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菉竹山房讀后感 推薦度:
- 參保申請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岑參《山房春事》細讀
岑參《山房春事》以樂景寫哀情,相反而相成,梁園的景色愈見蕭條,詩人的吊古之情也愈見傷痛了。
山房春事
唐 岑參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
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注釋
1山房:營造于山野的房舍、別墅。
2.春事:春色,春天的景象。此題原作二首。
3.梁,俗名竹園。西漢梁孝王劉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周圍三百多里。園中有各種山池洲渚,宮觀相連,奇花異樹,園:亦名梁苑,即兔園錯長其間,珍禽怪獸,出沒其中。當時著名賦家枚乘還特為寫了《梁王兔園賦》,極頌其宏麗。
4.亂飛鴉:作者當時看到蕭條景象,言已今非昔比了。
5.庭樹:指梁園中殘存的樹木。此二句是反說,詩人不言自己深知物是人非,卻道無知的花樹遵循自然規律,不管人事滄桑,依然開出當年的花來。
6.發:綻放。
譯文
暮色下垂下的梁園內烏鴉亂飛,極目遠眺,在蕭條冷落中只有兩三戶人家。園內的.奇木異樹是不知道人已散盡的,春來后還像往年一樣綻放著花朵。
創作背景
開元二十九年(741)秋,岑參由匡城至大梁。次年春,游梁園,第二首詩即作于游梁園后,而第一首可能作于此前。
關于梁園
梁園又名兔園,俗名竹園,西漢梁孝王劉武建造,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周圍三百多里。園中有百靈山、落猿巖、棲龍岫、雁池、鶴洲、鳧渚,宮觀相連,奇果佳樹,錯雜其間,珍禽異獸,出沒其中。到了春天,更見熱鬧:百鳥鳴囀,繁花滿枝,車馬接軫,士女云集。
賞析
這是一首吊古之作。梁園又名兔園,俗名竹園,西漢梁孝王劉武建造,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周圍三百多里。園中有百靈山、落猿巖、棲龍岫、雁池、鶴洲、鳧渚,宮觀相連,奇果佳樹,錯雜其間,珍禽異獸,出沒其中 。到了春天,更見熱鬧:百鳥鳴囀,繁花滿枝,車馬接軫,士女云集。
這樣一個繁盛所在,如今已是:“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這兩句勾勒出兩幅遠景:仰望空中,晚照中亂鴉聒噪;凝視前方,一片蕭條,唯有三兩處人家。當年“聲音相聞”、“ 往來霞水”(枚乘《梁王兔園賦》)的各色飛禽不見了,宮觀樓臺也已蕩然無存。未言感慨,而今古興亡、盛衰無常的感慨已在其中。一片聒噪聲,引得詩人抬起頭來,因此先寫空中亂鴉。日暮時分,眾鳥投林,從天空多鴉,可想見地上少人,從而自然引出第二句中的一片蕭條景象。
詩人在遠望以后,移目近看,只見庭園中的樹木,繁花滿枝,春色不減當年。這突然闖入他的視野中的絢麗春光,進一步加深了他對梁園極目蕭條的印象。“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詩人不言物是人非,反說是“庭樹不知”;不說今日梁園頹敗,深可傷悼,不說自己無心領略春光,反說無知花樹偏在這一片蕭條之中依然開出當年的繁花。出語含蘊。感情極沉痛。作為一首吊古之作,詩人著力描寫梁園的蕭條。卻在畫面的主題位置上添上幾筆艷麗的春色。以樂景寫哀情,相反而相成,梁園的景色愈見蕭條,詩人的吊古之情也愈見傷痛了,反襯手法運用得爐火純青。
全詩分前后兩部分,筆法不同,色調各異,卻又內在地緊密相連“庭樹”與“飛鴉”暗相關合(天空有鳥,地上有樹)。篇末以“舊時花”遙應篇首梁園,使全詩始終處于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情之中。因而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贊許這首詩說:“后人襲用者多,然嘉州實為絕調。”
拓展閱讀:岑參生平
岑參10歲左右,父親去世,家境日趨困頓。他從兄屬學,九歲屬文。十五歲山居嵩穎,刻苦學習,遍讀經史,奠定學業基礎。20歲至長安,獻書求仕無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寶三載(744),登進士第,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及第前曾作《感舊賦》,敘述家世淪替和個人坎坷。天寶八載,充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初次出塞,滿懷報國壯志,想在戎馬中開拓前程,但未得意。
天寶十載,回長安,與杜甫、高適等游,深受啟迪。十三載,又充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報國立功之情更切,邊塞詩名作大多成于此時。安史亂起,岑參東歸勤王,杜甫等推薦他為右補闕。由于"頻上封章,指述權佞"(杜確《岑嘉州詩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不滿一月,貶謫虢州長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庫部郎中,出為嘉州刺史,因此人稱“岑嘉州"。罷官后,東歸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歲。
家世背景
岑參于開元三年(715年)生于河南仙州(今河南許昌附近),時父為仙州刺史。岑參的高祖善方時已由南陽棘陽(今河南新野縣)遷居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他出身于一個官僚貴族的家庭,曾祖父岑文本相太宗,伯祖長倩相高宗,伯父羲相睿宗。但長倩被殺,五子同賜死,羲亦伏誅,身死家破,岑氏親族被流徙的數十人。他的父親植曾作過仙、晉(今山西臨汾)二州刺史,不幸很早就去世。
早年經歷
岑參幼年家境孤貧,只能從兄受學,岑參天資聰慧,五歲開始讀書,九歲就能賦詩寫文。這種聰明早慧與他出生在書香門第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岑參的父親開元八年(720年)轉晉州刺史,他隨父居晉州。父死后,仍留居晉州,直至開元十七年(729年)才移居嵩陽(今河南登封縣)。不久又移居潁陽(今河南登封縣西南七十里潁陽鎮)。嵩陽、潁陽為嵩高山東西兩峰所在地,東峰太室在嵩陽,西峰少室在潁陽,兩室相距七十里,岑參在這兩地都結有草堂。嵩高為五岳之一,奇峰峻嶺,古木流泉。年輕的詩人在這幽靜的自然環境中潛心攻讀,嘯傲山林,不僅在學問上打下了廣博的基礎,而且也初步形成了他那種沉雄淡遠、新奇雋永的詩風。他早期的作品淡遠多于沉雄。出塞以后,沉雄悲壯中亦不乏淡遠。岑詩的題材也是多種多樣。
仕宦生涯
岑參二十歲歲至長安,獻書求仕無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寶三載(744年),登進士第,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及第前曾作《感舊賦》,敘述家世淪替和個人坎坷。天寶八載,充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初次出塞,滿懷報國壯志,在戎馬中開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寶十載,回長安,與李白、杜甫、高適等游,深受啟迪。十三載,又充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報國立功之情更切,邊塞詩名作大多成于此時。安史亂起,岑參東歸勤王,杜甫等推薦他為右補闕。由于“頻上封章,指述權佞”(杜確《岑嘉州詩集序》),乾元二年(759年)改任起居舍人。不滿一月,貶謫虢州長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庫部郎中,出為嘉州刺史,因此人稱“岑嘉州”。罷官后,東歸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歲。
【岑參《山房春事》細讀】相關文章:
岑參:《山房春事》10-11
岑參《山房春事》10-11
岑參《山房春事》閱讀練習09-04
岑參《山房春事 其二》10-11
岑參山房春事古詩翻譯賞析08-31
岑參《山房春事二首》10-11
岑參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11-29
岑參《山房春事二首 其二》11-25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參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