恨歌》

  【原文】: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

  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余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云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夜,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到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邐迤開。

  云髻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搖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鋼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注釋】:

  (1)傾國:形容女子極其美貌。

  (2)御宇:治理天下。

  (3)楊家有女:指楊玉環,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人。幼時養在叔父家。

  (4)眸:眼珠。

  (5)六宮:本專指皇后寢宮,泛指妃嬪居處。

  (6)粉黛:代指美女。

  (7)華清池:華清宮溫泉,在今陜西臨潼。

  (8)凝脂:指白嫩光澤的肌膚。

  (9)新承恩澤:初受寵愛。

  (10)云鬢:形容女子鬢發輕盈飄逸。

  (11)金步搖:金制垂珠頭釵,行則搖動。

  (12)春宵:春夜。

  (13)苦短:暗示歡愉無厭,故嫌夜短。

  (14)早朝:早晨上朝聽政。

  (15)夜專夜:一夜連著一夜,整日整夜。

  (16)宮:后妃所居宮室。

  (17)佳麗:美女。

  (18)三千:極言其多。

  (19)一身:指楊貴妃一人。

  (20)金屋:用漢武帝“金屋藏嬌”典,指楊貴妃所居之處。

  (21)醉和春:指酒與情同醉。

  (22)可憐:可羨。

  (23)驪宮:指驪山華清宮。

  (24)仙樂:形容樂聲美妙,非人間能聞。

  (25)緩歌慢舞:輕歌曼舞。

  (26)凝絲竹:指歌舞緊扣樂聲。絲竹,弦樂和管樂的合稱。

  (27)看不見:看不厭。

  (28)霓裳羽衣曲:舞曲名。

  (29)九重城闕:指京城長安。煙塵:烽煙塵土,指戰火。

  (30)翠華:皇帝儀仗用翠鳥羽毛為飾的旗幟。

  (31)六軍:此指皇帝的扈從部隊。

  (32)宛轉:纏綿委屈貌。

  (33)蛾眉:這里指楊貴妃。

  (34)花鈿:金玉制花形首飾。

  (35)委地:落地。

  (36)翠翹:形似翠鳥尾的首飾。

  (37)金雀:釵名。

  (38)玉搔頭:玉簪。

  (39)君王:指唐玄宗。

  (40)黃埃:黃色塵土。

  (41)云棧:高聳入云的棧道。縈紆:彎曲盤旋。劍閣:在今四川劍閣縣東北大、小劍山之間。

  (42)峨嵋山:在今四川峨嵋縣南,此泛指蜀山。

  (43)日色薄:日光暗淡。

  (44)圣主:指唐玄宗。

  (45)行宮:皇帝出行時的住所。

  (46)天旋地轉:形容時局大變。

  (47)回龍馭:指唐玄宗還京。

  (48)玉顏:美女,此指楊貴妃。

  (49)沾衣:指落淚。

  (50)都門:長安城門。

  (51)信馬:任馬奔走,不加約束。

  (52)太液:池名。

  (53)芙蓉:荷花。

  (54)未央:宮名,此泛指唐代宮苑。

  (55)西宮:太極宮。

  (56)南內:興慶宮。唐玄宗返

  【譯文】:

  漢家的皇上看重傾城傾國貌,立志找一位絕代佳人。可惜當國多少年哪,一直沒處尋。楊家有位剛長成的姑娘,養在深閨里沒人見過她容顏。天生麗質無法埋沒,終于被選到皇上身邊。她回頭嫣然一笑,百般嬌媚同時顯現出來。六宮的粉白黛綠啊,立刻全都褪掉了色彩。正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她肌膚如凝結的油脂。侍女扶出浴,正嬌懶無力,初承恩就在這一時。花一般容貌云一樣鬢發,金步搖在頭上顫。美好的春宵,春宵太短!太陽多高天于才睜眼,從此再不早早上朝去和那些大臣見面。追陪歡樂,伺候宴席,她總在皇帝身旁轉。春天隨從春游,夜晚也是她獨占。后宮美人兒三千人,對三千人的寵愛都集中在她一身。深宮的夜晚,她妝飾好了去伺候圣君。玉樓中宴會,春天和她一起醉倒了人。姐姐弟兄都封了大邦,好羨人呀,一家門戶盡生光。叫天下做父母的心腸,覺得生男兒還不如生個女郎。

  避暑的驪宮,高插云霄。宮中仙樂飄,人間到處都能聽到。宮里緩歌曼舞,徐徐地彈琴慢慢地吹簫。皇上整天看,總也看不飽。誰知道漁陽反叛的戰鼓會震地敲,把霓裳羽衣曲驚破了!皇家城闕煙塵出現,天于的大駕,一千輛車,一萬匹馬,逃往西南。才走到百來里,走走又站站。六軍不肯前進可怎么辦?宛轉蛾眉竟死在皇上馬蹄前。她的花鈿丟在地上沒人收,還有她頭上的翡翠翹呢,她的金雀,她的玉搔頭。皇上掩著臉,想救救不了,回頭看,眼淚和血一起流。棧道插云彎彎曲曲上劍閣,風刮起黃塵格外蕭索。峨眉道上沒多少行人,天于旌旗也沒了光彩,陽光是那樣談薄。蜀江水這么碧綠喲,蜀山這么青翠,皇上日日夜夜懷念情思難斷絕。離宮看見月光是傷心顏色,夜里聽雨打棧鈴也是斷腸聲息。

  總算有一天,天旋地轉圣駕得回京城,又走到這里──叫人徘徊不忍離去。馬嵬坡下泥土中間找不著了,美人當年白白死去的那塊地。君臣互相看看,眼淚灑衣襟,向東望,信馬由韁回京城。回來看看宮苑園林,太液池芙蓉未央宮翠柳依舊媚人。那芙蓉花多像她的臉,那柳葉多像她的眉,見花見柳怎叫人不落淚。怎不感觸啊,在這春風吹開桃李花的日子,在這秋用打梧桐落葉的時辰!太上皇住南內與西宮,秋草長閑庭,不掃它滿階落葉紅。當年椒房間監青眉已老,梨園弟子頭上白發初生。晚上螢蟲飛過宮殿,太上皇悄然憶想。夜里挑殘了孤燈睡不著,只聽宮中鐘鼓遲遲敲響。夜這么長,看看天上銀河還在發光。天快亮,還不亮!霜這么重,房上鴛鴦瓦這么冷,翠被冰涼,有誰同擁?你死去了,我還活著,此別悠悠已經隔了年,從不見你的靈魂進入我的夢。

  京城有位修煉過的臨邛道士,能以精誠把亡魂招致。可感動的是上皇輾轉懷念的深情,使方士殷勤地去把她尋覓。他御氣排云像一道電光飛行,上了九天,又下入黃泉,可是都沒見到她的蹤影。忽然聽說海上有座仙山,那山在虛無縹緲中間。仙山樓閣玲瓏似朵朵彩云,有許多美妙的仙子。其中有位叫太真,雪樣肌膚花樣容貌,聽來好像是要找的人。方士到了仙宮,叩西廂的門,報捎息的是仙人小玉和董雙成。她聽說漢家天于派來了使臣,不由驚斷了仙家九華帳里的夢。推開枕穿上衣下得床來,銀屏與珠簾都依次打開。只見她頭上云髻半偏,剛剛睡醒,花冠還沒整好便走下堂來。風吹著她的仙衣飄飄旋舉,還像當年她的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一雙眼淚落下來,好似春天一枝梨花帶著雨。她含情凝自感謝君王:自從生離死別難見面,音信兩茫茫。昭陽殿里的恩愛從此斷絕,蓬萊宮里的日月這么漫長!往下看人間,只看見云霧看不見長安,只能將舊物表表我的深情,把金釵鈿盒兩樣東西帶還。金釵留一股,鈿盒留一扇,我們一家分一半。只要我們的心像金和鈿一樣堅牢,雖然遠隔天上與人間,總還能相見!臨走叮嚀還有一句話兒緊要,這句誓言只有他和我知道。七月七日長生殿,半夜里沒人我們兩個話悄悄:在天上我們但愿永做比翼鳥,在地上我們但愿水做連理枝條。天長地久也有一天會終結,這恨啊,長久不斷,永不會有消除的那一朝。

  【賞析】:

  《長恨歌》作于元和元年,是白居易詩作中膾炙人口的佳作。當時詩人正在今天的陜西周至人縣尉。這首詩是他和友人游覽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而創作的。

  這是一首敘事詩,以“長恨”為中心,篇幅很長。抒情成份很濃,敘事、寫景、抒情很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描述了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及它的悲劇結局。詩人從批判的角度寫出了造成悲劇的原因,但對悲劇中的主人公又寄予同情和惋惜。詩人將愛情故事寫得纏綿悱惻、婉轉動人,具有極大的感染力。全詩蕩氣回腸、情節曲折,散發著浪漫主義的光彩,不愧為千古絕唱。

【《哀江頭》與《長恨歌》知識點】相關文章:

杜甫《哀江頭》賞析08-31

唐詩哀江頭杜甫12-25

古詩《哀江頭》原文05-27

杜甫《哀江頭》詩歌賞析12-26

《哀江頭》杜甫唐詩鑒賞12-30

杜甫詩詞《哀江頭》的詩意賞析10-26

杜甫作品《哀江頭》原文鑒賞12-26

杜甫《哀江頭》全詩譯文、賞析08-10

長恨歌高二語文必背知識點12-29

哀霸王散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