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見呈_岑參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見呈
唐代 岑參
公府日無事,吾徒只是閑。
草根侵柱礎,苔色上門關。
飲硯時見鳥,卷簾晴對山。
新詩吟未足,昨夜夢東還。
譯文
公府之中每日無事可辦,我們同僚只是覺得清閑。
野草根根扎到柱下基石,青苔片片已將大門爬滿。
硯水之中時而掠過鳥影,卷起簾子面對青天群山。
新的詩作至今尚未吟成,昨天夜間又在夢中東還。
注釋
李判官:指當時封常清幕下判宮李棲筠。使院:即北庭節度使的官署。
公府:即岑參及其同僚的辦公處。
柱礎:柱子的基石。
門關:門閂。
飲硯(yàn):鳥影掠過,如飲硯水。
東還:東歸。詩人在西北邊塞,故云。
創作背景
唐天寶十三載(754年),詩人赴北庭都護府任職于封常清軍幕,這首詩即是與同僚李棲筠的酬和之作。當時值封常清受降回軍之后,北庭一帶暫時安定無事。這首詩所寫的就是這期間幕府中閑靜的生活。
賞析
詩的首聯中“日無事”、“只是閑”從兩個方面點出“閑”字。“日”、“只”都對“閑”加以強調。“閑”是此詩所寫的主要內容,也是此詩的基本情調,以疏談的筆調引起全詩。
詩的中間四句用公府所見所聞的景物寫閑靜生活和閑適情調。“草根侵柱礎,苔色上門關”,這兩句寫公府之內景物。無人頻繁往來,以致野草滋生、青苔蔓延,可見“公府日無事”,而詩人得以有足夠時間對柱礎間的草根、門關上的苔色作細致觀察,可見“吾輩只是閑”這兩句上句從形著筆,下句從色落墨,一“侵”一“上”,寫出草根、青苔潛移默化的發展形態,刻畫極細致入微。“飲硯時見鳥,卷簾晴對山,”這兩句寫公府之外景物。前一句寫飛鳥并不直接去寫,卻以鳥影掠過硯水來寫,由府內自然轉到府外,手法很高明。而用一“飲”字,把鳥影掠過硯水好似啄水的形態寫得既十分形象,又很有情趣。這種閑情是只在“無事”時才有的。后—句用“卷簾”把詩人的視線由府內轉到府外,與上句是同樣巧妙的手法。而晴空之下,滿目青山,場面卻是松開闊極有邊塞特征的。這種逸致也是“無事”時才有的。上下兩句,由近及遠,一動一靜,均突出了閑靜情趣。
詩的最后兩句承上文寫鄉思:“新詩吟未足,昨夜夢東還”。能在邊地字斟句酌,從容吟詩,仍流露“閑”字,而新詩未足即被鄉夢打斷,寫“閑”中鄉思愈切,十分符合閑居異地的生活情調。
這首詩以“閑”字為貫串全詩的線索,而以鄉思作結,中間四句寫閑居所見景物,寫近景則刻畫入微,寫遠景則場面開闊,筆法輕松疏談。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見呈_岑參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相關文章:
即事王安石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5-25
武威春暮聞宇文判官西使還已到晉昌岑參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21
送楊瑗尉南海岑參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7-29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全詩翻譯賞析01-23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全詩翻譯及賞析11-24
岑參《磧西頭送李判官入京》賞析08-08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原文翻譯及賞析大全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