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鵝鵝鵝的古詩手抄報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典的手抄報吧,借助手抄報可以提高我們搜集信息、美術設計、書法寫字等綜合素養(yǎng)。還在苦苦尋找優(yōu)秀經典的手抄報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鵝鵝鵝的古詩手抄報,歡迎大家分享。
鵝鵝鵝的古詩手抄報
鵝鵝鵝古詩
《詠鵝》
唐·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注釋:
1、詠:用、詞來敘述或描寫某一事物。詠鵝:用詩詞來贊美鵝。
2、項:頸后部。這里代指脖子。
3、掌:詩中指鵝腳掌。撥:劃。
賞析:
《詠鵝》相傳是駱賓王在七歲時寫一首詩,這是一首詠物詩。這首千古流傳詩歌,沒有什么深刻思想內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歡快語言,抓住事物(鵝)突出特征來進行描寫。寫得自然、真切、傳神。
開頭“鵝、鵝、鵝”不只是模擬鵝叫聲,而且把思維那種躍動表現(xiàn)出來,融為一體。小詩人用三個“鵝”字道出鵝由遠至近歡叫聲,讓人漸漸看清它“曲項”外形和“向天歌”得意神態(tài),再寫鵝在水中嬉戲時有聲有色情景。表現(xiàn)小詩人細微入神觀察力。
小作者通過白描手法,簡單略加勾勒,鵝鮮明形象就脫穎而出。“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一幅可愛動態(tài)形象。
詩中,小作者從自己角度、自己心態(tài),去理解和觀察鵝,用了擬人手法,如把鵝叫聲說成是“歌”等。同時也把色彩對比,也就是事物特征表現(xiàn)傳達豐富和全面。“白毛”、“綠水”、“紅掌”、“清波”,相映
首句連用三個“鵝”字,表達了詩人對鵝十分喜愛之情。這三個“鵝”字,可以理解為孩子聽到鵝叫了三聲,也可以理解為孩子看到鵝在水中嬉戲,十分欣喜,高興地連呼三聲“鵝、鵝、鵝”。
次句“曲項向天歌”,描寫鵝鳴叫神態(tài)。“曲項”二字形容鵝向天高歌之態(tài),十分確切。鵝高歌與雞鳴不同,雞是引頸長鳴,鵝是曲項高歌。
三、四句寫鵝游水嬉戲情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浮”“撥”兩個動詞生動地表現(xiàn)了鵝游水嬉戲姿態(tài)。“白毛”“紅掌”“綠水”等幾個色彩鮮艷詞組給人以鮮明視覺形象。鵝白毛紅掌,浮在清水綠波之上,兩下互相映襯,構成一幅美麗“白鵝嬉水圖”,表現(xiàn)出兒童時代駱賓王善于觀察事物能力。
無論從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藝術上,這首詩都是堪稱一絕。
拓展:
簡介
《詠鵝》相傳是唐代詩人駱賓王少年時期的詩作。此詩展示了一幅白鵝戲水圖。開篇連用三個“鵝”字,寫出鵝的聲響美,表達了對鵝的熱愛;接著又通過“曲項”與“向天”、“白毛”與“綠水”、“紅掌”與“清波”的對比寫出鵝的線條美與色彩美;同時,“歌”“浮”“撥”等字又寫出鵝的動態(tài)美。全詩將聽覺與視覺、靜態(tài)與動態(tài)、音聲與色彩完美結合,活靈活現(xiàn)地顯示出鵝的形神情態(tài)。
創(chuàng)作背景
《詠鵝》相傳是駱賓王七歲時創(chuàng)作的`詩歌。小時候的駱賓王,住在義烏縣城北的一個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駱家塘。每到春天,塘邊柳絲飄拂,池水清澈見底,水上鵝兒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來了一位客人。客人見他面容清秀,聰敏伶俐,就問他幾個問題。七歲的駱賓王皆對答如流,使客人驚訝不已。駱賓王跟著客人走到駱家塘時,一群白鵝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試試駱賓王,便指著鵝兒要他以鵝作詩,駱賓王略略思索便創(chuàng)作了此詩。
作者簡介
駱賓王(約626—684后),唐代文學家。字觀光。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曾任臨海丞。后隨徐敬業(yè)起兵反對武則天,作《討武瞾檄》,兵敗后不知所終,或說被殺,或說為僧。他與王勃、楊炯、盧照鄰以詩文齊名,為“初唐四杰”之一。有《駱賓王文集》。
【鵝鵝鵝的古詩手抄報】相關文章:
《詠鵝》古詩鑒賞08-27
唐詩《詠鵝》08-25
唐詩詠鵝賞析01-19
格林童話《金鵝》09-24
小母鵝童話故事09-01
格林童話《牧鵝姑娘》10-19
《鵝殤 楊文學》閱讀答案08-19
格林童話《井邊的牧鵝女》07-14
騎鵝旅行記中的好詞好句摘抄06-11
有關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好詞好句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