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植樹節的黑板報內容資料
1914年11月頒布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規定將每年“清明”定為植樹節。以下就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植樹節的黑板報內容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植樹節的黑板報內容資料
中國植樹節作文
由于樹木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遠在上古時代,人類的祖先就有了提倡植樹造林的風氣。早在我國西周時期,就有“沒有種過樹的人,死了連棺材都不準用”的規定。
1914年11月,中華民國南京政府頒布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13日,北洋政府又規定將每年“清明”定為植樹節,并在這天舉行了植樹典禮。1928年4月7日,當時的南京國民政府頒布法令,將每年清明的植樹節改在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即3月12日,規定每年在這一天舉行植樹儀式,以及造林活動。
1979年2月頒布的《森林法》,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部有關保護森林、植樹造林的法規。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通過了將3月12日定為我國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于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我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征他生前未能實現的遺愿將在新中國實現。
植樹節標語
1、植樹在當代,得宜在下代
2、植樹造林,綠化祖國!
3、千重林山真寶庫;萬頃綠海活銀行。
4、一棵兩棵三棵,棵棵皆成棟梁材
5、大力植樹造林,禁止亂砍濫伐
6、珍愛綠色,珍愛我們共有的家園。
7、年年植樹樹成蔭,代代造林林成森。
8、多一片綠葉,多一份溫馨。
9、告別城市的喧囂,投入綠色的懷抱。
10、植樹造林,利在當今,功在千秋。
11、水是生命之源,樹是水的衛士。
13、雙木成林染盡山河,獨苗雖綠怎抵風沙
14、生命在于綠色,希望在于綠色。
15、栽樹忙一天,利益得百年。
16、珍愛綠色,珍愛我們共有的家園。
17、多植樹,廣造林、現在人養樹,日后樹養人。
6、萬里長城抵御外敵,綠色長城造福人類
7、植樹造林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8、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
9、改善投資環境造林綠化先行
10、樹木棵棵種,綠蔭點點陰
植樹節的來歷
中國古代在清明節時節就有插柳植樹的傳統,中國歷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樹是由一位叫韋孝寬的人于1400多年前從陜西首創的。韋孝寬(公元508—580年)是西魏、北周時期的一位名將,京兆杜陵(今西安市東南)人。據《資治通鑒》所載,西魏廢帝二年(公元552年),韋孝寬因軍功被授予雍州刺史。
自古以來,官道上每隔一華里便在路邊設置一個土臺,作為標記,用以計算道路的里程,也就是現在的里程碑。韋孝寬上任后,發現土臺的缺點很多。經風吹日曬,特別是雨水沖涮,很容易崩塌,需要經常進行維修,不但增加了國家的開支,也使百姓遭受勞役之苦,既費時費力又不方便。韋孝寬經過調查了解之后,毅然下令雍州境內所有的官道上設置土臺的地方一律改種一棵槐樹,用以取代土臺。這樣一來不僅不失其標記和計程作用,還能為往來行人遮風擋雨,并且不需要修補。
韋孝寬的這一作法,無疑是造福桑梓,減輕家鄉百姓負擔、利國利民的重大舉措。陜西作為歷史上最早在官道上植樹的地方,曾經是全國道路綠化的表率,而韋孝寬最早栽種的槐樹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特別是陜西人對這種槐樹更是情有獨鐘,十分喜愛,并且廣為種植,現在這種槐樹已經作為西安市的象征,被確定為市樹。
而近代植樹節則最早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起。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禿禿的荒原,樹木稀少,大風一起,黃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規定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當時州農業局通過決議采納了這一提議,并由州長親自規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這一決定做出后,當年就植樹上百萬棵。此后的16年間,又先后植樹6億棵,終于使內布拉斯加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
為了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定以莫爾頓先生的生日4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并放假一天。1872年4月10日,莫爾頓在內布拉斯加州園林協會舉行的一次會議上,提出了設立植樹節的建議。該州采納了莫爾頓的建議,把4月10日定為該州的.植樹節,并于1932年發行世界上首枚植樹節郵票,畫面為兩個兒童在植樹。
植樹節由來
“植樹節”是一些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的以宣傳森林效益,并動員群眾參加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或植樹月,總稱植樹節。通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們對森林功用的認識,促進國土綠化,達到愛林護林和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是為了動員全民植樹而規定的節日,也因為這是孫中山先生的紀念日。
中國曾于1915年由政府頒令規定清明節為植樹節即3月12日。后來到了1928年的4月7日,民國政府頒布了植樹令:以后舊歷清明植樹節應改為總理逝世幾年植樹式。”民國政府之所以頒布這道令,是因為孫中山先生幼年就對“樹藝牧畜”十分熱愛的緣故。他在海外留學時,經常利用假期回故鄉種植桑樹。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與南京。1979年2月23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仍以3月12日為中國的植樹節,以鼓勵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改善環境,造福子孫后代。
植樹節標志
植樹節節徽是寓意概括的標志。
1. 樹形,表示全民義務植樹3至5棵,人人動手,綠化祖國大地。
2. “中國植樹節”和“3.12”,表示改造自然,造福人類,年年植樹,堅韌不拔的決心。
3. 五棵樹可會意為“森林”,由此引伸連接著外圈,顯示著綠化祖國,實現以森林為主體的自然生態體系的良性循環。
【植樹節的黑板報內容資料】相關文章:
植樹節黑板報資料內容09-18
植樹節的黑板報內容資料07-04
植樹節黑板報內容資料09-18
環保黑板報資料內容06-06
環保黑板報內容資料06-06
元宵黑板報內容資料06-10
中秋黑板報內容資料06-10
科技黑板報內容資料06-10
文明黑板報內容資料06-10