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葉母親》冰心
《荷葉母親》是兒童文學作家冰心于1922年7月21日創作的一首散文詩,原為冰心《往事(一)》中的第七篇,“荷葉母親”這個標題為教材編者所加。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荷葉母親》冰心,歡迎大家閱讀。
父親的朋友送給我們兩缸蓮花,一缸是紅的,一缸是白的,都擺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沒有在院子里看蓮花了——但故鄉的園院里,卻有許多;不但有并蒂的,還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紅蓮。
九年前的一個月夜,祖父和我在院里乘涼。祖父笑著和我說:“我們園里最初開三蒂蓮的時候,正好我們大家庭里添了你們三個姊妹。大家都歡喜,說是應了花瑞。”
半夜里聽見繁雜的雨聲,早起是濃陰的天,我覺得有些煩悶。從窗內往外看時,那一朵白蓮已經謝了,白瓣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個小小的蓮蓬,和幾根淡黃色的花須。那一朵紅蓮,昨天還是菡萏的,今晨卻開滿了,亭亭地在綠葉中間立著。
仍是不適意——徘徊了一會子,窗外雷聲作了,大雨接著就來,愈下愈大。那朵紅蓮,被那繁密的雨點,打得左右欹斜。在無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階去,也無法可想。
對屋里母親喚著,我連忙走過去,坐在母親旁邊——一回頭忽視看見紅蓮旁邊的一大荷葉,慢慢地傾側了來,正覆蓋在紅蓮上面……我不寧的心緒散盡了!
雨勢并不減退,紅蓮卻不搖動了。雨點不住地打著,只能在那勇敢慈憐的荷葉上面,聚了些流轉無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動——
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
賞析: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美文。文章美在三處:一是景美。描繪了一幅被雨打紅蓮、荷葉護蓮的生動場景。二是詩美。作者被美景感動而聯想到母親的呵護與關愛,幻化出“荷葉母親”如詩如畫的美好形象。三是情美。母愛是純潔的,總是在你遇到風雨時悄然而至,給你慰藉和力量;母親是無私的,她將永遠罩臨著你,伴隨你一生。
作者簡介
冰心(1900~1999年),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中國現代作家、詩人、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曾任燕京大學、北京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教師,國民政府婦女指導委員會文化事業組組長、國民參政會參政員,日本東京大學教授,人民文學編委,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名譽主席,中國作家協會理事、書記處書記、顧問,中國文聯副主席,全國少年兒童福利基金會副會長。冰心的文學創作始于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和五四運動的爆發,她發表小說《超人》和詩歌《繁星》《春水》,推動了新詩初期“小詩”寫作的潮流;出版了中國現代文學中的第一部作家的全集《冰心全集》;抗日戰爭時期,當選為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并積極投入文化救亡活動。赴日教學期間,冰心和丈夫吳文藻團結和影響海外的知識分子,積極從事愛國和平進步活動。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著名作家,先后出訪過印度、緬甸、瑞士、日本、埃及、羅馬尼亞、英國、蘇聯等國家,在世界各國人民中間傳播友誼,介紹新中國文化和文學。作為翻譯大家,多部譯作都是公認的文學翻譯精品,得到海內外讀者贊賞。
創作背景
《荷葉母親》創作于一個風云變幻的時代。20世紀初,中國社會正經歷著巨大的變革,新文化運動蓬勃興起,傳統的價值觀念受到沖擊,人們在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道路上不斷探索。社會的動蕩不安讓人們的心靈備受煎熬,他們渴望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寧靜與安慰。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冰心先生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細膩的情感,關注到了人們內心深處對親情、關愛和庇護的強烈渴望。《荷葉母親》正是她對這種普遍情感需求的回應。先生的個人成長經歷也為這篇作品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她出生于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母親的慈愛與關懷給予了她無盡的溫暖。在成長過程中,母親始終是她最堅強的后盾,為她遮風擋雨,給予她支持與鼓勵。這種深厚的母女情成為了冰心先生創作《荷葉母親》的重要情感源泉。同時,冰心所處的文學環境也對她的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時,文學界倡導個性解放和情感表達,作家們開始更加關注人性的復雜性和情感的多樣性。冰心順應這一潮流,以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筆觸,深入挖掘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此外,冰心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孝悌”觀念的影響。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孝道被視為一種核心價值觀,強調子女對父母的尊敬和關愛。冰心在《荷葉母親》中,將這種傳統觀念與現代的情感表達相結合,賦予了母愛新的時代內涵。
【《荷葉母親》冰心】相關文章:
冰心《荷葉母親》賞析11-08
冰心荷葉母親課文07-24
冰心《荷葉·母親》賞析09-26
冰心文章閱讀荷葉母親09-24
冰心《荷葉母親》教學反思09-21
冰心《荷葉·母親》原文及賞析05-10
讀書筆記荷葉冰心母親06-27
冰心荷葉母親的讀書筆記08-28
冰心荷葉母親讀書筆記范文(精選7篇)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